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灭蝗“天团”驰援巴铁!肆虐中国3000年的蝗灾,不是被吃没的

这周末,中国将派出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灭蝗工作组赴巴基斯坦,协助巴方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共同应对蝗灾挑战。

眼下,巴基斯坦正遭遇27年来最严重的一场蝗灾,千亿级别数量的蝗虫,每天破坏约3.5万人的口粮,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蝗灾。

中国灭蝗“天团”驰援巴铁!肆虐中国3000年的蝗灾,不是被吃没的

老铁的灾情迅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关注,蝗虫瞬间冲上热搜。

兄弟有难,怎可旁观,中国虽然正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依然果断出手相助!

中国灭蝗“天团”驰援巴铁!肆虐中国3000年的蝗灾,不是被吃没的

中国的专家组还没出发,巴基斯坦当地已经开始各种花式报道了,可见心情之迫切

尽管蝗虫在巴基斯坦造成轩然大波,在中国,蝗灾这个词已经很难引起人们的恐惧。

它就像天花一样,虽然仍有提及,但似乎已是进入历史的名词,不再对人构成威胁。

很多人听到蝗灾第一反应是,笑着说:“中国发生不了蝗灾,蝗虫敢来就穿成串炸了吃”。

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蝗虫炸着吃隔壁小孩都馋哭了没错。

但到现在,中国能够不再那样惧怕蝗灾,真正依靠的,还是一代代农业人的努力……

1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甚至可以不用加“之一”!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据《中国救荒史》统计:

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

两宋为3.5年。

元代为1.6年。

明、清两代均为2.8年。

中国灭蝗“天团”驰援巴铁!肆虐中国3000年的蝗灾,不是被吃没的

从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的2642年中,我国共发生了796 次蝗灾,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蝗灾。

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中国三大灾害,记载数不胜数,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

每次蝗灾爆发,都会导致严重饥荒乃至社会动乱。

中国灭蝗“天团”驰援巴铁!肆虐中国3000年的蝗灾,不是被吃没的

古书里关于蝗灾的描绘

可以说,无论是受灾范围,还是受灾程度,中国都是世界之最。

在中国引发蝗灾的蝗虫种类主要有东亚飞蝗等。

滋生东亚飞蝗最适宜的年平均气温是12 度,年降雨量则在400 毫米~ 900 毫米之间。

你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我国很多地区的气候条件,真的都很适宜!华北华中华东,每个都是好地方。

正因如此,三千年来,中国蝗灾从未得到过有效控制。

农民不是没想过办法:吃蝗虫那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还有篝火诱杀、开沟陷杀、器具捕打、掘除蝗卵。

有效果,但微乎其微。

这样的人力捕打,在遮天蔽日的蝗灾面前,杯水车薪。

就算是到了近现代,蝗灾依然很严重。

建国之前,从1912到1949年,记录了2100次的蝗灾。

中国灭蝗“天团”驰援巴铁!肆虐中国3000年的蝗灾,不是被吃没的

蝗灾引发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

新中国建立初期,蝗灾依然肆虐。

1951年,1300万亩农田发生蝗灾。

1952年,3779万亩农田发生蝗灾。

1953年、1954年、1955年,每年受灾农田都在1000万亩左右。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

到了近几年,国内几乎很少听说蝗灾的事情了。

可持续了三千年的中国蝗灾,绝不是自然而然消失的。

2

两千多年的战斗,为中国积累了丰富的蝗虫治理经验,总结一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西汉到建国初期,这一阶段主要靠的是人海战术,鼓励民众用各种工具扑打或者张网捕捉蝗虫,提倡食蝗,对幼虫蝗蝻则通过挖沟,驱赶入沟掩埋或者火烧的方式处理。

中国灭蝗“天团”驰援巴铁!肆虐中国3000年的蝗灾,不是被吃没的

明代捕蝗图(局部)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阶段中国的治蝗由人工扑打开始进入“以药械为主,机械化配合”。

1951年,在新中国治蝗史上,是个值得记忆的年份。

这一年,农业部提出对东亚飞蝗进行冬季查卵和监测,从此开启了“以防为主”的中国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

这一年,中国开始生产六六六,对蝗虫由物理防治转向化学防治;

这一年,朱德同志亲自批准空军出动5架飞机,协助河北、安徽、湖北等省灭蝗,开启了中国飞机治虫的历史。

中国灭蝗“天团”驰援巴铁!肆虐中国3000年的蝗灾,不是被吃没的

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造蝗虫发源地,根除蝗害的措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治并举,到70年代末,全国蝗区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21万公顷压缩到了122万公顷,内涝蝗区、湖滨蝗区、沿海蝗区大部分得到了改造,祸害了中国几千年的蝗灾得到控制,治蝗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的策略是以生态控制为基础,化学应急防治为补充。

在监测预警层面,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等技术进行虫情监测;

在化学防治层面,曾经风靡一时的农药明星六六六因为残留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的时间较长被禁用,改用易降解对环境影响小的绿色农药;

在生物防治层面,蝗虫微孢子虫、白僵菌和绿僵菌等生物制剂为蝗虫防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生态治理层面上,涝洼地育苇、封育草场,保护利用蝗虫的天敌鸟类、蜘蛛、红眼蜂、红蚂蚁,利用滩区生态条件发展“上农下鱼”的立体种养殖模式,因地制宜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也都是良策。

中国灭蝗“天团”驰援巴铁!肆虐中国3000年的蝗灾,不是被吃没的

草原牧鸡出动吃蝗虫

3

几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比较充足,不会让蝗灾大规模危害到我们。

也正是因此,这些年之中,蝗灾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是没有发生,而是没有造成大规模的减产,很快就被扑灭。

大家自然也不会注意到。

我们现在能够调笑,把蝗虫吃灭绝,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过遮天蔽日蝗虫带来的切肤之痛。

但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因为我们这里是风水宝地,从不出现蝗灾。

有人负重前行,我们才不必陷于忧患。

因为已经有了许多前辈努力奋斗,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方能在几千年与蝗虫的斗争之中,稍占上风。

感谢这些沉默付出的农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