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監獄:在監獄和社會之間架起一座“橋”

江蘇監獄:在監獄和社會之間架起一座“橋”

江蘇監獄:在監獄和社會之間架起一座“橋”

“我錯了,我真後悔過去犯的錯誤。”看到視頻中老父親蒼老的面龐,丁山監獄罪犯李某某的眼淚一下子淌了下來,哽咽著告訴父親自己在獄中一切都好,表示要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獄回家孝敬老人。

近日,江蘇監獄又在13個監獄新增了遠程視頻會見系統終端,讓距離監獄路途遙遠、行動不便的罪犯親屬,在居住地司法行政機關通過視頻系統實現“家門口探視會見”。

“對於一些刑期較長的罪犯,由於家屬的經濟狀況、年齡、身體狀況等原因,造成了會見難,甚至有的罪犯好幾年都沒有家屬來會見。”丁山監獄教育矯治支隊支隊長楊旭介紹,遠程視頻會見系統正好解決了罪犯親屬來監獄不便的問題,實現了罪犯與親屬的“零距離”溝通。

“除了加快在全省監獄布建遠程視頻會見系統終端,江蘇監獄還將推出遠程會見網上預約便捷服務,實行不見面審批,實現會見當日‘跑一次’的便捷服務。”江蘇省監獄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袁誠介紹說。

近年來,江蘇省監獄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按照司法部加強推進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意見和鞏固深化全省司法行政刑罰執行一體化“兩體系、三機制”建設成果的要求,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推進以政治為統領的“五大改造”,深化拓展社會協同體系,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管的治理格局,不斷提高罪犯改造質量,有效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為高質量建設“新時代全國一流的現代監獄”築牢堅實基礎。

出監教育:

“新生之路”照亮歸程

2017年4月,江蘇監獄根據省司法廳推進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和安置幫教改革的工作部署,探索建立以迴歸適應性指導為主要內容的系統化的出監教育體系,有效幫助指導刑釋人員再社會化,促進其順利迴歸和融入社會。

在金陵監獄,每一名罪犯都將在刑滿當天走完“新生之路”文化長廊,經歷新生勉勵、就業推介、改造成果展、出監宣誓等板塊內容,讓罪犯回顧改造歷程,細數改造成果,展望迴歸新生。“改造之路,我跑了八年,每一天都期盼著今天快點到來;但今天這一條30餘米長的‘新生之路’,我走得很慢,在這裡我確實收穫了反思和成長。”即將刑滿的罪犯張某不禁感慨,並在《迴歸留言冊》上寫下了“告別舊我,迎接新生!”

金陵監獄副監獄長邵偉介紹說,監獄利用罪犯刑滿前3個月的時間編班設組、集中開展出監教育,自主編寫涉及遵紀守法、公民道德、心理健康、形勢政策和前途、社會適應性、創業指導和技能培訓等六大類十三門課程教材,由監獄講師團、監區民警和社會師資負責開展教研工作,採取以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個別化課程為內容的“三項教育模式”進行授課。

“監獄結合預刑釋罪犯收押、管理、教育、評估、銜接五個方面,分別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打造收、管、教、評、幫‘五位一體’的出監教育管理新模式,構建完善社會協同新格局,努力向社會輸送守法合格公民,有力推動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向縱深發展。”省監獄管理局教育改造處處長錢曉鍾介紹,大家一致認為,好的出監教育,就是為罪犯在監獄和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橋。

刑釋安置:

無縫銜接助力迴歸

江蘇監獄充分依託司法行政系統互幫共建工作平臺,推動監獄改造工作“向後延伸”和地方安置幫教工作“向前延伸”,形成了與地方安置幫教部門互聯互通、聯動聯合以及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銜接對接、有效協同機制。

2019年6月13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是對於無錫監獄刑釋人員馬某來說,卻意義非凡……

接過嶄新的戶口本和身份證,馬某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我終於找到家了!請放心,今後一定安分守法,不辜負監獄警官們對我的教育和幫助!”

