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議會選舉,保守派獲勝,有何現實意義?

新文化街男孩


選舉結果就代表民心所向。雖然伊朗第11屆議會正式選舉結果還未出爐,但從已公佈的42個席位的結果來看,保守派就佔了4/5,保守派獲勝已成定局。



2016年第10屆議會選舉時,主張和美國改善關係的改革派與溫和保守派以絕對優勢大獲全勝,說明當時伊朗人對美國還抱有很高的期待,對伊核協議的實施也有信心。當時,伊朗人投票的積極性很高,投票率高達62%。可見,伊朗人對於改變現狀的願望還是很迫切的,對未來也充滿了憧憬。並且,因為伊核協議的簽署,伊朗石油出口沒有了限制,經濟迅速復甦,2016年經濟增長率高達12.5%,這是伊斯蘭革命勝利後從未有過的。當時,溫和派代表人物總統魯哈尼的支持率也因此出現大幅上升,並順利連任總統。


不過,對於伊朗人來說,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隨著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甚至加強了制裁措施,伊朗的經濟狀況再度迅速惡化。大多數伊朗人都感覺被美國耍了,在反美的同時,也對主張和美國改善關係的改革派大為不滿。這次議會選舉,保守派能夠獲勝,再次體現了這種不滿情緒的釋放,和對改革派推行的內政外交政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這種失望情緒還表現在投票人數上,德黑蘭僅有22%的選民參加投票,全國參加投票的選民也只有40%左右。這不僅是對改革派失望,也是對接下來的四年缺少了信心。

雖然投票率不高,但毋容置疑的是,保守派還是贏得了民心。在已決出的議員中,內賈德當總統時的14位前內閣成員和央行行長全部當選。在伊朗人看來,屈膝妥協都無法感動美國人,還不如挺直腰板重新對美國強硬,這起碼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很多參加投票的伊朗民眾都表示,在美國製裁下,已準備好將再過幾年苦日子。


既然得到了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以哈梅內伊為首的保守派的地位還是非常穩固。1月份伊朗出現的騷亂得以快速平息,也證明伊朗現政權依然是強而有力的。美國等西方國家鼓吹的伊朗現政權已不得人心的宣傳顯然就是謠言。

新一屆議會選舉結束後,明年伊朗還將進行總統大選。不出意外,保守派代表人物將取代魯哈尼被選為新的伊朗總統。最高領袖、議會、總統全部是保守派人物,這將使伊朗政權更加穩定,對美國態度也會更加強硬,這樣的話,美伊關係還將會持續緊張下去。


高山流水116820061


近期伊朗議會舉行選舉,保守派已經獲勝,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美國和伊朗高度緊張對峙,讓伊朗人民產生人人自危的心理,認為和西方國家做成交易,會讓伊朗陷入到極度危險的境地。根據伊朗媒體的報道,4年一度的伊朗議會選舉計票工作基本結束,在已經公佈的138個席位中,強硬派贏得了135個,而以魯哈尼為代表的溫和派,僅僅獲得了20個席位,獨立派人士獲得了28個席位,由此可見強硬派基本獲得了勝利。

現在出現的情況就是強硬太極度反彈,主要原因就是前段時間美國斬首了蘇萊曼尼,讓美國和伊朗產生了高度對峙的情況,美國對伊朗的威脅已經無以復加,不僅對蘇萊曼尼斬首,而且還基本摧毀了聖城旅的海外組織。人們紛紛指責魯哈尼應對不力,很多人開始懷念當年的內賈德。不過另一個情況是這次的投票率創歷史新低,實際的投票率可能不足40%,這是1979年以來伊朗出現過的最低的投票率,這種情況讓人感到非常的擔憂。

投票率過低說明民眾對政府缺乏信心,因為很多人認為現在投票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儘管伊朗政府做了很多的宣傳工作,但是投票率非常的不理想,主要是伊朗周邊的環境不斷的惡化,就算是把票都投給強硬派,伊朗也不可能去攻擊美國,因為兩個國家的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

