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種信仰,理解是最貼心的暖

最近各地紛紛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一線醫務人員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其中不少地區提出向一線醫務人員的子女在教育等方面給予相關保障政策。其中比較敏感的一條就是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於2020年秋季中招加分、入學優先錄取等優待措施。

該不該獎勵子女?

​在討論區,有人說:一線醫護人員是全國人民的英雄,受獎勵是應該的,而給予他們的孩子加分,是對其他孩子的不公平;有人說:必須的,強烈支持!醫護人員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抗疫一線堅守,救死扶傷,是大愛無疆的奉獻精神,而對自己的子女卻疏於照顧,特別是正好趕上中招的孩子,國家對他們的子女在入學問題上照顧是應該的。

筆者認為2020年這個春季,抗疫是中國一次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爭期間,是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日夜奮戰在一線與病毒做鬥爭,肆虐的疫情才得以控制,患者得到救治。一線醫護人員在此次抗疫中確實功不可沒,他們的付出救治了患者,保證了我們的健康,國家對其子女怎麼照顧都是應該的。

對於非常時期,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應該心懷感恩。感恩究竟是什麼?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態度、是一種信仰、還是一種情懷!國家能夠出臺為一線醫護人員子女提供照顧,自然有其道理。我們作為一般公民,不能夠到一線參加治病救人的戰鬥,起碼應該懂得一線人員的奉獻和艱苦,理解國家給予他們及其子女提出照顧的初衷。從某種意義上,醫護人員在一線奮鬥,也是為國為民,並不是為某一個小集團的利益,更不是為了個人利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一線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救死扶傷,何止是滴水之恩?他們感冒被感染的風險奔赴一線,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安全,來換取14億人,乃至全人類的生命安全。

加分公不公平?

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只有相對公平。

新冠病毒肆虐以來,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積極報名到武漢參加抗疫戰鬥,他們當中有的是媽媽,有的是爸爸,如若他們的孩子正好2020秋季中考,那麼他們最牽掛的事情自然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行為是要靠家長督促的,非常時期,孩子能不能在缺少爸媽監護的情況下,更好地學習備考?如今,各地政府紛紛出臺對他們的子女在入學方面給予照顧的政策措施,自然是對參加一線抗疫人員的巨大安慰和鼓勵。筆者認為,這才是相對公平的政策和措施。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地為這樣的政策措施叫好、點贊。

中招是一個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一個節點,能夠進入一所好的高中就讀,那是跨入大學校門的一隻腳。那麼小升初呢?同樣也是一個孩子人生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人生就是這樣一條鏈接起來的環,每一個節點都是那麼的重要,不可以有絲毫的鬆懈和短缺。筆者有一個親戚,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參加小升初考試,這個親戚與《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安的命運差不多。但又有不同。少安是因為家裡貧寒,弟弟妹妹都在上學,他作為家裡的老大,儘管考取了好成績,卻不得不輟學回家勞動。而筆者的親戚考試成績很好,卻因為出身不好,父親是“老右”,雙料的帽子,壓塌了那位親戚走進初中學習的大門。而且是沒修復好的期限。親戚也是13歲,同少安一樣的年齡,她只好忍淚被迫回村裡勞動。

只從高考制度恢復以後,青少年無論什麼出身,父母是工人、農民、幹部,本人沒有觸犯法律,都可以通過考試,進入高等學府深造。高考、中考,應該說是目前最公平,或者相對公平的一條改變命運之路吧!也正因為如此,千千萬萬孩子的家長,才把子女的學習、考試當作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來抓。且是從0歲抓起,有一句話叫:“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此“起跑線”,有條件的家長們都是在孩子一歲甚至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報各種早教班了。上了小學以後,更是源源不斷地進出各種特長班,文化班,直到跨進大學校園,方肯罷休。

小結:

對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獎勵,他們的孩子在入學方面給予一次性優待,是對醫護人員在抗疫一線艱苦守護,自我奉獻精神的一種肯定,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感恩和奉獻精神的一種弘揚,是對人們在關鍵時刻——國家有難,人民有難之時,能夠挺身而出者的一種崇敬。是對那些為國、為民,挺身而出者的奉獻精神的一種鼓勵和肯定,是一項暖人心的政策措施,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地支持,為一線醫護人員感到欣慰。

感恩是一種信仰,理解是最貼心的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