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疫情过后,外卖市场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商湧刚


首先我们先看看疫情对餐馆的影响

1.餐饮业被按下“暂停键”。

这场疫情自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之日起,全国各地纷纷采取防控措施,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河南、浙江等大部分地区餐饮企业先后闭店,随着疫情的蔓延和升级,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对餐饮企业经营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在二、三、四线城市和区县,几乎所有餐饮企业一律关门停业。一线城市中的餐饮外卖业务,基本也处于停摆的状态。在全国范围内,涉及到餐饮商户数量应该在800万左右,从业者3000万左右。

根据美团研究院的调查,在3.2万家餐饮商户中,其中57.6%的餐饮商户表示所在城市和地区已经要求堂食和外卖都暂停营业;26.6%的餐饮商户表示堂食已被要求暂停,但外卖允许配送;只有11.1%的餐饮商户表示堂食和外卖均可营业。

2.疫情对哪类餐饮业态影响大?

疫情的发展对于营业面积比较大、营业位置比较好的大型正餐影响比较大,而对于小店模型、营业面积100㎡以下的轻餐饮品牌和纯外卖品牌,影响相对比较小。

大型餐饮更多的直营门店居多,用人比较多,主要面临巨大的人力成本、房租成本、存货成本等,面临资金压力大!而小型餐饮企业因为用人比较少、营业面积小,主要损失只是歇业和人员流失。

同时疫情之下行业问题也得以凸显

1.堂食和外卖单独开展,业务单一,抗风险性差

疫情之下,在整个调研中,因为外卖配送和其他原因,约7成的外卖业务处于关店状态,说明外卖比重占比较大的品牌,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差。其表现为主要是依托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存在,但是平台的扣点高、平台二选一等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导致商家无法正常营业。

2.疫情之下,外卖平台的一些弊端呈现出来

在疫情期间,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平台针对商家的赋能,及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针对餐饮品牌的疫情操作赋能,还没有达到指标。

最后我们回到正题,疫情的发展和餐饮发展预判

1、针对疫情发展的研判

针对疫情的发展,根据公开数据和餐饮人采访数据,其中一部分行业专家和餐饮人表示乐观,3月初疫情就可以得到控制,也有一部分餐饮人表示悲观,参考2003年非典的发展,3-6个月的恢复期,最长可能长达一年的恢复期。

随着疫情的控制情况,餐饮人在接下来的1-3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内,紧紧围绕着“活下来”的目标准备和努力。餐饮品牌要制定长期的应对措施,从贷款融资保证现金流,到线下门店的安全执行保证门店安全操作。

2.各项扶持政策加速落地

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对稳定餐饮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地方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这里也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等机构迅速让政策落地,共同帮助餐饮业度过此次难关。

3.餐饮企业走向多元化业态之路

疫情之下, 大型堂食餐饮面临的巨大损失,轻餐饮外卖品牌7成选择闭店,透露出:“餐饮的经营业态单一存在问题,单纯的外卖和单纯的堂食抗风险能力差。”

建议餐饮人针对餐饮门店的经营形式一定是多种形式进行融合,不能单纯地开展堂食业务,盲目排斥外卖和到家业务,也不能单纯质疑只开外卖,忽略堂食,餐饮的经营,应该多种经营方式融合,增加餐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到家业务迎来风口期

从此次疫情来看,各个餐饮品牌推崇半成品到家业务,消费者在疫情之下,更多选择在线订购食材和半成品,在疫情期间,京东成立新餐饮零售联盟,业务持续增长,除夕到初六,每日优鲜小程序相比去年同期的订单量则增长309%,实收交易额增长465%,客单价也上涨至120元。钱大妈有100家店铺选择过年期间不打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钱大妈华南线上团队提前初五开始上班,到家业务成交增长了5倍,订单量增长了3倍。

综述,外卖在这次疫情中成为餐饮企业自救最为适用的对策,伴随着疫情结束后中国餐饮业迎来的淘沙新局面,“堂食+外卖”或许将成为很多餐饮企业首选的一种经营模式。而外卖,也将通过疫情的洗礼,继续发挥优势,补足短版,在未来的市场中迎来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餐影人


建议所谓的“有效的”健康证制度能真的落实下来,不要再拿表格,排队,走过场,应该上收核发权力,不再流于形式。


嘟嘟的爸爸的爸


这次疫情爆发目前看来,将是外卖行业大爆发的契机。由于饭店大批量闭店了,主要是由于疫情爆发的限制,政府部门不希望人群聚集起来,而饭店商店又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非常难以控制住人流,但是吃饭又是大事也因此外卖送餐的需求量会很大!


爱看爱思考


外卖可以通过集省优惠券下单单,节省客户开支。


欢杨欢


提升对入驻商家的质量监督,提高门槛,不是开玩笑,现在的外卖长期吃能把人吃死


冰山小小草


一次性密封,送餐人员的健康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