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大胜的情况却被召回,宋高宗担心驾驭不了岳飞,还是什么原因?

娃儿我热饭


引言:

岳飞大胜的情况下却被召回,表面看是宋高祖担心驾驭不了岳飞,进一步探索可以发现宋高祖内心的担忧,担忧岳飞打破了自己对皇权的控制。

宋高祖担心驾驭不了岳飞,不是担心岳飞效仿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也不是担心岳飞部下效仿刘光世的部将叛乱。宋高祖驾驭不了岳飞的执着,对抗金的执着!

一、宋高祖的政治平衡

宋高祖是靠着“靖康之耻”,上位做了皇帝,所以宋高祖既不想灭金,又要抗金。不灭金,是为了避免迎回“二圣”;抗金是为了保护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

宋高祖在“战”、“和”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金兵猖狂时,重用主战派;宋军取得胜利后,又重用主和派。宋高祖的政治理想是宋金共存,以战促和。

宋高祖要求抗金而不灭金,用战促和,其理想的政治局面是金宋共处。而岳飞打着“迎二圣回朝”的旗帜,直捣黄龙府!岳飞的军事行动跟宋高祖的政治战略存在分歧。所以宋高祖担忧岳飞不听自己班师的命令,从而打破了自己的政治平衡。

事实确实如此,要不宋高祖也用不了十二道金牌才把岳飞召回!宋高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岳飞多次罢官要挟宋高祖,并有抗旨前科。

二、岳飞的罢官和抗旨

岳飞对赵构一有不满就罢官

①岳飞不满赵构没履行给自己扩军的承诺,辞职归家。刘光世因抗金不力被人弹劾,为自保解除兵权。赵构承诺将刘光世所属部队编入岳飞部下,由于秦桧从中作梗,赵构变卦。岳飞便不干了,辞职归家。赵构派人苦苦劝了岳飞六日,才归队。

②岳飞不满赵构求和,再上二札子,要求解职回家。赵构先未予理睬,后批示不允所请。

③岳飞被十二道金牌追回后,再三恳请朝廷解除其军职,赵构不允。

岳飞有抗旨的前科

①朝廷加封岳飞开府仪同三司官衔,岳飞为反抗宋高祖求和,对其三诏而不受。

②宋高祖曾给岳飞传密旨,要他血洗江西虔城。岳飞接到密旨后,不忍杀害无辜,拒不执行,上书宋高祖:“请诛首恶,而赦胁从。

岳飞这些行为,使宋高祖开始担心前线的岳飞不听自己的命令。一旦岳飞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自己将何去何从!

总结:

宋高祖没有开疆拓土的宏伟帝业,没有北上灭金的志向,只想维护自己脚下的一片江山。因此,金兵南侵时,金兀术是宋高祖的噩梦;金兵北撤时,岳飞就成了宋高祖的担忧。

宋高祖担忧的是,如果有一天岳飞真不听自己的命令,直捣黄龙府,那么宋高祖所需要的政治平衡,将会被岳飞彻底打破。


童眼看世界0


岳家军一发而不可收,连战连捷,继郾城大捷之后,又赢得了临颍、颍昌大捷。如果赵构是中兴之主,一定会欣喜异常,支持岳飞北伐。但赵构是投降卖国派领袖,最大的大汉奸、卖国贼、民族败类,有着极其肮脏内心世界。闻知岳家军连战连捷,一点也不高兴。不但不支持岳飞北伐,而且要阻止岳飞继续北伐。

首先,赵构患有金军恐惧症。从内心深处恐惧金军,对金军恐惧浸入骨髓,认为穷凶极恶金军是不可战胜的。赵构担心万一岳家军失败,金军南下。不要说,偏安一隅,君临南中国,不可能;就连安身立命,做布衣百姓,都不可能。在赵构看来,岳飞北伐胜利成果,完全可以安身立命,维持现有统治,躲过统治危机,盗用作为资本,处于非常有利位置上,去推行以淮水为底线投降卖国路线和国策。金军不可战胜,见好就收吧!所以,必须阻止岳飞继续北伐!

