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信仰,理解是最贴心的暖

最近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一线医务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其中不少地区提出向一线医务人员的子女在教育等方面给予相关保障政策。其中比较敏感的一条就是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于2020年秋季中招加分、入学优先录取等优待措施。

该不该奖励子女?

​在讨论区,有人说:一线医护人员是全国人民的英雄,受奖励是应该的,而给予他们的孩子加分,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有人说:必须的,强烈支持!医护人员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抗疫一线坚守,救死扶伤,是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而对自己的子女却疏于照顾,特别是正好赶上中招的孩子,国家对他们的子女在入学问题上照顾是应该的。

笔者认为2020年这个春季,抗疫是中国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期间,是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日夜奋战在一线与病毒做斗争,肆虐的疫情才得以控制,患者得到救治。一线医护人员在此次抗疫中确实功不可没,他们的付出救治了患者,保证了我们的健康,国家对其子女怎么照顾都是应该的。

对于非常时期,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感恩究竟是什么?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情怀!国家能够出台为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照顾,自然有其道理。我们作为一般公民,不能够到一线参加治病救人的战斗,起码应该懂得一线人员的奉献和艰苦,理解国家给予他们及其子女提出照顾的初衷。从某种意义上,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斗,也是为国为民,并不是为某一个小集团的利益,更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线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何止是滴水之恩?他们感冒被感染的风险奔赴一线,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安全,来换取14亿人,乃至全人类的生命安全。

加分公不公平?

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

新冠病毒肆虐以来,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积极报名到武汉参加抗疫战斗,他们当中有的是妈妈,有的是爸爸,如若他们的孩子正好2020秋季中考,那么他们最牵挂的事情自然是孩子的学习。孩子的行为是要靠家长督促的,非常时期,孩子能不能在缺少爸妈监护的情况下,更好地学习备考?如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对他们的子女在入学方面给予照顾的政策措施,自然是对参加一线抗疫人员的巨大安慰和鼓励。笔者认为,这才是相对公平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为这样的政策措施叫好、点赞。

中招是一个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能够进入一所好的高中就读,那是跨入大学校门的一只脚。那么小升初呢?同样也是一个孩子人生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人生就是这样一条链接起来的环,每一个节点都是那么的重要,不可以有丝毫的松懈和短缺。笔者有一个亲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参加小升初考试,这个亲戚与《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的命运差不多。但又有不同。少安是因为家里贫寒,弟弟妹妹都在上学,他作为家里的老大,尽管考取了好成绩,却不得不辍学回家劳动。而笔者的亲戚考试成绩很好,却因为出身不好,父亲是“老右”,双料的帽子,压塌了那位亲戚走进初中学习的大门。而且是没修复好的期限。亲戚也是13岁,同少安一样的年龄,她只好忍泪被迫回村里劳动。

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后,青少年无论什么出身,父母是工人、农民、干部,本人没有触犯法律,都可以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高考、中考,应该说是目前最公平,或者相对公平的一条改变命运之路吧!也正因为如此,千千万万孩子的家长,才把子女的学习、考试当作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来抓。且是从0岁抓起,有一句话叫:“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起跑线”,有条件的家长们都是在孩子一岁甚至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报各种早教班了。上了小学以后,更是源源不断地进出各种特长班,文化班,直到跨进大学校园,方肯罢休。

小结:

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奖励,他们的孩子在入学方面给予一次性优待,是对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艰苦守护,自我奉献精神的一种肯定,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感恩和奉献精神的一种弘扬,是对人们在关键时刻——国家有难,人民有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者的一种崇敬。是对那些为国、为民,挺身而出者的奉献精神的一种鼓励和肯定,是一项暖人心的政策措施,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支持,为一线医护人员感到欣慰。

感恩是一种信仰,理解是最贴心的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