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上位,反而帮了胡亥呢?

小林创可贴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其中有句: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意思是说“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李斯在秦始皇突然死去后,该选择谁来当大秦帝国继承人的问题上,自己最终没能“刚”起来,反而听从了阴险狠毒的赵高,最终自食恶果,下场极惨,是因为他心中有“欲”——对荣华富贵的欲望太多,最终没有让他“刚”起来。

我们从李斯的成长和成功轨迹中,可以清晰窥探到他“欲望”的蛛丝马迹。

一、青年李斯:急于摆脱自己卑微的出身


公元前284年,李斯出生在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这是个偏僻的小地方。年轻时的李斯,虽然写得一手好字,也只能是上蔡县城一个掌管文书的小李,仰人鼻息,蹉跎年华。他时时刻刻在想着怎么逃离这里。

这种逃离欲望有多强烈呢?《史记》记载,李斯上厕所时看到一只偷吃粪的老鼠,仰天长叹:“人之贤不肖,譬如如矣,在所自处耳。”

人一辈子,有出息和没出息,不正是这两只老鼠的样子吗?生存环境决定一切啊!

感叹完了,李斯就辞职了,去找当世大儒荀子学习帝王之术——野心可谓“路人皆知”。

荀子当时名气很大,但一辈子都没遇到飞黄腾达的机遇,他也挺喜欢这个叫李斯的小青年。也是出于好心,他告诉李斯——小李呀,工作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我当年周游列国,像秦国、赵国、齐国,我都游说过,他们不相信我,我最终还是只能找份普通工作慢慢干……

荀子话没落音,李斯冷笑一声:“人哪,最可怕的就是一辈子碌碌无为,还自我安慰说平淡可贵!”

<strong>

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史记》

<strong>

二、中年李斯:不惜一切守住地位


李斯通过一手漂亮的小篆和满腹的才华征服了吕不韦,从而有机会接近秦王赢政。他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的主张:灭了六国,一统天下!

李斯背叛了荀子传授的儒道,他并不在意谁的主张谁的思想,他只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荣华富贵。

<strong>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并封他为座上客卿。

但韩国不想坐以待毙,派了一个叫郑国的间谍,带着长期潜伏任务,还在秦国和咸阳附近修了一条“郑国渠”。但这个名义上是兴修水利的工程,其实是郑国人希望通过工程占据人力物力,让秦国无暇攻郑的计谋!

秦王发现了大怒,准备一杆子把所有外来的“客卿”全部赶走——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人!这让李斯相当恐慌,毕竟他也是外来的,而且地位还不如间谍郑国——怎么说人家也是公派出差,他李斯只是个外地农村来秦国的打工仔。

李斯拿出浑身解数,给赢政写了洋洋洒洒的一封信《谏逐客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保住了地位。

但韩国又派来了更厉害的说客——韩非子。赢政是韩非子的迷弟,天天梦想把这个天才招到自己身边,所以对待韩非子挺好。

这让好不容易刚保住位置的李斯感受到了威胁,他暗中发力,并对赢政说:


韩非,韩之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史记》

<strong>

大王,人家是韩国的贵族,不管你怎么对他,他迟早是要回家的。这样的人,要么用,要么杀!最终一代大儒韩非子不明不白死在秦国,可见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有多么不择手段。

三、晚年李斯:舍不得孩子最终败给了狼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后,遗诏扶苏治丧即位。

而且扶苏是李斯的女婿,于公于私,李斯都是该当仁不让全力以赴辅佐。

但当时扶苏正在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这给后来发生的一切创造了一个契机。


阴谋家赵高来拉李斯下水,篡改遗诏,帮胡亥篡位。李斯的面对赵高的威逼利诱,李斯明知是大逆不道,但态度却十分值得玩味。

李斯先大骂,再指责,然后劝说,接着是提醒,最后“仰天长叹,垂泪太息道:‘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既然不想死,那我还不能活着吗?

以李斯的聪明,他真的不能看透,事成之后,赵高会怎么对他吗?