據無錫監獄監區副教導員楊鐳介紹,“馬某2003年入獄,判決書記載的姓名、出生日期、戶籍等身份信息均為自報,也無任何親屬,是典型的假姓名、假身份、假地址的‘三假’人員。監區對此很重視,主動聯繫原判法院和原居住地派出所核查身份,始終無果。”

2019年5月9日馬某刑滿後,監獄隨即派出以分管副監獄長邢豐為組長的安置小組,帶著馬某踏上萬裡迴歸之路。安置小組主動聯繫吉林省公安廳戶政總隊、伊通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並先後走訪伊通縣公檢法司各部門,爭取理解支持。歷時37天,經過2省10縣市多家單位的通力合作和安置小組的協調努力,吉林公安戶政部門最終同意為馬某辦理落戶手續。安置小組也順利與司法所辦理了安置幫教銜接交接手續。

無錫監獄副監獄長邢豐表示,“這起‘三假’人員刑釋安置難題的成功破解,不僅為社會消除了一個不穩定因素,更體現了監獄機關的社會責任擔當。”

近年來,全省監獄積極融入社會綜合治理體系,認真貫徹省廳刑罰執行一體化工作要求,與地方司法、公安部門無縫銜接,展現了江蘇司法行政系統、監獄管理機關和監獄民警服務大局、執法為民的良好形象,也生動地詮釋了“提高政治站位、堅守安全底線、踐行改造宗旨”的監獄工作理念。

就業推介:

職業技術培訓“授人以漁”

近年來,江蘇監獄切實強化勞動技能培訓迴歸功能,通過與地方人社部門、社會培訓機構合作辦學,幫助罪犯在刑滿前掌握一技之長,助力順利平穩迴歸。

2019年11月21日,在蘇州監獄技能培訓中心舉行的服裝製作技能考核中,82名罪犯順利通過了服裝製作中級考核。

“職業技術培訓的差別化是我們的一大手段。”蘇州監獄教育矯治支隊副支隊長王瑞指著前方一個房間說,“那是我們的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罪犯改造表現好的,可以在我們提供的範圍內申請學習不同的職業技術。現如今,網絡使我們的學習資源和機會爆炸式發展,罪犯因為長期無法接觸互聯網等社會資源,我們就用這種形式給他們機會學習,也為社會提供能做出貢獻的合格公民。”

蘇州監獄還加強與社會機構和企業合作,會同蘇州市司法局、安置幫教辦與8家社會企業簽訂刑釋人員過渡性就業安置協議,定期舉行市場就業形勢報告會、獄內招聘會、職業供求信息會等活動,積極為刑釋人員提供過渡性就業崗位,今年以來,已有7名罪犯在獄內招聘會上與用工單位成功簽約。

“用‘授人以漁’的方式,讓罪犯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真正實現為社會輸出合格‘產品’。”蘇州監獄副監獄長陳運龍這樣總結道。

警示教育:

沉浸式情境課堂深化社區矯治

2019年7月以來,在省司法廳和省監獄管理局的統一部署下,來自南通、泰州、蘇州、鹽城等地的324人次女性社區服刑人員,分8個批次走進南通女子監獄,接受“眼觀、耳聽、口讀、心悟”沉浸式警示教育。

“一二一,一二一……”整齊響亮的口號聲在南通女子監獄的操場上回旋盪漾,入監監區民警如往常一般,頂著驕陽對新入監罪犯開展隊列訓練。與以往不同的是,訓練場邊,多了一群身著藍色馬甲的“參觀者”,訓練場上的揮汗如雨,響亮呼號,讓這群特殊的“參觀者”目不轉睛、若有所思……這是2019年11月6日發生在南通女子監獄內的一幕。當天,南通地區181名女性社區服刑人員走進監獄,接受警示教育。

在南通女子監獄一監區活動現場,罪犯朱某講述自己因在監獄服刑,父母生病離世都無法床前盡孝,缺席子女畢業、結婚等重大場合的故事,表達了自己深深的愧疚自責。臺下的社區服刑人員深受觸動,紛紛落淚。社區服刑人員代表張某紅著眼眶說:“長期的社區服刑、自由的改造環境,讓我快要淡忘了自己的身份。此次來到監獄親眼看到高牆電網、民警執法、罪犯改造,讓我一下警醒起來。我深刻明白,社區服刑不是法外之地,而是政府對我們的照顧,若是我們不好好珍惜,一旦行差踏錯,下一個走進監獄、失去自由的也許就是我們自己。”他們紛紛表示,一定會遵守社區服刑相關規定,強化自身身份意識、法紀意識、敬畏意識,自覺接受監督管理,做遵紀守法公民。

