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边声嘶力竭抵制日货,一边捶胸顿足要求日本供货。为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书香剑气


韩国抵制日货的目的是对日本进行施压,妄图逼迫日本恢复对韩国半导体原料的供应。因为没有日本原料供应,最终会导致韩国经济崩盘。

可笑的是,所谓发达国家的韩国只能用抵制日货来对抗日本的经济制裁,而且这个手段毫无效果。日本现在连搭理韩国的兴趣都没有。

没有日本原料供应,最终会导致韩国经济崩盘

这次日本针对韩国的制裁,是限制日本企业向韩国出口三种半导体原料。这三种原料是半导体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料,日本企业占了全世界90%以上的生产份额。

现在得不到日本出口供应原材料,韩国半导体企业面临停产的危险。这些原材料除了日本,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大批量提供,韩国人现在是拿钱也买不到原料。


半导体行业对韩国极为重要,每年半导体的出口占了韩国出口总额的25%以上,韩国国内大量的企业和民众靠半导体行业谋生。如果韩国半导体行业垮了,韩国经济必然崩盘。

日本此次贸易制裁就是针对韩国的弱点而来。韩国现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么对抗到底最终经济崩溃,要么选择屈服答应日本的条件。

抵制日货成为了韩国反制日本唯一的手段

日本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制裁韩国,就是因为知道韩国无法有效的对日本进行反制。

韩国出口日本的所有产品,日本都可以自己生产或是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品。韩国从来都不是日本不可缺少的贸易伙伴。

至于在外交领域发动制裁,韩国能炒作的除了领土纠纷就是二战问题了,这些只会让日本更加厌恶韩国。至于韩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声援,那就是痴人说梦,论国际影响力日本能甩出韩国好几条街。

事到如今韩国能反制日本唯一的手段就剩下了抵制日货,文在寅政府还可以借此鼓吹日本对韩国制裁是民族矛盾,用以掩饰自己的执政无能。



抵制日货,只能伤害韩国人,日本人几乎没有损失

韩国全国人口5100万左右,导致韩国国内市场比较小。韩国人在发达国家内消费能力偏弱,进口日本产品数量有限。这两个现实原因,导致韩国抵制日货对日本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

但是抵制日货确实伤害到了韩国人自己,那些之前购买日货的人现在可能会因为使用日本产品造成种种不便。这种现象的愈演愈烈,也会造成国家内部的割裂。

抵制日货对韩国人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说有好处,就是表面满足了自己扭曲的自尊心。有这个功夫,花时间精力去研发半导体原料可比内斗强多了。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吖! 不方便的话,也谢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大泽遗珠


和几个韩国朋友聊的时候,有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

首先,韩国人他们对日本出手这么重是很吃惊的;

而且更吃惊的是文在寅政府也好,朴槿惠政府也好,在长期被日本控制关键领域的问题上,都没有任何备胎!

换句话说,韩国人虽然和日本人在众多问题上立场差异很大,比如慰安妇问题、比如二战劳工赔偿问题,比如岛礁争端等。

但韩国人还是醉心于所谓的日本和韩国经济互相依存的梦境里而不能清醒,从来没做最坏的打算。

因为按照韩国人的观点:

如今是一个自由市场主义的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时代,任何国家都离不开别人,没有一个国家能关起门来发展自己而不和外界交流。

特别数十年来日本一直是一个以呼吁自由贸易面貌出现的国家,也是积极反对单边主义政策的代言人。

日本可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这样一个国家说话当然有分量,韩国人就认为日本不会自己也采取所谓的保护政策来限制别人。

基于这种乐观主义的判断,韩国在和日本的矛盾不可调和的背景下,没做什么防范,即使关键技术和领域的原材料绝对受制于人都没有丝毫的担心。

但日本人真是看到了这点,才一击即中,韩国手足无措是可以想象的。

这也不能完全怪文在寅政府,或者怪朴槿惠。

韩国对日本原材料的依赖已经是几十年的事情了,这是韩国对日本关系整个颠覆的案例,应该从更宏观的国家发展角度来处理,而不是针对某一届政府态度的问题进行反思。

木叔说了这么多,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心里有数了吧。

简而言之就是韩国在民族主义情绪上当然非常愤怒,就要抵制日货;但在现实上又没办法完全立刻离开日本的原材料供应,所以还要日本维护自由交易原则。

看似悖论,其实是对立统一的。


木春山谈天下


韩国抵制日货闹出的动静确实不小。有韩国民众为了显示抵制日货的决心,竟然把原先购买的一辆日系汽车亲手给砸了。现在,54.6%的韩国民众正在参与抵制日货活动,导致很多日本产商品销售额大幅下降20%以上,韩国赴日游人数也大为减少。


