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期间,为何都用木头箱子装子弹?

军武视界


好多电视剧里,要开战前,士兵们在战壕愣位上摆好装子弹的木箱和手榴弹。这基本上没啥问题。但是一打开那木箱,问题来了,里面全是散装的子弹,然后抓一把就这么用。


其实这里面少了一个程序,那就是开战前,要把子弹拆散。因为子弹原本并不是直接散装在木头箱子里。

包裹子弹的是一层油纸;再外面一层是铁皮盒子;最外层摆是木头箱子。


油纸一般都比较坚韧,需要割开或者咬开。曾经英国人为了防止子弹生锈,还用牛油和猪油密封。结果包子弹的油纸袋,而士兵们习惯用牙咬开纸袋。当英国人把这些涂有牛油和猪油的子弹发给印度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士兵后,最终引发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因为牛油、猪油触犯了印度教和穆斯林的忌讳。

所以很显然,用木头箱子做子弹的外层盒子,里面其实用到铁盒子,甚至油纸,这就不是因为木头最经济的原因了。


其实做物流包装行业的最能理解为什么用木头做最外层箱子了。以前很多比较重的货物,比较易碎怕颠簸的货物,通常也会在货物已有包装外,打个木头框子。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木头框子并不能起加固作用。

但是他可以保证这个货物在发生磕碰或被抛扔的情况下,保持整体不变形。这对于子弹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安全才是首选。

因为铁盒子再坚硬,遇到磕碰或者被抛扔的情况下,必然会变形。铁盒变形,就意味着队里面所装的子弹有所挤压。子弹受到挤压,就必然会触发底火,引起爆炸。


但是木盒子不破是不会使得内部受到挤压的,所以我们也会发现用的基本上都是栎树、杉木、橡木、樟木这类硬质木柴,而非桐木这类软木。

木头箱子装子弹,也因此更方便运输,成本更低。据说在战场上木头箱子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用途,那就是必要时可以当劈柴用。



炒米视角


首先要澄清一个流言,子弹包装其实只是外层使用木箱,内层还是用铁盒的,而外层不用铁盒也不是怕什么静电火花!以我国的56式7.62毫米步枪弹为例,它一般采用的就是木箱内置两个铁盒的装运方式,在不使用桥夹的情况下,56式步枪弹通常每20发分装一个纸包,每个铁盒36个纸包,720发子弹,每个木弹药箱就是1440发的装弹量。那么子弹为什么要使用如此复杂的三层包装呢?其实每一层都有其必然性!
(56式7.62毫米子弹弹药箱)

最里层的十几发或者几十发为一组的子弹纸盒,这样做的好处是战时便于计算每个人的携弹量,另外纸盒不导电,能够隔绝外界金属摩擦产生的静电对发射药造成安全隐患。纸盒一般采用的是柔韧结实、抗拉强度大、不易破裂的牛皮纸制成,牛皮纸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含水量小,比较干燥,因此不容易对子弹造成腐蚀。

在纸盒外面则是一个铁盒,铁盒一般采用的是0.5毫米左右的冷轧低碳钢板,为了防锈,上面还镀了一层锌,表面呈现出银白色,其实就是俗称的“白铁皮”。



之所以不直接使用木盒,是因为木盒不能够完全隔绝外界空气和水分,而铁盒不仅密封性更好,在包装完毕后通常还能进行封铅处理,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大号罐头盒,这玩意儿打开时甚至还要使用专门的钥匙,类似于易拉罐的拉环,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子弹被雨水打湿,在阴暗处存放时子弹内部发射药也不至于回潮失效。

铁盒固然能够防潮,但是薄薄的铁盒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容易磕碰变形,而且铁盒表面太过于光滑,在堆放运输时还容易打滑,不方便固定,所以必须给铁盒加个套子,而木头这玩意儿便宜,取材又方便,还便于加工,集各种优点于一身,所以就成了弹药箱的首选了。

而且木头属于软质材料,磕磕碰碰的可以起缓冲作用,并且表面粗糙,不易打滑,在木箱上下两侧还经常会钉上横着的两根防滑木条,堆放时互相卡位,更加牢靠。(防滑条卡住叠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木材也已然成为了稀缺品,而且木材这种材料耐腐蚀性和阻燃性太差,还容易被虫蛀,损耗太大,也不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因此也就催生了新式的工程塑料材质弹药箱。(5.8毫米小口径子弹外箱)

我国新式的5.8毫米小口径子弹很多已经开始使用1500发塑料弹药箱,这种弹药箱外层使用工程塑料加钢板内衬提高强度,内部子弹除了纸盒外,还在外面套上了一层类似于纺布之类的防潮包装袋。从整个世界来看,塑料弹药箱逐渐成为主流,木质材料将逐步被淘汰。

(5.8毫米子弹内包装)


军武吐槽君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有此一问的,这全是被电视里边的桥段给误导了。一听说要开打了,士兵扛着木条箱子,搁战壕里边垒,撬开箱子一水的黄澄澄的子弹?

