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发可循环使用口罩 达KN95级别日产可达30万只

上海研发可循环使用口罩 达KN95级别日产可达30万只

东方网记者解敏2月23日报道:虽然国内口罩产能节节攀升,但面对井喷的需求,缺口依然存在。日前,上海企业利用新型纳米材料,开发出可循环使用的民用KN95级别防护口罩,目前已量产。记者了解到,该款口罩由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上海巨臣婴童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与同在奉贤的高科技企业——上海汉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利用新型纳米材料,具有可循环使用、可多次消毒的特点,达到民用N95口罩级别。

上海研发可循环使用口罩 达KN95级别日产可达30万只

据介绍,此款口罩最大的特点是透气性好,胜过常规一次性防护口罩。面料使用了一种全棉材质,舒适度显著优于一次性口罩使用的无纺布材料;长时间佩戴,嘴部也不会有潮湿不适的感觉;而在其内层,嵌入了纳米纤维微孔薄膜,对直径75纳米(0.075微米)的细小颗粒,其过滤性能超过95%(即达到KN95口罩标准)。而新冠肺炎病原体病毒,其直径大约在100纳米。经企业自测,该款口罩能在经受沸水、酒精、84消毒液等反复消毒处理20次后,过滤性能仍保持基本稳定。普通市民可在需要时用三种方式自己随时消毒:3ml医用酒精喷洒,70度以上热水浸泡15分钟,84消毒液1%稀释水浸泡20分钟。正常佩戴、薄膜不破损的情况下,过滤性能可保持200小时——以一天佩戴8小时计,至少可相当于20个普通一次性口罩。因此与一次性口罩相比,产生的废弃口罩垃圾量是后者的1/20,并且耳带、鼻夹等辅材使用也仅1/20,大量节约资源能源消耗。

上海研发可循环使用口罩 达KN95级别日产可达30万只

上海市经信委表示,该款口罩的投产将可改善目前市场口罩短缺的局面。目前中小企业复工反映诉求最大的是防疫物资短缺问题,市企业服务云上短短两天多预约登记时间,企业和机构用户诉求近2万个,返岗个人诉求1.6万个。该循环口罩单价初步拟定为15-25元(按不同包装),平均每天1元左右,对于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于雪中送炭。在疫情过后,该新品口罩棉布面料有时尚、设计的发挥余地,还可以成为市民日常用品。

上海研发可循环使用口罩 达KN95级别日产可达30万只

该口罩生产线产能正在加快爬坡过程中,现每天产能约5万个,缝制工序人力瓶颈和前端纳米材料的供给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上海市经信委正在全力协调协同加工厂产能补充和汉圃新材料原材料供应,并对企业新增包装线等加大技改补贴支持力度。预计下周一将达到日产10万个,至下周五将实现日产30万个,相当于日产500万只一次性普通民用口罩。同时将继续加大对企业扩产增能的全力指导和全程服务,加大产能提升和质量提高,并督促企业继续做好第三方检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