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法家说:“练习书法如果不临帖,练再多也白练”,为什么呢?

大圣福来借人说理


书法必须建立在法则之内,法则必须要高度融于点画、结构、布局之中,也就是策笔法、结字、章法等等。更重要的是,书法要有神韵,讲究的连贯性,所以精验和熟练是基础,故必须大量临帖


麦田0823


我是初学者,但同时也是临帖受益者。练字三年半,我感受到了认真临帖的好处。我认为字帖就是一位老师,临摹字帖的过程就是向老师学习的过程。老师讲的知识,学生不认真学怎么能交出满意答卷呢?不按字帖练字,等于把错题重复写千百次,没任何意义。

我的一些朋友看我练字有进步,纷纷买笔墨学习起来,也常常发照片我给看。这其中就有不按字帖练字的人。有些是不用心读贴,随心所欲抄字帖的。也有会读贴却带着批判意识练字的。并且振振有词:我觉得字帖某个字或笔画,写的不漂亮,所以不想这么练!

后来我也思考这个问题,书法家在写字时的确可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大多数时候是我们的审美观问题。就拿服装款式来举例吧,三十年前的衣服现在看很土,可是六十年前的款式却又流行回来了,循环往复。所以对待字帖也是这样,不能用当下审美标准去评判它,用尊重的态度进行学习,时间久了,自会发现它的不寻常。如果永远都是满足于自我眼光,这和坐井观天有何区别呢?

临摹是分为几个阶段的,初学就是追求形似,不仅是结构像,更要细节像。而要细节像,就必须研究其笔法,笔法正确才能正真做到形似。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独到的结构笔法及章法奥秘,认真临帖就是解开奥秘的钥匙。书法是需要传承的艺术形式,临摹前人优秀作品等于站在巨人肩膀上,何乐而不为。

到目前为止通过三年半的学习,我主要临摹过三本字帖,最开始是《灵飞经》练习两年多、然后是文征明《草堂十志》、最近开始王宠《游包山集》。认真临帖让我受益良多。


墨淡花开


首先,依据笔者的经验和了解,可以肯定地说学习书法,必须要临帖,这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和唯一正确选择。也是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基本保证。

那么,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有关临帖的问题。

一、临帖指的是什么?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有其本身固有的法则和规律,有表现其艺术效果的技巧和方法。学习书法,首先就是要弄明白所学书体在结体、用笔和章法等方面的法则、规律,其次要学会表达其艺术效果的方法和技巧。这些规律和技巧如何获得,只有通过不断临帖才能获得。

所谓临帖,就是指学书者以碑帖或别的法书为榜样,来对照着摹仿、练习,从法帖中掌握前人的用笔和结体。

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说过:"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临帖就是要好好的去模仿、学习字帖上的字,跟着范本法帖一起学习,明白和领会当时书写者书写时候的用笔状态、感觉。当可以准确无误的写出这些书法字形的时候,那么就可以说,掌握了书法上的基本技法。

二、为什么要临帖?

临帖是对书法传统全面而深入的继承。临帖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现在一般的写字原则和方法,是用铅笔或钢笔写“横平竖直”的仿宋体,这种硬笔字的结体和用笔与传统毛笔书法的要求相去甚远。书法艺术有专门的要求法则和技巧,而这种要求和法则,并不是每个会写字的人都自然具有的,而是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这种训练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临习前人优秀的碑帖法书。

那么不临帖可以写出好书法吗?如果不临帖,老是按照自己原有的写字方法和习惯练下去,或者随心所欲,任意挥洒,那么其结果只能是背道而驰,越练越糟。这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可见,学习书法只有反复进行摹仿和练习,才能使自己写出的字具有传统书法的法度和神韵。不临帖,越练越白练,还适得其反。

大书法家们临帖吗?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独树一帜的大书法家,没有不重视临帖的。王羲之的一篇《兰亭序》,历代临习者不计其数,而王羲之本人也是出入百家才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颜真卿也是不断学习二王书帖,学习欧阳询和楮遂良才写出自己的颜体风格。赵孟𫖯一生通过学习王羲之,才创新出属于自己的赵体。当代许多负有盛名的书法家,也都是挥毫数年,临帖不辍。像林散之、启功这些大家,一生在不断临帖不断学习也才能不断出新。他们把古帖当作自己最好的老师,从中吸取新的营养,写出了新的意境。

  三、如何临帖?

