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II:盤點2019年央企氫能佈局TOP10

氫能可有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並催生新產業鏈,對促進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未來能源技術變革和能源產業競爭的重要領域。因此,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大批企業也開始涉足氫能產業。其中,央企的佈局尤為顯眼。


從產業鏈條來看,央企在制氫、氫燃料電池研發及加氫站領域都有佈局。一方面,氫能與傳統油氣、化工產業鏈聯繫較為密切,這些公司在油氣儲運零售終端建設和運營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和整合優勢,中石化、中石油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國家能源集團、中船重工(718所)則在氫能產業鏈及氫能裝備方面佈局深入。


另一方面,為提升我國燃料電池的自主化水平,投資佈局核心材料及部件也成為部分央企選項。其中,國家電投、東方電氣、中船重工(712所)等央企著重於研發氫燃料電池及其核心部件,突破核心技術,建立自主知識品牌。


在終端應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也有央企進行了深度佈局,其中東風集團、一汽集團和中國中車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另外,在氫能船舶應用方面,中船重工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覆盤2019年,高工氫電重點選取了10家涉足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央企進行盤點(排名不分先後),這些央企對於產業發展推動作用巨大:

1、中石化


在“三桶油”中,2019年佈局氫能進展最快的要數中石化。


中石化在2019年加入了國際氫能委員會,與國家能源集團、長城汽車、濰柴、上海重塑一同成為氫能委員會的五個中國成員。中石化也是目前唯一加入該組織的中國油氣公司。


2019年7月,中石化在佛山建成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這也是我國第一座可同時為燃油、電動和氫燃料電池汽車補充燃料的站點,日加氫能力達500kg,主要服務於周邊使用氫燃料的公交車及物流運輸車隊。


2019年9月,作為中國石化的戰略投資平臺,中石化資本公司戰略參股上海重塑。


2019年11月,在中國國家領導人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見證下,中石化董事長戴厚良與法液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博天,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加強氫能領域合作。根據合作備忘錄,法國液空將成為中石化氫能公司的參股方之一,共同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整體解決方案在中國的推廣和應用。


中石化成立氫能公司,從事氫能技術研發及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並引入國際領先的氫能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聯合打造氫能產業鏈和氫能經濟生態圈。中石化目前年產氫氣超過300萬噸。中石化的氫能來源,包括制氫裝置產氫、煉油重整副產氫和乙烯生產副產氫。


2019年11月,中石化與液化空在上海的兩座加氫站,即西上海油氫合建站和安智油氫合建站正式投入運營。兩座加氫站均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相距約12千米,加註壓力均為35MPa, 日加氫能力均為1000千克,可滿足200輛氫燃料物流車的正常運營。


2、國家能源集團


國家能源集團作為中國氫能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以及氫能開發及利用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在氫能源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煤化工板塊年產超過400萬噸氫氣,已具備供應4000萬輛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制氫能力,世界排名第一。


當前國家能源集團在氫能和燃料電池領域做了四個方面的佈局,正在加快構建從氫到加氫站的氫能利用全產業鏈,並開展氫燃料電池的研製與開發,其參與的首座示範站江蘇如皋加氫站在2019年6月正式建成投運。


同時,國家能源集團正在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動氫能源產業的發展:制定國家標準方面,正牽頭制定兩項國家標準,還有一項團標也已經參與制定;牽頭多項國家重點專項;面向高比例棄風氫熱儲綜合能源網絡研究,在張家口百兆瓦級的風光制氫關鍵技術的示範,為冬奧會做氫能項目做準備。


3、國家電投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是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是我國三大核電開發建設運營商之一,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資產的綜合能源企業集團,業務涵蓋電力、熱力、煤炭、鋁業、金融、環保、光伏、電站服務業等領域。


國家電投氫能產業推進工作小組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設機構,負責協調國家電投氫能產業相關工作及推進氫能合作項目,目前掛靠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9年1月,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推進冬奧會氫能交通應用示範”、“推動京津冀氫能產業建設”和“推動京津冀產業鏈成熟發展”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2019年7月,國家電投氫能公司100千瓦功率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研製成功,標誌著國家電投自主燃料電池產品正式步入產業化階段。


至此,國家電投氫能公司實現了催化劑、膜電極、擴散層、金屬雙極板、電堆組裝等關鍵技術、材料和部件自主化、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燃料電池成本,對推動我國氫能產業大規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9月,國家電投與中科富海簽署了氫氣電解制備-氫氣液化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協議簽訂後,雙方將基於在氫液化和氫能市場的互補性,圍繞可再生能源制氫、氫氣液化等方面進行強強聯合,共同突破中國氫液化裝備及項目的進口“卡脖子”問題。


2019年12月,國家電投與巨化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氫能源及儲能技術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開發、關鍵部件製造、檢測與應用等方面展開合作。


2019年12月,國家電投氫能公司股權改革獲批。通過改革,國家電投將把氫能科技公司進一步打造成為氫能技術研發與高端製造一體化平臺、氫能領域高端人才集聚基地。


2020年1月2日,國家電投、中國中車聯合研發氫燃料客車下線,續航超六百公里。


4、中船重工


中船重工是國家從事海洋武器裝備的主體力量和核心骨幹,中船重工旗下各個機構在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的動作格外引人關注。


中船重工旗下的712所和718所分別承擔不同的氫能發展目標。


其中,718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氫能源的開發與應用、特種氣體的研發與生產、空氣淨化技術開發與應用、核電消氫技術開發與應用、氣體分析儀器研發與生產等。718所在制氫設備領域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65%,產品裝備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專注於研究利用可再生能源棄電制氫技術,實現相關消納和轉化,鹼性水電解制氫水平居於全國領先水平