主題幫教:

遲來的懺悔

1999年中秋節,在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舉行了第一次中秋主題幫教活動。21年來,中秋主題幫教活動不斷昇華,意義深遠,成效斐然,已成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具有影響的重大品牌。

三年前,小安的一個“朋友”因一點瑣事與他人互罵後約架,為了所謂的“義氣”,15歲的小安在此“朋友”的糾集下持械與他人鬥毆,最終導致他人重傷。小安從沒想到一次小小的“摩擦”就能讓他鋃鐺入獄。

進入監獄後,自暴自棄的小安拒絕給父母回信,文化課上要麼睡覺,要麼就和他人打鬧嬉戲;生活中小安的脾氣也越發暴躁,經常與他人發生矛盾糾紛。他的改造之路還很長,民警們一直在想辦法教育、轉化、挽救這個迷途少年。

一次特殊的幫教活動徹底改變了小安的想法。“那是2018年的中秋幫教活動,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張媽媽(張連珍),心裡既緊張又激動,發月餅發到我的時候手掌心裡全是汗,結果張媽媽和我說了一句:‘加油啊,一定要做個好人。’我一下子豁然開朗。當時我也參與了歌曲傳唱《明日歌》,歌詞裡面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就覺得,我當天就要回去寫信,向受害人家屬懺悔。”

小安找到了改造方向,整個人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虛心學習,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參加所部和管區組織的各項活動,及時給父母回信,彙報自己重新做人的決心,他的改造狀態逐漸變好。

“一直想和受害人家屬道歉,以前總覺得事情沒那麼嚴重,可是現在光是想想就後怕。每次我媽媽過來看我都會哭,我就想那受害人的媽媽呢?是不是也天天都在哭?但是我一次‘對不起’都沒和她說過。”小安說著就紅了眼眶:“但是我不敢,我特別害怕邁出那一步。”

小安真誠的悔改表現打動了受害人家屬,他收到了受害人家屬的回信,信上說:“小安,雖然我們無法輕言‘原諒’二字,但我們還是希望你向前看,孝敬父母,珍愛生命,成為一個正直、有用的人。”

文化教育:

文化學校為新生插上翅膀

江蘇監獄在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把罪犯文化教育納入了社會教育統籌管理,在2015年掛牌成立了25所服刑人員文化技術學校,對罪犯全面開展規範化的文化基礎教育。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循著書聲的指引,我們來到了一所特殊的學校門口——坐落在江蘇省浦口監獄內的惠浦文化技術學校。據校長卜長慶介紹,這座開辦在監獄文教樓內的文化技術學校,四個班級180餘名在校學員都是監獄的罪犯。此刻他們正分別進行著語文、數學等不同年級、不同課程的學習。學校走廊裡,張貼著課程表、教學計劃和學校規章,生動詮釋著刑期就是“學期”的理念。

正在為小(3)班授課的語文老師徐紀元,既是浦口監獄九監區警長,也是監獄文化技術學校師資庫的一名骨幹教師,剛剛從浦口區實驗小學跟班學習回來的他為我們仔細介紹了學校的課程,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學員,學校量身制定“五大特色”學習課程。文化程度較低的學員參加掃盲班,在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的教學方式中“識字悟道”、文化啟蒙。能讀會寫的學員參加小學班,通過“古學今用”“有問必答”等欄目,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學員,還可以申請參加自學考試輔導班。”

監獄文化技術學校教導主任彭葉松在展示學校的辦學成果時介紹:“2019年是學校的‘豐收年’,9月份學校剛剛迎來了首屆‘畢業生’,121名罪犯通過六個學期的學習,取得了結業證書。同時,學校還從南京市990所參評學校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市先進。”

法律援助:

法釋明理促穩定

2018年以來,江蘇監獄全面推進“一監區一律師”監內罪犯法律援助體系建設,制度化常態化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和幫教促改活動,促進罪犯尊法、守法、學法、用法。

