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创始人解密:我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快”


瑞幸咖啡创始人解密:我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快”

瑞星VS星巴克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于精英人群的刻板印象。他们衣着光鲜,出没在高耸的办公楼之间,左手拎着电脑,右手端着一杯咖啡,这杯咖啡的品牌很有可能是星巴克。然而这种存着我们脑海中十几年的刻板印象,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已经被动摇,甚至改写。那杯在多数人眼中象征着品质、精英的星巴克,或许将会换成另一个名字——瑞幸咖啡。

去年四月,瑞幸咖啡还只是咖啡行业的新物种。转眼间到了今天,瑞幸咖啡已经从一开始大家叫不上名字的“小蓝杯”和“白头鹿”,摇身一变成为星巴克最大的竞争对手。关于瑞幸咖啡,这里有一组今年年初的数据——

<strong>瑞幸咖啡已经在全国28个城市,开辟了2370家直营店,达成9000万杯的销量,估值200多亿人民币,并且在美国提交IPO招股书,计划登陆纳斯达克。这还是今年年初的数据,大家可以想象,经过了大半年的发展,瑞幸咖啡一定实现了更庞大的规模和更惊人的速度。

一路走来,瑞幸咖啡始终是风口浪尖上备受关注的企业。直到现在,对于瑞幸咖啡,仍然存着很多争议,有人说瑞幸将死,也有人说瑞幸将取代星巴克。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资本寒冬里,瑞幸咖啡经历了十余次成功的融资,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品牌,成为撼动星巴克的行业大佬,而整个过程只用了近2年时间。它为什么可以这么快?接下来,就请大家和我一样,带着好奇,一起看看创始人钱治亚,如何解读瑞幸咖啡高速发展背后的战略。

<strong>定位直击痛点,提出新零售模式

咖啡是一门很好的生意,它高黏性,高频次,毛利也比较高,是一个有非常巨大潜力的市场。和欧美比起来,中国人其实没有喝咖啡的传统,比起咖啡我们更爱喝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让咖啡品牌生长的土壤。星巴克的成功是一个最好的榜样,更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如果只是单纯复制星巴克的模式,一定很难在本就艰难的咖啡市场存活,所以瑞幸咖啡分析了中国消费者的痛点,依据痛点进行品牌定位,着力打造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咖啡品牌。

瑞幸咖啡在成立之初的一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内地的咖啡销量,和欧美、亚洲,包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每年人均只有6杯咖啡,其中25%是现磨咖啡,美国和其他地方现磨咖啡则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白领的日均收入是200到300元,而一杯现磨咖啡的市场平均价格是30元,这个价格实在是太高了。根据沙利文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6%的中国消费者愿意用30元以上的价格购买一杯咖啡。所以钱治亚认为,中国的咖啡市场之所以不繁荣,是因为中国咖啡价格高、店面少、购买不方便。这些痛点背后,隐藏着发展的可能。

针对这些痛点,瑞幸咖啡提出了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品牌定位,希望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每一个人都能喝得起、喝得到、喝得值的咖啡。同时,依据这个定位,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新零售模式,那就是实现高品质,聚焦在用好的原材料,同时大大降低人效、门店、租金等其他管理上的浪费,让客户能享用到一杯高性价比的咖啡。

说得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单单是高品质和高性价比,就很难并存。我们都喝过星巴克,在星巴克,一杯拿铁要卖到32-35元。之所以卖这么贵,是因为星巴克的咖啡成本已经达到了24元。一杯咖啡的原材料成本包括咖啡豆、牛奶、焦糖、杯子等,全算下来只需要4-5块钱。其余的多数成本,都花在了人力、门店、租金、装修和运营方面。大家想不到吧,我们在星巴克里喝到的一杯30多元的咖啡,真正喝到嘴里的却只有几块钱。虽然这里面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但是传统的咖啡店运营模式,很难进一步压缩成本。消费者对于咖啡店的固有印象就是繁华的地段、精致的装修、周到的服务。这就要求传统咖啡店的选址要在人流量最大、最好的位置,室内设计装修费用昂贵,运营人员的成本也很大。

即使完全抛开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另一部分看中便利性的消费者更难以满足,比起价格,他们更看中随时随地想喝就能喝到的体验。光是前期收集消费数据,了解消费者在哪儿,知道去哪儿开店就是个麻烦。同时,门店的密度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如果你前一天熬夜加班,第二天一早就要赶着和客户开会,这时候想要买一杯咖啡,肯定会选择公司楼下最近的咖啡厅,而不会跑10分钟去买另一个品牌。

<strong> 有了这些前期的思考,钱治亚开始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定位为基础,以新零售模式为导向,逐一解决成本、运营等方面的难点。从2018年开始,瑞幸咖啡对咖啡行业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正式拉开序幕。

颠覆传统,三大举措打响“咖啡革命”

有了定位和目标,瑞幸咖啡有的放矢地采取了三大举措,实现节约成本、提升体验、高效管理的目的,把“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落到了实处。下面,我们就跟随钱治亚的笔触,进一步了解瑞幸咖啡是如何颠覆传统的。

