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校如果按照正常的招生规则招生(不许掐尖)还能那么牛吗?

七彩qicai阳光


肯定不会那么牛!但也并不差!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不是因为高大的建筑,不是优美的校园,也不是虚张声势的宣传。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扎实的校风学风,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才是名校的灵魂,而这些都是一代代的教师苦心打造而来,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名校有成为名校的理由和实力!学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生和学生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并不能说,一定是好学生成就了名校,如果没有这些好学生,名校将轰然倒塌,一败涂地!

这仅仅是弱者的一种说辞和假象,这种说词可以很好地保持他们的面子,我不知一次地遇到过这样的同行,每一次我都会认真倾听,然后我会警告自己千万不要这样,因为当你刻意去说别人的时候,已经让别人从内心看扁了自己!

所以,我认为即使按照正常的招生规则招生,名校依然可以在众多的学校中出类拔萃,只不过比掐尖招生的时候逊色很多而已,差距是可以在人们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曾经我们这里一所中学吧,升学成绩非常好,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优秀学生报考,于是遭到了其他学校的非议,他们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这样的掐尖考试扰乱了本地的招生,于是都向教育局提出建议,缩小学校的招生范围,禁止这所学校跨区招生,实际的情况是,以后这所学校的升学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别的学校的升学率也并没有上升。相比较而言,这所学校依然力拔头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绝对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一个学校的老师和长期形成的学风也是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招不到优秀的学生固然是一种损失,但老师还在,扎实的教风学风还在。而别的学校,尽管分流过一些好学生,但长期的涣散的学风和教风,并没有让这些孩子脱颖而出。

正如一个老教师所言:是的,我虽然可能教不出一个清北的学子,但我可以毁掉一个清北的好苗子。

所以,我认为名校肯定不如以前,但依然可以在同行业当中出类拔萃。

1.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成就一个好班级。名校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依托于校舍和校园,硬件设施这些外在的东西,它是由内在原因的。这个世界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那么多的科技企业,成就的只有华为。那么多的学校,只有衡水脱颖而出,为什么?因为他们有远见卓识的领路人。一个学校之所以能够成为本地的名校,很关键的是拥有一个扎实能干的校长和教师队伍。这个是最具实力的一面,也是别人无法轻易超越的。

2.丰富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学风教风能够助学生一臂之力。名校一般有悠久的历史,有扎实的学风教风,这些使他们在本地的学校中脱颖而出,而这些都是需要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比方说,我们这里的一所名校,凡是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之后,都颇受欢迎,为什么?因为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知规矩、懂礼貌、基础扎实,学风优良,几乎能够包揽学校的前几名。而学生之所以拥有这样的学习品质,得意于这所学校几十年沉淀下来的优秀的校园文化,得意于扎实的学风和教风。

3.好学生和好学校是互相成就的关系。的确,学生之间的天赋是很关键的,甚至当努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后起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天赋,有的学生天赋异禀,有的学生资质平平,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但就我们目前的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而言,还远没有达到拼智商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的努力和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起作用。好学生和好学校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一所好的学校成就好的学生,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好的学生以优异的成就报答母校,让母校以她为荣。两者离开谁都将是不完美的。

想起台湾的一个著名作家所说的一句话,当她面对别人的赞誉的时候,她并没有不切实际地夸夸其谈。而是说:我很幸运,能够进入这所学校,我也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很好老师,我很幸运,她所讲的内容我恰好都能听懂。比我努力的人还有很多,但他们没有遇到这样的学校和老师,所以,我很幸运!

所谓名校,我想也是让一些人感觉到很幸运的地方吧。幸运会传递,这种幸运会延续!


我是教育锋线,专注于教育实践,欢迎关注!


语文在线


正逢毕业季,很多高校里都挂有这样一条横幅: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这句话所表达的既有对学生现有成绩的肯定,也有对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祝福和希望。言下之意,学校很牛,你在学校读书就是一种荣誉。这句话适用于题目中说到的名校。

名校之所以牛,并不全因为学生

有一首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虽然是一首情诗,放在这里形容名校泰然的态度再合适不过。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有他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经历了风霜洗礼,并形成了独特的大学文化,这种文化并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名校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有别于普通高校,正所谓大学之大,在大师之大。很多名校的创办都是由政府直接创办或者由人文大师,科学巨匠倡议创办,其目的是为国培养人才,从一开始他就具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当然,好学校也离不开好生源,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获得多大的能力,取得多高的成就,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的认可度怎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校的整体实力,也会影响学校的名声。

在目前流行的几大高校排行榜中,生源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其所占比例基本在5%—10%之间,最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还是科研课程等。

大学牛不牛,和学生生源有关系,但不能把这种关系看得过重,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依靠学生来赚名声的地方。

当然,近年来为了争取好生源,高校掐尖录取,学校互掐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但这并不能给学校带来太多的正面影响,相反相应的负面消息更多。


象牙塔里讲故事


既然已经是名校了,各位考生对它趋之如骛,必然会汇聚很多优秀的学生,即使按照正常的招生规则招生,它们所获得的生源质量也会很优质。这就是名校效应。

退一步说,现在升学考试施行按片区摇号就近入学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不可避免的会招入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但是,我相信环境是可以对一个人造成很大影响的。当一个贪玩的孩子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有超强自律性的集体,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的自律性自然也会好起来,相应的成绩也会好起来,至于能进步到什么程度还要受个人因素影响。