其次,赵构患有大将疑忌症。重文轻武、防范猜忌武将是宋国长期奉行传统政策和制度。不但如此,赵构对大将犯上作乱、专横跋扈、桀骜不驯、目无君主,有着刻骨铭心亲身感受。在赵构看来,大将甚至比穷凶极恶金军更可怕。金军可以靠出卖主权、领土、财富、百姓方式遏制。把黄河以北领土割让金国,不行;还可以把淮水以北领土割让金国。而大将一旦造反,小则失去天下,大则身首异处。如果听任岳飞北伐,真的打败了金军,收复了开封府,打过黄河去,收复了河东、河北、燕云十六州,取得了盖世奇功。这个桀骜不驯、专横跋扈、涉足立储、充满野心,最坚决反对投降卖国路线和国策,志在中兴社稷江山的岳飞,势必功高震主。如果听任岳飞北伐,岳家军和忠义军势力会进一步壮大,尾大不掉,末大必折,如何还能控制得住?势必势大欺主。功高震主、势大欺主的岳飞,独步当世,势必权大压主。轻则,割据一方,分庭抗礼;重则,倚仗兵权,干预朝政;再甚,举兵造反,推翻统治。赵构将失去天下,甚至生命。所以,必须阻止岳飞继续北伐!

最后,赵构患有赵桓归国症。赵构恐惧金军、疑忌岳飞同时,还有卑鄙无耻、不可告人思想。那就是,担心赵桓归国。假设岳家军不会失败,岳飞北伐成功,也不会功高震主、势大欺主、权大压主。但渊圣皇帝即钦宗赵桓,势必要被岳飞迎回。因为从“迎二圣,复还京师”到“奉邀天眷,以归故国”,一直是岳飞口号。被岳飞武力迎回赵桓命运,赵构有无权力安排,就是个问题了。第一次《绍兴和议》有迎还赵桓条款,赵构完全掌控赵桓命运,是安排赵桓赋闲休养。赵构则继续当皇帝。如果武力迎回了赵桓,万一岳飞想拥戴赵桓,而赵桓又想重登皇位。那么赵桓欣然归国之日,也将是赵构黯然下台之时。所以,必须阻止岳飞继续北伐!


滚滚长江万里长


宋高宗想要的和谈不是整顿军队的目的;相反,整顿军队,才是和谈的目的——没有一个宽松、和平的宋金关系,赵构就不敢对家军动大手术;要对家军动大手术,首要之务就是进行宋金和谈。王船山在《宋论》里评价这段历史,也说得很明白:收兵权才是目的,搞和议只是手段。

和谈是整顿家军的前提,只有来自外界的军事压力大幅度削弱,南宋政府才能腾出手来整顿家军。这一秘密计划,只流传在南宋政府有限的几个最高决策核心中间,包括了赵构、赵鼎、秦桧,以及王庶。对外朝廷另有一套说辞。绍兴八年和绍兴十一年的两次和议,赵构始终在对外不断强调“孝道”,他当着整个国家痛哭流涕,希望大家理解他的苦衷,他需要和议,需要从冰天雪地的五国城,把自己的生母和其他皇室迎回来。

从绍兴八年到绍兴十一年,决策核心发生了许多人事变动,宰相赵鼎也被秦桧所取代,但过和议来为整顿家军开路

这一基本路线,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赵构已经狠下心来,一定要彻底解散家军,一定要建立起一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庞大中央军。在此期间,岳飞们在军事上所取得一切胜利,其实都是在挖自己命运的墙脚。他们对金人的军事压力越大,金人就越容易同意和议,大将们自己的最终命运,也就来得越快。这种明显的迹象,可以从两次和议的对比中看到。绍兴八年的和议,朝廷中的士大夫们分裂为赞同和反对两大派,彼此对抗;而到了绍兴十一年,却几乎没有士大夫出来反对和议。南宋学者吕中后来感慨说:“向者之和,贤士大夫并起争之。今则无一人言之。”会变成这样,吕中认为是“诸将奏捷”的缘故——确实如此,绍兴八年朝廷还没有从淮西兵变中恢复过来,而绍兴十一年的拓皋之战,已彻底打消了金军渡过长江的念头。

所以,当岳飞在郾城大捷后极力请求继续扩大战果时,赵构却用十多道金牌把他招了回来。这一举动的实质,不是“南宋朝廷的投降派在捣乱”,而是赵构觉得彻底摧毁家军的时机已经成熟了。随后发生的事情耳熟能详:朝廷“杯酒释兵权”,以中央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枢密副使)的空头衔,取消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统军大权。当张俊和韩世忠广置田宅,开始他们后半生“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涯时,岳飞则被投进了临安府的最高监狱。岳飞的这个结局,其实早在绍兴七年就已写定——那一年,赵构亲手将岳飞推上了信任与权力的巅峰,又亲手将他从巅峰上面踹了下来。不管岳飞内心有无怨怼,这场风波之后,多疑而猜忌的赵构,都不可能再信任岳飞。


