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往事:他們身為軍閥,為何能受到後人稱頌?

1926年,北京爆發了鎮壓請願群眾的三一八慘案,命令並不是段祺瑞(當時執政)下的。當他驚聞噩耗,立即趕到現場長跪不起,並做出“終身食素”的決定作為對自己的懲罰。後來他一生果然信守這一諾言。1936年夏天,他因貪吃西瓜導致腹瀉,從此病痛不斷。醫生建議他開葷以增強體質,他卻說:人可死,葷絕不可開!後不治而死。

民國往事:他們身為軍閥,為何能受到後人稱頌?

3孫傳芳雖然被國民政府罵為“殘暴”,但他治理的南方五省卻一片昇平。他裁減賦稅,善待農人,頗得當地人愛戴。他還重用丁文江等學者,委以建設大上海的重任。後來鄉紳主動進言,希望增加賦稅以助軍費,但他堅決不許。因此在他失敗後,江浙老百姓無不感傷。

民國往事:他們身為軍閥,為何能受到後人稱頌?

再說吳佩孚。他做官幾十年,統治過幾省地盤,帶領過幾十萬軍隊,卻沒有絲毫私人積蓄,更沒有治過田產,一貧如洗。對此,連中共元老董必武也讚歎不已。

民國往事:他們身為軍閥,為何能受到後人稱頌?

在民國所有大大小小的軍閥中,最高的高人其實當推閻錫山。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共拿下太原,他先後在袁世凱、國民黨、中共、日本、偽軍的聯合夾擊下,在山西整整穩坐了38年,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究其原因,是他治理山西不錯,人民擁戴,無人可以輕易取代他的位置。以至於在抗戰勝利後,他的餘脈傅作義部還把勢力延伸至京津河北。在閻錫山的領導下,山西之治甲中國,三十年代曾被評為全國模範省,在全國的註冊商標中,半數以上是山西商家的。

民國往事:他們身為軍閥,為何能受到後人稱頌?

人總是有兩面性的,往往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奈何現實太殘酷。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裡,一些人的做法確實難能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