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那人与人之间呢?

火柴棍法


所谓的永恒关系是没有的,只有相对而言,因为人的意识形态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六七十年代的人际关系和现在的人际关系能一样吗?即便是父子爷们也真难做到真正的永恒。


建南29908082


高中历史课,历史老师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我没有反驳,我认为他说得对。

有一天在办公室,我们一群人犯了事儿,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接受批评,犯事儿的原因是两个小团体闹矛盾,在班上对峙。那天中午,历史老师恰好也在办公室,他开“黄腔”了。

“我们班是文科班,女同学多,矛盾也不少。同学之间,大家坐在一起能在一个屋檐下学习,没有必要剑拔弩张,不要搞得跟敌人一样,以后你们可能要是毕业了在一个单位上班,比如回到我们母校让老师,还会成为朋友。还有些男同学,把哥们义气看得这么重,周末经常在外面喝酒聚餐,说是什么真挚的友谊,你们啊,就是贪耍,老师教了三十年的书,带了多少届毕业班,对于你们同学之间的友情,我比你们清楚。高中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面就行了,不要为了你们这点幼稚的友情毁了自己的前途。像你们这样为了所谓的哥们友情,一天天抱团作了,不认真读书,以后可是要吃大亏的.......”

------

下来后,我们大笑,笑历史老师不懂人情世故,笑历史老师没有朋友,笑他是个文弱书生。他对我们那群人的人际关系描述以及对于我们学习上的建议,我们全然不顾,依然吊儿郎当,没有把读书当回事儿,照样看重所谓的哥们友情。

多年之后,也就是去年、今年,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老师说这句话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他当时提及了“国家与国家之间遵循上述的利益准则,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差不多,大家层次差距远了,利益点不一样了,很难走下去.......”

他可能为了不伤害我们的面子,没有直白地说出那句话:

“你们以后很难有交集,早晚会分道扬镳”。

只是我们当时太年轻,听不懂他的话外之音,才把精力放在了所谓的友情之上。

学生时代的友情,纯粹,但是也盲目。

有多少学生为了友情去逃课;

有多少学生为了友情打群架;

有多少学生为了友情去借钱;

有多少学生为了维护友情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

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由于不好的风气使然,同学们纷纷举行升学宴,我们一群人喝高了,把历史老师的话用来嘲讽,并举杯笃定表示我们永远在一起,绝对不分开,还定下了信誓旦旦的约定和承诺。

时过境迁,才十年光景不到,老师说的预言全部成真,我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彼此失去了联系方式和再次推杯换盏的勇气和动力。

也许是地域的迁徙,也许是时间的流淌,也许是圈子的改变,也许是层次的不同,也许是追求的不一致,也许的也许,我们还成为了仇人,或者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没办法,我们很难控制历史的进程,不能左右利益的发展方向。

------

多年之后,我明白老师说的利益两个字,不仅仅是钱和权,还有我们普遍珍惜的情绪价值。

情绪上没有了共鸣,经济上没有了交往,政治上没有了交换,兴趣上没有了交流,酒桌上没有了交杯,利益上没有了交织,心理上没有了交心,大家怎么做朋友呢?

也许是巧合,高中阶段的同学中,唯一还在联系的朋友,竟是当年跟我是剑拔弩张,我俩互相看不惯。

但是现在由于共同的利益,现在有合作,我俩倒是成为了唯一的彼此联系人,然后我俩跟高中曾经的好友脱节了。

我不知道是历史玩弄人,还是造化弄人。

利益是什么?

说白了是好处。

人啊,普遍上是趋利避害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进入职场之后,有个大哥给我说:

“小任啊,当哥的送你一句话,你能用钱办到的事儿,别去求人,人情不好还,找人办事儿,花几个钱不重要,不要去麻烦人家,不要主动给人家添堵,会遭人讨厌的.......”

没错,自从习惯了花钱请人办事儿,朋友真的比以前多了太多了。

不说是朋友,至少没有那么多讨厌和看不惯。

在麻烦他人的时候,想想能为别人提供什么好处,这样的思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以及友情的长青。

毕竟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还在为物质发愁。

不怀疑曾经友谊的真挚程度,只是逐渐败给了时间、现实,岁月、环境、层次和利益。

也不否定现实中友谊的存在,但是我相信他们间有一定的利益,比如这个朋友让我很开心,情绪价值,依然是广义利益的一种体现方式,对么?

祝好.


原子美文


……只有永恒的利益,那人与人之间呢?/从历史与现实看来,我认为完全正确!

人类从原始部落开始直到现在国家关系,都是以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绝不可能以牺牲国家利益去做任何事情,人与人之间一样,都是把个人利益作为社会活动中心,无论如何不可能抛弃个人利益与做任何事情,当然觉培有高低,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都是时代英雄,大多数人那怕你是很善良的人,日常关系中只要侵犯了你的个人利益,触碰了你的底线都是不可接受的,也许这观点有些人会说自私,但这就是人的本性,就是社会现实!


54是我


国与国之间有边界,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信仰,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和需要,国与国之间有利益关系是正常的。

人与人之间,虽然人心隔肚皮。有利益关系只是其中一部分。

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益关系也都是满足,各自双方不同的需求,利益也能让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因彼此所需的利益价值,而变得更好。所以个人觉得,利益是个褒义词。

另外国与国之间除了利益,还有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大爱。

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还有亲情,有血缘,有爱,有情义,有责任。

利益也是让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多一些连接和了解的工具。

试想一下,若没有利益,人类这个地球村还会存在吗?