在抵制日货的同时,韩国政府和相关各大企业都强烈要求日本尽快恢复三种半导体原材料的供货。为此,韩国和日本代表还在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上闹起来了,韩国指责日本违反世贸组织规定,而日本拒不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日韩代表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在供应半岛体原材料的问题上,日本的态度并没有软化。众所周知,韩国的半导体产业是其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如果日本迟迟不恢复对这三种原材料的出口,将会对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从而又会进一步影响韩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日本一开始宣布限制出口制造半导体的三种原材料,就在韩国国内引起了很大震动。在多次要求日本恢复出口这些原材料遭到拒绝后,引起韩国上下一致的愤怒。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开始了。韩国民众发起的这场运动,一是发泄对日本的不满,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以此向日方施加压力,从而达到让日本同意恢复供货的目的。

但目前来看,日本似乎不吃韩国的这一套。无论是要求世贸组织过问,还是向美国搬救兵,日本态度一直很强硬,而且还对日方采取的限制出口半导体原材料做辩解。很显然,在这轮贸易风波中,韩国是处于下风的,无论从经济实力和抗压能力上,韩国都大大逊于日本。这当然与韩国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韩国经济在二战后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其门类并不齐全,而且很多还以加工零配件为主,这样就很容易受到原材料供货方及下游终端产品方的制约,使韩国制造业面临很多风险。这次日韩贸易风波,正体现了这一点。而造成韩国目前困局的直接原因,则是文在寅在强征劳工和慰安妇等问题上对日本的强硬态度。


文在寅担任总统后,韩国经济增速放缓了,由朴槿惠执政时期3%的增长率下降为现在的2.4%。文在寅当初包括增加时薪的很多承诺无法实现,这当然会引起很多民众的不满。为了转移民众视线,文在寅在涉及日本强征民工和慰安妇问题上的赔偿与道歉问题上,态度强硬,想以此唤起韩国人的爱国热情,从而支持他这个韩国总统。

但让文在寅没想到的是,日本人更狠,干脆对韩国来个釜底抽薪,让韩国的半导体产业直接就玩不转了。文在寅对此当然心急如焚,经济本来搞的就不怎么样,半导体产业要是垮了,韩国经济更会遭受重创,他这个总统还当不当?正所谓有病乱投医,韩国又是找世贸组织,又是找美国,寻求他们的帮忙,在国内更是掀起规模空前的抵制日货运动。不过,当这些措施都使用完后,日本如果还不妥协,不知文在寅还会有什么办法?


高山流水116820061


题目说的很形象,韩国的确已经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之中,文在寅政府一方面挑动民意抵制日货,另一方面又苦于找不到日本半导体材料的合适替代品,只能再次求助日本,这么自相矛盾的做法放眼天下,估计也就只有宇宙第一强国韩国能够做出来了。
安倍之所以敢放心大胆的对韩国进行掐脖子式的制裁,就是看准了韩国离不开日本半导体材料这个软肋,并且安倍也清楚即便事情闹到了美国老大那里,美国也会故意偏袒日本,因此在日韩贸易争端方面日本可以说是稳操胜券。



事实没有出乎安倍所料,在昨天的世贸组织会议上,韩国代表两次提议与日本代表单独会谈,但日本代表对此置若罔闻,韩国急着与日本会谈无非就是想与日本谈半导体材料供应问题,结果日本连会谈的机会都不给韩国,韩国能奈日本何?
至于韩国所期待的美国调解人博尔顿,则更没有给韩国带来韩国所期望的结果,博尔顿的日韩之行名义上是来调解日韩贸易争端,实际上就是蜻蜓点水式的走过场而已,加上突发的俄罗斯军机与韩国军机的摩擦事件,博尔顿更是绝口不提调解之事了,韩国指望美国调解的希望也落空了。

本身文在寅企图用挑动民意来破日本制裁之局就是个下下之策,民意不是那么好玩的,搞不好就会面临下不了台的尴尬,现在果然如此,韩国国内目前抵制日货的民意汹涌,文在寅政府却不得不低头寻求日本对半导体材料的解禁,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估计文在寅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那年那月那兵说


经常看韩国新闻的朋友都了解韩国国内政治政党间恶斗不止,但是对待日本的态度上,却出奇地表现一致,这是为什么呢?韩国人为何如此恨日本人呢?

