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杀菌剂什么温度好?

用户9660570839759


杀菌剂分很多种,有细菌性杀菌剂,有真菌性杀菌剂,有广谱性杀菌剂,有治疗性杀菌剂。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杀菌剂的使用温度和时间,以及如何混用!



杀菌剂的使用温度

杀菌剂要根据植物的耐药性叶片的厚度等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杀菌剂的使用温度,草本的植株,叶片比较薄的植物,喷雾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5度。像如葡萄,苹果,梨树类,叶片比较厚,蜡质层比较厚的植物,喷雾温度尽量保持在30度以下就不会出现问题。


杀菌剂的使用时间

一般我们在使用杀菌剂时,使用时间特别重要。在苗期我们多数都是使用广谱性的杀菌剂,以预防为主。当病害发生时,要用治疗性的杀菌剂才有效果。在叶面喷雾杀菌剂时,一定要注意温度变化,喷雾时间:

1.早上9:00~10:00喷雾杀菌剂,主要为了避开早上的露水,露水会稀释掉叶片上药物降低药效,让杀菌剂效果大大降低。

2.下午3:00~4:00使用杀菌剂,主要为了避开中午的高温。高温喷雾杀菌剂会让叶片表面的水分蒸发太快,从而让叶片上的药物浓度迅速升高而灼伤叶片,造成药害。


3.在喷雾杀菌剂时,要晴天进行,不建议阴天或者下雨天喷雾杀菌剂,这样湿度太大,容易造成病害传播。

杀菌剂的混用

为了方便使用杀菌剂,我们经常叶面肥和杀菌剂等混合使用。混合时一定要注意杀菌剂和叶面肥的酸碱度,强酸强碱不能混用。混用也是有一定顺序的,叶面肥与杀菌剂等混配的顺序通常为: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剂、乳油依次加入,每加入一种即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再加入下一种。这样混合使用药物,二次稀释以后,会让药物更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达到更好的效果。


很多特殊的杀菌剂是不允许混用的,比如石硫合剂,波尔多叶都属于碱性杀菌剂,要单独使用。铜制剂,由于铜元素比较活泼,混用时容易出现药害,所以也建议单独使用。

在种植过程中,使用杀菌剂不可避免。一般需要用广谱性杀菌剂或者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病害。当病害确实发生时,要用治疗的杀菌剂杀菌,这样才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好。


土壤大管家


、施药时的温度

温度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温度合适,农药起到的效果好,还不容易产生药害,相反,如果温度过低,不仅花了钱没得到效果,一旦出现药害,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一般情况下,冬季喷施农药,建议温度在10度以上为好,当然15度、20度更好。同时,注意观看天气预报,喷施过后一周内,没有强降温、降雨的情况出现。

2、施药时的时间

第一点提到的温度主要指的是打药时的温度,基本上也就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间段,也就是中午前后,所以,一天中打药的时间尽量选择上午10点之后,到下午15点之前进行,如果过早或过晚,温度过低,不建议施药。

3、施药时的天气

阴天下雨不能打药,相信所有人都知道,打完药后被雨水冲刷走了,等于不打,还有可能造成药害,所以,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是最佳的,为什么要无风?大家想想,你打的除草剂漂移到了别人家其它作物上。


小龙视角


大棚施用杀菌剂最适宜温度是温度25~35℃。

提高杀菌剂效果的方法:

合理配置浓度

无论是水剂还是可湿性粉剂药物,在喷雾前都需要对水稀释。不同的杀菌剂使用浓度都有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合理的配置浓度更有利于杀菌剂发挥效用。如果随意配比,浓度过高会对作物造成药害;浓度过低达不到防治要求。

适宜喷施时间

喷施杀菌剂的时间与防治效果有直接关系,喷施过早会造成药剂浪费,且降低防治效果;过迟病原物已经对作物造成危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病害发生的规律、预测预报以及具体情况,及时用药。一般来说,杀菌剂的用药时间可选择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提高用药质量

杀菌剂的用药质量包括用药数量、用药次数和喷药质量。用药数量要适宜,用药过多会增加成本和造成药害,过少又达不到防治效果,因此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增减。用药次数可视药剂残效期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如施药后遇雨,则需补喷。提高用药质量的方法有喷药时雾点均匀细密,喷遍植株茎干和叶片。

严防药害

杀菌剂造成药害的原因有很多,药剂本身、作物敏感度不同、作物的成长阶段和气候条件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一般来说,水溶性较强的药物、作物在幼苗期和孕穗开花阶段,高温干旱、雾重高湿等情况下产生药害的机率较大,因此,需要谨慎处理。





