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灰姑娘告诉你,如果不能选择环境,便选择生存的态度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题记


《简爱》:灰姑娘告诉你,如果不能选择环境,便选择生存的态度


我是女人,相貌平平,平生一无所长的女人,我总觉着我和简爱有着很多性格上的相似点,所以与其他外国作品比起来,我更钟爱《简爱》。

学生时代,读《简爱》,只是单纯为了简爱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而感动,暗下决心,如果碰见自己的爱情,一定要勇敢去追。

如今,再看《简爱》,为自己的肤浅感到好笑。简爱何曾只是爱情的勇士?她才是真正的生活的勇士。

真正的强者,是在孤寂的夜里不动声色地坚强。简爱就是在无数个漫长的黑夜里逐渐成长并坚强起来。

一,幼时在舅妈里德家的生活

幼时的简爱,是上帝的弃儿。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于舅舅家中。那是个充满冷漠的地方,除了舅舅还能给她一丝的温情。可悲的是,上帝把属于她最后一点的温情也剥夺而去。舅舅去世后,简爱的生活更是每况日下。

舅母单纯地只为了去世的舅舅的临终遗言而“照顾”着简爱。简爱在这个家里,受尽欺凌与侮辱。

她就像一棵在贫瘠的土壤里长出的野草。没有阳光的普照,没有雨露的滋润。

她安静地接受所有命运的不公,她倔强地与不公做着顽强的斗争。在与表哥发生冲突,被关进红房子后,简爱发出了他们不配与我在一起的呐喊。这是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对命运做的不屈的反抗。


《简爱》:灰姑娘告诉你,如果不能选择环境,便选择生存的态度


二,在洛伍德孤儿院的遭遇

简爱的拼命的反抗让里德太太对她更加深恶痛疾,为了眼不见,心不烦,随便扒拉了一个孤儿院,把简爱送走了。对,索性让她自生自灭,而这样的抛弃也成全了简爱。

新的环境并没有让简爱获得新生,只不过是一个火坑跳往另一个火坑。

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孩子们挨冻受饿,还常常挨打,罚站,还要接受剪头发的凌辱。这里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倘若有学生感冒,得不到及时治疗,所有的学生便面临着传染的威胁。斑疹甚至已经夺走了许多孩子的生命。

海伦是简爱在这里的朋友,但俩人性格迥异,简爱对的不公充满了仇恨,也做着不屈的反抗,而海伦受宗教的影响,逆来顺受,对什么都坦然接受。

当简爱在学校受到侮辱时,是海伦用她的温柔平复了简爱。与简爱而言,海伦就是爱的化身,她用她的善良,宽松时刻鼓舞着简爱。

海伦,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了简爱无尽的力量,让她直面苦难的人生。

三,桑菲尔德遭遇爱情

简爱离开洛伍德孤儿院后,应聘来到罗切斯特的庄园。

罗切斯特性情古怪,但和简爱性情相同。俩颗心在激烈的碰撞后,慢慢靠近。

经过无数次的思想的斗争,也冲破了种种阻碍,他们正要走入婚礼殿堂时,意外又一次发生。

罗切斯特的疯妻浮出水面。此前庄园里的一桩桩怪事也真相大白。

知道自己背爱人“欺骗”,简爱再一次毅然离开。

经历了离开,失而复得的遗产继承,经过内心的彷徨,最终简爱再次回到罗切斯特的 身边。

此时的罗切斯特已经是双目失明,但简爱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罗切斯特的怀抱。


《简爱》:灰姑娘告诉你,如果不能选择环境,便选择生存的态度


《简爱》:灰姑娘告诉你,如果不能选择环境,便选择生存的态度


四,作品的思想性

故事以完美的结局收官。简爱身上所散发的女性特有的魅力却让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不仅仅是勇者对于爱情的追逐,更是一个生命对尊严与爱的诠释和呐喊。

她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着自己独立的人格,追求着平等。她经历着种种不幸,但她从未放弃过生活,也从未放弃过善良。她用自己的胸怀,用自己的睿智,原谅着不可原谅之人,并且把爱也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她用自己平凡却又伟大的生命之路,向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什么叫顽强,什么叫真善美。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书中我们从女主人公的身上能够看出作者的影子,也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于尊严和爱的渴盼。

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作者发表这篇文章之初仍然用的是男性的笔名。尤其在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女性正在逐渐觉醒,作者用简爱的经历向世俗发出挑战:为了女性的爱和尊严而战。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回忆几则书中的经典语录,再次缅怀那个伟大的作家。

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舍难分,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我卑微,但并不卑贱。

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


《简爱》:灰姑娘告诉你,如果不能选择环境,便选择生存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