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去年有一部奧斯卡獲獎電影引起了很大反響。

國內馬雲,高曉松、韓寒等人,都一再吹捧這部電影,馬雲甚至誇張道:“自己把這部電影看了三遍!”

國外,有黑人導演看了十幾分鍾就憤然離場,覺得這部電影是對“黑人”的羞辱。

而關於這部電影的爭論也在豆瓣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說這部電影實至名歸,有人說這部電影根本不之所云。

這部電影就是去年在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上一舉奪得“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電影《綠皮書》。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一,奧斯卡最佳,並不等於“好看”!

許多人看電影都有這麼一個愛好,那就是先看獲沒有獲獎,先看評分高不高。

如果從評分,從獲獎來說,這部電影《綠皮書》可能是符合大多數人心中好電影的評判標準的,但是當我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這部電影,講了一個非常簡單單線敘事故事:

一個黑人音樂家想去南方做巡迴表演,所以就找到了一個白人,兼職司機兼保鏢。

一路上兩人經歷了一連串事故,收穫友誼的故事。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1,有笑點。

比如在經過“肯德基原產地”的時候,一向傲慢的黑人音樂家自稱自己從來不吃炸雞塊,可是當白人司機硬塞給他的時候,鏡頭就變成了“真香”現場

也學著白人司機吸吮骨頭,也學著往車窗外扔骨頭。

2,有淚點。

當白人司機,發現自己的老闆被人歧視,被人欺負的時候,永遠是他第一個衝出來,為他出頭。

特別是在公路上被警察謾罵是“半個黑人”時,白人司機“衝冠一怒”,確實讓人感動。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3,有溫馨的一幕。

比如當白人司機想要給妻子寫信的時候,是黑人音樂家,一個字,一個字的教他。

4,也有高情商的一面。

比如為了不讓白人司機進來,雪利博士,故意說他的名字太長,不好記,讓他改名字,馬上白人司機就上了套,說自己寧願不進去。

當即便如此,這些細節也不能讓這部電影稱得上好看,也不能讓這部電影稱得上優秀,甚至有許多人認為,這部電影只是一部合格的“公路片”,只是一部合格的“喜劇片”,遠遠達不到奧斯卡的標準。

大多數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知,可能是沒有真正讀懂其中的“人物關係”。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二,劇情雖然簡單,“人物關係”卻相當複雜!

不得不承認整部《綠皮書》就是一部行走在路上的“公路片”,而發生在那段旅程之中的所有故事,就構成了這部電影的清晰脈絡。

但是隻看到這個故事脈絡,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該看到這部電影背後“複雜”的人物關係。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比如第一層人物關係是:白人和黑人的關係。

《綠皮書》所處的時代背景,正是馬丁路德金高喊《我有一個夢想》的時代,那個時代,白人和黑人相互爭鬥嚴重,特別是劇中提到的“小石城”正是整起事件的核心,所以一個白人給一個黑人當司機,單從這個角度而言,對於當時那個時代是無法被接受的。

其實白人司機,自己本身也是“歧視”黑人的,比如他看到家裡有“黑人”工人來喝水,他甚至會嫌棄的把他們用過的杯子都給扔掉。

而面對自己的老闆雪利博士,他也毫不隱藏自己的“敵意”,比如不願意給他當管家,不願意給他搬行李,甚至直呼他是“有色人種”。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第二層人物關係是:上流社會與底層社會的關係。

雪利博士是住在整個城市最豪華音樂廳頂樓的上層人物,進過兩次白宮,遇到危險的時候,甚至能直接打電話給肯尼迪求助。

面對白人司機託尼的時候,也總是一副高高在上,一副自負的模樣。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而託尼,是為了賺五十美元,要在酒吧裡吃26個漢堡的人,而一大家子父親,兄弟,妻子,孩子,都等著他來養活。

一輩子就是一個夜店裡的打手,而且還剛剛遭遇了失業。

而當這兩個不同階層,兩個不同層次的人因為一件事,不得不在一起待上2個月,甚至還要朝夕相處完成同一件事時,這個人設劇本,其實就相當有趣。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讀懂關鍵人物身上的這兩層關係,再去看《綠皮書》,我們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特別是這幾個細節,就很有意思:

第一個細節:剛開始準備出發的時候,雪利博士的傭人,將他的行李運下來,丟到了小車後備箱旁邊,本來是指望白人司機託尼把行李搬進去的,可是託尼卻假裝看不見。

最後逼得傭人沒有辦法,只能自己親自搬,而託尼,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可是在之前,當託尼在夜店工作的時候,他可是什麼都做,而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白人”對於“黑人”的不尊重。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第二個細節:在北方的時候,雪利還能和託尼一樣,住在豪華酒店,而越往南方,託尼這個司機住的酒店就越豪華,而雪利這位老闆卻就像是住進了貧民窟。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能看到司機吃香喝辣,而老闆卻只能遭受歧視,忍凍捱餓,只有讀懂這兩個人物身上的關係,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戲點。

第三個細節:當雪利博士看中了一套西裝,打算進店試衣服的時候,店員原先以為是託尼想試,滿臉殷勤,可是當他得知是雪利博士以後,馬上就變了臉。

而這種變臉的速度,讓託尼都大感不可思議。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三,人物性格的對比,決定了這部電影的高度!

一個高傲的、有涵養、有內涵的上流人士,卻是一個被人輕視的“黑人”;

一個下流的、好勇鬥狠、連吃飯都成問題的邊緣人物,卻是一個被人平等對待的“白人”。

這種身份上的對比,這種性格上的對比,其實已經決定了這部電影的高度和廣度,而隨著這兩個身份背景反差極大的人,慢慢理解對方,整個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比如當雪利博士總是被歧視,總是被欺負的時候,第一個衝出來為他解決麻煩,第一個站出來為他解決問題的,就永遠是託尼司機。

而教他寫信,教他“不要使用暴力”,甚至最後在得知他開車已經快累得不行的時候,也是雪利博士接過了方向盤,親自送他回家。

從長途旅程中達成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認同和理解,特別是在最後一刻互相考慮對方,互相成為對方,這才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意義。

從剛出門時的互相敵視,到回家時的互相欣賞,甚至在最後一刻,兩人的惺惺相惜,可以說這部電影完成度是非常高,內涵也是非常高的。

再看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我認為這是一部堪比《阿甘正傳》大作

至於很多人批判這部電影只是一部披著喜劇片的皮,講著一個普通的公路故事,而拿到奧斯卡大獎,也是因為其他因素,我倒不這麼認同。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大有《阿甘正傳》的意味,有一種穿越階層,一種突破階層的力量。

無關“黑白”,也無關“歷史”,他只是在用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反映著一個時代的側影,而對於電影人,用電影去見證時代變化,用鏡頭去記錄時代進程,這大概就是最大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