而且現在的局勢來看,歐洲各國也在落井下石,因此很多伊朗民眾失去了對強硬派支持的信心,不過總的來看魯哈尼的外交失利是這次伊朗溫和派失敗的主要原因。


江淮聖手


2月22日,伊朗第11屆議會選舉初步結果顯示,保守派將在該國議會中獲得絕大多數席位。這種結果意味著,在美伊關係惡化的情況下,維護伊核協議談判成果的改革派不受歡迎,而持強硬“抵抗”態度的保守派勢頭上升。初步計票結果還顯示,內賈德總統時期的14位前內閣成員及當時的央行行長都已經當選。內賈德為保守派代表人物,曾是革命衛隊領導人之一,2005年至2013年任伊朗總統期間反對與美歐改善關係。(2月22日澎湃新聞)


在伊朗,前總統內賈德被認為是保守派代表人物,現總統魯哈尼被認為是溫和派代表人物,伊朗最高領導哈梅內伊是當然的保守派代表人物。伊朗這次議會選舉,保守派大獲全勝,有媒體稱魯哈尼地位將不保,內賈德似的人物將捲土重來。個人認為,不盡然。


這次伊朗議會選舉保守黨獲勝,難道僅僅是內賈德的獲勝?又何嘗不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獲勝?只要哈梅內伊還是伊朗最高領袖,不管伊朗總統是誰,魯哈尼也好,內賈德也好,伊朗都必須對美國強硬,不可能屈服於美國的淫威。


內賈德當總統時,對美國非常強硬,被稱為是美國的剋星。魯哈尼當總統後,相比內賈德而言溫和一些,但有伊朗最高領導哈梅內伊對美國強硬,已經足夠了。哈梅內伊和魯哈尼一剛一柔、剛柔相濟,最終也是聽哈梅內伊的,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不是嗎?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對伊朗極限施壓,妄圖挑起伊朗內亂,推翻伊朗政權。不久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媒體,還在挑起伊朗學生、伊朗民眾要求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下臺,但是這次伊朗議會選舉,美國無疑傻眼了。正如《衛報》分析認為,伊朗此次選舉結果表明,儘管投票率創了新低,但以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為首的保守派實力得到了鞏固。


美國今年舉行大選,美國總統特朗普連任希望很大,對伊朗極限施壓的政策基本不會改變;伊朗將在2021年舉行總統大選,這次強硬派人士在議會選舉中獲勝,為明年總統大選打下了堅實基礎,如果不出意外,魯哈尼之後的伊朗總統應該是強硬派,而不再是溫和派。強硬派總統與強硬的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強強聯合”,確實夠特朗普喝一壺的。


伊朗這次議會選舉,雖然投票率低,但前往投票站的許多伊朗民眾均表示,為了伊朗國家獨立,他們願意再承受6年的制裁。也就是說,伊朗民眾要與特朗普率領的美國鬥爭到底,即使特朗普連任,伊朗也不可能屈服。看來,特朗普與伊朗的“月子”已經結下,而且根深蒂固,特朗普希望與伊朗領導人談判的願望,估計這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實現了。


毛開雲


據相關媒體報道,2月22日,伊朗第11屆議會選舉,在已經宣佈投票結果的42個議會席位中,保守派候選人獲得了約4/5的席位,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內賈德總統時期的14位前內閣成員,及當時的央行行長都已經當選。內賈德為保守派代表人物,曾是革命衛隊領導人之一,2005年至2013年任伊朗總統期間 反對與美歐改善關係;

從這份報道當中不難看出,在當前美國與伊朗敵對態勢加劇的背景下,伊朗保守派大獲全勝足以表明,以取得伊核協議成果為政治資本,提倡與西方改善關係的改革派,當前已經不再受歡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溫和派魯哈尼政府 此前的政策,並沒有得到國內大多數人的認同,反而讓伊朗國內民眾感覺到,自己國家被美國的欺騙戲耍;





