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么水平?

教育公子哥


一说都是泪,作为山东的80后考生,我一本在单位也没高职混的好。。。。


夹生7088321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地道的农村人,农村户口,2015年参加河南高考,超出二本线45分,上了一个省内的二本大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别人看起来,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二本大学很简单或者很容易,甚至会有人觉得连个二本大学都考不上,就很垃圾了,但其实中间的难处,之后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我们可以从小学开始,简单来算一下:


1.一个农村小学,正常一个班级里会有30个人左右,这30个人中,考上重点初中的几率,按照我那年算,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


2.等到了初中,人数会增多,以6个班级,每个班级有70个人,假设这420人都能读完初中的情况下,连统招带分配,能上重点高中的人大概是100人左右,几率是四分之一;

3.高中之后,人就更多了,正常情况下一个学校,一届大概有2000人以上,等到高考结束,文理科加起来能上二本的人数也不会过千,就按照二分之一算,尽管几率很大,但基数也很大,意味着有1000人没有上二本。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农村的学生从小学升入重点初中,再从重点初中升入重点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在教育资源缺乏、师资没有那么优质,再加上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能走到底的,真的没有几个人。


最重要的是,达到二本线也不一定能够上二本学校,在2015年,像我这种越过二本线45分的人有一两千个,而我们这群人,注定连本省都出不了。

出省也不是不可以,不出省的原因也很简单:省外的大学没有省内大学性价比高,就这么简单。


现在还有谁觉得上二本或者上大学简单了吗?


家里蹲大学毕业生


因为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太高,考上985、211高校的学生数量也不多,所以假如农村地区孩子考上普通二本的话,也是属于中等上游水平。

我是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我大致统计了一下自己的那些小学、中学同学,大体的情况也是考上二本以上的学生属于中等上游水平。

一、小学同学.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的人数还是挺多的,达到了惊人的70多学生,不过后来有些留级、辍学等情况,等到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上学生仅剩将近40名学生。

这些学生中后来上了高中的学生数量并不是特别乐观。我大致统计了一下,班上的同学中有考上东北林业大学、南昌大学、厦门理工大学、西安医学院的,还有另外大概8、9个学生上的是专科学校。所以从小学同学情况来看的话,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在当时上小学时候也是班上的“尖子生”了。



二、初一初二同学.

初一、初二没有重新分班,班上大概有60名学生,后来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大概在10名左右,这其中考上大学的情况大概是: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广西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陕西理工大学,还有几个同学是上的专科院校。所以从初一初二时候的情况来看的话,假如能考上普通二本高校的话,在当时也是属于班上的中等上游水平了。


三、初三同学.

初三时候班上有60多名学生,后来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有10名左右,班上同学考上大学的情况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西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还有三四名同学考的是专科院校。从班上同学考上大学情况来看的话,考上普通二本高校的话之前也是班上学习较好的。

四、高中同学.

我高中是在县里面的重点高中读书,这里的情况就比较厉害了。

我上高三的那个班级总共有70多名同学,高考的时候考上二本以上高校的学生大概有50多人,考上一本高校的大概有20多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考上一所普通二本高校的话,在班上的学习是属于中等下游水平的。


饕餮视听


对于二本,我先来说明一点事情。

我是河北2012年的考生,那时河北的大学生大致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专科。我们那年的理科分数线,一本564,二本510,三本忘了大致是300大几十分,再往下就是专科了。文科分数线高于理科分数线13分左右。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考生都属于少数(那年的分普遍不高),三本占了一个很大的基数(不超过二本线5分在河北很难上二本),专科人数应该少于三本。后来进行了改革, 很多学校一本和二本大部分专业合并,统称一本;原来的三本叫做了二本,三本成为了历史。

我想题主所说的二本学校是指第一种二本吧。

凭心而论,河北的高考难度在全国至少前五,搞不好还得前三。除了衡水和石家庄的中学之外,一个普通地级市里称的上不错的高中(大多数学生能上一本或者不错的二本)不超过两个甚至于没有,可以说教育资源不算好。

如果在河北省,一个农村普通孩子能考上二本学校的话,他至少打败3/4的考生,搞不好能打败4/5的考生。这种学生绝对称不上什么学霸或者学神,但是至少不笨。我敢这么说,一个笨蛋再怎么学,在河北省也考不上二本。但同理,这个学生也聪明不到天才的地步,智商肯定不低,120以上够呛。

我这么解释,能明白吗?


霍于之桑


我村2011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一名北大(有史以来,是我村甚至全镇考的最好的),一名兰大,一名西师大,一名兰州理工大,一名天水师范学院。但发展最好的是兰理工的,年薪20万,兰大的年薪7万,两名师范院校的分别做了高中和初中老师,年新6到5万。北大的还在四处飘泊,好工做找不到,差工做不爱干。前四位成家立业,有房有车,把父母接到城里带孩子,而北大学子的父母还辛辛苦苦的种地,为儿子担心!近几年,人大、同济、西交也考上了几名,普通一、二本考上了十几个,但考上名牌大学的家长并不以为自己的子女上了985而自豪。在村人眼里,谁挣的钱多谁就优秀!有些大专生,也混的很好,当上了领导,年薪8万以上。本人认为,不管学校好坏,只要就业,干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工作,必有好的回报。(富二代和官二代除外。)


用户1887341522734


各位亲们,我就是农村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之一。这个问题,我太有切身感受了!!!