临帖要先选帖,这一步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书的走向及深度,甚至成败。只要做到“取法乎上”。选什么帖,学习哪本帖,按照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去学习,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形式上看,临帖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临写得越象,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力越敏锐。

临帖就是去读帖去比较。要学会对字帖上的字分析笔画的方向、长短、曲直、位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的感觉、局部的造型,然后写出来应该一点一点地对照比较,进行修正。

临帖就是要去思索。在比较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地方要找症结、抓关键,多找几个角度分析。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不能盲目重复练习。

临帖就是要记忆。通过不断正确练习,抓住字帖上每个字的基本骨架,然后反复巩固,记在心里。同时学习领会字帖章法布局。

总之,通过临帖,要善于读帖,勤于思考,不断记忆,总结书法技巧、总结其中的书法规律,长期坚持下去,才会形成自己扎实可靠的书法技能。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学习创作书法,是要想在文化风格和气韵上得到提升,则不能单靠临帖解决了,还需要进行书法之外的文化修养的综合提升。多学习与书法相近的艺术门类,多了解与书法作品相关的书法文化背景。








赵国俊书法诗文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基本上同意书法家的说法,练习书法不临帖基本上实在做无用功。

为什么说基本同意书法家的说法呢!就是还会有一种特例产生,那就是有一种人天赋秉异,无师自通,对书法有很强的感悟能力,不必临帖只要看上几眼就已经烂熟于胸,完全不必临帖也可以挥洒自如。当然这只是个例,我们要说的还是普遍的大多数人,大多数人是没有这种天赋的,所以练习书法还是要临帖。

不但要临帖还要背帖,这些都是必要的功课,可以说缺一不可。不临帖不叫练习书法,只能叫练习写字。没有技术的支撑,练习的再久也只是在练习,进步缓慢不说,还有可能失去对书法的初心。什么是书法的初心呢!那就是一颗秉承古法的心,既然已经不临帖了,那就一定不能掌握先辈给我们留下的技法,这种技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书法的初心。

一旦抛开字帖自行练习,还会出现一个后果。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字体出自何处,也就是所谓的专家们说的,练的再多也是白练。练习书法的人讲究每一字每一笔都有出处,脱离字帖以后你的每一笔都不知来自哪里。这就是脱离了大众的范畴,离开了群众基础,以后的路极其不好走。或许有些人可以不临帖,就能把字写到大师级水准,更有甚者到达了开宗立派的境界。这样的奇才是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的,所以,既然没有开宗立派的本事,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到临帖这条路上来吧。

专心致志的练习临帖,不要有非分只想。书法练习没有捷径可以走,唯有专注学习。


雨夜构想


学书法如果从来都不临帖,是一定会走大弯路的!等到自己回过头来慢慢认识到真的须要老老实实从正规的临帖学起的时候已经有点迟了,以前花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所做的一切练习都是无用功、白练了。不但没有收获,还练坏了手势和习惯,要纠正错误就恐怕难了!凡不临帖还自以为“天才”的人眼中看不着中华文化艺术的辉煌发展史,也不知道中国书法发展的来龙去脉,心中不知敬畏传统先贤的人都鼠目寸光、坐井观天的人,试问这样的人怎能虑心地学好书法呢?

