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战“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内心独白

我叫赤壁北站,一座位于京广线上的三等小站,距离武汉约34分钟的车程,本应迎来春运高峰的我......

「抗疫日记」战“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内心独白

在临近春节的某一天,看到大家陆续带上了口罩,甚至有人穿上了防护服,充满疑惑的我感到有一丝不安,马上要过春节了,大家这是怎么了?

通过旅客间的交谈,我知道了,原来武汉哥哥病了,病的很严重,并不小心传染了其他兄弟姐妹。那个让武汉哥哥生病的坏蛋叫做“新型冠状病毒”,为了防止病毒蔓延,大家不得不采取防护措施。

1月23日,武汉封城了。

1月24日,封城的第二天,我看到候车室里一个拖着大行李箱的小姑娘,焦急的与我的小伙伴们(车站工作人员)沟通着什么,在获得同意后,急匆匆的与家人道别,便转身冲向了检票口,家人喊住她:“加油,等你回来......”声音不大,却有一丝哽咽,眼中泛着泪花满是担心和不舍,她顿了顿,没有回头,只说了声:“嗯,知道了。”便继续往前走去,泪水溢出,滴落在地板上,我尝到了泪中的不舍、害怕与坚定。后来我才知道,她是逆行前往武汉的白衣天使。其实这天,像这样的天使有很多,甚至有一家人都是医护人员齐上阵的,他们走进前往武汉的列车的刹那,身上似乎散发着耀眼的光。

1月24日晚8时整,一张封条贴在进站口玻璃门上,车站通道正式关闭了。候车厅变得空荡无声,这是我诞生十年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光景,这使我不禁有一丝害怕,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否我的小伙伴们会留下我独自望着那孤独的铁道线。

答案是,我错了。我的小伙伴们比我想象的更加勇敢,他们是铁路人,一群有着坚定意志,极强责任心,经历多少的大风大浪也不曾放弃坚守的人。

「抗疫日记」战“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内心独白

按下鲜红指印得那刻,他们便已经下决心,与疫情抗争到底,保障铁路运输,与同伴们共进退。

「抗疫日记」战“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内心独白

他们年轻有担当,疫情之下,他们不畏惧,不退缩,是赤壁北站“青年突击队”的主力。

站台上,吕琳琳、杨杨、朱文凯以标准的姿势立岗。列车驶来,他们眼中泛着光,光晕里还是和以往春运一样,列车抵达,他们提醒着旅客上下车注意安全,有的旅客匆忙的下车抽只烟;有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踏进列车;有的旅客有说有笑的走向出站口.......光晕消失,列车抵达,车门打开,只剩和列车长的简单寒暄。列车驶出,望着远去的列车,思念似乎能顺着列车带给家人。

出站口,郭杨旭手持笔与纸,与医护人员一起为下车旅客测量体温,认真记录是否有发热情况,并及时上报数据。

综控室中,朱益璇守着方寸之地,仔细核对计划。

保障运输安全,每一步都环环相扣,特殊时期更要认真细致。

「抗疫日记」战“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内心独白

他们是赤壁北站的“老将”,实战经验丰富。

我的一位伙伴,贾焕歧站长,好像快退休了,他应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最后一个春运会没有旅客。原来制定的春运计划与方案被打乱,也没有办法陪伴生病的妻子。他与新搭档杜平书记都深知肩上所担当的责任,带领他们的“战士”们坚守在这里,并一个不差的还给他们的家人。他们每日奔波于各岗位之间,密切关注“战士”们的身体状态,或是亲自上岗,或是为车站消毒,或是在食堂帮忙择菜、打扫。他们说:“特殊时期,我们只是抗‘疫’突击队员中得一员。”

行车室中,值守员王建民、谢华城、罗拥军紧盯电子大屏,时常一坐就是一天。他们深知,保障运输通畅,容不得半点马虎。

计划室里,售票员高红汇总车站抵达人数和旅客体温状况,今年48岁的她主动请战,她说:“我工作经验丰富,前来战“疫”,义不容辞。”

「抗疫日记」战“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内心独白

食堂外,“管家”王爱国每天为“战士”们测量两次体温,确保“战士”们都不带病上岗,“战士”客运员程爽化身“大厨”,每天换着花样为大伙做饭,其他“战士”们也会在休息时帮厨,氛围十分融洽,虽然大家每天带着口罩,无法看到大家脸上的表情,但这就是隔离疫情不隔离爱吧。

「抗疫日记」战“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内心独白

车站庭院里,时常会有“战士”们锻炼身体的身影,疫情之下,只有加强免疫力,才能更好的工作。

「抗疫日记」战“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内心独白

“战士”们中有党员,有团员,红色的党团旗帜引领着他们并肩向前,共克时艰,还有些虽不是党团员,却同样有着高的党性和信念。

2月15日这天,下了一场很大的春雪,我眺望四周,银装素裹,多了份唯美,唯独少了份喧嚣和热闹。雪后的第二天,便暖阳普照,春暖人间,似乎寓意着寒冬已去,春暖花开指日可待。

或许,这一切,不过是所有人一起做的一场噩梦,只是梦稍稍长了一些,噩梦将醒,一切将美好如初。

虽然我们只是抗疫中微小的一环,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会认真担起属于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坚守到最后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