不会的。他还是太贪恋他已经拥有的一切了,他害怕他说个不字,赵高和胡亥就让他立马在秦宫无立足之地。关心则乱吧。

和赵高沆瀣一气帮胡亥篡位成功后,李斯还极尽谄媚之能事,上了一封《行督责书》对荒淫无道的胡亥大加赞扬。

但阴险的赵高不会放过李斯的,最终一代名相沦为阶下囚,《狱中书》成了李斯苦苦挽留这手中荣华富贵的最后一次挣扎,

可是再也挣扎不出来一丝机会,反而越陷越深。


自食其果的悲惨结局

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斯,在即将被拖到咸阳集市当众腰斩之前,却回头对自己的儿子说:“我多想再和你一起,再次牵着黄狗,在老家上蔡茂盛的草木里,追逐肥胖的野兔啊!可惜,再也不可能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斯终于不再想功成名就,不再想位极人臣。只是像一个离家太久的孩子,想起了老家门前的草木丰茂,想起了黄狗追逐野兔。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此中子俱执,顾谓此中子曰: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

<strong>

不但身死,还祸及子孙,被灭了三族。直到最后一刻才明白,富贵不过如过眼云烟。


<strong>

司马迁《史记》


国史无双


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的儿子当中,扶苏因为最贤德,最爱惜百姓,得到了很多有志之士的认可,可为什么身为老丈人的李斯不选择女婿反而选择了一个外人胡亥立为二世呢?

在笔者看来,首先是蒙恬与扶苏关系好

我们来回到当初李斯与赵国对话的这一段,来看

赵高告诉李斯,我立胡亥为帝,其实也是为你着想。你想想若是扶苏当了皇帝,你还能当宰相吗?

赵高一看李斯不说话了,接着又说:丞相你和蒙恬的关系,来和扶苏比,谁远谁近?李斯无奈的回答道;是他们关系好。

您说这一下子,李斯能想不明白么,如果此时公子扶苏上位,那么,他的丞相之位肯定要交出去,可已经在丞相位待了这么多年的李斯哪里舍得啊,这是在割他的肉呀,所以李斯一权衡利弊就立刻选择了胡亥。

第二点,迫于时局,李斯选择了自保。

我们都知道当时是赵高当权,而赵高已经联合上了胡亥,拥有着大军指挥权,只要当时的李斯敢拒绝这个提议,那么李斯下一刻就随时可能面临死劫,至于让李斯公开说出始皇驾崩消息,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只要他李斯当时敢拒绝赵高,那赵高一定会让李斯血溅五步的。

李斯明白这个道理,他不想与赵高拼命,再加上扶苏与他政见不和,所以他选择了妥协。

第三点,李斯自视甚高,看不起赵高

李斯何须人也,那是始皇帝陛下的丞相,帮助始皇帝陛下扫清寰宇,统一天下的大功臣,而赵高呢,一介阉人,你指望大丞相对一个阉人如何看中,那就算了吧。

更何况,先秦时期弄权者重来不是阉人,阉人只有被支配的命运,所以,李斯是有理由看不起赵高的,他是可以认为自己随便就能收拾了赵高的。

结果就是因此,他同意了赵高提议。


历史小公子


秦始皇病死后,赵高、李斯合谋,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上位,对这个事情后人多有不解,因为扶苏是李斯的女婿,而且从日后事态的发展,胡亥继位后不久便将李斯腰斩,夷三族,李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那么李斯当时为何要帮胡亥呢?

原因一:事发突然,扶苏远在天边,胡亥近在眼前

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着,而小儿子胡亥也跟随着秦始皇。

秦始皇在半路上就病重了,第二年七月在沙丘暴毙。临死前秦始皇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这个时候扶苏正监军在上郡,始皇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

但是赵高却将诏书扣押,在秦始皇死后更是藏匿了这个诏书,没有了遗诏加上扶苏远在边疆而胡亥又是秦始皇非常疼爱的小儿子,是这个时候唯一在始皇帝身边的儿子,这为胡亥的上位加分不少。

原因二:李斯和扶苏政见不和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秦始皇,因为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扶苏确实是个好的继承人,但是作为的丞相李斯是秦始皇政策的积极执行者,两人政见不和有很大的矛盾,虽然扶苏娶了李斯的女儿,但是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对权力很看重的李斯对于扶苏上台还是心存戒心的,他宁肯选择看上去容易控制的胡亥。

原因三:李斯权力欲望重,低估了赵高和胡亥

李斯的权力欲望很重,对权力很沉迷,当年害死韩非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扶苏如果上台肯定推行的是仁政,那么李斯自然靠边站。

在赵高的软硬兼施下,李斯自以为是丞相,认为拥立胡亥后自己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胡亥虽然远不如父亲秦始皇有才能,但是残暴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赵高则被李斯严重低估,胡亥上台后重用赵高,朝廷大权被赵高保持,李斯这个丞相反而被架空。