懿点美文


国与国之间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历史可以证明,这句话说的没毛病;那么人与人呢?这个问题还是挺有难度的。

国家是由很多很多的人组成的,每一个执政者为了执政的更久远,都想让治下的国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百姓丰衣足食,所以本国利益最大化就是政客追求的目标,只不过有的直接了当公开宣示,有的不放声,默默干该干的事儿罢了。

那么人与人呢?是否也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应该说差不多,只不过不是那么直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少男少女,现实当中却闻所未闻,为利益亲兄弟成为仇人,同室操戈的却大有人在。

所以无论国与国,还是人与人,利益才是越不过的坎,别相信有些文人的虚伪宣扬,好话谁都会白话几句,但是真正触碰他的底线一利益时,最可能他是头一个翻脸。

做人要诚实守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兄弟,明算账,亲是亲,财是财,古人告诫我们,朋友之交淡如水,与利益扯上瓜葛的朋友就是酒肉朋友,可以断定长远不了。


丅FK


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主题。所谓的真朋友,即使不贪图你的物质甚至花在你身上更多一点,但请你记住,在他看来你身上一定有值得让他学习的地方,包括处世之道、思想观念、精神信仰等等,所以还是存在交换现象。从你这里他收获了自己需要的思路和想法,你从他那里收获的是仰慕与尊重。大家在一起心照不宣彼此成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妄想自己很聪明可以不劳而获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人一定地学会付出!才能收获友谊。



空山先生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人与人之间偏执的讲也是这样。因为在利益最大化面前,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原,也是理智的天性。当然,首先要看人是什么人?利是什么利?什么样的职业决定什么样的人,职业追求人生利益价值最大化当然无可厚非,也是职业趋利的天性。什么样的利决定什么样的选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利在道中,肯定以利当先;若一人得利而损天下,宁有失而不为!我们要知道,利字是有天平。面对利的天平,很多人选择了亲情,友情,道义,苍生与天下!

人生之利,求之者熙熙攘攘,得失之间,择者当慎!


冷暖潇逸


国家与个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层次的问题;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种说法是没有错的,而且事实也正是如此,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就是等同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两个根本就完全不相同的概念,不存在可比性。

首先,要明白到,国家是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的国家,它的利益并非只是由某一个人所拥有,即使是封建时代的家天下,也依然背负着整个王朝家族和上流权贵集团的利益存在,根本就没有可能由一两个人所决定得了的,所以它必须以国家利益为依归。况且现在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必须要尽最大可能保障这种国家利益的存在,而不容有损;当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的时候,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就会改变了性质,所以就产生了所谓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敌对关系”等等不同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友谊,当共同利益出现到一致的时候,对手也会转变成伙伴;相反的伙伴也会成为敌人。

但是作为人与人之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个人的关系,他本身就没有这么大的功利存在,充其量也就是个人的利益存在,完全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所决定,况且,人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想在世间上很好地生存,就必须要有相对较稳定的伙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朋友,而我们所追求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志趣相投,坦诚相待,有着共同的语言,相互包容、扶持、理解和体谅,就是为了让友情得以长久,而且这是我们自己可以完全决定得了的事情;最关键的就是,当这个国家的内部,人人都追逐私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功利主义思想,都为着各自的利益去较劲,缺乏了坦诚、互助、相扶、包容的人际关系,反而变得各自猜疑,把个人利益最大化。试问,这样又怎会让一个国家变得强大啊?又有何能力保障国家的利益呢?


老树时光倒流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为我们作出了什么是“真感情”的榜样。比如汉宣帝,他和许平君,在他尚是平民时结婚,之后他被霍光等大臣推上至尊之位。霍光老婆为了进一步巩固家族权力,怂恿霍光向汉宣帝施压,希望把自已女儿霍成君立为皇后,那时汉宣帝初登帝位,根基未稳,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做法就是同意霍光的提议,立霍成君为皇后,但汉宣帝并未那么做,也没直接把霍光顶回去,而是委婉的用“找一把旧剑”这样的方式告诉大臣们,他想立自已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为皇后,大臣们为此也都颇为感动,纷纷上书支持立许平君为后,所以霍光也只能顺了汉宣帝的意思!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汉宣帝却用实际行动召告世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还有的可以去看看史书里的食人记载,比如:赤眉军刘平食其母。《资治通鉴》云:“刘平,彭城人。更始皇帝时期,天下大乱。刘平的弟弟刘仲为贼杀,他与母亲都藏匿在野外山林中。刘平出去找吃的,不巧碰到吃人的饿贼,在要把他杀掉烹煮之前。刘平叩头求这些饿贼说:今天我是为老母找吃的,出来的,希望你们能放回去,等我照顾好母亲饮食,就回来让你们吃掉。这群因饥饿而吃人的贼,听了很感动就放他回去。刘平也没有食言,安排好了母亲饮食,就回去找这些饿贼——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天下还可以这么尽孝?吃人的贼,居然还未泯灭人性,会被孝道感动!

也许你们会说,那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那我们就说说当下疫情中的人间真情:一九十多岁老太太,得了新冠肺炎住在武汉协和医院,上厕所时起来不方便,医生和护士想扶她起来,却被她挥挥手,推开,念念唠唠的说:“你们是浙江来的,我知道你俩都是好孩子,我不想害你们。我年纪大了没关系,但你们还小,千万不能传染给你们。”

看完这篇报道,我的眼睛也进沙子了!所以,人与人之间还是有真情的!


相妻教女煮夫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除了血缘关系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价值的交换,或者对价值的崇拜、吸引。我们对医生、教授等人的崇敬,我觉着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们的社会价值的崇敬,我们对乞丐的不屑,也是对他对社会没有价值的不屑。普通人交往,也是受双方社会价值而吸引。我认为用价值来界定比用利益来界定更准确。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