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是壮劳力,六十岁还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怎么看待农村这种现象?

农业志士


我们村有四五个83岁上地干活都不算什么,在苹果套袋时还上两米高你橙子,好危险,我快六十在农村还是年青人,大多数比我大,剪树剪花剪果套袋都要上两米高的橙子,每年各村都有掉下来伤的,也有摔死的,农民一月要有一千元生活费也不会干这活。


好人一生平安29242283


一沾上这个“农”字,也许就很难摆脱辛苦和劳累,也和“穷”字搭上了边。农民以种地为职业,本是可以靠种地收粮养家糊口的,只是粮食价格一度低迷。种地基本不赚钱,也就是糊口的一种营生;而养家是需要钱的,也就要另找挣钱的路子。对于农民而言,出门打工就是首选了。可是,也不能一辈子打工呀,老了的时候怎么办?农民不比城里人,是没有退休的。

“五十是壮劳力,六十还打工,七十还没退休”,正是当今在农村中老年人中,所出现的真实现象。

五十是壮劳力

50多岁的农村人,往往是上有七八十岁的老父老母,下有子女刚成年,或子女要结婚需要父母鼎力相助,或子女已经结婚、生子,需要父母种地或挣钱,需要母亲为他们照顾孩子。这个年龄的农民,大都外出去打工。50多岁,已经是“边缘化”的年龄,如果没有啥手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打零工,干体力活,又脏又累,工钱也不多,有些活很累又不安全。这且不说,大多数活还不稳定,又不得不另找需要体力活的工地。来回折腾着,外面的花费又很高,年头到年终,挣钱也不是很多。相对种地来是有“赚头”,也“知足”了。

即些脱不开身留在家里的,也不会闲着。他们在家里种地、种菜、养猪、养鸭,有空了还要在被流转出去的土地,或附近的工厂打个零工,反正都是不会闲着的。老人需要照顾,孙子们也不能没人管。从早到晚,忙不可迭。


五十多岁的农村人,就在“夹缝”着生活着,肩上的担子一天也不轻,更不敢“撂挑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50多岁的人,还真像“壮年”,也把他们当成了“壮劳力”了。

六十还打工

六十岁都是法定的退休年龄了,身为农民却不行。谁来养活自己?靠国家发放的养老金,一个月也就百十来;靠子女,他们有房贷,孩子上学也费钱,负担一点也不轻;靠自己,为了家庭和孩子上学、婚嫁,已经掏空了家底,负债前行。太多的农村60多岁的农民,趁着自己身体还没有啥大病,毅然决然走向打工的路。对于60岁以上的打工农民,找活更难,不是在建筑工地就是去装卸、搬运市场,净是出苦力的累活、脏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活干了就有钱了,总比种地收粮强。省吃俭用,现在攒点钱,等以后没体力,干不动活了。花钱的时候也方便些,万一有病有灾的也不太拖累了孩子们。农村的老人可比不了城里人,不挣点钱,老了生活都难。

农民种地能保证不受饥饿,平时想有点钱花,还有种地的化肥等农资、机耕机播的钱,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费连年上涨。一大家子人,对农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尤其是粮食价格和市场接轨了,粮价几乎由市场来决定,靠卖粮为收入来源的农民,面临着成本增加,收入不断减少的困境。

农民背负债务的事几乎家家都有。孩子上书读书,家人们有的生病住院,还有给儿子娶了媳妇,不得不举债。有些儿媳妇过门后嫌老人吃“闲饭”,左不是右不对,横鼻子竖眼睛,总针对老人,家里呆着生不完的气。有些儿媳也开始掌管家里钱了,而不同意还债。老人们心里急,总想着挣点是点,将债务减少一点。


常言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外面即使有千般好,那不属于自己。被逼无奈,60多岁的农村老人,舍弃了天伦之乐,也只好只身去了外面打工挣钱。