但是李斯失算了,扶苏上台他最差的结果无非是权力减少,而胡亥上台他就被灭族了。

沙丘之变

于是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变。

被夷三族的李斯

胡亥继位后露出了凶残的本性,司马迁的《史记》中共辑录出秦始皇的子女共34位,除了胡亥本人外其余33人全部被胡亥杀死,他们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杀,如扶苏和将闾三兄弟;有的被集体杀戮后示众,如杜县杀死六公子,咸阳杀死十二人;有的被分裂肢体,如在杜县杀死十公主;有的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

李斯也被胡亥和赵高所厌恶,两人随便找了个理由将李斯下狱,有诬陷李斯父子谋反,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我家的猫叫皮蛋


始皇帝死后,赵高李斯合谋让胡亥上位,这一点有许多人不解,毕竟扶苏是李斯的女婿,如果女婿可以称帝,那对于李斯也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要去选择胡亥呢?

随行的胡亥和远在天边的扶苏

公元前211年10月秦始皇外出巡游,李斯和胡亥也在身边跟着,始皇帝在路上就开始生病,第二年七月也在沙丘暴毙,临死前招来大臣交代了身后事。

命令扶苏速速回咸阳主持丧事,并且决定传位于扶苏,但赵高却扣押了这一份诏书,他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也绝对不会重用他,甚至会“知罪”于他、

这时候赵高看着身边的胡亥,考虑着“谋位”的可能性,不如他自己扶持一个皇帝上去,权势和财富也会进一步的加强!

可是他面临着一道大山——李斯,李斯是跟随秦始皇打下六国的宰相,如果这件事他不同意那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但赵高也找到了突破口。

李斯是法家,讲的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管制,并且权利欲望很重,早年间更是逼死了韩非保住自己权力。

而扶苏却偏向儒家,在秦始皇的“暴政”统一六国之后,扶苏也定然会顺势推行“仁政”休养生息,这不符合李斯的诉求。

而且扶苏在称帝了之后,虽然李斯尊为岳父,但扶苏也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也大概率不会继续重用李斯,大概率会给一个闲职让其养老。

而赵高认为这就是一个突破口,在赵高的软硬兼施之下,李斯也认为可以和赵高合力控制胡亥,到时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李斯也没有想过赵高会不会继续利用他的问题,胡亥称帝了之后重用赵高,大权被赵高把持,李斯很快被架空。

同时李斯也上了赵高的清算名单,被腰斩,夷三族,这也是李斯自讨苦吃,毕竟如果扶苏称帝,那么最多就是权力减少,而支持胡亥之后,他辛苦一辈子创下的大秦帝国也很快被赵高和胡亥玩崩。


三书青史


利益!一切都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表面上看,李斯抛弃了自己的女婿扶苏,转投到公子胡亥到麾下是因为赵高的威逼利诱。但事实上李斯之所以会选择帮助胡亥谋逆,而不是拒绝胡亥和赵高,选择自己的女婿扶苏,其根本原因还是李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来考虑的。要知道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那是绝对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怕赵高是中车府令,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他都没有能力也不敢去威逼利诱李斯。赵高之所以敢去威逼李斯,就是借了公子胡亥的势。但胡亥就能让李斯忌惮吗?决不肯能!尤其是在胡亥还没有篡权成功时期,胡亥也没有能力去胁迫李斯。所以李斯会选择和赵高胡亥狼狈为奸,是李斯主动的。那么为什么李斯会主动参与这个篡权小团体呢?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李斯的利益最大化。

赵高在秦始皇死前私自扣留了秦始皇发给公子扶苏的传承继位诏书,并且在秦始皇死后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并且暗中勾结胡亥想要立胡亥为继承人。但这一切计划的很好,但是缺乏一个关键人物的助力,这个关键人物就是丞相李斯。毕竟朝廷发出的诏令,尤其是遗诏册立继承人问题,就必须要有李斯这个丞相的佐证。所以说赵高和胡亥想要篡权就必须要赢得李斯的支持。只有李斯愿意和他们一起篡权,胡亥才能名正言顺的夺权篡位。否则胡亥的继位名不正言不顺。

