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同聲,名傳八方的泉州關帝傳說是怎樣產生的呢?

蔣鐸


“傳說”是我們人們所創造的,關帝廟的傳說是幾個時代的積累,人們賦予了他多種多樣的能力,慢慢的被打造成為了一個“全能神”,一直以來都有著關帝的傳說,千年前的誕生,600年前的重修,各個時間節點都有著代表著她的傳說,直到民國時期達到最頂峰;現在更是傳說的升級版,代表一種文化符號溝通海峽兩岸和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的橋樑;

相傳在天上的瘟神和關帝關係不是很好,甚至有點怕他,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沒影的“傳說”,只要是發生瘟疫此類事件,泉州的人們都會抬出關帝像“出巡”,寓意鎮壓一切不好的東西,雖然有些神話色彩在裡面,但是代表著樸素的美好向往;

大概是在民國時期,中國大地發生了規模浩大的鼠疫,泉州人組織了規模更加宏大的關帝出巡,關帝像、岳飛像分別用十六、八抬大轎走上了街頭,街道兩旁人山人海的民眾紛紛倒頭跪拜,祈禱著鼠疫結束,世界迴歸原來,之後更是站起身來跟著二帝像“巡視”,爭相替換抬轎者(敬在一線工作的廣大醫療者),走向那鞭炮聲最響,人流最密的前方……

民間相信關帝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巡視冥司、招財進寶等功能,因此各行各業都信奉他。

當然,也隨著泉州的商業活動的逐年增多,關帝廟這個文化符號的傳說也遍及全球,馳名中外,大家可能不知道現在在臺灣的有名的關岳廟的跟就是現在的泉州關帝廟,也許是當時移民的人帶入關於泉州關帝廟的傳說吧,現在更是發揚廣大出現了關於關帝的文化節,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信仰的認同也是一種對故鄉文化的依戀和對故鄉文化的認同,極大的促進了海峽兩岸的關係,也許這也是名傳八方關帝文化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最開始的具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演化”至今具有文化符號的“傳說”經歷,關帝文化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秦地說秦


泉州關帝廟的前身通淮廟,其歷史達1000多年。

此前這裡供奉的是水神,明太祖朱元璋信奉關羽,下令泉州七個城門要建七座關帝廟,而泉州彼時經濟不發達,就將水神廟換作關帝廟。600年來,泉州七個城門的關帝廟香火興盛,以至各處街道都建了一些小廟宇。到了清末,泉州城供奉關帝的廟宇達到了100多座。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今僅剩下了幾座,而香火最盛的依然是這座通淮廟。




在中國民間,關公形象是“守信用、重承諾”美德的代表,稱“武財神”,被奉為商業的保護神。關帝信仰通過移民傳入臺灣,得到廣泛傳播且盛傳不衰,是臺灣信眾心目中故鄉文化的一種象徵。

與臺灣的許多廟一樣,泉州關帝廟裡供奉著關公、土地公、張飛等等,為多神信仰。樓內有關羽彩色坐像,極為逼真傳神。

廟內有副對聯,上聯是“三教盡皈依,正直聰明,心似日懸天上”,下聯是“九洲隆享祀,英靈昭格,神如水在地中”。從對聯看出三國時的武將關羽被人們神化為“三教皈依”的聖君九洲隆享,名傳八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