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虹烨:纵观疫情,文旅行业如何面对“危”与“机”

2020年这个春节让人不寒而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爆发,成为了年初最大的不确定性,对旅游、餐饮、文娱行业带来重创。

本次疫情无疑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但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不断加强,有效药物临床试验,以及中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有效突破。

加之党中央、国务院的果断决策,从根本上控制住疫情蔓延。然而,本次新冠疫情更深层次问题,为民众心理层面的恐慌蔓延不能及时有效疏导,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一刀切”过于严厉的交通物流管控对行业的阻碍。所以,稳定经济硬核还在于新闻媒体客观事实的传播,与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双管齐下,祛除人民群众的心里恐慌,使中国经济尽快恢复到良性轨道上。

经济层面的调控

为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可能冲击,中国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灵活性,原则上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也不必“大水漫灌”特别是要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鼓励中小银行银行进一步服务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和小微企业。

疫情面前,地方政府有责任也有相应财力空间应对挑战,应该尽可能地主动承担疫情带来的损失,减少企业和居民部门到损失。

同时中小微企业承载了大量就业,对中国社会稳定,国家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若中小微企业大面积倒闭,要避免出现经济社会危机。

疫情之下,文旅行业应几何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业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旅游经济稳步增长,2020在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达12%。诚然,春节假期在各旅游景区全年营收占重要比例,本次疫情毋庸置疑对文旅行业重创,于此,地方政府在文旅产业调控上,提出以下几点供思考。

第一,旅游目的地方政府可以成立文化和旅游产业纾困基金,定向投放于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内文化和旅游企业,用以应对旅游危机时间的及时救援。

第二,以切实可行多种营销方式重塑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地方政府可成立专项扶持基金,联合金融机构进行优惠利率小微贷款,帮助产业中的商户尽快恢复经营,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同时更注重加强线上平台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方式推动发展。

第三,地方可设立“疫情”赔偿基金,游客只要在旅游目的地被感染,即可向所在旅游目的地政府申请赔偿金,在一方面推动文旅行业逐渐复苏,一方面实在性的促进人流回潮。

第四,利用“空窗期”对旅游目的地,通过多元科技手段进行品质升级,修炼好内功,在反转流量提升与项目创新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注重对康养、疗愈型文旅产品的开发,疫情后出于身心恢复的需要,安全、健康、舒适、安静、自然态的产品会成为新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满足了“吃饱穿暖”基本需求后,人们自然转向物质需求之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旅游将成为人们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方式,是新时期人们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于此,文化旅游也必将成为疫情后市场“刚需”,我们一同坚定信心,坚定决心共度难关,迎接即将到来的春暖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