按理说李斯不应该去帮助胡亥,而应该帮助自己的女婿扶苏。毕竟有着姻亲关系,都是自家人。但关键时刻李斯犹豫了。赵高也同样看透了李斯的本质。李斯本身就是布衣出身,正因为李斯贫贱不堪,所以才效力于秦始皇。虽然李斯已经位极人臣,但李斯从内心深处来看,还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害怕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化为泡影。所以李斯绝对不可能允许任何威胁到他权力地位的事情发生。而李斯又深知,虽然他是扶苏的岳父,但这层关系中政治意味太过于浓厚,而且不管是出于防止外戚专权还是亲厚程度来看,蒙氏兄弟都要比李斯更受扶苏的青睐。而扶苏一旦上位,那么丞相之位就很可能不属于李斯了所以李斯才会义无反顾在站在胡亥一方。

那么李斯投入到胡亥一方就不会大权旁落吗?当然不会!但李斯从心底里看不起赵高。他认为一个阉人不会是他一个政坛老手的对手。李斯认为自己有能力压制住赵高,更重要的是,赵高是阉人,他不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权位。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被李斯所看不起的赵高,一手遮天弄死了李斯,并且毁了整个大秦王朝。而李斯也为他自己的野心买了单。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胡亥上位并不是李斯的主张,而是宦官赵高的主意,李斯只是被赵高说中要害被策反从而跟着一起密谋了此事。那么他为何会同意呢?赵高又为何要支持胡亥呢?

胡亥是赢政二十多个儿子当中最受宠的小儿子,当年赢政出游就是带着胡亥,丞相李斯,还有宦官一起出去的,结果回来路上病重,临终之前发诏书让长子扶苏回来准备参加丧事,但是赵高写好了诏书之后并没有将信送出去。赢政驾崩之后,李斯担心引起不必要的动乱,所以秘不发桑,一路继续装作皇帝还活着的样子。

赵高跟胡亥关系好,深受宠爱

赵高之前非常得赢政的器重,任用他为中车府令,同时让他教小儿子胡亥跟他学习审理判决公案,所以赵高也非常受胡亥的宠爱。

赵高跟扶苏的宠将蒙恬及其兄弟有仇怨

  • 蒙恬有一兄弟蒙毅,兄弟俩一文一武,蒙恬跟着扶功守卫边疆,蒙毅在朝内为官,有一次赵高犯下大罪,始后派蒙毅惩治他,蒙毅认为论罪当斩,但谁知赵高深得始皇喜欢,给他开后门赦免了他。赵高因此恨上了这兄弟俩。
  • 一旦扶苏上位,那么蒙恬这兄弟俩毫无疑问是最受信任,而他赵高的末日也就来了,所以他当然不能让扶苏上位。

李斯担心自己的丞相位置受到威胁

赵高主张胡亥继位,胡亥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但是这件事光他俩唱双簧还不行,必须得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大臣添把火才行,所以赵高使出功心计:您看,丞相您跟蒙恬将军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受扶苏的信任,这五点哪一点比得上他呢?李斯一想自己确实样样不如蒙恬,一旦扶苏上位,蒙恬兄弟俩完全可以取代自己,哪还有他的位置呢?怕是连活命都成问题,所以尽管扶功是他的女婿,但是在权力和政治面前,在生命面前,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后的结局是李斯和赵高、胡亥一起合谋伪造了诏书,批评扶苏和蒙恬在外没有开疆扩土,创立功业,还造成大量军士死亡,命他们自杀以谢罪。老实又梗直的扶苏见了诏书真的就自杀了,蒙恬和蒙毅也被胡亥杀了,胡亥的儿子子婴曾极力阻止,但终究是劝不过父王,忠臣都被除掉了,秦二世而亡也就终于成了真。


历史随笔


“六王毕,四海一”在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李斯无疑是秦夺取天下的重要参与者,是之后稳定天下的策划者,更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度的奠基者和创造者。这么一个人肯定是胸有沟壑,聪明睿智的,他选择胡亥的缘由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不能以结果论英雄。

个人认为,李斯既被局势所逼,迫不得已,又为维护自己的权欲,助纣为孽。

一、赵高的威逼利诱

李斯孤身一人来到秦国,从一介小吏,经过数十年的打拼,终于位极人臣,实属不易,他最在意的就是权力和地位。赵高十分清楚李斯的心思,因此,他对李斯说:“您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相比蒙恬如何?”这可是李斯的痛处,李斯虽然大权在握,但那是始皇时代,扶苏对蒙恬的信任远超自己,一旦扶苏即位,他的丞相地位就岌岌可危。