农人老周


在夏秋高温季节,农药施用的最佳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9时左右和下午4时以后;冬春低温季节,农药施用时间在下午2:30至3:30为宜。

农业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一般指杀真菌剂不同农作物在不同季节的最佳打药时间是有些差别的。

对于大棚里蔬菜来说,一般来说,在夏秋高温季节,农药施用的最佳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9时左右和下午4时以后。上午9点左右,一般露水已干,温度还不太高,同时又是病虫活动最旺盛的时间,此时用药效果好;下午4时以后,光线渐弱,温度渐低,夜出性害虫(粉虱、蓟马)开始活跃,在这个时候喷药,同样有较高的杀菌灭虫效果。

而在冬春低温季节,农药施用时间在下午2:30至3:30为宜。因为冬春季节,棚内温度低,上午叶片露水退去后,光合作用逐渐进入高峰期,若在上午喷药势必会影响温度的提高,降低光合效率,所以上午也不宜用药。

切忌在晴天中午喷药。因为中午喷药时,棚内温度较高,高温容易促进药剂的分解和药物有效成分的挥发。另外,农作物在炎热的天气下,生命力会变得旺盛,叶子上气孔开放多而大,如若此时喷上药剂后,药剂容易侵入到作物体内,以致受药害的几率大大增加。此外,中午喷药时,药剂的化学活性也会变强,农药的毒性也变大了,极易发生施药人员中毒事故


金色的田野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体内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参加,同时水分还具有调温作用,高温时可以吸热降温,低温时可以减缓热量散失,那应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那么什么天气打杀菌剂效果好呢?

喷药时间过早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降低防治效果;喷药时间过迟,则因大量病原体已经侵入寄主或造成危害而事倍功半。因此,施用杀菌剂时应根据作物不同病害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以及具体发生情况及时用药。通常杀菌剂的喷施时间应掌握在发病前(保护用药)或发病初期(防患于未然)的晴朗天气为最佳。

在农业防治过程中,人们往往将杀菌杀虫药液混在-起使用,以达到综合防治、省エ省时的目的。内吸性杀菌剂长期使用,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使用时应与代森锰锌、无机硫等配合使用,以延缓病菌对内吸剂型的抗药性发展。杀菌剂与杀虫剂、杀螨剂或其他杀菌剂混合使用时,还要看这几种药剂的理化性能,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以免影响药效。如代森锰锌不能与铜制剂、强碱性农药混合,石硫合剂不能与波尔多液等铜制剂、机械油乳剂及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的农药混合。如果生产中必须使用,用药时应有-定的安全间隔期,-般间隔期为7~lO天。


变味凉茶


大棚施用杀菌剂最适宜温度是温度25~35℃。

提高杀菌剂效果的方法:

合理配置浓度

无论是水剂还是可湿性粉剂药物,在喷雾前都需要对水稀释。不同的杀菌剂使用浓度都有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合理的配置浓度更有利于杀菌剂发挥效用。如果随意配比,浓度过高会对作物造成药害;浓度过低达不到防治要求。

适宜喷施时间

喷施杀菌剂的时间与防治效果有直接关系,喷施过早会造成药剂浪费,且降低防治效果;过迟病原物已经对作物造成危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病害发生的规律、预测预报以及具体情况,及时用药。一般来说,杀菌剂的用药时间可选择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提高用药质量

杀菌剂的用药质量包括用药数量、用药次数和喷药质量。用药数量要适宜,用药过多会增加成本和造成药害,过少又达不到防治效果,因此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增减。用药次数可视药剂残效期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如施药后遇雨,则需补喷。提高用药质量的方法有喷药时雾点均匀细密,喷遍植株茎干和叶片。

严防药害

杀菌剂造成药害的原因有很多,药剂本身、作物敏感度不同、作物的成长阶段和气候条件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一般来说,水溶性较强的药物、作物在幼苗期和孕穗开花阶段,高温干旱、雾重高湿等情况下产生药害的机率较大,因此,需要谨慎处理。


这年轻人


35度


AA英红九号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题。其实不同的杀菌剂因为化学性质不同,温度对其影响也并不一定,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如果是在室温状态下,一般来说日常的室温温度波动对杀菌剂没有什么影响,不必考虑温度的问题。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同时也望您多多指正。


秋老农


不同的杀菌剂因为化学性质不同,温度对其影响也并不一定,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如果是在室温状态下,一般来说日常的室温温度波动对杀菌剂没有什么影响,不必考虑温度的问题。


南方小陆


打杀菌剂什么温度好?答,不同的的杀菌剂因为化学性质不同,温度对其影响也并不一定,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如果是在室温状态下,一般来说日常的室温温度波动对杀菌剂没有什么影响,不必考虑温度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