七十没退休

七十岁,已是古稀之年,生命在迅速的倒计时,因为中国人预期的平均寿命是77.4岁。而对于农村的老人可以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农村老人不比城里老人,人家有退休金。农村70多岁的老人已经完全没有经济来源。还不是要靠子女们给点零用钱。事实是有的子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证,买房买车孩子上学等都撑不住,哪还管自己的父母?只有他们不啃老就已经不错了。

种地收粮虽然赚钱不多,种地了,一家人吃饭就又会成为问题。不用掏钱买粮吃,也算给家里节省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再说了,你是农民,还要买粮吃,不让人笑人笑话吗?70多岁的农民,那是大半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对土地已经有了依赖的感情,不种地心里空落落的,闷得慌,更显得孤独。已经透支了的身体,这痒那痛的,浑身的不舒服。有些70多岁的农村老人,也只有去地里才能得到心里的一丝安慰。



农民最辛苦,从解放战争到和平的年代,农民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一坐坐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都有农民工的汗水。如今曾经为我国建设出力流汗的农民都已经进入老年。真心希望农民有退休的一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只要能过得去,也不会做“壮劳力”,不外出打工,更不会干不动才不去种地。


为生活而提神


只能说中国的城乡差别太大了,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丝毫没有公平可言,农村人的命都没有城里人的值钱,同样被车撞死了,那农村人都要少得很多赔偿的。中国的农村方方面面都是要低城市一等的,这是中国的现实,也是身为农村人的无奈。


1196311963


五十岁是壮劳力,六十岁还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怎么看待农村这个现象?

我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农民工,种地和打工的时间差不多,其实说起这个问题,我倒有些感想。

我种地的时间和打工的时间差不多,有时是一边打工一边种地。在打工时也做过很多工作,工地小工,大工,厨师,销售员,工厂工人……属于那中样样通样样松的那种,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不把一样事情做得精通一点呢?

时间与精力不允许我做能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情,收入与负担不允许我去选择。若问我对哪个领域最感兴趣,老实回答,农业。问我对哪个领域最厌恶,老实说工人。但最终我选择了做工人,因为做工人是我的宿命。人总是在人生中不断找准自己的位置。我只能在业余时间做我喜欢做的事。我只能在将来有条件时才能回农村种地,那时我可以没有什么压力与负担。

在农村,岁数小的对农业并不是很熟悉,体力与种地技巧也不行。五十岁时正是农业的一把好手,所以五十岁是壮劳力,实际上就是顶梁柱。而到了六十岁,却发现农业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支出,他们需要靠打工来接济家庭支出。等儿女大了,却发现自己已经满头白发了,没有为自己而活,只能在平生最后的岁月为自己打一次工,可年纪大了,只能尽力而为了。那么这些农民就只能种地吗?不是的,如果给他们一定的背景和条件,他们也可以做高官,也可以做精英,而做农民是他们的宿命。或许后代能够出类拔萃,他们也不枉此生。这是一个农民朴实无华的性情。

我从不羡慕那些高官与富贵之人,我认为只有底层勤劳的人经历过那些苦,才能真正体会人生的意义,他们往往能以身作则给后代更好的教育方式。社会精英往往是勤劳的农民的后代。古人云,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是前人一生的总结。其实人生的甜是相对于苦而言的,没有苦无所谓甜。所以我生平最恨懒人,我认为懒人虽然有些东西可以无偿得到,但他体会不到人生的意义,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有时如在作恶,只不过自己没有发觉。

人生不易才能历练,如何评定一个人的一生,唯有盖棺而论。有多少生平显赫的的人在老年却毁于一旦。年轻时的显赫或努力,只是过眼云烟,老年能平淡安然才为寿终正寝。这也是我的宿命。


农业空间


这不是“现象”这叫没办法,农村老年人没有退休金,每月就靠百十来块那点养老金你说能生活了吗?每月水电费就得七,八十块,冬天还得买两吨煤一千多,买米买面花得钱多了,你说他不干活怎生活?这叫“现实”不叫“现象”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城里人哪里还知道农村老年人的艰难了!


