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是正在建设中吗?

学良通讯


现在海口西海岸两条主干道(海秀快速路、滨海大道)车流已经趋近于饱和,其实建设跨海大桥没什么意义,按照目前海口的交通网络,单纯建一座跨海大桥只会让西海岸道路拥堵、长期瘫痪…

另外建设跨海大桥建议在琼州海峡批地让开发商填海造岛开发房地产、旅游业,未来将岛屿通过桥梁、隧道链接可大大缩短跨海工程难度,且批地的资金可用于跨海项目开发


Jue先生


琼州海峡海底隧道又有确定性消息,登陆点及接轨点曝光!

2019年5月7日,中国工程院调研组到湛江调研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工作,其中《湛江日报》一则短讯里无意间透露了关于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最新重磅确定性信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北岸登陆点位置已经确定!

报道中透露,中国工程院调研组莅湛,“前往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现场调研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广东端登陆及接轨点”。好了,已经很清楚了,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北岸登陆及接轨点将设在建设中的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上!(见图片1:琼州海峡及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位置图)



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工程,位于徐闻县南山镇的四塘湾内,紧邻火车轮渡北港作业区东侧,目前还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在建工程,预计于今年5月份全部完成。(见图片2:徐闻港区及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卫星图)



自1994年开始,广东、海南两省就联合开展了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前期研究工作。随着海南自贸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跨海通道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跨海通道研究论证初规设计等前期工作不断加快。目前,跨海通道工程已经确定建设琼州海峡铁路海底隧道。隧道为左右两条,一条是两线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另一条是两线铁路货运隧道。其中货运隧道兼具汽车背负式运输功能。(见图3:琼州海峡海底隧道位置图)



5月7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广东端登陆及接轨点已经曝光,超级建筑根据最新的登陆地点测量,跨越海峡的直线距离只有21公里左右,线位最大水深98米,考虑到避让不良地质及登陆段长度,估计最长是28公里,也可能会更短一些。投资额约为1600亿至2000亿元。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不久的将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将为海南岛乃至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引擎,更为中国南海地区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点击关注超级建筑,查看《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登陆点确定!超级工程正式登场》全文。还可进入超级建筑“建筑精英”朋友圈。


超级建筑


琼州海峡将海南与我国内地相隔开,因为琼州海峡的存在,使得进出海南只有乘坐飞机与轮渡两种方式,不便利的交通制约了海南发展的很多可能性,几十年来,一直有传闻说琼州海峡要建跨海大桥了,在跨海大桥方案被否定后,又在传闻要建立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了,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琼州海峡海底隧道的建设还只是存在于图纸里和传闻里,并没有开始建设的一点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原因让海南一直以来都没能将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活着海底隧道建立起来。


一、建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经费问题,据相关部门的专家评估,琼州海峡的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的建设经费在一千五百亿左右,这么高的建设经费,对于建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主要受益者海南来说,是无法负担的,而虽然桥的另外一端连着广东省的徐闻港,但是显然桥的建立对海南的利益最大,广东也不愿意出那么多的钱来一起修建这个大桥。海南想修建没钱,广东不愿意出那么多钱来一起建立,这是我认为让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方案搁置那么多年的原因。

二、工程难度问题,在珠港澳大桥建立通车之前,对于工程难度问题是人们对于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没有建立的一个主要的解释说法。但是在珠港澳大桥建成通车后,这个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虽然琼州海峡的修建难度相较与珠港澳大桥来说更大。还有一个就是目前琼州海峡的跨海大桥方案基本上已经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海底隧道的建设。
三、其他原因,我认为还有其他几个原因,第一就是军事原因,海南作为我国南海的门户,琼州海峡也会作为军事的主要通道。而且琼州海峡还负担着很多大型船只舰艇的运行。另外一个原因是经济问题,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的建立,肯定会以收费的形式来收取建设成本,而海南相对珠港澳大桥来看,肯定是很难收回成本的。

希望海南以后越来越好!大美海南欢迎您!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海南黑凤梨,您的关注、点赞与评论是我最大的动力!关注后可以给你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


海南黑凤梨


琼州海峡跨海隧道,并还没开工建设,估计这几年也不会建的。

最近一则关于琼州海峡跨海隧道的主流消息,是在去年七月份,《中国海洋报》对琼州海峡跨海隧道进行了报道,称已经正式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但还是迟迟没有下文。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自贸区(港)的建设逐步步入正轨,琼州海峡正在成为全国最繁忙的海峡。海南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尤其冬季和春节前后,进出岛只能依靠飞机和轮渡,往往一票难求。

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隧道,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海南和内地之间的交通,但为什么一直没有下文呢?困难和矛盾,又有哪些呢?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技术问题。