再者赵高承诺只要李斯拥护胡亥,可保其世代荣宠,大权仍握。反之如果胡亥登基,一定会罢免李斯的丞相职位,让李斯身败名裂,甚至身首异处。

二、李斯和扶苏的执政理念相悖

李斯的老师虽然是儒家荀子,但是信奉的是法家的帝王之术。法家在治理国家时,强调中央集权,注重铁腕治世,“刑罚”治国。所以才有“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推行郡县制。”等强硬政策。

而扶苏师从儒学大师淳于越,受儒家影响很深。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扶苏就曾竭力反对,为此还和秦始皇闹得很不愉快,肯定和李斯也有较为激烈的冲突。

再者春秋战国以来,虽然百家争鸣,但是学术上的纷争异常激烈,从孔子诛少正卯中可见一斑。

三、李斯轻视赵高,缺乏防范之心

在李斯的心中,赵高只是一个得宠的宦官,没法和蒙恬相比,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就有很多机会收拾赵高。而胡亥并不英明,容易控制,到时候才真可谓大权在握,所有国家大事均由他决断!


青云不孤


(李斯与赵高)


李斯之所以不扶持扶苏而选择胡亥,传统解释都是李斯受到了秦始皇宠幸的宦官赵高的蛊惑以及威胁,才不得不同意改立胡亥的。

而至于李斯为什么那么容易被胁迫,为什么会同意赵高的要求,大家可以去看《史记》,《史记》里写的非常清楚。

但是,我今天要提另一种可能,基于出土文物和竹简的另一种可能。

也许,不是李斯受到赵高的蛊惑抛弃扶苏改立胡亥,而是秦始皇临死前更改了自己的继承人,秦始皇自己要求胡亥继位的。

李斯和赵高只是奉秦始皇遗诏行事。

我之所以提出这种可能,当然是有理由的。

2009年北京大学获得了一批非常珍贵的捐赠,入藏了一批海外回归的竹简,共3346枚,包含17种抄写于西汉中期的古书。这些古书或亡佚已久,可以说这批竹简的意义不亚于发现马王堆。


(出土的秦简)

这批竹简里其中就有名为《赵正书》的完整典籍,《赵正书》主要记述了自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程途中病亡,秦二世继位后诛杀诸公子大臣,直至秦亡国的历史过程,总字数近1500字,以大部分篇幅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李斯被害前的陈词及子婴的谏言等,经过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努力,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赵正书》成书时间比《史记》更早。

《赵正书》与《史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胡亥究竟是怎么继位的。

《史记》大家都知道胡亥是“篡位”;而《赵正书》竹简则表示胡亥是秦始皇临终时指任的继承者,他是合法继位,并不是篡位。

而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9号古井出土的简牍中,发现了一枚秦二世元年的文告。(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系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湖南兔子山出土竹简)

这份秦二世元年文告里最要紧的是一句话是“朕奉遗诏”,也就是说至少秦二世颁布文告里说的很清楚,他继位是根据秦始皇的遗诏。

而这份文告和《赵正书》关于胡亥继位的内容正好可以互相印证。

当然,我并不是主张《赵正书》和《秦二世元年文告》所披露的事实就是真的,《史记》就是假的。

我只是根据目前最新出土的考古发现以及竹简解读,给大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另一种可能性。

根据《赵正书》所说,那么就很好理解李斯为什么这么容易服从胡亥了,因为胡亥是秦始皇认定的继承人,他作为秦始皇的臣子和秦朝的丞相,服从秦始皇指定的继承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兰台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大秦帝国由盛转衰,最终灭亡。

李斯是秦国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的关键人物,他与秦始皇的君臣搭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卓越的政治组合。

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了强大的大一统帝国后,在很多创新性的政治体制改革上基本上都是李斯提出的方案,比如统一文字,废除分封,建立郡县,统一度量衡等等历史性的举措都是李斯首次提出来的。

李斯为中国封建主义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体系基础,所以他被称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李斯从治国理念来看,是“法家”的忠实执行者,虽然他师出著名的儒家人物荀子,李斯从政后,完全放弃儒家治国理念,继承和发扬了商鞅、吕不韦等秦国名相的法家思想。

这也是他为什么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篡改遗诏废扶苏,立胡亥的根本原因。虽然扶苏是他的女婿。

扶苏是秦始皇在世期间确定的太子,国之储君,但是他并不受秦始皇的喜爱。扶苏很有能力,在朝中和民间素有贤名,仁厚忠诚,政务能力很强,在大秦身名很好,很受大臣和百姓的拥戴。

秦始皇不喜爱扶苏的原因其实就是治国理念之争,秦始皇、李斯都是坚定的法家派,而扶苏、蒙恬又是崛起的儒家派,他们两派对各自的治国理念有着近乎狂热的偏执。

秦始皇在沙丘暴毙,按照他最后的遗诏,应该是太子扶苏继位,而赵高与李斯篡改了这份遗诏,不但改立胡亥为继位者,而且还下旨扶苏自杀。

李斯是当时唯一能够左右局势的重量级人物,赵高没有那个威望和权势来立胡亥的,只有丞相李斯才能左右大局,那他为什么宁愿杀了女婿扶苏也要立胡亥为皇帝呢?