学书法如果不从临帖学起,从何学起呢?从自己的所谓“非凡的天赋”学起吗?中国书法不是三几个人、三几个圈子群体的人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创造出来的,是经过千百年来无数艺术家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步步从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和行书一路演变和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中国书法凝聚和闪耀着历代先贤们的智慧光芒,处处散发着翰墨书香和魅力。。。

因此,临帖学书是永远推不倒的定律,是学书者特别是初学书者的不二选择。初学书法必须经过临帖入门,这是唯一的入门途径。第一步是按照自己的真实兴趣和爱好选择好一种适合自己学习的字帖,沉下心来按步就班地认真从笔划、单字等学起,不要老是三心二意、朝秦暮楚,努力走正走好第一步最重要,不要盲目倚赖自己那似是而非的“小聪明”,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百倍,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捷径”省却了一段刻苦临帖的时间,如果以这样的侥幸心态来入门自学书法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的第一步就已经走差,已经滑入了“江湖体”之列了,也就是说一开始就遇见了“瓶颈”,不可能再走第二步、第三步了,建议此人还是选学别的领域的专业吧,勉强学书法也是无用的!

其实历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墨迹、技法和理论知识让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各个阶段得以及时的借鉴和指引,这已经是最大的“捷径”了,如果我们弃古人的成就而不顾,反而要重新独自走那艰难的茫然无边的暗淡无光的道路,岂不成了“大蠢才”?中国书法艺术在全世界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和特色,英语等外文字体无法对中国书法冲击,书法与绘画不同,绘画尚有西方美术的影响和比较,但中国画独特的神韵气格有引领未来世界美术发展的可能,国画能“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扬长避短(西画不擅汲纳中式元素)。。。

能写出超凡脱俗的书法作品的名家大师都不会轻视临帖的作用,他就算名成利就影响八方了还不断临帖、读帖、跟古人交流、比较,每一笔每一字探究古人笔意,欣赏古人的高妙境界,一幅一幅的研究其章法布局和整体神韵格调等等的形成,汲取有益的营养,掌握其要领,进而引发自己再进一步突破和创出新境界。所以临帖和读帖在学习书法及整个书法创作阶段中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题中所说“练习书法如果不临帖,练再多也是白练”这句话成立,说得有道理。。。我以上拙见希望对初学书法的人有用,谢谢你们阅读!

梦幻画派创始人陈展鸣

二O二O年二月二十三日


陈展鸣


所谓临帖,就是以碑帖或者别的法书为榜样,来对照着模仿练习,它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有其固有的法则和规律,都有其表现艺术效果的技巧和方法,书法也是如此。学习书法首先要弄明白自己所学书体在结构、用笔和章法等方面的法则、规律,其表达其艺术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一.书法艺术的法则和技巧,同现在一般的写字原则和方法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它有特殊的要求,而这种特殊的要求,又不是每个会写字的人都自然具有的,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我们现在一般人学习书法又与古人不同,古人学识(习)字,就是用毛笔学写当时通行的规范字体(篆书、隶书、楷书)等,又有先生的“口讲指画”久而习之,自然有法度可观。而我们现在,一上学识字,便往往用铅笔或钢笔,写“横平竖直”的仿宋体,字的结构和用笔与传统书法的要求相去甚远,久而久之形成我们学习书法的两个任务:一是去掉不合书法要求的方法和习惯。二是从头学会书法艺术所要求的法则和技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临习前人优秀的碑帖法书。

二.学习书法也如同学习音乐不论学什么乐器,开始总要练一些高明的乐谱,拿这些乐谱来练习各种技法,培养自己好的习惯,练得熟了自己演奏起来就会有新的创造了。临帖就好比音乐练习乐谱,只有反复进临摹和练习,才能使自己下笔就合辙就范,写出的字具有传统书法的法度和神韵。

如果不临帖老是按照自己原有的写字方法和习惯练下去或者随心所欲、那么其结果只能背道而驰,越练越糟。这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追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学习书法跟别的艺术一样开始总得有个临摹的过程,从临摹中去体察领悟其所以然(既造就此种艺术的法则和技巧)不可能一上手就搞创作。


渊缘


书法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文字书写艺术,所谓艺术,他不单单的是写字,字的结体美,形体的成形,也是几千年智慧沉淀集存的成果,不是一代两代人能完成的,我们习字有了临帖之路,可不走弯路,便捷,速达目标!临帖,要从形似,到神似,这要求我们,从结字形体变化,到运笔方法,用心体会,达到意在笔端,运笔自如,出上等作品,

临帖的选择,要临古帖,它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今人近代之帖,不可取。正可为,取其上,得其中,临其中,得其下,所以取其高古,也未必得其精髓,

初字分布,但求平正,即能平正,务追险绝,即能险绝,复归平正,通汇之际,人书俱老。,

书法作品,是写字结体的升华,是艺术,,

所谓艺术他涵养许多!浓,淡,干,湿,大小错落有致,布白,虚实,这是要文化内涵的,正可为,功夫在字外了。

创作文字,是要求有情,传神,正能量!




