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过来人,对于年轻父母,对于教育10周岁以下的孩子,有什么建议?

初中物理芮老师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其实这里说明了关于儿童生长发育敏感期的规律。

0-3岁,短短3年时间里,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是按照几何倍的速度在增加。智商发育、性格建立、秩序感、安全感等,在3岁左右大部分发育状况稳定,这时候大部分孩子的发展方向就可以预判出来了。


3-7岁阶段,被称为学龄前期,这段时间孩子学习的习惯、知识库的基础搭建、动手能力增强进一步促进大脑发育,加上体力的增加、更多的运动促进孩子的发育,孩子性格、身高、学习习惯和能力等,基本定型,那么未来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预判。


7-10岁,是青春前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这时候是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方式、引导孩子学习兴趣,知识面开拓的重要时期,并不是说这个年纪就不需要再进行引导和教育了,而是过了一些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再进行纠正或者引导,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了解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简单说在孩子10岁前要注意这几方面:

首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的响应,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像母亲子宫一样的温暖、包容的爱,才能够让他觉得舒适安全,小龄的孩子如果有足够的安全感,通常不会过分哭闹,所以,不要让孩子自己哭闹太久,要有及时的拥抱和安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耐心的倾听、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完全的接纳,不去与其他的孩子比较,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规律,让孩子知道无论外面的环境如何艰难,他拥有全身心爱他的父母。

其次,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规律让孩子受益一生,从出生开始,孩子的睡眠习惯就可以逐步养成了;6个月增加辅食后,就可以逐步养成饮食的习惯,让孩子多多品尝食物原始的味道,降低孩子挑食的几率;一岁之后,逐步养成大小便的习惯,在之后就是收拾玩具、摆放书籍、讲卫生的各种习惯;2岁以后,就可以让孩子帮助做一些家务,参与到家庭的维护和建设中,让孩子有家和家人的意识,学会关心别人。


再次,要引导孩子爱上学习,鼓励孩子自己探索世界。

从0岁开始,多和孩子说话,给他念故事、听歌曲,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大脑的发育是需要外界的多种刺激的,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让孩子大脑的神经元快速发育,开发智力。

孩子的听觉出生开始是最敏锐的,一点声音都会刺激到他,之后听觉敏感度逐渐下降,到成年人的水平,可以忽略次要声音,专注主要声音。

而孩子的视力出生开始是远视眼,看不清楚眼前的物体,只是能够判断出轮廓,随着视力的发育,能够看清楚近处的物体,1岁之后开始分辨出颜色,即

使分辨不出颜色的阶段,孩子也能够感知到颜色的明亮度,刺激视觉的发育。

嗅觉对于孩子来说,也非常关键,生物本能让孩子一出生就记住了妈妈的味道,妈妈在身边就让他感觉到安全;触觉就更为重要了,0-1岁是孩子触觉来探索世界的阶段,大家会觉得孩子小时候什么东西都爱往嘴里放,在卫生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请让孩子多多“品尝”世界,因为这是他在学习。

从孩子2岁开始,就可以逐步和孩子一起通过阅读来探索更大范围的世界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会是孩子热爱学习的第一步,不要强制孩子按照大人的方式去阅读,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坐下完成半小时阅读。尊重孩子的兴趣,了解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规律,从5分钟开始,带领孩子爱上阅读。

(关于儿童阅读的更多知识,可以参考之前内容:

https://www.toutiao.com/i6792005599635702284/)


最后,要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学会判断善恶,保护自己。

从3岁开始,逐步要教会孩子建立事情判断的原则性,建立是非观。这些是非观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能够获得更多人的理解和尊重。例如武力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好朋友是要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和热爱学校,要学会帮助别人而不是一味要求别人迁就自己。

让孩子学会判断善恶。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让孩子知道坏人并不是固定像动画片里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校园霸凌、什么是语言暴力,进行合理的性教育,让孩子知道哪些地方是别人不能碰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年龄段都有着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关注@孩子放学后 ,了解更多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知识,教育的路上少走坑!


