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廣饒:農技專家田間地頭忙“巡診”


東營廣饒:農技專家田間地頭忙“巡診”

“年前打過除草劑了嗎,效果怎麼樣”“澆灌黃河水之前,追施小麥返青肥了嗎”“往年小麥畝產能達到多少斤”……近日,在東營市廣饒縣花官鎮古東村一片綠油油的麥田裡,村民張鬆起正在為小麥澆灌黃河水,來自廣饒縣農業農村局技術指導專家組的五名技術專家一邊和他交流,一邊查看小麥生長情況,研究小麥的苗量、苗情以及次生根生長狀態,併為他詳細講解春季小麥管理技術。

“由於暖冬天氣影響,加上雨水充足,當前來看,你這塊麥田苗情均勻,苗勢稍微偏旺。現在小麥進入返青期,要注意搞好鎮壓。”農技專家朱萬亮說道,早春凍害是廣饒縣早春常發災害,特別是小麥起身拔節階段,對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所以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適量澆水和追施尿素之外,還要及時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增加小麥成穗數和千粒重,從而提高小麥產量。

連日來,為了加強田間和蔬菜大棚管理,廣饒縣農業農村局組織47名相關農技專業技術人員分成8個小組,分赴全縣8個鎮街的田間地頭、蔬菜大棚開展技術指導,指導農戶在抓好防疫同時做好春耕備播 ,確保農業不受損失。同時依據農時,結合實際,開展送科技、送農資、送培訓、送信息等活動,推行“專家組+試驗示範基地+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戶”的服務模式,全面推進“農業科技人員下鄉服務”活動,將農業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現場“巡診把脈”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千方百計促增產增收。

在麥田裡查看指導完成後,農技專家又走進了周樓村的大蒜種植地。農戶徐安秀正在為她的蒜田掀去上層冬裝——塑料薄膜。“你看,在塑料薄膜有積水的地方,死苗現象比較嚴重。”農技專家李沭源說道,大蒜覆蓋雙膜主要是防止冬季極寒天氣對越冬蒜苗的凍害,但是這個冬季與往年相比氣溫高、降水多,大蒜缺氧漚根,導致葉尖乾枯甚至死苗。

“那下一步應該怎麼辦啊?”徐安秀抓緊問道。

“咱們花官鎮專門開闢了150畝的大蒜種植試驗田,一是採用了機械播種,二是越冬時覆蓋了單層地膜,正芽率達到95%,基本沒有死苗,而且還是訂單種植,收購公司將高於市場價格進行收購,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要推廣的種植技術和模式。”花官鎮農技站站長劉濟芳回答道,當前要在及時揭膜的同時,還要注意做好返青時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咱們小戶種植就是靠著經驗種,看著苗情不好的時候就知道著急,這樣一說,懂了很多知識。”徐安秀說道。

因為村莊疫情防控要求,外來人員嚴禁進村。原本定於到花官鎮草北村新星蔬菜合作社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的農技專家,臨時改成了電話指導。瞭解到該合作社種植的櫻桃西紅柿由於前期植株生長過旺,導致坐果不良。農技專家王相江提出建議,在第二穗果開花授粉時,可根據大棚面積購買熊蜂進行授粉,不僅品質好,畸形果比率低,而且西紅柿口感更佳。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我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春耕生產,通過加強技術指導、保障優質農產品供給、暢通農產品農資購銷通道,確保農業豐產農民增收。

組織開展農產品監督抽檢、企業上市前自檢,增加對蔬菜基地進行上市蔬菜的抽檢次數,確保上市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截至2月21日,定量抽檢農產品22個,合格率100%;組織定性檢測2250個,合格率100%。下發了《致全縣廣大蔬菜種植基地(戶)的公開信》、《致全縣蔬菜生產經營者的一封信》和《致全縣農資從業者的公開信》,加大了農產品產地安全生產宣傳力度,明確農產品生產者的安全生產責任和安全防護意識。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和農業生產資料有效供應,積極與種養殖場戶及其他涉農企業對接,瞭解並幫助解決企業生產難題,四日內累計為種養殖場戶協調辦理疫情防控車輛通行證527份,調出農產品2650噸,調入農業生產資料1520噸,保障了農業生產、畜禽出欄、飼料購進等渠道暢通,穩定農產品市場供給。 

記者:譚芳 

通訊員:黃文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