中阳寺河山


说得非常对!学习书法如果不临帖,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写,这样的练习无疑于等于自&杀。

陈新亚临习金文作品

因为每个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习惯。这种风格不需要学习,这种喜欢也不要训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绝大多数的风格都不具有审美意义,也不具有普遍性。大众无法有效解读。就像每个人的声音一样,也是独一无二的,但要成为歌唱家,同样需要正确训练,他们的发音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学习书法也一样,只有通过临帖,向古人学习,把古人成熟的艺术之美与具有普遍性的审美标准都置换到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来。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强化,使得我们的书写的东西也具有审美意义和认知普遍性。

陈新亚章草作品

其次学习书法临帖是向优秀的传统学习,向经典学习。只有通过对古人优秀法帖的临摹学习,书法学习者才有可能掌握书写的技能技巧,如结字、用笔、章法、布局等等都需要在这种学习中才能有效掌握。随着技能技巧的不断娴熟,我们还要关注墨色的浓、淡、枯、湿、润、燥,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这些细节都需要我们通过对古人范本的正确临摹、学习,才能有效掌握。不可能自己随意练习就能产生的。如果没有古代法帖作为练习范本,那么我们所有的练习都是在强化我们所固有的缺点和不良习惯。越努力练习,就越强化我们的缺点,最后就变成缺点却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一无是处。

陈新亚读书笔记手稿

最后也只有经过对古代优秀法帖的临摹学习,我们才能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精神气韵。然后潜移默化、谙熟于心。然后不断体察、总结,在我们自己的创作中,我们的作品也会产生审美情趣、具有艺术感染力。古人有价值的东西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也变的有审美价值。

陈新亚章草作品

我是无心斋苦果,专注书画艺术欣赏与鉴定,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共同进步!谢谢!


无心斋手稿研究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用在艺术上也是同样道理。每一个艺术种类象美术、音乐、陶瓷等都有它约定俗成的,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技法和审美形态。

书法也一样。比如草书,它并不象普通人认为的乱写一通的鬼画符,而是有着非常严格的结构规范和书写规范的书写形式,如果我们不临古人帖,不知道每个字的草书结构和行笔要领,那么到最后也就真的只能写成只有自己能看懂的鬼画符了。

另外,书法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历朝历代无数书法人的创新积累,在字体结构、用笔方式、整体布局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定的技巧和审美标准,而其中最顶尖的书法人往往能把他们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技法融合一起,写出的东西流传于世,便成为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的榜样,是为法贴。

如果我们不临贴不学习古人的技法,只是一味蛮干,除非天才级的人物,否则是领悟不到书法的内涵的,终其一生怕也难窥书法殿堂,运气好点的,或能成为书匠一个。


小林探花


这个是书法中的共识问题,但是圈外的人大多不赞成。但凡提到书法,临帖是不可少的步骤和环节,简单点说「书法是学出来的,不仅仅是埋头苦练」。刚才说到圈外,就是不学习书法的人,他们的思想是只要字好看就是高手就是书法家。写字和书法不同,写字是技巧,书法是文化。

再聊一下为什么临帖 :

就像我们做人,要向品格高尚优秀的人学习一样,我说的这类人当然是公众认可的人物。书法中的字帖碑帖都是文化遗产,是书法历史上的上品,我们需要从中学习汲取营养。书法中说的「取法乎上」就是说的就是要学习经典字帖,你可以借鉴今人的学习方法,但最好是临写古人的法帖。

当然,如果不在书法范围内探讨,写字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啦,公正清晰足以够用了。真正的学习书法,还是要对这个文化有敬畏之心。

自己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请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