琼州海峡地质条件复杂,关键技术存在难题,工程建设,承载能力等风险较大。

二:环境保护。

琼州海峡和海南岛因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环境,吸引着大量外地游客到海南旅游,度假,过冬,养老。如果建成后,大量的游客和车辆蜂拥而至,将对海南的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影响。

三:建设资金

项目计划投资1400亿,建成后肯定会超支,这么大一笔投资,海南无力承担,广东方面也不是很看重,所以才会一直拖着,加上港口利益集团的从中作梗。

四:迫切性

其实以目前的运力,如果不是碰上极端天气,基本上可以满足进出岛游客和贷物的需求。

但其实至今未建的原因,我个人觉得较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经济效益。无论大桥还是隧道,最终都是只利于海南而已,价值不高,而不像港珠澳大桥,青岛海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东海大桥等等,建成后,周围城市群可以组成环形经济圈,带动各城市发展。而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落户海南


求关注,求关注!带带小老弟,你要开心过每一天哦~

海南的海底隧道已经说很久了,都说要建设建设,如果建成后,从大陆地区的广东省雷州半岛,到海南省海南岛,既可以开车,也可以搭乘火车。 但是现在还没有在建设,只是之前提提出规划一下。

大家都知道随着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快速推进,琼州海峡运输效率不高、和陆运存在瓶颈的问题越来越凸出。为什么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没有那么容易建呢?

首先建这个海底隧道是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海南没有那么多钱,港珠澳大桥是三个地方出资。隧道短时间内不可能建的,除了资金问题,同时也没有太迫切的需要。而且我国建设海底隧道的技术并不像桥梁技术那样世界顶尖,也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经验。

很早说要建桥或隧道连接琼州海峡。都十多年过去了都没动静,都觉得效益低。现实是残酷的。

第一:琼州海峡的水流相当湍急,流速最快时能达到每小时十节以上,而且几乎没有平流期。

其二:琼州海峡的水位特别深,最深处起码在五百米以上,平均都在百米以上,你要搭什么岛,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三:琼州海峡的风浪也是比较大的,北风天是东北浪,南风天是西南浪,根本不适合搭建浮桥!


我房网


没有在建设,除非有足够大的外界压力,不然很难建成。

  1. 因为各方利益的问题。要想把事情做成,一个得有钱,一个得有益。广东那边有钱,但是海南这边却无意。

  2. 因为琼州海峡一旦通车,必然带来大量的外来人口。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社会压力,特别是对于海南本地人口来说。游客给他们带来了钱,也带来了各种拥堵和垃圾,挤占属于他们的社会资源。这段时间琼州海峡大雾就证明了这一点,大量的游客会对海南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

  3. 对于本地人来说得不偿失。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人都是游客,属于停留时间极短的人口(大部分人在海南不会停留超过两周),带来的经济利益未必大于为了满足游客需要所要建设的基建设施。


但是无论建不建成,海南都是这辈子应该去一次的地方。阳光沙滩,海风徐徐,岂不惬意。


李奎遇李鬼


琼州海峡,是保持海南岛相对独立的天然屏障。中央之所以把海南定位于国际旅游岛和自贸岛,不仅是海南的自然气候条件,更在于其独立性。海南从17年以来限购和限行(限止购房、限止内陆车辆行驶时间)政策,也是控制内陆入岛。如果跨海大桥或隧道沟通时再限止,对民族感情将产生重大冲突。所以,建设跨琼州海峡大桥的可能性很低。这决不是建设成本和军事作用问题。


上帝之手1956397744


必须要建,目前应该稳步推进中,建设周期10年上下。

一、国家海上桥梁发展的需要,港珠澳是首个跨海大桥,建好后观测段时间,总结施工经验和使用经验,台风抵御实验和经验等等,为以后的跨台湾通道、跨洲际通道做准备和经验,不仅是跨海工程,也是跨国工程。

二、建设自由贸易岛(区)的需要,作为实验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前沿支点,无论货物海上进出东南亚大洋洲,还是火车跨海进出湛江、西南中南等等通道需要。

三、自古以来边疆经济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物流成本和量化成本都居高不下,何况海南是出了名的收入低,物价高。海南要发展,物价必须降下来,除了国家的优惠税率,如0关税等,务必让海南成为天然进出口中转站,成本必须降下来是贸易的硬实力。交通需要,跨海通道必然是第一要素,除了成本,还要高效率。











陈68797935


还没建,连立项都没立项。

真正意义上的推动,只有2009年的规划勘探行动。

之所以毫无动作,主要是因为认识没统一。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不明所以的网友提问:“为何琼州海峡之间不建个桥或者建个海底隧道,彻底解决交通运输的瓶颈?”