至於說,此次伊朗議會選舉保守派獲勝,有何現實意義?筆者認為,此次選舉結果足以證明,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為首的保守派,實力上得到了鞏固,這對於美國來講,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隨著伊朗保守派的獲勝,美國再想利用經濟制裁的方式 打壓伊朗,迫使伊朗在伊核問題上做出重大妥協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有前往投票站的伊朗民眾表示,為了國家的獨立,他們願意再承受6年的制裁,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伊核協議的重新談判,都將不會有太大進展,畢竟,以哈梅內伊為首的保守派,一直對美國採取的是強硬政策,如今,保守派獲得勝利,美國對伊朗採取的制裁政策,必然受到削弱影響。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根據伊朗媒體的對外報道,2月22日,伊朗第11屆議會選舉,在已經宣佈投票結果的42個議會席位中,保守派候選人獲得了約4/5的席位。在伊朗議會290個席位中有183個已經確定,保守派或強硬派獲得135個席位,改革派獲得20個席位,獨立參選人士獲得28個席位。


通過這次伊朗議會的選舉,結果我們已經看到了,伊朗的保守派是的,已經掌控了整個議會。而對於伊朗的保守派勢力,主要是以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時期統治最為明顯。而目前通過這次選舉,可以看到內賈德總統時期的14位前內閣成員,及當時的央行行長都已經當選。內賈德作為保守派勢力的代表人物,在2005到2013年任伊朗總統期間,一直堅持反對於歐美國家改善關係,這也被稱為伊朗的強硬派。



而如今伊朗一會再次有保守派勢力佔據多數,這也與伊朗最近幾年來的整個外部情況變化有著直接的關係。以魯哈尼為代表的伊朗是以溫和派勢力為著稱,也就是說,伊朗的改革派,是由於魯哈尼的改革派選擇與美國和西方國家接觸的政策,最終才簽訂了2015年7月的《伊核協議》。當然,在改革派的成就當中,就是伊核協議為伊朗換來了接近三年的經濟高速增長,GDP增長率一度都超過了10%。


可以說,魯哈尼的改革派在伊朗高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顯然,他的政策佔據了伊朗社會的主流,也給伊朗帶來了環境的改善和財政的收入。然而,隨著美國2016年總統換屆以後,就改變了奧巴馬之前的與伊朗接觸政策。而是採取美國優先,美國利益至上的對外方針,伊朗問題上自然就遭到美國惡語相加,同時,對伊朗採取大規模的經濟制裁舉動。導致改革派相信了美國的政策,結果又遭到了美國政府的無賴行為。

改革派在伊朗內部就已經失去了更多的支持,從而變成了眾多的指責。因而在伊朗國內的保守派勢力進一步站在了伊朗的政治舞臺前沿,如今,伊朗議會選舉的勝利就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伊朗一定會選擇更加強硬的姿態來針對外部,尤其是針對美國對伊朗可能採取的經濟制裁與軍事恐嚇。伊朗的保守派勢力掌控伊朗的政治方向,對伊朗來說,與美國的鬥爭可能變得更加強硬,也可能導致美國與伊朗陷入更加嚴重的危機當中。

因此,對於伊朗改革派上臺掌控伊朗的國家主要方向,必然在美衣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而美國對伊朗顯然不會有多大的改觀,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的手段也不會放鬆,伊朗改革派上臺的與美接觸政策儼然已經失敗,如今的伊朗,也只能是採取強硬姿態與美國鬥爭。更讓人擔憂的問題很可能是伊朗的保守派會推動伊朗像核武器發展道路上前進,這有可能讓一個問題變得更加危機四伏!(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儘管尚未公佈正式的選舉結果,但伊朗強硬派獲得壓倒性勝利已成定局。

根據伊朗當地媒體2月23日的報道,四年一度的伊朗議會選舉計票工作已基本結束。在已經公佈的183(共計290)個席位中,強硬派贏得了135個席位,而以總統魯哈尼為代表的溫和派僅僅獲得了20席,獨立人士獲得了28個席位。強硬派獲勝已經沒有懸念。