孩子放学后


我的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三月半,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之前一直是放养式的。直到这个疫情长假,孩子给了爷爷奶奶带,发现老人对于孩子很是宠爱,孩子也抓住爷爷奶奶的弱点,就变得很野。作为父母,不能亲力亲为带孩子,真的觉得挺对不起孩子,挺无力的。尤其是像现在的孩子,各方面都比较早熟了,要是不能严格要求,培养独立性,以后再教育估计就很难了。


颂与雅


我也只是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摸着石头过河,不过还好目前还算顺利,起码孩子顺利通过小升初考试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现在反观较小的小孩,确实想出谋划策给点建议,但愿对亲们有用,谢谢。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容易,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我希望尽量自己带,虽然辛苦,但也其乐无穷,最主要的是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以前在学校上班,而且带的是初三毕业班,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所以我过得一直是披星戴月的生活。所以在孩子5岁前都是婆婆妈帮助带孩子,某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女儿特别胆小,每次见生人就是藏在我的身后,我找老公谈话,我说我们不能为了工作而荒废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所以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最后一年,我们俩克服困难早晚自己接送小孩,自己照顾孩子的起居,自己在家做饭,周末也在家自己做饭,周末抽时间看望老人后,我们走哪就会把孩子带哪,从此,我们一直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即使刚开始我们不会做饭,但也是在家熬稀饭、做米饭、从最简单的饭开始乃至于以后孩子可以点餐,无论老公还是我都可以从网上学着做,自己带孩子的最大的好处是,不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学习习惯,最主要的是让两夫妻在生活中互相磨砺互相帮助互相协作,说穿了婚姻中的伴侣最好的关系也莫过于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所以我们家,最快乐的时光在于餐桌,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日益融洽。


小学阶段不要把课外班看得太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女儿是06年的,所以当时根本就没有很好的音频材料,所以我买过复读机、磁带,给女儿播放故事;在女儿低年级期间我还买绘本、连环画,在嬉笑中获取知识,引导女儿喜欢阅读最终并爱上阅读;在高年级阶段从兴趣出发,女儿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我不会一买就是名著,我怕知识太深,孩子接受不了反而厌烦阅读,当杨红樱的书不能再满足她的味蕾的时候,我就会买简单的经典作品,慢慢加深知识的深度与难度,所以女儿从不会为作文而烦恼,我们家最爱去的就是书店,女儿看我也看,爸爸在家也不允许玩手机,孩子学习期间、在家期间我们也不看电视,毕竟电子产品对视力也不好,当孩子的作业写完的时候,从来没有额外作业,我们就外出玩耍,爬山、打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棋、五子棋、九宫格、自行车、滑板、溜冰、跳绳等等,我们经常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我们一直告诉孩子身体是第一,学要学好那么玩就要玩好。

学校的教育是根本,所以不要因为课外补习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学校的教育是最基础的知识,所以首先认真对待课堂教学,不要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不要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要总是与别人攀比,人家的孩子上了多少补习班,而是对自己的孩子知根知底,知道薄弱环节知道该如何有效的提升成绩,课外机构的补习知识只是辅助,但不是多多益善,如果家长能自己辅导的,那何不实践?既节约时间又能因材施教,如果某门功课比如英语,大部分父母拿不下,那就有的放矢,先学好课堂内的单词短语课文,在拓展知识,不然也是枉然,那么家长就要行使好监督权,比如单词短语的背诵以及课文的阅读朗诵,英语就是会认会读会说会写最终能交流,这才是最后的终极目标,语文英语就是积累的过程,数学就是验算能力的积累,思考能力的培养,总之勤奋的孩子走哪都不会怯懦。

总之,学习型的家庭才是孩子幸福的摇篮,孩子不是吼大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所谓的水到渠成就是父母的用心用情用力的必然结果。


名字Linda


我娃还小,才两岁多,但是两岁多有两岁多的教育。坦白讲由于我和老婆工作都忙,而且工作异地,平时带孩子时间有限,主要是爷爷奶奶在带,隔辈老人带的一个难免的问题就是老人太过娇惯孩子,把娃惯的无法无天的,所以我和我老婆在有限的和孩子一起的时间里,集中解决的就是孩子娇纵任性的问题。我们的方法可能也谈不上科学,对别的孩子可能也未必适用,大家看看就好了。

我娃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电视,看超级飞侠,一看就是一个小时,中间根本停不下来,给他关电视就大哭大闹。这么小的孩子,你给他讲道理基本没用,当然该讲也要讲,但是不可能指望着有多大效果,戒电视就是靠硬手段。我儿子看电视有个毛病,喜欢拿着遥控器玩,扔来扔去,有一次我故意把电池盒的盖子给抠开,他一扔,遥控器掉到地上,盖子砸开了,电池掉了出来,然后我老婆眼疾脚快的一脚踢飞了一节电池。我就跟儿子说你看这下坏了,没有电池,以后再也看不见超级飞侠了。我们在那装模作样的找了半天,还拉着儿子一起找,结果当然是找不到。后来每次要看电视我们就拉着他一起找电池,总也找不到,他当然每次也都哭,但是找了几次以后他明白无力回天,也就慢慢接收了这个现实,如今半年多过去了,他也再没要求过要看电视。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曾经也是我爸妈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每天看电视时间越来越多,不让看就哭闹,他们明知道看多了不好也没有办法,最终我们耍了点伎俩给解决了,事情只是小事情,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还是值得探讨的,因为保护他的视力,比什么都重要。