破乞


秦桧谋害岳飞,背后少不了宋高宗的影子,宋高宗为何要置岳飞于死地?原因有以下几点。

1、猜忌武将的传统。宋朝是赵匡胤陈桥兵变夺权建立的。因此,它的历代皇帝对武将都比较忌惮,不希望兵变之事发生在自己和子孙后代身上。岳飞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宋高宗自然不放心他。刘光世被解除兵权后,他的士兵强烈要求归岳飞统领,高宗未满足后,士兵发生兵变,投降敌国。这件事虽与岳飞没有关系,但也让高宗看到了岳飞在军队中的威望,使他不得不防备。

2、议和条件之一是杀害岳飞。岳飞是主战派,宋高宗和秦桧是主和派,政见不同,这也使岳飞成了议和的阻力。大金的议和条件之一也是杀害岳飞。

3、岳飞的政治口号不符合宋高宗自身的利益。岳飞的口号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二圣是是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宋。宋高宗是二圣被金人掳去后,才做的皇帝,若二圣回来,又将他置于何地。

综上,岳飞的存在犯了宋高宗的大忌,导致了岳飞最终的悲剧。


若水斑斑


正好昨天也答过相关的问题。窃以为高宗召回岳飞有以下五点原因:


一,如你所说,怕自己驾驭不了岳飞,因为岳飞有足够的实力。岳飞功高震主,不止高宗其实整个宋朝的皇帝都是忌惮武将的,所以对武将都是压制为主的,因此宋朝的武将的地位比文官差很多。岳飞的岳飞军,不仅不像以前的军队那样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而是对岳飞很拥护,况且战斗力又强,高宗当然害怕了。

二,高宗对岳飞已经赏无可赏了。岳飞官至正一品少保,枢密副使,相当于军政二把手了,而岳飞这个人既不贪财又不好色,官也快到顶了,要是真赢了用什么来赏赐他呢?岳飞不像韩世忠等其他将领那样贪财好色,人设太好了,身外之物啥也不图,是不是图点别的什么呢?皇帝心里肯定会有所猜疑。

三,害怕岳飞打不赢。高宗以前去过金营,知道金兵的强悍;后来自己又被金兵追的满世界乱跑,甚至都躲到海上了。南宋建国后,高宋都备好了大船,随时准备逃跑,可见他对金兵是有多么的恐惧。金兵这么强,岳飞说打就能打赢?高宗肯定会犯嘀咕。万一打输了惹怒了金国,他们再度打过来,自己岂不是又要亡命天涯了。


四,害怕岳飞打赢了。岳飞的梦想是收复中原、迎回二圣、还于旧京。徽宗、钦宗二帝回来了对赵构的皇位构成了威胁。要不是靖康之难,怎么也轮不到赵构当皇帝,就算徽宗已死,而钦宗愿意禅让,他们的存在就是一个隐患。另外,当时有的民意也是不太愿意收复北方的,因为南方在汉人精英集团的治理下早已经比北方富裕了,打个比方,现在南北朝鲜如果统一的话,南朝鲜的富人们有很多也害怕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去补贴北方。

五,主和派的阻挠。主和派主张跟金人谈判和平共处,我们当然没必要给他们定汉奸的罪名,只能说是政治主张不同,当然还有可能牵扯到其他的利益,以及对皇帝心理的了解。总之,主和派对高宗的决定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可以说,北伐的功败垂成是历史上的千古憾事,而岳飞的死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我们今人能做的,就是以史为鉴,避免悲剧的重演。


纯手打,不足之处,还望斧正。


无涯烟水迷寻


宋高宗最担心的事——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因为这个原因抗金立场一直不太坚定。如果他不残害岳飞,凭岳飞骁武神勇的能力可能会办到,当时岳飞的部队有十多万人,都是能征善战的将士,实力不容小觑,至于说怕岳飞难控制也多少有这方面原因,他也知道岳飞最是忠义之士不会造反,因为宋朝人最讲忠君爱国,他最怕的是迎回二圣,假如二圣迎回来他这个皇帝就尴尬了,所以这才是根本原因。


一半是火焰


壹零壹肆来回答。

前言:

绍兴十年七月,岳家军在郾城、临颍等地大败金兵,兵临大宋故都开封城下。然而就在岳家军大胜的时候,宋高宗赵构却连发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本欲抗命,奈何诏令措辞一道比一道激烈,刘琦、张俊两路大军已经后撤,同时又断绝了岳家军粮草供应。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班师途中,金兵又攻取了宋军刚刚收复的河南等地。

那么宋高宗赵构为何为在此关键时刻急诏岳飞班师回朝呢?

