孔子不喜“巧言令色”者,但为何器重能言善辩的子贡?

小仙仙贤


巧言令色是什么意思?就是嬉皮笑脸的讨好别人、花言巧语的哄骗别人,这样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是一种什么样的处事方式?相信无论是谁,都会对巧言令色的人、嗤之以鼻!孔子作为大思想家、万世师表,自然也不例外!

子贡,是外交家、是成功的企业家嘛!更重要的是,子贡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君子!

我们通过《论语》,就可以发展子贡的人格魅力。比方说,子贡向自己的老师孔子请教,哪一个字、可以奉行终身而不悔,向老师请教富裕、贫穷,与人格修养的关系,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子贡的性格、品行、修养和追求!

子贡是君子,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总是在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能够做到富而仁、贫而乐,努力让自己能够做到、恕!

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这个世界的普遍真理!有这样追求的子贡,不要说他的老师喜欢他,就是我们也非常喜欢他!


聿剑


因为孔子不喜“巧言令色”只是表象,背后的人格缺陷才是孔子真正不喜欢的,而子贡虽然能言善辩,但并没有那种人格缺陷。

“巧言令色”大意为某人精通说话技巧,巧舌如簧,态度和颜悦色讨人欢心。孔子在《论语》中曾明确表示他和左丘明都很鄙视这种人,即“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孔子讨厌巧言令色者是因为:他认为这种人仁心很少,即“鲜矣仁”。

孔子之所以在“巧言令色”和“鲜矣仁”之间建立因果关系,是因为儒家崇尚言辞质朴严谨,更提倡人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仁爱,正所谓“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相反如果一个人把时间精力都放在钻研语言技巧上,就很可能会将仁道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非身体力行,仁道长此以往变会成表里不一的假仁假义,这是孔子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与其说孔子不喜欢巧言令色者,不如说他不喜欢光说不做、言行不一的人。虽然巧言令色者可能会有“鲜矣仁”的情况,但平心而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比如子贡就是个例外。

曾被孔子赞誉为“琏瑚之器”的子贡,可不是孔子所崇尚的“讷于言”,相反子贡的口才好是出了名的。从他与孔子的对答、与其他弟子的相处中无不体现出他的能言善辩。

他的好口才也在他日后经商和游说诸侯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有过:“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的记载,可见其口才的出众。

子贡能说会道、工于辞令的语言特长,并没有使他成为成为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鲜矣仁”之辈。相反,子贡尊师重道、待人诚善的美德,也像他的口才一样出名,孔子死后唯有子贡为其守墓六年之久,《吕氏春秋·察微》也有关于”子贡赎人“和”子路拯溺“的善举故事。

所以搞清楚孔子讨厌“巧言令色”者的根本原因,再拿来与子贡为人做对比,就不难理解孔子对“巧言令色”者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的态度了。


东方国学


孔子是不喜欢“巧言令色”者,曾经发表过对“巧言令色”者看法:“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孔子认为:说话花言巧语,脸上装出一副讨好人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因为有仁德的人表现出的是一种真诚的直言正色。

孔子(网络图片)

但是,孔子却对能说善辩的学生子贡却特别器重,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欣赏子贡的聪明伶俐。

子贡是以商人的身份投于孔门之下的。通过接触,孔子认为子贡聪明伶俐,拥有出色的外交和经商能力。孔子为有子贡这样的学生,而高兴。孔子曾把子贡与他的学生颜回作比较:“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是多么的欣赏。

孔子学科中有“言语”一科。子贡凭借着自己的精明,很快在同门中脱颖而出,得到了老师孔子的信任和器重。对于子贡的请教,孔子总是耐心地解释;对于子贡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孔子也感到由衷的高兴,给以鼓励。

孔子就是这样对子贡的教育更加用心,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

二是严加“批评”管教子贡。

子贡(网络图片)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聪明才干表现很突出,但个性很强。对此孔子最清楚不过了,因此,孔子对子贡管教的特别严,自然批评也多了。