“謝謝周教,謝謝章律師,我真沒想到在監獄裡還能討到工錢!”2018年11月6日上午,溧陽監獄十監區罪犯黎某某在收款憑證上籤完字,面向監區教導員周平元和溧陽市名揚律師事務所章繼業律師深深鞠了一躬。

“黎某某捕前是蘇州崑山一處工地上的打樁民工。因年前還有半數打工欠款沒有要回,便偷盜鋼筋報復承建公司。他現在家中3個孩子要上學,自己又在監內服刑,沒有經濟來源,內心非常焦慮。”周平元回憶說,得知這一消息後,監區一方面加強黎某某的心理危機干預,另一方面聯繫法律援助定點幫扶機構——溧陽市名揚律師事務所,商請專門負責十監區民事訴訟案的章繼業律師為黎某某提供法律幫助。

“接到監區問題反映,我們當天下午就趕去詳細瞭解了黎某某情況,隨後多次前往蘇州崑山,走訪他的工友及公司工作人員,收集人證物證,並在此基礎上找到承建公司負責人,向其講清法律政策,講明利害關係,敦促其立刻結清工程款項,以解決黎某某家庭的現實困難。”章繼業介紹說,在監獄和律師事務所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3月6日中午,工程欠款35000元悉數打到黎某某妻子的銀行賬戶上,一直以來壓在黎某某心口的一塊巨石被順利搬走。

“缺乏法律知識,是許多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制辦主任洪正考認為。據他介紹,溧陽監獄在建立“一監區一律師”結對幫扶機制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普法課堂建設,每週由監獄公職律師和社會結對律師輪流開辦講座,並共同在求新報、求新網、求新之聲電臺等自有載體上開設法制教育專欄,就罪犯普遍關心的婚姻訴訟、債務糾紛、民事賠償、財產刑履行等問題進行“線上”答疑解惑。

溧陽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呂長壽表示:“開展法律援助,不僅是要幫助罪犯解決現實法律困難,更重要的是,通過援助活動開展,將法治內化為罪犯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減少重新犯罪率,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做出我們監獄應盡的努力。”

特困幫扶:

“春暉”行動傳遞溫暖

江蘇監獄定期對在押罪犯特困家庭未成年子女情況開展全面核查,建立特困家庭罪犯未成年子女專檔臺賬,通過家庭走訪、陽光幫扶、親情幫教等形式,協同地方有關部門幫助特困家庭罪犯未成年子女解決失學、輟學問題,促其健康成長,促進罪犯思想穩定、認罪悔罪、積極改造。

2008年,毛某母親不堪忍受前夫糾纏,失手傷人鋃鐺入獄,受案情牽連,其父親和弟弟也同時入獄服刑。

毛某入監後,分管民警便從江蘇省罪犯特困家庭未成年子女信息庫中排摸到毛某的女兒毛曉曉(化名)的信息。在隨後談話中,民警掌握到,毛曉曉為減輕家庭負擔,想中斷學業外出打工這一情況。監獄民警及時向陷入困境的毛某家庭伸出援助之手。

2009年,在毛某服刑的第一個母親節,南京女監和毛某簽訂助學協議,毛曉曉成為“播撒春暉”受助對象,此後每個學期開學前夕,毛曉曉都會收到警察阿姨寄來的學費和文具用品。

2018年8月底,毛曉曉被某師範大學錄取。開學前夕,她專程來到監獄,向民警阿姨表達感激之情的同時,表示自己要好好讀書,反哺社會所有好心人。

南京女子監獄副監獄長劉曉慧介紹說:“12年來,‘播撒春暉’基金籌集愛心資金63萬餘元,先後對921名特困罪犯家庭1172個未成年子女進行助學資助。其中資助時間最長的已經完成了大學學業,順利走入社會”。這項以“春暉”命名、以救助特困罪犯家庭失學子女重返校園為使命的監獄教育人、挽救人、救助人的公益事業,傳遞著監獄執法的溫暖,向社會交出了一份亮眼且動人的成績單。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健全完善監獄治理體系,是全省監獄系統必須答好的重要課題。”省監獄管理局局長張曉偉表示,江蘇監獄將進一步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創新大局,深化推進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推進依法治理、加強協同治理、突出精準治理,更好履行監獄懲罰與改造罪犯、減少和預防犯罪等職責使命,以更加優異的成績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作出新貢獻。 (蘇玉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