本次伊朗議會選舉有兩大特點。一是強硬派“反彈”,溫和派“慘敗”。二是投票率創歷史新低。伊朗內政部長法茲利在2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此次伊朗議會選舉的投票率為42.57%。而根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的報道,實際投票率可能還不足40%,為1979年以來最低。即便如此低的投票率,還是在5次推遲選舉時間 ,數次延長投票站關閉時間所獲得。以伊朗相關專家的話說:令人堪憂。


如此低的投票率說明,伊朗大部分民眾已經沒有熱情,對未來缺乏信心。一位53歲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上屆議會選舉很多人都投票了,但投票過後他們的熱情每天都在消失。現在去投票已經沒有意義。”在投票前,伊朗政府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鼓勵伊朗人民踴躍投票,以高投票率“讓敵人失望”。甚至於,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都親自出來鼓動,並說:“投票是一項宗教義務”。然而,投票率仍然不理想。

伊朗本次議會選舉的另一個特點是強硬派“強勢反彈”,溫和派“全面失守”。在伊朗,強硬派也叫保守派,溫和派也叫改革派。比如,伊朗前總統內賈德就是強硬派(保守派)的代表,而現任總統魯哈尼則是溫和派(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其實,所謂的強硬派和溫和派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對外關係的戰略上。強硬派主張對美國,以色列以及西方國家實施“硬碰硬”政策,以“熱情和宗教力量”戰勝一起敵人。而溫和派則主張以“合作和妥協”換取伊朗的發展空間和時間。


伊朗的強硬派和溫和派的內鬥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而究竟實行什麼樣的政策,則必須由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根據國內和國際局勢的變化來調整和確定。比如,在需要調整時,強硬派的內賈德在2005年當選了總統。在內賈德的強硬“核政策”導致聯合國制裁後,溫和派的魯哈尼又上臺了!

以總統魯哈尼,外長扎裡夫為代表的溫和派上臺後,調整了內賈德時期的強硬政策,與國際社會展開了合作,並終於在2015年7月達成了《伊朗核協議》,為伊朗爭取了寶貴的三年發展期。“伊核協議”簽署後,英,法,德等歐盟國家紛紛解除了對伊朗的制裁,並在伊朗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一些國際的知名大公司也紛紛進駐伊朗。美國也部分取消了對伊朗的限制。一些原本和伊朗友好的國家也得以將先進的“工業技術”援助伊朗。使伊朗各方面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高。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魯哈尼的改革和溫和政策給伊朗帶來蒸蒸日上的發展之時,美國政府換屆了!而美國新政府由於不滿意奧巴馬前政府的對伊政策,以及以色列提供的伊朗違反“伊核協議”的“證據”,要求伊朗在“伊核協議”中增加“核查和控制”以及“限制彈道導彈開發”的新條款,但遭到伊朗的拒絕。為此,美國政府於2018年5月8日退出了《伊朗核協議》,並恢復了對伊朗的制裁。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後,國際社會曾做了大量的“勸和”工作。然而,效果不佳。在伊朗國內,強硬派也藉機向溫和派發難,要求伊朗政府恢復強硬政策,並完全退出《伊朗核協議》。在伊朗強硬派的“掣肘”下,魯哈尼也只有採取“拖”的辦法。而美國也終於失去了耐心。並於2019年5月2日對伊朗實施了“極限施壓”。


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給伊朗國內的經濟和民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令強硬派更有理由質疑魯哈尼的應對措施。而美國1月3日對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將軍的“刺殺”行動,更是點燃了伊朗強硬派的怒火。再加之伊朗革命衛隊對烏克蘭客機的“誤擊”,導致了強硬派和溫和派內鬥的加劇。而在“誤擊”事件發生後,伊朗國內出現的反哈梅內伊傾向,也令哈梅內伊生出了對魯哈尼的“不滿”,導致哈梅內伊“傾向”了強硬派一方。這次議會選舉的結果足以證明了這個判斷。因為,在伊朗這個政教合一的體制內,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才是伊朗真正的最高決策者。