老有所乐54893


市场经济特有现象,日本人打工的年龄更大。我城市人,今年66岁已经打工6年。我的同室老兄,今年71岁也在打工,而且天天步行八华里来往四次,除非雨雪天气不乘公交车(他乘公交也是免费的),独生女和女婿是大学教授、博导。

可以肯定的是他打工不是缺钱,是老有所为,是市场经济特有现象。虽然能造成年轻人就业困难,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你必须更优秀,才能在市场经济风浪中经受考验。

当然不论城乡,有很多人打工是经济急需,这依然是市场经济特有现象造成的竞争的结果:你只有一条路,往前走!


五闲区民1


这事是与家庭收入有着直接关系,在北方还好点,人均面积一两亩,中南人均还没一亩,很多田地都没人种,粮食又不值钱,我老家一二十年全部种花树,五年前好点每户一年能卖一两万,现在两年也卖不到一万,50岁的孩子都出外打工,家里老人既要吃饭,再加上现在的人情礼节,样子又多礼又大,少者300多者上千,只能是还能动,必须得干。


仙桃571


导读:天命之年负担重,六十打工养余生,七十还干夕阳红。

(一),五十是壮劳力。

人到五十,已是知天命之年,身体和心理大不如以前,逐步步向衰老。这个年龄也是最苦,最难过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什么事都得面面俱到。说说我自己吧。家里有四口人,二亩多承包责任田。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是近80岁的人了。大儿子读大学,小儿子念初中。我和妻子做着小生意,常年在外赶集。大儿子一年要两三万,小儿子也得几千。种地赚不了多少钱,生意又难干,每天起早贪黑,种地赶集两不误,去了吃喝人情世事,一年撇不下多少钱。不干不管啊!这不,摊上了疫情,从初一到现在,一个多月呆在家里怪清闲,没有人给一分钱,疫情中,明白了一个理,当农民的真是难!

(二),六十还打工

人到六十以后,算是步入了老年。完成了养老送终,儿娶女嫁。按理说,到了人生的歇停驿站。可是一想还不管,以后花钱怎么办,还有养老记心间。儿子也尽孝,女儿也淑贤,一年到头给钱花,难为不了自己。可那也不是法。儿女都有一家人,谁个没负担。儿有女有不如自己有,媳妇有还得隔着手。六十还有点力,大活干不了,杂活还能行。跟着亲朋好友,带上衣被行李,去上海,到浙江,北京,江苏都是第二故乡,一年赚个三四万,老了以后有靠山,国家补贴那百十元,只能打油和买盐。要想生活过得好,还得自己奋斗干。

(三),七十还没退休

农村老百姓,就是属鸡的。一天不死,就得干,真是没福气。不象城里人,退休有花的。七十古来稀,干点轻快的。望天少来,多看地。人到黄昏时,夕阳无限好。想法太多无意义,颐养天年是真的。

农民就是出力的命,多快好省度一生!





三友话三农


这不是就农村现象!在城市里六十多岁依然工作的多的是!我都退休三年多了,现在不是依然在工作?城市里许多大学老师七十多岁了还依然工作,只要身体好,发挥余热,有事做,有收入,每天忙忙碌碌过生活,不胜过许多人退休后什么都不做,每日里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站到街门口(北京称之为站街),一群老人传闲话,今天这个熟人走了,明天那谁谁住进医院了,生病了,谁家儿子不孝顺了,等等每日里负面信息一大堆?


京都老客41118


40岁在社会上就不好找工作,干个保安门卫,超过50岁,用人单位就不想要,意思不想招年龄大的老人。这个我有亲身经历和体会,这样也好,找不到工作,我就自己做生意,放开自我以后,谁便个人干个啥,比打工强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