而712所主要承擔船舶電力推進系統及設備、特種電池研製任務,專業範圍涉及電力推進系統、電機、開關電器、化學電源和化工材料等領域的工作。目前712所已經實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化,建立起完善的電堆及核心材料研製、組裝、性能測試平臺。


2019年5月,位於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邯鄲氫能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中船重工氫能裝備製造項目、新興能源儲氫裝備產業化項目正式簽約,成為氫能產業園首批開工建設項目。


2019年10月,中船重工旗下718所研製的首臺撬裝式氫氣隔膜壓縮機順利完成出廠調試,併成功交付應用於500kg撬裝式加氫裝置。


2019年12月,中國船舶第712研究所發佈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首臺500kW級船用燃料電池系統解決方案,將在內河開展實船示範應用。


5、東方電氣


作為大型能源裝備製造企業,東方電氣在水力發電、火力發電、核能發電、燃氣發電、風力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方面表現出色,設備很多指標和參數都已經做到全球第一。公司最早在2010年就開始研發燃料電池。


據瞭解,東方電氣承接了2項863重大專項、3個國家級和10餘個省級重大科研項目,經過近10年的攻關,擁有專利176項,國際專利7項,發表SCI論文10篇,擁有了涵蓋膜電極、電堆、燃料電池系統和發動機動力總成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開發能力。


公司目前已經打通了膜電極、電堆、燃料電池系統以及動力總成等關鍵環節。


從2018年4月到2019年6月,採用東方電氣燃料電池的氫能公交車示範線已在成都市累計運營超過40萬公里,載客人次達120萬人次。


2019年4月,東方電氣在西部第一條電堆自動化生產線正式投產,具有年產2000套發動機能力。


2019年12月,東方電氣旗下全資子公司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方氫能”)與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簽訂90臺燃料電池系統銷售合同。


6、中車集團


中國中車集團是是中央大型國有企業,業務範圍涵蓋化工機械製造、輪胎與橡膠製品製造、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等領域,主要產品有大客車、越野車、公交車、快餐車、工程搶修車和電瓶叉車等。


中車集團旗下有蘇州中車、中車時代、佛山中車四方、中車株洲等子公司,其中,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中車株洲)是中國中車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中車時代為中車株洲聯合清華大學、三一集團有限公司等組建的股份制公司,中車株洲為控股股東。這些子公司都有涉足氫燃料電池客車業務。


2019年7月,蘇州中車氫能動力技術有限公司舉行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中車集團將與張家港開展全面廣泛的投資合作,在張家港建設氫能源產業基地。


據瞭解,蘇州中車氫能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以氫能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集成為平臺,研發和生產各類動力系統集成及電控、熱控、供氫系統等核心輔機,燃料電池系統及電堆集成,燃料電池膜電極、雙極板等核心部件。


2019年7月,中車株洲與重慶一家公司簽訂了超3000萬元的批量供貨合同,供貨產品為燃料電池空壓機用高速永磁電機。


2019年12月,中車時代有2款燃料電池客車進入第32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其中一款車型的燃料電池由蘇州中車氫能動力提供。


2019年12月,佛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製的氫能源有軌電車在廣東佛山高明上線載客開跑,這標誌著世界首列氫能源有軌電車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7、中石油


2019年4月,中石油北京銷售分公司與北京海珀爾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手在北京地區建設液氣油氫混建站。


按照協議,雙方聯合將位於北六環和京藏高速交匯處的加油站擴建為液氣加氫、加油合建站,同時建設一座附屬氫能應用示範展示中心。該站建成後將有效緩解市內現有燃料電池車輛能源需求,併為2022年冬奧會燃料電池示範車輛提供加氫保障。


在此之前,由中國石油湖北公司參與的湖北武漢首座加氫站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建成。資料顯示,該加氫站日加氫能力達300公斤。


8、東風汽車集團


東風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究的企業,與武漢理工大學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早在2005年雙方就展開了燃料電池技術的合作,併成功開發了“楚天一號”乘用車和“楚天二號”中巴車。


2019年7月,東風汽車發佈公告透露,公司與湖北襄陽市人民政府、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就各方在氫領域裝備研發與製造、氫能交通應用示範與推廣等方面的合作簽訂了有效期為五年的《戰略合作協議》。


9、一汽集團


一汽集團一直跟蹤燃料電池技術,早期主要聯合高校開展研究工作;2010年上海世博會,聯合同濟大學做了6輛奔騰燃料電池轎車,開展示範運行;之後,開展了30kW燃料電池系統的科研課題的研究。


2019年8月,一汽歷史上第一臺燃料電池車用動力電池包生準下線,完成所有電性能、熱性能、機械性能下線檢測項目。


2019年9月,豐田中國宣佈,分別與一汽集團、廣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電動化及智能網聯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夥伴關係。框架協議重點提到了,將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車型。


10、中化集團


中化集團在氫氣生產與應用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在基礎設施方面具備先天優勢。2017年中化集團就選定氫能作為四大重點推進領域之一,開始進行技術與項目積累。


2019年2月,中化集團控股子公司中化國際與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淮安駿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合作協議,“中化系造車”開始形成雛形。


2019年6月,安徽銅陵市委副書記、市長鬍啟生在銅與中化集團控股子公司中化國際總經理劉紅生座談交流,雙方就氫能源產業發展,達成深度合作達成共識。雙方將共同努力,就拓展氫能源產業板塊,加強與銅陵的對接,進一步推動雙方的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