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醉墨客


“菩提”为根本智慧、究竟的智慧,在这种境界里,所有一切都是无二无别的,似有还无,若来若去,说有不对,说没有也不对,确定下来有没有更不对,一落言詮便是错。

当时神秀大师在惠能大师前面写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偈,惠能大师看后在后面跟着写了题目中的那一偈。

其实说起来神秀大师写的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走的是“渐修”的路线。你看,身体就像是菩提树,我们的心就像明镜台,当这两者上面沾了灰尘之后要怎么样呢?当然要时常打扫、拂拭干净它才对,不要让它染上尘埃,特别是心,发现心上有了邪念恶念要当即把它打扫干净。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只不过相对于惠能大师后面写的这一偈,在阐明根本智慧的本意与度脱众生烦恼上,还是差了一截了。在菩提智慧的实相里看,有没有什么所谓“烦恼”?没有。那里面空空的嘛,什么也没有,你生起了也是妄念,是虚妄不实的,那何必在意它?事实上,在菩提的智慧里,即使真有烦恼生起,马上也自动被菩提智给照破了,因为它虚妄不实!

所以说道这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惠能大师所言的法子要更根本,从根上解决问题,而神秀大师所说的则是烦恼来一个消一个,来一个消一个,虽然久而久之也能达到定境,但终究要繁琐、不如惠能大师的简洁明快一些。

还要补充一句,虽然在两人写各自偈语的时候,那时候都很年轻,顿渐两路是截然分途的,但在惠能大师年迈要示寂的时候,大师亲口说过这么一句:“实无顿渐,无所谓顿与渐。”

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实无顿渐,无所谓顿渐”,留给读者君慢慢去参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