历史上日本三次入侵朝鲜半岛,分别在唐代、明代、清代。(想想中国明代中国的倭寇之患,朝鲜半岛也没能置身事外)

20世纪初,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半岛的步伐,经过一些列不平等条约,1910年,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的签字,朝鲜沦为日本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从此,朝鲜半岛人民生活在日本的压迫下,朝鲜半岛上的社会生产发展成为日本的经济附庸。日本全面侵华后,进一步加大对了半岛的掠夺,并组织了大量的朝鲜妇女成为慰安妇,把在朝鲜组织的大量劳工服务于战争,到韩国建立后,历史遗留的许多边界争议两国时不时都要舆论上争斗一番。

1961年,军队将领朴正熙发动政变,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利,通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韩国创造了“汉江奇迹”。战后日本埋头发展经济,日本经济也迅速起飞。两个经济体在世界市场上的争夺不可避免。经济摩察越来越大。但是因为两个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在美国的调和下,几十年来在经济上暂时还能平和相处。

近期日本限制对韩国高科技半导体材料的出口,争端起因于韩国法院要求日本企业赔偿二战中韩国劳工的补偿。但日本并不认账,忍气吞声了一段时间,在日本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结束后,日本迅速举起了屠刀,令韩国半导体企业措手不及。因为日本打蛇打七寸,卡住了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关键原料,韩国半导体企业库存不足以维持三个月的生产,替代品一时半会找不到,韩国举国忧虑,因为韩国的经济主要靠高科技拉动,没有高科技,韩国经济将一落千丈。

面对日本的制裁,韩国国内民主主义情绪高涨,民间出现抵制日货的声音一点都不奇怪,随着半导体原材料库存的不断减少,韩国几乎是恳求日本供货,不然,很多工厂都要马上停工了。

近期韩国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日本断货的问题,相信美国不可能一直无动于衷。最后的恢复供货也是大概率事件,但日本会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这些只能让韩国人自己承担。


大漠一只羊


日本韩国因为历史问题大打经贸战。在这场战斗中,韩国声嘶力竭抵制日货,是为了尊严和选票;陈兄顿足要求日本供货,则是为了韩国脆弱不堪的经济。日本人早已看穿了韩国想两者得兼的小算盘,坚决不与韩国举行任何谈判,逼迫韩国这次一定要在历史问题上说清楚、讲明白。

甲午战争之后,韩国被日本蚕食并最终吞并,受尽了屈辱,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上来看,二战之前的半个世纪,韩国是日本的殖民地或者说是日本的一部分,虽然日本人从韩国攫取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是从法理的角度上来讲,那个时候算是一个国家内部的资源调度。日本为了更好的从韩国攫取资源,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韩国。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和韩国就殖民时代赔偿问题进行过讨论,但是最后发现仅从资金量上来看,日本为了开发韩国投入的资金比从韩国攫取的资源数额要大得多。可以说,日本对韩国的赔偿问题比对二战中侵略的其他亚洲国家赔偿问题要复杂的多。更为重要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与韩国正式签订了和平条约了结了二战之前半个世纪两国所有的恩恩怨怨,以及日本对韩国政府和国民的赔偿责任。



虽然当年日本对韩国的赔偿数额现在看来非常低,但是那毕竟是韩国政府签订的正式国际条约,也不能说不认账就不认账。韩国法院不顾日本韩国已经有历史赔偿问题,全面达成协议的历史事实,要求日本企业对二战期间征用的韩国劳工进行赔偿,当然会引起日本方面的强烈不满。日本做出的反击措施就是限制向韩国供应半导体产业关键原材料。半导体产业是韩国的支柱产业,但是却严重依赖日本的原材料和技术。日本此招一出,韩国国内普通国民开始游行、示威、自焚、闹事,呼吁抵制日货,但是韩国企业界和政府非常明白,单方面的抵制日货根本解决不了韩国企业面临的现实生存压力。日本出招之后,韩国人立刻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要求与日本举行会谈,但是日本态度坚决,要求韩国必须率先让步,否则连谈都不愿意谈。



