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下班“关”酒店里和同事一起学说武汉话

原题 战疫日记

厦门网2月24日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记者李方芳、林少蓉、通讯员李晓兰、刘云芳、杨春燕、庄良金、蓝玉培)

下班“关”酒店里和同事一起学说武汉话

自2月10日正式接管病区后,现在已经工作了13天。我们的排班分一线、二线,我属于一线,组里需要管理十来个病患,每天进入病区后需要连续工作8小时。目前我们基本上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据每个病人的病状对症下药,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加强病人心理疏导和康复知识的宣传,帮助病患树立战胜病痛的决心。我目前的工作内容不仅要做一般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要负责各个专业急危重症的急救,在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到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术等,我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

特殊时间,生活轨迹就是两点一线。休息时呆在酒店房间里也不会闲着,我们会一起学习防护知识、操练防护装备,做好防护,才能完胜。刚到这里的时候,和一些年长的病患交流比较困难,他们口音比较重,所以在休息的时候,我也在学习武汉话,争取回去的时候,能和大爷大妈们好好聊个天,其实他们有时候很可爱的。

女儿前两天发了一段视频,告诉我自己学会做饭了。一直以来她就是我的小棉袄,这次可能很长时间不能陪她了。但是没关系,我会把这转化为动力,后面要更努力地救治患者,争取早日回去与家人团聚,给女儿做她爱吃的菜。

战疫日记:下班“关”酒店里和同事一起学说武汉话

郑福珍(左一)

一首《爱拼才会赢》老爷爷的心情好了许多

今天下午上班,我们病区的患者需要复查CT,人有点多,我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在排队等候的过程中,情绪极不稳定,有些烦躁不安。原来,在他前面还有17个人在排队,显然他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为了稳住他的情绪,我灵机一动,主动凑上前,跟老爷爷拉起了家常。得知他喜欢唱歌,而且还特别喜欢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这下我的心里有底了,老爷爷虽然不会闽南语,但是曲调哼得很不错,于是我主动请缨担当起老爷爷的临时老师,在病房里教他唱《爱拼才会赢》: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那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一首歌曲下来,老爷爷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最后他被我感动了,一直说:“谢谢刘护士,刚才听你教我唱起了《爱拼才会赢》这首歌,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我相信,我的病情很快会好转的,武汉也会慢慢好起来的!等疫情结束,我要到厦门去走走,感受一下闽南文化。”

战疫日记:下班“关”酒店里和同事一起学说武汉话

刘彩玉

世卫组织顾问给“厦门队”一个大大的赞

今天上午,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高级顾问、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与WHO流行病学、感染控制专家一行三人,在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卫健委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厦门医疗队一队负责的病区进行实地考察指导。

作为厦门支援湖北医疗队一队领队,我对WHO官员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介绍:目前医疗队接管病区为重症病区,累计收治58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10人,重症患者48人,已有7名患者痊愈出院……对我们来说完成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一直是医疗队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一直在强化系统培训,确保人人考核过关方可上岗、日常感控巡查与防护督导、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实战模拟培训考核……

通过实地考察,WHO官员对厦门市医疗队一队的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在考察中,WHO官员还特别询问了医务人员的值班休息问题,我知道许多市民也在关注着大家能否得到充分的休息。目前,我们隔离区的护士为4小时一班,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整休。为避免交叉感染,我们还协调驻地酒店为队员提供单人单间住宿条件,医院与驻地之间有安排专车往返。请大家放心!

战疫日记:下班“关”酒店里和同事一起学说武汉话

乐家振(右一)

每次进病区前都在防护服上画幅画

来武汉已经有10多天了,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虽然辛苦,但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病人,内心更多的是欢喜。

我上班时,碰到过一位老奶奶,她不小心将大小便便在床上,床单、被套、床垫全都湿透了。当时老奶奶特别烦躁,不但不配合治疗,还满口的脏话。我轻轻地走近她跟前:“老奶奶,请您配合我一下,我需要将您抱起来坐椅子上,要给您更换床单被套和衣服,这样您才会更舒适些。”老奶奶一听,很是开心。等我换好这些被套后,已经满头大汗了。当我把她重新抱回床上时,老奶奶一直握着我的手说:“谢谢。”

我告诉老奶奶,我们是厦门医疗队的。希望您接下去一定要配合好治疗,这样您就能早日回家,我们也能早日回家!老奶奶听完这话,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郑重地说了声:“好。”是啊,人心都是肉长的,当我们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时,我相信病人是能感受得到的。

我喜欢每次进病区前,在防护服上写好名字,然后画一些图案,有时我会画上厦门的沙茶面,还有武汉的热干面。文字配上:“福建厦门沙茶面祝热干面加油!”有时,我会画厦门鼓浪屿。我想让患者能感受到一点童趣,希望他们在房病里能轻松点。

战疫日记:下班“关”酒店里和同事一起学说武汉话

梁金凤在防护服上的画

读到儿子未寄出的信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亲爱的妈妈:您好!您在‘前线’还好吗?我想您了……”看着8岁的儿子代云帆写给我的信,我忍不住流泪了。这次支援武汉之前,我特地换掉了家里不太好用的洗衣机,然后手把手教会8岁的儿子使用。儿子很诧异:“妈妈,您都在家,为什么要教我用洗衣机。”我没有过多解释。平常家里的房贷、车贷都是我在处理,出发前,我还偷偷地把家里所有的银行卡都拍了照片,不让他们看到是怕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两天前,老公在给儿子检查作业时,无意间在书本中间发现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妈妈您在‘前线’还好吗?我想您了;您教我用洗衣机的方法,我已经会了;病毒真可怕,妈妈您真伟大……”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一直对儿子比较严格,本以为我离开家几天没人管他,应该会更开心,没想到小家伙对我的离开还是有深深的不舍。

在抗疫一线和原先医院的工作内容差不多,临床护理、执行医嘱等等,但是除此之外很多的内务和患者的生活护理也要护士去做。因为戴着两层口罩、穿着防护服,半个小时的活动量都有点够呛。患者黄阿姨常说厦门来的护士技术好,心细又特别有礼貌,这也让我们特别有成就感。

战疫日记:下班“关”酒店里和同事一起学说武汉话

黄中灿儿子写的信

很多男医生主动给患者捐纸尿裤

我所在的病区,有两位67岁的阿婆生活都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一位是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轻度酮症酸中毒,且伴有电解质紊乱;另一位高血压、低蛋白、低钾血症。每天上班,我们都要承担起全部的基础护理。

当班的护士需要穿着不便的防护服每隔一小时为她们测一次血糖、进行心电监护,一会儿还要喂水喂食、更换纸尿裤、床单,为她们擦身体等。到了吃饭时间,心疼老人家低血糖,总是想尽办法,哄着她们多吃一点。来武汉时,我们都带了纸尿裤,有的人用不完,我们就在群里呼吁大家,有多余的,都捐出来,我们科室的两位阿婆有需要。很多男医生得知后,主动把纸尿裤让出来。

有人说,我们是白衣战士,其实我觉得,我们都很普通,在一线工作,我们只是将这些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和长辈,凡事多设身处地去考虑,在这个非常时期,患者生病了,家人却无法陪伴在侧,此时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与鼓励,作为医护人员,这些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战疫日记:下班“关”酒店里和同事一起学说武汉话

吴秀玉(右)

展开阅读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