伊朗的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是分開進行的。雖然伊朗下屆總統選舉要到2021年才舉行,但在強硬派控制議會後,魯哈尼的總統地位將會“朝夕不保”,逼宮已經在所難免。因為,強硬派一旦控制了議會,魯哈尼將會處處受制,其戰略和政府政策將無法推行。據伊朗的相關專家分析,出現這種情況後,魯哈尼很可能會被迫辭職,或伊朗將提前舉行大選。而一名強硬派當選議員已經公開表態:“強硬派成為總統後,將會和美國開始‘新篇章’。”言外之意已經非常明瞭。有兩個層面,一是強硬派將謀求控制政府或總統職位。二是將對美國實行更加強硬的政策。


據伊朗強硬派人士在選舉結果大局已定後透露,出任議長或者是替代魯哈尼的人選很可能是有著伊朗革命衛隊背景的前德黑蘭市市長穆罕默德·巴蓋爾·卡利巴夫。據說,此人的強硬程度絕不亞於內賈德。果真如此的話,不管是強硬派控制議會,還是取代政府,伊朗必定實行更加強硬的“對美”政策。那麼一來,美伊關係的走向,或者說是伊朗的命運將是一張“不可捉摸的網”。

美國目前對伊朗所實行的“極限施壓”政策,已經使伊朗不堪重負和苦不堪言。試想,如果強硬派上臺後,伊朗的對美手段更加強硬的話,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有專家分析指出,可能會有兩種結局。一是美國“認慫”。二是美國被迫對伊朗“動武”。變數也有兩個。一是美國會“認慫”嗎?二是今年正是美國的大選前,一心想謀求連任的美國現政府會冒險對伊朗動武嗎?基於這些不可知性,所以才會說:今後一段時間的美伊關係將似一張“不可捉摸”的網。


卞競婉


如果保守派獲勝,伊朗肯定會實行更加強硬的對美政策,從而令美伊對峙的走向更加捉摸不定。其實從2月22日的伊朗議會選舉結果就能夠看出來,強硬改革派已經徹底敗給了溫和的保守派,在目前已經公佈的183個席位中,改革派贏得了135個席位,而溫和派只獲得了20個席位。

為什麼以總統魯哈尼為首的改革派支持率這麼低?因為改革派已經失去了民心。

第一,當初美國製裁伊朗的時候,民眾都苦不堪言,把責任都歸咎於對美強硬的內賈德,所以後來都把希望寄託於溫和的改革派,也就有了魯哈尼上臺。魯哈尼上臺之後,卻又太過於溫和,導致在與美國談判的過程中處處受制於人。而且在伊朗少將蘇萊曼尼被美軍刺殺之後,魯哈尼政府敷衍的做法讓伊朗民眾寒了心。越是到今天,伊朗民眾越能感受到伊朗政府的無能,所以沒有了再選擇改革派的理由。

第二,雖然改革派通過簽署《伊核協定》為國家贏得了喘息之機,但是隨著新的美國總統上任,美國政府單方面撕毀了伊核協定,要求增加新的協議項,這時候伊朗民眾才知道一味妥協並不能換來和平,美國的貪婪和野心是無法滿足的,既然忍氣吞聲沒有用,還不如選擇強硬的溫和派。



強硬的保守派真正獲勝之後,肯定會控制議會和取代政府,然後伊朗政府將以更加強勢的姿態應付來自美國方面的威脅。一旦保守派上臺,美伊局勢會陷入僵局,美國自然是不會輕易妥協,對伊動武的可能性會增加,到時候中東又是一場血雨腥風。


國際視角淺說


在伊朗和美國針尖對麥芒之時,伊朗的議會選舉結束了,保守派取得了完勝。其意義十分明顯,是美國刺激了伊朗人民的反美熱忱。在伊朗人民的心目中,與美國強硬,才是符合伊朗人民的心願的。因此,保守派才會贏得絕對勝利。

此次選舉,讓伊朗前總統內賈德任期時的14位前內閣成員,及當時的央行行長都當選。內賈德作為保守派代表人物,曾經是革命衛隊領導人之一。在2005年至2013年任伊朗總統,期間反對與美歐改善關係。因此可以顯示出其實伊朗人民不需要和美國妥協,而伊朗人民選擇強硬派,就是顯示出了伊朗人民反對美國的基本意願。