喜好评论他人的功过是非,是子贡的第一大“缺点”。例如,有一次,子贡拜孔子为师不久(前495年),邾子朝鲁时,子贡去观礼。在朝见的过程中,鲁定公和邾隐公都出现了失礼的行为。根据这一点,子贡敏锐地意识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并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不久,子贡的预言变成了现实,而孔子却批评他说:“赐不幸而言中,是使赐多言也。”嫌子贡多说话了。

子贡的另一个“缺点”是同理心不足。因此,孔子数次提醒他要“恕”,严厉地告诫子贡:“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醒子贡要“恕”,是因为子贡喜欢评论别人,对别人的好给予褒扬,对别人的不好,也加以批评,所以孔子希望子贡要懂得宽恕,不要求全于人。

孔子对子贡的“缺点”进行批评,有时很委婉,有时很严厉,最有意思的是,孔子一些最重要的思想,都是通过批评子贡而表达出来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三是关怀子贡情深意长。

子贡对孔子是很崇敬的,孔子对学生子贡也是很关怀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的亲密程度越来越密,这是在互相尊重和关怀下建立起来的。子贡曾问孔子:“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孔子回答:“你好比一个瑚琏式的器皿”(《论语·公冶长》)。“瑚琏”是祭祀神灵时盛粮食的重要器皿,可见孔子是特别器重子贡的。

由于他们之间感情深厚,所以时间长了不见面就相互想念。孔子在临终前的病中,子贡不在身边,孔子就格外想念子贡,并以急躁的心情盼望子贡早日到来。可见两人感情有多么的深厚,对子贡的器重有多大啊!

春秋故事(网络图片)

总之,子贡身上有着一般“成功人士”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一方面思维敏捷、领悟性强、善于应对、为人练达,其能力确实超出常人,但一方面较为浮躁、容易骄傲自矜,容易志得意满、自以为是,很难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孔子为何严加管教子贡,器重能言善辩的子贡的原因吧。

<strong>


言者青青


巧言令色是虚假的,表面上说一些好听的话或者装出谄媚的态度,而内心并不是出于真心实意的,因此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他之所以这么说与当时的社会也有很大关系。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正是各国开始脱离周天子的中央统治,而各自开疆拓土的时期。用孔子的话说是“礼崩乐坏”。对于比自己弱小的国家就想方设法的欺压、吞并,而对于比自己强的国家又要尽量装孙子。孔子认为这样是很不好的,很难做到仁义。

而子贡是一个非常有贤德的人。他不仅位列孔门七十二贤,而且是孔门十哲之一。他对孔子学说即儒家思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司马迁认为儒家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子贡功不可没。子贡非常有商业头脑,根据市场的行情作出的判断都十分正确,因此家累千金。在经济上大力支持孔子,据说孔子晚年也多亏子贡照顾。带过团队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忠心耿耿而有实干、肯干、能干的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子贡确实能言善辩,因为他本身就是德才兼备,意志坚定。事情都想得清楚,自然说的明白。而他都是出于真心的表达,当然就不是巧言善辩了。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守墓6年。试问整个中国历史上又有几个人能对老师做到如此呢?



小丑鱼瞅世界


能言善辨是一种能力,一个问题有多面性,你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阐述出来,别人提出的问题你却能解答,并且面面俱到,让别人都信服佩服,这真是一种能力。但巧言令色是你喜欢听什么他说什么,没有自已的想法,看你脸色说话,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人品行就待商榷了。



听风轩主


言不由衷、虚伪诡诈是为巧言令色,其人言有百害;义正言辞、正气凛然,则言有百利。孔子非恶舌辩之能,惟恶诡诈之心!


无霜刃


巧言令色,是指人见风使舵,专拍马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神话,没有一句是真心的。十有八九其人极为奸狡。但子贡不同,他是孔子七十二门生中最富有的人,经常拿大笔钱出来做慈善,为人轻财重义。虽然能言会道,但出自本心,是个直肠子的性格。能把自己的财富分享给他人,其人最起码也是个坦荡君子,没有害人之心,这种人谁都喜欢的。虽然能话会道,但是真心话啊,是很养耳的,孔子知其人品,就俞加器重了。


雨中光


巧言令色是一种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的人


凡人评论热点


子贡为孔子学生,故,此巧言非彼巧言。


L-ZL


巧言令色为什么会等于能言善辩_(:з」∠)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