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狠毒自私之人,一般是原生家庭出現了問題”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樣的結論,有一定的道理!

原生家庭有問題的比比皆是。比如,有的父親粗鄙霸道,或者母親自私強勢,本質是不善良,對子女的成長過程和人格形成,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在做人做事上,體現出狠毒和自私。

原生家庭存在問題的原因。向上追溯幾代人,95%以上的家庭長輩來自農村,絕大多數人因為戰亂流離,貧窮生活,家境窘迫,上不起學校,哪來的高素質人?他們到了年齡,莽莽撞撞結婚生育,愚昧地當了父母,不會做人做事,沒有錢養育子女,不會教育子女,是常態,大家都一樣。不顧這些前因,挑剔指責父母是愚蠢的。

怎麼辦?有善良,就能解決!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人,心存善良,懂事理,就可以改正。受到過高等教育的子女,只要注重修身,涵養自己的人性,是可以改變傳統習慣。

有智慧的人,會正確看待原生家庭問題,寬容父母不足,反思它,拒絕惡習,自我約束人性的惡,不去延續愚昧無知,用愛心打造好家風。

就怕有了學歷,卻沒有文化,沒有為他人著想的良知,成為不明事理的無德之人,其狠毒自私會更加精緻!不覺悟,就不會改變!


齊魯情未了557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一個人的傷害可能連父母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說到狠毒自私,讓我想起了一則新聞事件:

2016年發生了一起轟動社會的北大學生弒母案,可以說是一起高智商犯罪。(詳情大家可以從網上查一下)

看過這則新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高材生 ,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不是激情犯罪,而是蓄謀已久。是什麼原因讓他殺死自己的母親?據他自己介紹是為了解放母親,看母親太辛苦。

我們來看一下他的原生家庭,父母都是很善良的人,2010年父親得病去世,母親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責任。他父親去世以後,母親曾拒絕單位給他的撫卹金,覺得自己有能力撫養兒子。在親人同事眼裡他母親和善,內斂,要強。他的家庭情況詳細的我瞭解的不多,但是從她母親拒絕撫卹金一事,和同事的評價,知道她母親確實很要強。一個要強的人是不會在外人面前表現出弱勢的,那麼我們延伸到她的家庭。

父母強勢,總是喜歡安排孩子的一切,他們簡單直接,毫無掩飾的控制,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幟,不管孩子是否願意。

孩子在父母面前體現出無力感,叛逆,想盡一切辦法想擺脫這種控制。

弒母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就是想方設法的想擺脫家庭對他的控制,才做出如此荒唐之事,令人痛心。

如果一個狠毒自私之人是性格原因,那麼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沒有影響嗎?


成哥生活日記


我認可 孩子狠毒自私 是原生家庭 出了問題 因為父母 一言一行 都影響孩子成長 比如思想觀 為人處事 比如 孩子在學校 成績再不好 也不能說 成績不好的孩子 就是壞孩子 還是因為 有身邊的人 最親近的人 總沒有 教育影響 正確的 價值觀 [玫瑰]



可愛的寶寶519


文字 向光而生

插圖 來自網絡

還是不要把什麼都歸罪於原生家庭吧,我認為是本性使然,無論在什麼環境下,聖潔的仍舊聖潔,汙穢的仍舊汙穢,本性良善的人有惻隱之心,即使做了惡事也會痛不欲生的,惡人,無論做了多少壞事都理所當然,害人有理,不會悔改的。

就像劉邦和呂后,一個是兔死狗烹一個是睚眥必報,但他們的兒子劉盈卻有一顆仁德之心,行仁政,國泰民安。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很大,但孩子長大後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和更多的人也會有所改變的,還是要看人的本性更喜歡什麼,喜歡什麼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追求什麼,活出什麼。