一枚元宝


作为过来人,深知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不易,我们家宝贝上小学的时候,学习的事我从来没操心过,就是不好好吃饭让我头大,还有就是上了初中的叛逆,让我不知所措,我觉得养孩子是一门必修课,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老师的指导现在好多了,现在的我只希望孩子能考个好学校,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带刺的玫瑰603108046


现在的孩子不像从前那么好管啦

我家16岁女孩一个十岁之前

基本上是严管

各种兴趣班

衣服,包括手,鞋都要求干干净净

收拾东西都在行

但是到了上初二,初三,问题一大堆

像吃了炸药一样

童年期间,你的教育问题有多简单

青春期都会还给你的[捂脸]

高中现在好多了

现在二胎,我有所不同

我把老二当成朋友带

当然6岁之前必须立规矩才行


何梣


其实我现在就年临这个问题,我是个93年的宝妈,由于工作原因吧!孩子就我和婆婆互相带,白天我婆婆把孩子惯的,回家家里叫你感觉到无法忍受的,你一说孩子,我婆婆就会说,大孙子来,其实我婆婆很年轻,不到五十,穿衣风格比我还时尚,有我对象就是单亲家庭吗?我婆婆说隔辈疼的事,我看不了孩子哭和闹,教育问题好多矛盾,我婆婆把我对象惯的,这么大了还逮给他洗袜子衣服,甚至过分的内裤都要洗,我是农村的孩子,在农村嫁到他们家实在接受不了,我们之间矛盾,搬出去单过还不可以,所以年轻婆婆带孩子,太会把孩子惯的没边,不知道懂事,不知道什么是苦,因为孩子我和他干过好多丈,最后都已我婆婆最拿手的一句话给制服,我太不容易了,从小给你好的,自己带孩子,带不了,都是雇保姆,导致你缺少太多了,虽然每次都是钱,解决认识z事,但是叫你失去好多,我所以我认为这是避免不了的,家家情况不一样,谢谢!这是我的回答


蛋黄魅


一定要在孩子自主意识强烈前,逼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虽然不是过来人,但是实在是见得太多了,十几岁的孩子,作息混乱,个人卫生脏乱差,见人没礼貌,提起学习就挠头。归根结底,是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没有下功夫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家长会觉得小孩子有些毛病无关紧要,长大就好了,甚至觉得这些毛病蛮可爱,可是当孩子长大了,自由散漫已经变成生活主旋律,这个时候,父母再想改变孩子,难于上青天。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伴。

有些父母总是用工作忙,没时间来逃避陪伴孩子,却忘记了自己作为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等孩子长大了,你想多陪伴孩子,可是他已经不需要了,任凭你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

不要过早打算孩子未来,多尊重孩子兴趣

世界变化那么快,未来什么样谁都不知道,家长如果过早的给孩子规划未来,可能扼杀掉孩子更多的可能性,我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培养好了,说不定以后就是孩子赖以生存的技能。


宝妈育儿攻略


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找到最合适的学习和教育方面疑问,都希望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积极主动学习和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凡是小孩身上总有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范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以下是个人建议
1、以孩子的心理为解决事情的出发点;2、让孩子自身树立自信心和目标,于此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3、对待孩子所出现的问题,要处乱不惊,不要暴躁;4、不要和孩子对立,要“以柔克刚”;5、和孩子交朋友,不要是敌人;6、家长要有威信,要说一不二;7、对孩子不要宠溺;8、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坚决说不;9、要经常和孩子谈心,就算孩子不愿意说,要耐心的引导,因为毕竟是你的孩子;10、家长以身作则。
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家长越来越不好当,很多家长把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多成长经验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cb900000dd1289655b5\

小惠吖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善于了解、认识和调适子女的心境,使孩子拥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并促其健康快乐茁壮成长角度,给出如下四点建议:一是给孩子一个合理期待。不要过高或过低要求孩子。过高易导致孩子受挫,过低易使子女茫然,都会让他们感染“消沉”。二是教会孩子客观待物。提升孩子接人待物的客观审视能力,让孩子脚踏实地认识世界,清楚哪些事的发生是偶然的,哪些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对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应如何对待。三是培养孩子拥有积极心态。要避免孩子打胜不打败,要想办法、设情境,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心态,使他们虽胜不骄,虽败不馁,在生活中愈挫愈奋,成为“强者”。四是善待孩子正常宣泄。孩子也有其喜怒哀乐,也有宣泄的欲望。家长如当不了倾诉对象,他们就会另择它处,如到课堂上乱讲话聊天等。所以家长对此要善待之,使孩子不因一时得意而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时失意而颓丧萎靡。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