由于韩国主要产业都是承接日本产能转移发展起来了,对日本的依赖非常严重。虽然韩国和日本目前处于僵持阶段,但是可以遇见,最后顶不住的肯定是韩国。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做出让步,肯定会成为文在寅今后的一大污点,也很有可能因此延续韩国总统的“光荣”传统。出现这一状况怪不得任何人,谁叫文在寅政府没有认清自己的实力,不擅自挑起战端呢?


冲击时评


思茶前饭后,品琅智笑谈。

韩国是否陷入无法脱身的窘迫之境?对于韩国政府 、韩国人民的做法在小编看来有点两面三刀了。(一边面韩国政府挑逗人民抵制日货,另一边又理所当然地要求日本供货。)匪夷所思的荒谬之举。

众所周知韩国经济下滑,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更致命的是在韩国面对日本单向贸易惩罚措施时,韩国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再次意识到关键领域技术和核心部件受制于日本的危害性。(韩国一方面回避日货同时,又不得不再次求助日本。)


所以安培才敢大胆放心对韩国进行经济制裁,并且安培也早已猜到就算美国介入此纠纷中,美国也会一心偏袒日本,因此日韩贸易纠纷日本早已胜券在握。实际上也正如日本料理的一样,所以韩美双方在贸易组织会议上,日本对韩国两次提议置若罔闻,犹如走马观花一般。


韩国急需借此与日本会谈之际,解决与日本半导体提供问题。结果那,韩国从日本这里会谈的机会都得不到。而韩国所期盼的美国调解人——博尔顿,更让韩方失望,调解人无非走个形式,过场而已。



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玩制裁谈何容易,到头来,韩国不得不面临无台阶可下的尴尬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韩国国内虽抵制日货的浪潮此起彼伏,汹涌澎湃,但是韩国政府却不得不向日本低头认错,多么讽刺的事实。


琅智笑谈录,点波关注不迷路。


琅智笑谈


这个矛盾是有历史缘由的,也是现实决定的。

先说韩国抵制日货。

日本其实很早就占领了韩国,在1910年的时候,日韩是合并的。期间日本对韩国进行了全面的奴化教育,这时候韩国就相当于日本的殖民地。

到了二战时候,日本战败之后,韩国甚至有成千上万人自杀。这就是奴化教育的厉害之处,也就是韩国人认同自己是日本人。

但在二战之后,韩国从日本独立了,然后韩国恢复使用本国的语言,还将自己首都的名字改为首尔,代表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也有了自己民族意识到觉醒。这时候想起来,在二战期间,日本又是慰安妇,又是劳工,给韩国在成了巨大的伤害。就向日本索要赔偿。

后来在美国的调停下,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与韩国正式签订了和平条约了结了二战之前半个世纪两国所有的恩恩怨怨,以及日本对韩国政府和国民的赔偿责任。日本也确实给了一些赔偿,好像是3亿美元。这是政府层面的事情。这个赔偿,如果相比于日本给韩国带来的损失来说,当然是九牛一毛。于是,经过几十年的觉醒,韩国人就觉得日本给的赔偿太少了,不足以弥补日本给韩国带来的伤害。

但在政府层面来说,双方是签订了正式的国际条约,韩国是无法单方面作出否认或者什么。于是,韩国人就从民间渠道,通过法律层面,向日本提起诉讼。

这样的诉讼一直就没有停止。但日本是不认可的,他们觉得既然双方已经签订了正式的协议,就意味着历史问题已经解决。

而韩国人觉醒之后,对日本那是相当复杂的感情。于是,就经常会有抵制日货这样事儿出现。这一次抵制日货,是因为日本对韩国进行制裁。而日本这一次对韩国进行制裁,又是因为韩国民间通过法律体系对日本进行索赔。

