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95年,正在準備考研,但心裡很糾結,如果考上的話,畢業就28歲了,要不要考?

回思963


一件事情如果太過糾結,可能是因為從內心裡覺得不重要,也可能是沒有這件事會帶來的長遠價值。

我本人也是研究生,當時考試也是在家人不看好的情況下,頂著壓力去做的時候,心理也會有一些困惑,萬一考不上呢?

一方面是時間問題,因為備考需要很集中的時間,大量的背書積累,很熬心力。

另一方面是選擇問題,選擇了考研就要放棄其他之外的就業、娛樂、休閒,當看著同齡人戀愛,結婚,升職,加薪時,會質疑自己的選擇對不對。

但其實這時候不妨換一個思路來看這個問題。

從思維模式來看

騰訊創始人之一的陳一丹先生創設了“一丹獎”,它的含金量比諾貝爾金獎都高。第一屆一丹獎頒給了斯坦福大學的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教授提出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很值得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深思。

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到底是什麼呢?兩者本質的區別就在於是否相信能力是固定不變的。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眼中,他們認為人的能力是分為三六九等的,現在決定了未來,什麼都不會改變。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什麼都是發展的,什麼都可以學習。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就去問,對於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也虛心接受,慢慢改正。

這恰恰是生活中很多人缺少的思維,我們為什麼會對於是否考研這件事糾結?是因為心中的固定型思維已經難以改變,不知道考研對於自己的真正意義。

我身邊也有很多人在考研,有的人考之前需要做心理建設,到處問別人要不要考研,考研有什麼好處?有的人中後期也會覺得累,苦,受不了而放棄,有的人等到考研成績出來了,成績不理想又會心有不甘,想繼續又捨不得時間,想就業又眼高手低。

其實,當我們樹立了成長型思維,就會覺得考研沒有那麼多附加的意義,而是過程中的體驗,人的一生能夠有幾次為了自己全力以赴呢?在我自己決定考研的時候,我什麼結果都都沒多想,就是想著自己好好拼一把,今天比昨天強一些,能夠坐到固定的座位上覆習,全心全意學習。

從自我成長的角度來看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考研?去年到今年平均按照50萬的增速在發展 ,這些人都是為什麼呢?

首先,考研可以帶來學歷。

在春招,秋招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HR問學歷,研究生及以上時一部分,本科及以下是一部分,通過學歷就會在找工作的時候被分為三六九等。在我本科在普通二本的時候,我就深刻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雖然也想說不公平,但是的確學歷在學習方式和視野上帶給一個人的成長是不同的。

我們在本科再優秀,再能幹,沒有學歷就插不上翅膀去高飛,學歷帶來的可能會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提升。

其次,考研可以帶來環境。

研究生的環境不能說是絕對的比本科好,但是大家的學習氛圍很濃厚,自主性大大增強,環境使人向上,這是畢業後自己工作感受不到的學習動力,靠近什麼樣的人,接觸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最後,考研可以帶來成長。

每個人的成長不一樣,但是考研過的人都是真真切切為夢想努力過的人,持續的成長在校園裡是更為明顯的,有的人說想要一邊工作一邊考研,我身邊好多人驗證了這個挑戰的難度,很多人都是在生活的瑣碎中,慢慢放棄了夢想。所以成長的時候,別去即將時間,把時間花在哪裡,成績就會出在哪裡。

最後,還想說一句,不是說考研好就適合所有人,每個人在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時,先問問自己這樣做會不會後悔,這樣做未來我能成為什麼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祝所有人都能開心快樂,過上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