xiangguangersheng


有人說,原生家庭如果過於極端和強勢,有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半生,甚至影響一生。為人父母,首先要明白,生下一個嬰兒並不是什麼艱難的事情,把他(她)培育成人,才是一場真正的修行。
弗洛伊德認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來自於童年的不愉快。美國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卡倫·霍妮則直接歸納了來自父母的幾大“基本罪惡”,包括“冷漠”“不守承諾”“偏愛”“羞辱”等,這將對孩子產生嚴重的傷害和深刻的影響。
當然,也有人覺得,“原生家庭論”是偽心理學、非主流心理學。小偷家庭裡,照樣可以成長出警察;文盲家庭裡,照樣可以成長出高級知識分子。心理學家弗里曼認為,人從家庭的經歷中,不可能沒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也就是說,沒有絕對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不足,將成為一個人後續人生的索求和追逐。比如,來自沒安全感家庭的人,往往會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因此也需要看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是絕對的,現代人大約20歲前後就會走出原生家庭,之後的自我塑造,更多的是在於自己。原生家庭可以作為一種提醒父母的警示,但不能成為一些人為自己推脫責任的擋箭牌。它是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優劣;但還不足以成為一把尺子,用以衡量一切。


除了原生家庭因素,我們同樣不能忽視來自社會環境和自我力量的影響。從公共立場上講,我們難以改善原生家庭,也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可以儘可能地讓我們的周邊,讓我們的社會散發更多的善意、溫暖和光亮。
這些,同樣是塑造一個人、治癒一個人必不可少的藥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1e4948f1531483aabd15a5fd3abc637\

積香苑


原生家庭非常重要,它影響交友,戀愛,歹毒之人大多童年得不到關愛,他的父母或是監護人品行不端,或是受到歹毒之人迫害,心裡留下隱形,併成長之後以牙還牙,他的身邊歹毒之人必多,惡性循環!



高薇薇故事慧


我是愛無聊,很高興呢夠回答題主的問題。

我不認同題主的這個答案。不可否認,狠毒自私之人有部分可能確實與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聯,但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還是與外部社會有關。

和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有關。

人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我相信,大部分父母教給孩子的都是愛,都是做人的道理,沒有那個父母會從小教孩子做違法的事,做自私的人。那為什麼還有很多父母都是善良的人,孩子卻自私狠毒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在社會上接觸了不良的人,人生觀,價值觀就會發生顛覆,把狠毒自私當成人生信條,寧可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加上經歷了一些社會不公的事。這種狠毒自私就更加深入骨髓了。

和影視作品有關

我記得小時候,對老師都是非常敬重的,老師的話從來不敢說個不字,更不要說打老師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了。90年代,古惑仔系列電影對我們這些還在上學的孩子來說,影響極大。裡面的砍砍殺殺,血腥的場面。以及各種幫派。極大的刺激了我們的感官。從那時候開始,公開在學校里拉幫結派,打架的新聞時有發生。

一個人,絕不會善良了一輩子,突然在中老年變得狠毒自私,狠毒自私的性格一定是在青年時期性格還沒形成的時候發生的。而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社會,而不是家庭。


愛無聊


相比性善論,我更相信荀子所提的性惡論。人其實本來就是動物,雖然經過了幾千年的教化,但骨子裡的本能依舊刻在我們每個人的腦中,趨利避害是我們難以根除的天性,在一定的條件下每個人都有可能化為暴徒。而後天的教育只是起到了一個遏制的作用。與其說是原生家庭出現問題,不如說是該家庭的教育並沒有抑制住這個人天性。


嘆月數星


我覺得這句話如果作為一個研究結論來說,也許還有一些有理之處,但是如果作為與人相處的心理準備,就不太合適。

原生家庭不幸福很可能給孩子帶去不好的影響,但是也有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與原生家庭帶來的消極影響做鬥爭,通過他本人的努力,他未必克服不了這些困難,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而有些原生家庭沒問題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也難免受到外界烏七八糟的影響,如果不能堅守本心,也許他們就成了所謂“狠毒自私之人”。

粗鄙見解,歡迎批評指正。


詞攤攤主


我個人認為,狠毒自私之人,可能會跟原生家庭有關,不一定原生家庭有嚴重的問題。

確實,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成長影響非常大,原生家庭中家長的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所以,如果原生家庭中有人是狠毒自私的性格,可能會影響孩子也形成這樣的性格特點,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除此之外,原生家庭中沒有人是這樣的性格,但因管教方式不當,壓抑了孩子的天性,比如過分的控制,過分的嚴格,不自知的不尊重等等,都可能導致孩子行成與家庭成員不符的性格特點。

還有有的孩子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比如身邊某個孩子崇拜人物的影響,也可能會形成這樣的性格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