有史学家猜测:宋高宗赵构担心岳飞收复开封后,迎回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威胁到自己的帝位。

然而事实上:宋徽宗在绍兴五年便已逝世,只有宋钦宗还被囚禁在五国城中。宋钦宗作为亡国之君,已经没有资格再君临天下了。宋高宗赵构南渡即位后,启用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人积极抗金。经过十年征讨,南方局势已基本稳定,北伐节节胜利。此时的宋高宗赵构深得民心,众望所归,宋徽宗、宋钦宗又岂能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

还有史学家猜测:宋高宗赵构担心岳飞功高震主。

然而事实是:岳家军总数不过十万,而集结在开封城中的金兵却超过十五万,仅凭岳家军是无法攻下城高墙厚的开封城的,岳飞很难独占收复开封的大功的。

宋高宗赵构如果不愿岳飞继续北伐,只需切断岳家军粮草供应即可。以宋高宗赵构的政治头脑,又为何会愚蠢到连下十二道金牌,给后世留下骂名呢?

究其原因:宋高宗此举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完全是为了他的母亲韦太后。开封城破后,金兵将城中后妃、公主、宫女、官员妻女等共六千余人掳回北方,关在专门供金兵淫乐的“浣衣院”中,日夜被凌辱,其中就包括韦太后。每念及此,宋高宗就痛不欲生。

绍兴七年,金国在经过十年南侵后也元气大伤,于是趁机提出议和,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土地,归还已经死去的宋徽宗,送还宋高宗生母韦太后。

这些条件是宋高宗无法拒绝的。因此就在岳飞兵临开封城下时,秦桧代表金国向宋高宗发难,以韦太后为筹码,威逼宋高宗退兵。宋高宗只得下令岳飞班师,这才有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急诏岳飞班师回朝的事。


壹零壹肆


确实有其他原因。南宋朝廷初建财政收入不稳定,国家财政收入百分之八十都用在军费上,国家早就不堪重负。内部人民矛盾突出,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核心区的钟相、杨幺起义,其他小起义更是多如牛毛。岳飞虽然暂时军事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并没使金国元气大伤,完颜宗弼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统帅反扑也是完全可能。南宋中央决策层认为以后和金国再战应该没有压倒性胜利,最多也是维持相持状态。而历史经验告诉统治阶层攘外必先安内。出于种种考虑让岳飞回来平定内部叛乱当时看应该是正确决定。



一直向前走在路上


岳飞在抗金中,多次提出“收复失地,迎还二帝”的主张。这一主要在外人看来是十分正确的,也是为宋高宗所期望的。但其实不然。应该说,“收复失地”固然是高宗所期盼,但“迎还二帝”却不是高宗的本意。二帝虽然是高宗的亲父兄,但如果他们被迎还,自己的皇位就不能保全了。即使他们回来后不再当皇帝,但两个太上皇肯定会对他起到制肘作用,自己的皇帝当起来也就不是那么有滋有味了。纵观中国历史,此前此后,为了皇位和权力,父子反目、兄弟攻杀、夫妻成仇的事例是并不鲜见的。这种心里话也不是对谁都可以讲的。所谓“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不能揣度圣意就难为其臣了。岳飞作为一介军人,虽然有一腔精忠报国的热情,却不善揣摸圣意,就算他能够猜度出高宗之意,他也未必能够曲意奉承。因此,他抗金当中,他屡次提出要“迎还二帝”,早就触怒了高宗,加深了他对岳飞的忌恨。高宗对岳飞已是必欲除之而后快。

最后,秦桧的求和活动和兀术的“必杀飞,始可和”的指示,坚定了高宗的杀飞决心

高宗对岳飞的感情在经历了由依靠到猜疑到防范到忌恨的变化后,开始有了杀害岳飞的想法。但由于金的外部威胁始终存在,他一直下不了决心。一方面,杀害岳飞可能会有巨大阻力;另一方面,如果岳飞被害后,金兵再度南下,自己的皇帝之梦也将最终成为水月镜花。


L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