除了治国理念的“法儒”之争外,最重要的还是权力之争。

李斯非常清楚太子扶苏登基继位后,作为丞相的李斯会被首当其冲的解除权力,一方面是前面说的扶苏是推行儒家治国的,而李斯作为法家治国的代表人物,已经不适合做扶苏的丞相。

丞相不当都行,但是命要保住才行啊,扶苏继位后,丞相李斯肯定下课,朝中的大权肯定会落入蒙恬、蒙毅兄弟俩手中,他们都是扶苏的重要支持者,蒙恬是秦国军队中的重要人物,蒙毅是朝中儒家文官的代表人物,他们两兄弟掌权后,秦国固然要强于胡亥二世的秦国,但是对于李斯来说,那就是噩梦的开始。

政治斗争自古以来都是你死我活的,从来不管儒家还是法家。

李斯非常清楚扶苏继位登基后他的结局,与其自己落个大权失落,甚至名败身死,还不如立一个昏庸的皇帝,自己继续做丞相,把持大秦朝政更现实。至于扶苏是自己的女婿的问题,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按照扶苏的女人数量,他不知道给多少人当了女婿了,不多李斯一个,扶苏也不在乎李斯这个老丈人。

李斯与赵高篡改了遗诏,也为自己的挖掘了坟墓,胡亥登基没几年,赵高构陷李斯谋反之罪,将其腰斩于世,诛其三族,不知道李斯临死前是否想过他那个冤死的女婿扶苏。


沉墨I方之城


秦始皇病死后,赵高、李斯合谋,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上位,对这个事情后人多有不解,因为扶苏是李斯的女婿,而且从日后事态的发展,胡亥继位后不久便将李斯腰斩,夷三族,李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那么李斯当时为何要帮胡亥呢?

原因一:事发突然,扶苏远在天边,胡亥近在眼前

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着,而小儿子胡亥也跟随着秦始皇。

秦始皇在半路上就病重了,第二年七月在沙丘暴毙。临死前秦始皇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这个时候扶苏正监军在上郡,始皇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

但是赵高却将诏书扣押,在秦始皇死后更是藏匿了这个诏书,没有了遗诏加上扶苏远在边疆而胡亥又是秦始皇非常疼爱的小儿子,是这个时候唯一在始皇帝身边的儿子,这为胡亥的上位加分不少。

原因二:李斯和扶苏政见不和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秦始皇,因为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扶苏确实是个好的继承人,但是作为的丞相李斯是秦始皇政策的积极执行者,两人政见不和有很大的矛盾,虽然扶苏娶了李斯的女儿,但是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对权力很看重的李斯对于扶苏上台还是心存戒心的,他宁肯选择看上去容易控制的胡亥。

原因三:李斯权力欲望重,低估了赵高和胡亥

李斯的权力欲望很重,对权力很沉迷,当年害死韩非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扶苏如果上台肯定推行的是仁政,那么李斯自然靠边站。

在赵高的软硬兼施下,李斯自以为是丞相,认为拥立胡亥后自己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胡亥虽然远不如父亲秦始皇有才能,但是残暴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赵高则被李斯严重低估,胡亥上台后重用赵高,朝廷大权被赵高保持,李斯这个丞相反而被架空。

但是李斯失算了,扶苏上台他最差的结果无非是权力减少,而胡亥上台他就被灭族了。

沙丘之变

于是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变。

被夷三族的李斯

胡亥继位后露出了凶残的本性,司马迁的《史记》中共辑录出秦始皇的子女共34位,除了胡亥本人外其余33人全部被胡亥杀死,他们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杀,如扶苏和将闾三兄弟;有的被集体杀戮后示众,如杜县杀死六公子,咸阳杀死十二人;有的被分裂肢体,如在杜县杀死十公主;有的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

李斯也被胡亥和赵高所厌恶,两人随便找了个理由将李斯下狱,有诬陷李斯父子谋反,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