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是為了什麼而讀書?如何樹立孩子認知讀書正確觀?

巖潤


如今的社會有很多孩子不願意讀書上課覺得太乏味,是因為現在是科技時代,大部分孩子就喜歡玩手機電腦電視因此能給孩子帶來樂趣,關鍵還是要家長引導孩子去看書學習給孩子引導一個正確未來方向。


Wendy的洛杉磯生活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以前我爸媽教育我的時候: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了,坐辦公室,喝著茶葉水看報紙😂,還有就是好好考,考好了帶你下館子😀,於是我就好好學,每次考試還算不錯,等我考上大學的時候然而確變了,不是坐辦公室喝茶葉水,而是還得再學,呵呵~這也算是教育吧!

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這一代對教育這塊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

第一:從某件事中讓他們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我舉個例子:我家小孩5歲了,我每次讓她看動畫片我就找底下帶字幕的,然後我把電視聲音關掉,騙她說電視壞了,沒聲音,看底下字吧,而她不是認識字,就一直問我底下寫的什麼,這時我就開始拿著本子和筆教她學習練字了😂,所以從這件事中她看來:不學習就看不懂動畫片學習識字就為了看動畫片😀😀,久而久之她識的字就多了。

第二:立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家這個孩子還愛玩手機裡的小遊戲,小孩嘛,不能說是一直讓她學習,有時候也得放鬆一下,於是我就給她立了一個規矩,簡單寫了一個小紙條貼在她床頭:放學回來7:30-8:30遊戲時間,別說她也很自覺,看到時間了,就給我去要手機😂😂。


愛她夏至未至488


我是一個愛讀書和聽書的人,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來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先問幾個問題,你愛讀書嗎?你為什麼讀書?你怎麼讀書?


書是人類文明的載體。沒有書,我們的文字哪裡來?沒有書,哪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道德經》、《論語》、《本草綱目》、《資治通鑑》,這些都是前輩給我們的文化瑰寶。《毛澤東選集》,也記錄了毛主席深刻的思想和智慧,至今都有深刻指導著我們。因為有了書,讓我們繼承先輩的經驗和智慧,讓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文明越來越發達。


書能指導人生成長。在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怎麼去應對?問長輩、求朋友,也可去書裡找答案。喜怒哀樂時,生老病死時,愛恨別離時,書就是朋友、書就是導師。

用心去“讀”書。怎麼讀書?每個人因人而異,讀自己感興趣的書,讀能提升自己的書,總的來說要“讀以致用”,哪怕看看小說消遣一下也是一種用途。聽書也是一種很好的手段,解放雙手,節約時間,不傷眼睛。現如今,書也產生了很多演變,更形象更直觀,如同今日頭條的文章、西瓜視頻的內容,抖音裡也有很多專業內容。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怎麼找到對你有用的“書”,就要用心去發現,用心去屏蔽干擾,也依託一些智慧推薦的信息平臺。


其實,孩子們是愛看書的。任何一個孩子,小的時候東摸摸西碰碰,大一點的時候總愛問個不停。作為父母,我們是鼓勵孩子們多去翻箱倒櫃呢,還是讓孩子們少去刨根究底。我們自己有沒有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天性?孩子們的接收能力還很強,圖文並茂的漫畫,遠勝於純文字的講道理;陪孩子看一部“千與千尋”動畫片,一同分享總結,也能從這本“書”裡明白人生的道理。孩子們看著大人們玩著抖音刷著微信,不亦樂乎,他也想玩。我們有沒有在做示範?我們有沒有節制?我們關心小孩看書學習,對小孩的娛樂關注多少?如能打開抖音的兒童模式,也能教育孩子,通過這本“書”娛樂學習兩不誤。

給孩子講道理,樹立正確價值觀,不如言傳身教。孩子本好奇,我們要因材施教,陪伴成長。


耕雲教育


你好:我是做生活的強者,很高興回答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有人說我們讀過的書和文字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我想說讀書多了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中,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有一種落差是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慾望。

努力讀書不一定能很快賺到錢,但是可以縮小名利和野心的差距。

努力讀書不一定能擁有炫耀的資本,但是能充實你的思想豐富你的靈魂,而不是看到美麗的風景只會說好美好美。

努力讀書不一定會增加你的面子,,但是會讓你在不斷挑戰自我中獲得成就感。

努力讀書不一定能擁有更多的物質,但是能讓你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努力讀書不能裝點門面,但是能給你高尚的情操,能讓你擁有競爭的籌碼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努力讀書不一定能交到很多的朋友,但是能讓你擁有高於年齡的智慧和成熟。

努力讀書不一定能延長你壽命的長度,但是能增加生命的厚度。

努力讀書不一定能幫助你走向人生的巔峰,但是能讓你站的更高,看到更遠的風景。

孩子們人生路上充滿變數和限制,唯有讀書能讓你得到精神上的自由,努力讀書才能讓你活的更加有意義,更有價值!





做生活的強者513


我覺得什麼時候讀書、並讀好書都非常重要,學無止境,做到老學到老;讀得書多,學識淵博,視野寬闊。教育孩子讀書要先教做人、立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孩子從小熱愛黨、熱愛祖國和人民的志向;即是學成也要反哺社會,要懂得感恩,孝於親,知仁義,尊法紀,懂禮儀,我自己也是這麼做的,對孩子也是這樣教育的。


朱國芽


周總理從小勵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所有讀書之人都可以此為目標和座右銘來鼓勵自己,為自己發奮讀書找到目標。

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面對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國家和民族也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永遠不變的目標。中國從歷史裡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一步一步,還有更遠的路要走。

讓孩子樹立長遠的讀書奮鬥目標,可以給孩子看一些愛國主義或者紅軍解放軍的動畫片,比如《聰明的順溜》,動畫人物也是孩子,更能產生共鳴。動畫裡的人物經歷一些特殊事件可以建立起愛國情感,發憤圖強,看動畫的孩子也能跟動畫中人物有一樣的或是類似的心路歷程。加上師長適合時宜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的情感就順理成章了。


麥小茜May


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方法。孩子懂個啥?我國現在教育環境很不好。一些教育工作者違背教育規律,錯誤誘導,坑害孩子。下面這個小學一年級的看圖做題,作為成年人,你能得出“正確”結果嗎?



rexcaculus


讀書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認知這個世界,是為了學會獨立思考,是為了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是為了建立正確的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為了不盲從不被欺騙,是為了認識真理,不被魔鬼的意念捆綁,最終讓自己的心靈獲得豐富和自由。


看見荊棘中的火


現在有個不正確的說法,為了走出大山,為了不幹苦活累活,為了不受苦,不受累,而好好讀書。

嚴重影響孩子們學習的動機和學習目的,不利於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這種說法應該糾偏。


SXXY0405


這個問題應由在校學生自己來回答合適,我們局外人的觀念代表不了他們,但是從我個人的認識:現在的學生應該把認真讀書放在首位,不要滿腦子想的當什麼學霸和明星,等完成了學業後再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相對合適的路去走,能走多遠就走多遠,不要攀比,人順其自然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