據德克蘭媒體報道,伊朗4年一次的議會選舉在2月22日開始,本屆選舉有7100名候選人,在全國208個選舉參加競選,本屆選舉有5800萬個合格公民,其中290萬個選民是第1次參加選舉,這也是伊朗舉行第11屆議會。本次選舉在290個議席中進行,183個議席已有歸屬,保守派候選人獲得了135個穴位,改革派贏得了20個穴位,獨立派贏得了28個穴位,保守到大獲全勝,改革派表現失望,已經岌岌可危。

這次投票創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的歷史新低,全國的投票率大約只有40%,德黑蘭的投票率只有30%,而在上一次的2016年的全國,投票率為62%,因此可以看得出,實際上有許多人對於伊朗的前途是感到失望,或者是沒有信心的。對於應該選舉誰?心存疑慮的。所以,他們不願意參加此次投票,自動放棄了自己的選舉權。

當然,以魯哈尼為代表的溫和派失選 ,表明了伊朗的外交政策可能會因此而進行調整,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可能會激化,戰爭的風雲變幻莫測。雖然美國今年將會舉行總統選舉,但是,美國在中東地區,乃至在波斯灣的軍事威脅越來越大。因此,不排除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有軍事侵略伊朗的可能。伊朗的議會選舉,讓伊朗更加強硬。而美國總統選舉之後,更有了對伊朗開戰的時間。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伊朗議會的這樣一個選舉結果,反映了從政府到民間的保守勢力再度佔了上風,這將給改革派的魯哈尼政府施政以更大的掣肘,對特朗普政府來說也不是一個好消息。


沒有必要給伊朗選舉的結果歡呼,大部分伊朗民眾對議會選舉選擇了放棄。除了2016年選出的本屆議會,伊朗議會大部分是保守派勢力佔上風。伊朗此次議會選舉的投票率僅為42.5%,是歷屆議會選舉中投票率最低的。比(2016年)的投票率低了約20個百分點,而首都德黑蘭的投票率僅為22%。這樣一個投票率,還是政府多次號召並5次延長投票期限的結果。此次選舉候選人登記工作在去年12月1日就開始,但一直到今年的2月13日才公佈了候選人名單。說明了雖然伊朗的保守勢力抬頭,但有超過一半的伊朗民眾對現政權的失望和不滿。上一次保守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是2012年,那時候的投票率達到了65%。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曾多次呼籲民眾前去投票,並說敵對勢力誇大了伊朗內部的矛盾而搞投票率將令敵人失望,可結果呢?


改革派的魯哈尼政府將受到更大掣肘,而保守派也解決不了伊朗的現實問題。議會選舉結果反映了伊朗民眾對魯哈尼政府的不滿: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下,伊朗民眾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在對外政策上過於軟弱,沒有能夠以伊朗核協議為籌碼,從歐洲等國那裡換取麵包。在80%的議席迴歸保守派的情況下,以溫和派和改革派支持的魯哈尼政府將受到更大掣肘。伊朗在對外政策上將更加強硬,在對內政策上將更加保守。但伊朗國內的經濟問題除了美國的經濟制裁外,保守派勢力對國民經濟的壟斷和掠奪也是重要原因,如果伊朗革命衛隊開辦的的公司每年收入超過120億美元但卻不用繳稅,魯哈尼政府多次想要他們交稅而不可得。保守派勢力在議會選舉獲勝後,魯哈尼政府改革和保障民生的很多政策將更難推進,這也不是伊朗民眾所希望的。


雲霄飛翼


以哈梅內伊為首的保守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得絕對勝利,意味著現任的保守派政府還是有著廣泛的民意基礎,同時也意味著廣大伊朗民眾,是支持政府與美國抗爭到底的。

對美國而言,這的確是個令人沮喪的結果。它意味著美國慣用的顏色革命法寶,在伊朗可能不會靈驗了,也意味著如果美國要對伊朗發動全面戰爭,將面臨的是伊朗全民皆兵,全民參戰的局面。

上述就是伊朗議會選舉結果,所呈現出來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