虽然就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话题回答过上百次了,但作为知乎海南话题中最积极的答题者,这次我还是要重新回答一下:

先说结论——不建跨海通道的根本原因是关于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认识还未完全统一。

一、为什么不造跨海大桥?

因为目前认识尚未统一。

到底是建桥,还是建隧道,各方专家学者论证过无数次了,但谁也没有拿出科学可靠的论据驳倒对方,或是说服公众。

所以,近些年来,官方通报当中一直是称之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

即便是最早的官方表述之中,也是“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由于历史原因,我并未查询到该文全文)。实际上,最早提出琼州海峡建设“跨海大桥”这种想法大概是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那是当时大家对跨海工程没有概念,选项里完全没有涉及到“海底隧道”这种先进理念,但是,一些有识之士,早就认为琼州海峡应该建的是海底隧道,而不是跨海大桥。

在2012年左右,我看到王梦恕院士关于建设海南琼州海峡通道的提议后,开始在知乎上呼吁海南未来要建琼州海峡海底隧道,并在所有相关问题里都不予余力地鼓吹“琼州海峡海底隧道”,一方面是希望家乡发展起来;一方面是不断地宣传造势,推波助澜,希望早日让网民达成建设琼州海峡海底隧道的共识……

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隧道有哪些利弊?

二、为什么不建跨海通道

还是同一个原因——

社会各界对于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认识没有统一

2018年春节,琼州海峡因大雾停航导致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再次引发了外界关于 “怎么长久解决海口与大陆陆地之间的交通”话题的讨论。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谢彦君的观点指出,“如果单纯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海底隧道或者大桥是可以不建的。因为旅游季节性极强,而大桥或是隧道需要的是每天都有足够的车流量。所以,海南是否要建海底隧道或是大桥,是否加快推进建设进度,一定要从国家的国土安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角度出发,做综合性和战略性的论证。”

虽然并非对口专业的人士,但依然是具备了理性思维的高端人才,教授看问题还是很全面客观的,类似的原因我在其他问题里也有过简单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主要是将央媒和一些影响力较大媒体的观点和看法——主要是没必要(个人是不认同的)。

为什么没必要呢?

各界精英人士提出的论据不外乎几点——从海南人口和经济的数量上看,完全没有必要,或者更委婉地说是“性价比不高”

其中写得最好的,应该是《瞭望》的一篇文章(大概是2018年4月左右),提及海南目前的轮渡基本能满足需要

的确如此,但是,请大家注意“基本能满足需要”这个表述。

如果作者和知乎精英多体验几次轮渡,那对“基本能满足需要”的表述的感受可能会更强烈一些——所谓的基本能满足需要,就是指,除了节假日、特殊节日、重大活动、极端天气,以及各类特色果蔬成熟期、销售期……等等时间之外,基本能在不耽误太久的情况下顺利过海。

但是,随着海南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入岛旅客数量、车辆的几何数字增长,在一年当中,大约有150多天的时间里,进出岛通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人车过海等待时间超过3小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还有,因为过海拥堵,导致大家一窝蜂挤着上高速,于是湛徐高速路也会全程拥挤,行进缓慢。所以琼州海峡的地理制约因素比大部分人想象中要大得多。

除非跨海通道建成,海南交通瓶颈是不可能得到改变的,只能通过其他经济、性价比较高的方式来深耕挖潜: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林东:未来高铁过海方式倾向于用快船运输旅客海南新闻中心海南在线_海南一家

(两个知识点:1、“倾向于”这个词用得非常贴切,因为其实各方面都没有达成定论。2、解决方案。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暂时性的解决方案,这是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而达成的暂时性意见,我其他答案里有解释这种过渡性方案为何符合多方利益和当前形势)

2018年4月中央支持海南建设自贸岛/港不久,有记者向交通部求问:建设自贸港必然需要解决交通问题,请问国家有考虑建设海底隧道吗?交通部明确回应:没有列入规划。

交通运输部官网公布的《交通运输部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指出,“研究琼州海峡通道,构建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路客滚运输

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走廊,融入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另外,交通运输部2019年的“提升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种也是如此规划。

意思是指,在较长时间内,琼州海峡过海方式将不会出现本质上的变化,充其量就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提高速度。就是让轮渡跑得更快,让上下轮渡接驳的时间更短。其实体验过的人都知道,上下轮渡的时候有2小时左右的时间在等接驳。今后提速缩时的空间就在轮渡的航行速度和接驳的速度这里。第二种,增加渠道。其实海南的交通瓶颈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比如,我以前认为海南交通瓶颈主要在岛内道路设施建设落后,岛外有琼州海峡和雷州半岛三个明显的制约点,然而实际上,海南的交通瓶颈还有第四个——空域管理严格,空中流量极度紧张。至于港口建设和管理水平低劣,服务糟糕等问题我就不多说了,多体验几次就知道了。