名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相对也更优良。就老师而言,现在学校招聘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名校更是如此,很多老师都是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的学生。这部分老师,本身的学习能力强,思想先进,个性鲜明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在他们的带领下,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容易受到他们喜欢老师的观点,行为的影响并自主的发生良好的改变。




欲戴皇冠必先承其重,既然是名校了,那就要名副其实,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下,想要保住良好的名声,这也就会促使各个学校想尽办法提升自我水平,帮助广大学生进步。

除了师资力量上的强硬,名校他们所获的社会教育资源也更丰富,这也进一步的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因此,我认为名校即使按照正常的招生规则招生,他们还是可以为广大家长交出一份出彩的答卷。


大魔丸子呀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高等教育,关注大学师生。

首先,对这个问题表示异议。题主的言外之意是现在这些名校没有按正常的招生规则招生?难道有优秀学生报考,名校还会拒绝?在目前的大形势下,大部分学校不但不会把优秀学生拒之门外,还会卖力地进行宣传,但这都是正常而且合规的。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名言叫: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里的大师如今我们很难再评判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的核心在于人而非物,人则包括教师和学生。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换成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生源质量有多重要?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方面,生源质量很重要,否则各高校不会花大力气做招生宣传。生源质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率上。好生源可以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想象一下,一群学霸聚集在一起,可能根本不用老师督促,他们自己就会比学赶超,相反,一群学渣聚集在一起,就算有辅导员、老师天天盯着,也免不了会集体逃课去网吧打游戏。另外,好老师难得,好学生也难得,有天赋的学生更容易创造突出成绩,就像清华北大很多学生本科时就进实验室,本科毕业前就有好几篇SCI在手,甚至nature、science,这一方面是因为名师培养,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他们本人的天分和悟性。所以,不仅中国高校喜欢抢优质生源,欧美高校更喜欢抢优秀生源,在这方面,中国高校还要继续努力才行。


另一方面,生源质量并不能决定学校水平。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举一个别的例子。球迷们都知道皇家马德里是世界顶尖球队,但他本队的青训营相比于阿贾克斯、阿森纳等其实并不算好。但架不住他运营的好,有钱,可以不断买人,哪怕所有球员都不是自己培养的,他也能保持屹立于世界顶尖球队之列。同样,对高校来说,有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大指标,而生源质量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影响因子,对整个高校水平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比较熟悉的香港科技大学,成立没有多长时间,已经成为世界顶尖高校,还有沙特的国王科技大学,近两年也是进步神速,这些学校的生源质量甚至可能不如中国国内的一般985高校,也没有多少自己培养的教师,但架不住它们有钱,全球招聘人才,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弯道超车。当然,随着他们名气上升,他们也会开始注意生源质量,毕竟上面说的,生源越好,培养效率越高,谁愿意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总的来说,一个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就算他不掐尖,不注重生源,在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不过,如果一个高校连年出现生源质量非主观原因下降的情况,那又反过来说明这所高校在走下坡路,仅仅去补生源质量还远远不够,还要去研究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根子上做好补救。


高校人才真经


没有好学生,好老师,名校瞬间倒塌,是必然的,不可质疑的。

为什么?扎实的校风,……反正你怎么说怎么好听的校风,是老师跟学生组成的,那句话谁都会想,但是要做到必然是双方的。至于老师重要还是学生重要,这个真的很难说,我觉得学生:老师=5.5:4.5。

这好比一个优秀的教练带一个球队,球员参差不齐,教练的精力会在处理球员的思想问题,纪律问题,各种问题占据各种精力。你说你还牛,但是没这么牛。

事件远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学生问题多,好的老师会跳槽,好的老师跳槽,代替的是普通老师,这个时候你的校风纪律可不一定这些老师会认可,他们不过是为了月底发工资,平平安安一辈子,这样好的学生就会走。最后留下平平无奇!


农夫炖蛇


衡水中学原校长创立衡中模式后,升任教育局的局长,退休后,到了一普通中学任校长,未取得如衡中的效果。已经证明了。


孔子云444


正常的招收规则不就是按分数线录取?如果不按分数线录取,怎么算正常的规则呢?


猫小花儿30650668


什么叫正常招生规则?只许在学校方圆几里路范围内招生,只按户口招生,是正常的?请先设计一个你认为正常的拿出来讨论啊!


牛小歪


只问一句话,为什么衡中都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招到该学校呀?这些优秀学生在任何学校都会优秀呀!她们不在衡中上学,在其它学校学习也会被清北录取呀!不要认为这个学校会给学生提分,没有任何作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6年参加高考,每年都差1分没能被录取,为什么6年都差1分呀!实质上每年的切分线也不同呀!一对双胞胎的学习成绩为什么都相等呀!因为她们的基因都相同呀!为什么四川的梁实从18岁就开始参加高考,前后参加了22年高考,可18岁参加高考时考了三、四百分,考了22次仍然是三、四百分呀!湖南的曹湘凡高考考了13年,每年都只考了300多分呀!他们都拼了全身力气都没有效果呀!如果给衡中做一个双盲对照试验,把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一个放在衡中进行三年强化学习,另外一个孩子则放在一家普通高中进行学习,等到高考时,用同样的考卷在各自的学校参加高考,然后再看她们的高考成绩如何,这样就知道是孩子的天赋作用还是你衡中的强化教育的作用。不要总是胡乱地吹捧衡中,这个学校如果不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录取到该学校来!它就和普通高中一样,成效平平。


春之声1953


你说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即使他们不那么做,也会有很多家长私下找关系送礼把孩子送过去,还有就是成绩好的根本不可能去一些以往比较差的学校,学生和家长首先都不愿意去。这是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