1.小学阶段

我在老家镇上的小学就读,我小学数学非常优秀,在班里一般就是前十名,语文非常一般。总成绩,在整个阶段的排名也很一般。

2.初中阶段

上初一的时候我数学最好,但英语奇差,基本就是不及格。到初二的时候,我是物理课代表,物理特别优秀,但数学英语都一塌糊涂,也是不及格。到初三的时候,我开始奋起直追,英语逐渐逐渐能考到七八十了,物理、化学、历史是我的优势科目。我们老家教育还是非常落后的。考上我们县一高的,全校只有两个人,考上第二高中的全校只有六个人,我是第七名!等我参加工作后才知道:我们镇在全县的18个乡镇中,教育质量是最差的。奇怪的是,小学时候学习非常优秀的同学,到初中都早已经辍学了,连中招考试都没有参加。

3.高中阶段

我们班能考上普通二本的,只有一到两个人。也就是说,想考上普通的二本大学在全班必须是前两名。

前面我说的初中时考上高中的八个同学中,只剩下四个参加高考,其他其他四人高中没有上完就辍学打工去了。还剩下的我们这四个人考的也都是非常一般的二本。



总之,农村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吃苦耐劳的,学习上一定是非常刻苦的,在班里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考上一个二本学校都是非常非常艰难的。前面说到的: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只有八个人,而这八个人中,最多只有四个人才能考上二本。


趣热点fun


不要看不起二本,农村的孩子们加油加油,我女儿也老到二本大学,读了四年,四年毕业了,我叫他先不要出找工作,去考读硏,后来我女儿考到了华中师范大学,今年毕业了,没毕业前,就已经答好了工作了,现在到深圳报到工作做老师,我们也是农村的,所以农村的孩子们加油加油吧


俏佳人4537


我是辽宁农村的,今年我儿子参加高考,我们镇小学升初中200人左右,中学参加中考120多人,30人考上县一中(重点高中)50多人考上普通高中,高考的时候2个考上985大学,一本10人左右,二本10人左右,从比例来看小学毕业200人,考上二本的20名以上还是很不错的。


时光耀


我是山东06年考生,农村出身,高考630多分。我说一下我那时候的情况,那时候补习班不流行,农村孩子跟城市孩子差距很小,我学校拿奥数一等奖的学生也没上过补习班,也是农村的。我初中同学跟我同一所高中,英语还考过145分。至于物理化学平时只要能找到窍门,轻松95分以上。那时候没有补习班这种东西,城市孩子的优势在于劳逸结合,休息的好,毕竟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市更刻苦,离家远得住校,早上5点就得起床早读,休息不好,营养也跟不上。但城市孩子可以住在家里,享受父母的精心照顾。但那时候只要肯用功,找对方法,考个一本问题不大,那时候考个二本真的很丢人,毕竟那时候好多人已经有这个意识,社会不怎么待见二本,山东电视台甚至公开抨击二本不如技校。现在补习班流行了,我不方便评论了。


东风导弹横扫全球


农村考上普通二本是啥水平?不就是说我这种人嘛。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普普通通的二本。

我是一个来自贵州农村的孩子,目前就读于六盘水师范学院,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二本院校,

对于农村的教育环境大家的认识就是那种一个老师带全校的村小,但实际上差不多但不完全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是村小,一个学校三百多个学生,七八个老师,而且老师的学历普遍都低,最好的有一个大专生,差一点的甚至只有初中学历(可能没读完),而且老师不仅仅是要上课,还要顾着家里的农活。所以说想要在那种环境下全面发展是很难的,所以我那个时候是整个学习生涯的人生巅峰,年年拿第一名,一直到小学毕业,一直如此,我那个时候在亲戚眼里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那种,

后面升初中,因为小学成绩还可以,升入镇上初中的尖子班,到了那里才发现世界如此大,自己其实没多么厉害,每次考试只能在班上中游徘徊,很少再有什么奖状之类,但也没有像许多同学一样放弃学习,在中考也正常发挥,考上了县里面的一中。

到了高中后,每次考试你都会发现城里边的学生成绩都特好,特别是像英语跟文理综之类的,每次的考试排行榜上几乎都是那一类人,再看自己,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甚至每次考试都会拉后腿,也有许多自己的同学,平时特别努力,但成绩依旧跟不上。然后就对学习没有那么上心了,成绩也就没那么好了,直到后面高考,也就是那样,考上了本省的二本院校的不知道啥的专业。

到现在,看看跟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已经没有多少读书的了,小学升初中没有淘汰,但中考淘汰了三分之二,有的去读中职,有的直接外出打工,毕竟在农村的思想就是不读书就去打工挣钱。

而高中的同学升学率不到一般,而且是那种二本三本都算的,更不用说考上985、211的,那肯定有,但不多。

最后总结下:农村孩子读书受到的阻碍因素很多,就比如教育资源、家庭教育、经济状况、跟父母的思想……所以说我们天生跟城里边的学生没法比,但农村的二本学生水平应该在同年人中算比较好的那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