我强烈呼吁那些专家学者、传媒人士在节假日或者夜间时段体验一下琼州海峡的轮渡,不要次次都坐商务舱然后到处宣传海航的高质量服务,偶尔也要看看飞机下的大动脉梗塞成啥样了

实际上,海南在做的还有第三种:大数据管理,即预约进出岛。这玩意唯一的好处就是阻止和减少进进出岛人数和车辆。也就说,告诉你,现在天气糟糕、进出岛人数众多,你们要等等,错峰出行。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管理有利于提高进出岛的体验。

综上所述,全国各界人士对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问题没有达成统一认识,所以在较长时间内,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是不会出现实质性进展的

三、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曙光

大家看到这里,基本就能了解到官方关于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权威消息了,其他的公众号文章的各种过度解读、各种猜测是些完全不负责的、信口开河的内容,希望大家客观看待。值得一提的是某知友的建议——建数个永久性岛礁,再分段建设海底隧道。(一时搜不到了,以后补上原作者,见谅)

1、建桥方案最大的问题是风险问题。台风、地震、战争风险都要考虑。以前我曾说过恐怖分子一个炸弹就能让你1500亿打水漂,即便是小型弹药,我们不一样也要封桥检修吗?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24小时值守 应急保安全

2、隧道方案最大的困难在于技术问题。目前我们国家相关的技术积累还不够,还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2018年11月7日,青岛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全线贯通,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以下88米,长度8.1公里,创造了中国中国最深海底隧道的记录。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专业人士能攻克有关技术难题。

3、建设永久性岛礁方案。以上两个方案都有专业人士经过科学论证,只有这个是网友建议,并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研究和论证。在个人看来,这个建议优势非常明显:一是永久性岛礁抗台风、地震、战争风险性更高。二是分段建设可以加快建设进度,分段管理可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全通道影响。三是对生态环境、航运影响较小。四是引入中国龙头房企,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得到顺利解决。

欢迎大家评论,把这位知友的宝贵意见反映给传媒、反映给高层,让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早日进入实施阶段。

————————————————————————————————————

下面是和各路人士打嘴炮的部分:

第一、驳成本高无法建设的言论

可以参考当年三峡工程的筹资方案,希望投资的社会各界财团简直是排着队送钱。运营公司今后光靠通行费和广告费就能在五到十年内收回成本。如果说建琼州海峡通道各类问题和困难最高难度系数为10 的话,本条难度为零。

第二、驳严重影响目前港口、轮渡有关行业的利益的言论

大家看报纸就知道,琼州海峡南北共几个港口新跨海通道不需要维护保养吗?不需要检修吗?熟悉航道水文条件的有关人员和船舶刚好对门对路。其他资产或折算纳入新跨海通道运营公司的内部股分里,夕阳行业立即变朝阳行业,简直不能再爽了。本条难度系数为2。

至于港口方面,肯定大受影响,但跨海通道运力宝贵,估计建成也是会以客运为主,或者进行少量货运,所以对各港口的货运影响不大。

第三、驳入岛人数多影响海南生态环境的言论

文明旅客数量再大,对面积如此广阔的海岛环境影响并不大,济州岛、夏威夷和日本等知名岛屿的入境人数是海岛是数倍,生态环境不一样保持得很好?哪怕是对环境有明显污染影响的轻工企业对海南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远远低于房地产和酒店行业。大家去海南各海岛看看就知道了,烟头遍地,污水直排的现象简直让人揪心。

第四、驳广东不支持的言论

所有言论当中,只有持这种观点的人最令人惋惜,没有长远眼光,也没有基本的经济和文化常识。海南对外的物流,有九成以上必须流经广东,这带动了多少行业,解决了多少就业。甚至可以说,建成琼州海峡通道最大的获益者不会是海南,而是广东。


一步莲华的工作与写作


与烟大海底隧道相比,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或者跨海大桥的建设将更加提前,目前看来主要建设海底隧道要安全并稳定,加之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国家要加强对海南的支持,在交通上一个是海南岛内部环岛高铁、岛内南北东西高铁、码头港口、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一个就是琼州海峡海底隧道建设,而且琼州海峡海底隧道的建设有利于积累相关海底隧道建设经验,为烟大海底隧道建设做铺垫!

因此,最近三年左右基本差不多会有确切的开工建设消息,将成为继杭州湾海底隧道之后的最大海底隧道项目。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杭州湾海底隧道(舟山群岛海底隧道)――琼州海峡海底隧道――烟大海底隧道――台湾海峡海底隧道,这将是中国海底隧道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项目节点,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崛起的趋势而建设的每个阶段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