<strong>举措一:取消传统的收银台,通过APP完成所有交易。

传统的咖啡门店里,点单收银取餐一条龙。这样的模式对于门店来说流程很清晰,也避免了很多麻烦,可是对于客户来说,不仅需要长时间排队,而且完全无法掌握时间。所以瑞幸咖啡把这个流程放到了线上,用APP来完成所有交易。在到店之前,客户能通过APP找到所有门店,在APP下单后,客户可以看到咖啡预计完成的时间,也可以设定自己想取餐的时间,避免了长时间的排队。现在很多快餐店也采用了这样的APP点餐模式,的确要比到店排队方便很多。客户甚至可以通过APP看到咖啡的制作过程,这些体验是传统咖啡店里享受不到的。

采用APP交易有几个好处。首先是体验耳目一新,其次是门店运营管理变得更简洁高效,最重要的好处,是通过APP,瑞幸咖啡和客户产生了强大的连接。从客户点的第一杯咖啡开始,APP就能收集消费行为数据,了解消费习惯。一方面客户会觉得贴心,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服务和商品。

<strong>举措二:摒弃传统门店模式,以“快取店”为战略重点。

瑞幸咖啡现在的门店有三种:一种是优享店,一种是快取店,一种是外卖厨房店。优享店跟传统门店相似,更多是一些主题店。瑞幸咖啡的战略重点是在快取店上。

传统咖啡厅或餐饮行业需要靠线下引流,所以门店要很大,位置要很好。瑞幸靠线上APP引流,门店位置是不是一定要露出,是不是一定要在金角银边并不做过多考虑,因此租金就会便宜。这部分成本大大降了下来,所以每杯咖啡租金的成本可以得到极大节约。快取店目前占比91.3%,主要集中在写字楼的大堂、企业内部以及人流量大的地方,面积20-60平方米,小一点的没有座位或者有比较少的座位。这种小店有三个好处:一是开店节奏和装修速度快;二是因为小,所以能无限贴近客户;三是装修比较简单、租金也比较低。

外卖厨房店是补充没有开放到的地方,提供外送业务。钱治亚说,“瑞幸的外送业务曾经让很多人认为瑞幸是外送的咖啡,也会有一些品牌认为瑞幸的外送模式很容易学。实际上,瑞幸不是外送咖啡,外送的好处是给客户提供便利性”。除了在便利性上的优势,瑞幸的外送服务也在品牌进入新城市的前期,起到收集数据、实现裂变、迅速覆盖全城的作用。这样的外送模式,有效地让瑞幸在短时间内清楚地知道客户的需求在哪儿,应该去哪儿开店,有助于网点的建设。

<strong>举措三:颠覆传统店客关系,搭建大数据信息平台。

传统咖啡连锁行业或者其他传统餐饮连锁行业都是依赖人,要靠人的经验和责任心管理门店,但是瑞幸不同,它的核心是信息系统。在开第一家店之前,瑞幸就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用数百个工程师构建信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瑞幸咖啡突破了过去连锁行业管理这么多直营店的瓶颈和障碍。钱治亚表示,正因为有了信息系统,才使瑞幸能在过去一年中飞速发展,一年开出两千多家店,而且管理都非常好。

信息系统的使用,让门店管理和运营变得非常简单。员工不用点单,也不用收银,咖啡师只需要在接到订单之后认认真真做好一杯咖啡,打包好,等着客户来取就可以了。店长也不用管理库存和排班,系统全部都能做好。这样一来门店就得到了简化,店长和员工的工作变得非常简洁。

信息系统还打通了客户端、门店端和供应端,自动根据销售的预测向上端供应商和中央仓库发送定单,完成无缝的供应链。一方面提高了运营效率,在成本上产生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管控质量。管控会精确到每一个定单,客户下单之后,会让客户点评,门店的服务质量都被数据化,会关联到门店的KPI。

除此之外,信息系统还能监控每一杯咖啡的出品。传统的方式是靠人的责任心来看咖啡萃取的时间有没有超标,机器是否稳定,温度有没有降到五度以下。瑞幸靠的是在每个机器上加物联网的技术,把所有机器运行的数据都搜集到云端,通过后台系统进行监控。通过这个系统一方面提高效率,另外一方面保证产品质量。

上面我们说到的这三大举措,让瑞幸咖啡与传统的咖啡门店区别开来,组成了瑞幸的新零售模式。在新的模式下,瑞幸改变了咖啡的成本结构,提升了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目前,瑞幸咖啡的定价是一杯24元,单杯成本是13元,在质量、性价比和便利性上远超传统咖啡品牌。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三者的结合,让瑞幸在行业里树立了牢固的地位,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目前是中国第二大,也是增长最快的连锁咖啡公司。

快速的发展让瑞幸咖啡构建了全球合作伙伴的供应链系统,基于这个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瑞幸大量直接面向原产地和最上游厂家的采购,同时利用轻门店、高效运营和大数据减少各种运营的浪费和损耗,向消费者提供永远低于同行、低于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到今天为止,瑞幸咖啡已经拥有非常高的壁垒和强大的竞争优势,形成了正向的两个飞轮:一个是门店越开越多,在门店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有更多的消费者在瑞幸消费:另一个是,瑞幸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多,采购量也随之越来越大,导致瑞幸能够拿到的价格也越来越好。这样一来就能给客户提供越来越丰富、性价比越来越高的产品。

在这个“慢”才意味着品质的时代,瑞幸咖啡的“快”引发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负面的报道、行业的排斥、部分人的偏见。不过我相信,在听过本期的文章分享之后,我们都对瑞幸咖啡的“快”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钱治亚的带领下,瑞幸咖啡“快”,亦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