而这一次日本的制裁,恰好又击中韩国产业的命脉。

因为这一次制裁,日本只要是控制了一些半导体行业核心原材料对韩国的供应。

而半导体产业,现在是韩国的最核心产业之一。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又是日本产业转移带来的,在一些核心原材料的供应上,韩国是严重依赖于日本。可以说,这一次日本的制裁,打中了韩国的要害。让韩国半导体产业陷入“无米下炊”的困窘之中。

但韩国对这种制裁,没有应对的好办法。这件事引起了韩国人的愤怒,但愤怒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于是又回归到抵制日货的这样一个办法。

这就很尴尬,一方面又需要日本供应半导体核心原材料;另一方面又要抵制日货,看起来是矛盾冲突,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种无奈之举,是由韩国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说白了韩国毕竟只是一个小国,在很多资源供应方面,以及市场拓展方面,其实对国际市场是深度依赖。而韩国很多产业,其实都是日本产业升级之后,转移过来的。

所以,从历史上来说,日韩之间是矛盾重重,从现实上来说,韩国又离不开日本的供应链,至少在短期之内是没办法的。所以韩国人的矛盾之处,说白了就是没办法啊!


波士财经


韩国民众一边声嘶力竭抵制日货,一边捶胸顿足要求日本供货,这既显示了韩国民众的决心,也是韩国与日本政治博弈的一种斗争策略。

日本这次对韩国断供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三种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原材料,相当于日本捏住了韩国的七寸。因为这三种原材料是韩国电子产业领域所必需的,而日本在国际上的产量约占七到九成,可以说韩国对日本的依赖性比较高。

根据媒体报道,日本在实施断供以前,曾做了损失测算,日本向韩国断供三种原料可能会导致日本1700亿韩元的损失,但是会给韩国造成5万亿韩元的损失,也就是说日本杀敌3000,自损100,日本比韩国的损失小得多。

日本之所以对韩国断供,是因为对韩国处理慰安妇和二战劳工问题的不满。文在寅政府撕毁了前任总统朴槿惠同日本签订的慰安妇问题解决协议,不再履行,同时韩国政府支持二战劳工及其后人继续向日本企业索赔,如果日本企业不同意赔偿将扣押日企在韩资产,这引起日本政府的强烈不满。

韩国全民抵制日货,这其中既夹杂着两国的历史仇恨,因为二战时韩国曾被日本占领,并成为日本的殖民地,韩国人对日本充满仇恨,同时又为韩国政府争取有利的谈判条件,这就叫以斗争促和谈。韩国民众在这一问题上表现的确实非常团结,抵制日货可以对日本企业造成损失,但是这样做能否为韩国争取到有利的谈判地位,现在还很难说,但是至少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铭苏先生


韩国和日本近期的贸易战引发了两国全方位的外交对抗,但是面对几乎单向的贸易惩罚措施,韩国再次认识到关键领域技术和部件对日本依赖度过高的危害性。这就造成我们看到的现状---韩国一边声嘶力竭抵制日货,一边捶胸顿足要求日本供货。

同样是美国东亚战略联盟体系内的重要成员,日韩之间却存在包含历史问题、岛屿主权争端等等,这样的难以规避和磨灭的疑难问题。韩国的做法是,在涉及上述历史和主权问题时,跟日本讲原则,而在经济贸易问题上与日本讲规则(国际规则)。

但是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在经济领域的话语权要比韩国大得多,日本对韩国的贸易依赖度也要低得多。而且在电子、造船等重要领域,日韩两国很多时候都是竞争关系。所以日韩之间的问题在原则和规则上是无法彻底划清界限的。

这次日本在韩国的软肋上狠狠戳了一刀,让韩国可以清醒地思考一下,这对韩国经济的未来并非坏事,但是眼前的妥协是必要的。对日本依赖度很高的技术和零部件,韩国必须尽快拓展第三方供货渠道,还要尽可能实现国产化替代。如果这两种办法都行不通,那么就要重新思考与日本关系的策略。

很多韩国人认为,韩国和日本很多时候把美国当家长,而他们自己是美国羽翼下的孩子。所以日韩有矛盾就找美国调和,但是除了战略安全等核心问题之外,美国并不愿意干预日韩关系和矛盾问题。而相对于政/治混乱和缺乏方向性的韩国,日本的自我发展战略更倾向于脱离美国。战略思维差异导致了韩国今天尴尬处境这个必然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