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您以为子弹是咱家山药蛋?随便整个长木条箱子整进去就完事了,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

就这里边跟那俄罗斯套娃差不离,一层套一层,每一层都有他自己的作用。

毕竟子弹虽然是消耗品,但这东西如果使用不当的话还能殉爆,谁负责咱就不说了,这后果可没人担当的起,吃枪子都来不及。

所以咱先得了解一下,这子弹是如何包装的。

第一层

他这包装分三层,这最里边紧贴着子弹的这一层一般是是纸壳子的。就这一层到现在都是这样。当然要是愣抬杠的话,啥黄金子弹,这种百无一用,光看不中用的除外。

所以您别管是啥大厂子还是小厂子,都这么干,给子弹套这么一层内衬。他的一个作用就是把子弹按照一定数量进行切割摆放,所以粗糙一点,没人说你啥。

咱就用二战时期日军那子弹包装来简要的说明一下。

日军这纸壳子是用胶水粘起来的硬纸板,他也讲究,在上面还粘了俩布条条,毕竟他那帽子还装俩屁帘不是。

当然他这打到后期的时候,就他搁太平洋那破岛上,资源短缺了,炸弹都是用陶瓷做的,所以这俩布条就换成了纸条,功能没有变,就是为了方便打开着纸壳子。

咱就说了日军脑子也轴,你弄一卷纸片子装上不就完了吗?废这劲?

他这里边装着三个五发弹夹,这一点和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包括咱大华夏这纸包里的子弹这都是散装的,目的就是为了多装点子弹,咱一包就能装三十发,日军这才抵得上一半的量。

日军的目的其实也简单,就是为了方便作战,因为大家伙都知道,这日军为了追求弹药通用,他那一成不变的三八大盖和他那著名的作死系列歪把子,都是按照五发一个弹夹设计的,当然他那歪把子一口气能装六个弹夹,要命的是这东西容易卡壳。

当年咱缴获这歪把子,都嫌弃的不要不要的,整个就是一坑,丢了吧,这好歹是一挺机枪,不丢哇,关键时候总是和你扯犊子。

又说远了,咱接着聊。

一般的国家这一层用牛皮纸装,这其中另一个作用是防止产生静电,这东西对弹药的危险有多大,不用俺说,大家伙也明白。

在有一个,这牛皮纸含水量小,比较干燥,毕竟您弄人容易吸水的,好端端的子弹生锈了,这就不好了。其实在很多军用领域当中,咱都能瞅见牛皮纸的身影,利用的就是他本身的干燥不吸水的特点。

现在这重机枪为了装弹方便,这一层使用的是挂包,将这一层的子弹直接套到机枪上边使用,当然这包就不能是纸的了。

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

那么第二层,大家伙绝对想不到,这是一层铁壳子。这层铁壳子是密封的,就和咱吃的午餐肉罐头差不多。

要想使用,您就得拿开午餐肉罐头那样的钥匙去打开,这绝对费劲。

咱都知道,这玩意要命的很,钥匙卷半天,一不小心就断了,铁皮盒子可就撬不开了,这就得上暴力手段才成。

后来就又改进了,当然罐头的性质没有变,变成了像开灌装啤酒那拉环方式,一拉就开。

当年意大利军队因为撬不开他们的弹药箱,没办法向英国人投降了,可爱的意大利人估计就是难到这一环节上了。哈哈!

(其实意大利人是不愿意打战,当年意大利向一支英国装甲部队投降,结果英国人拒绝了,是的你没有看错,拒绝了。因为英国不想要俘虏,想要一个极为漂亮的可以挂到胸口上的歼灭战。愤怒的意大利人开始进攻,将英国人打了稀里哗啦,溃不成军!所以说道根子上他们是不想打战!)

好吧又跑题了,咱接着聊。

这一层为嘛是铁皮罐头呢?他作用是保持子弹的温度和湿度。大家伙知道子弹里边装的毕竟是火药,这东西达到了一定的温度,殉爆都有可能。

据可靠的资料显示,您这温度达到了五十一度的时候,这火药可就开始吱吱吱的泄露气体,这比过期了都可怕。

这是一点,还有一点,这子弹在运输过程中,根本不可能走在平坦的马路上,崎岖的山路,蜿蜒的小路,这常有的事。所以在运输过程中,这子弹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碰撞,这弹头容易遭到意外的损伤,您这应该打胸口的子弹结果打脚面子上了,这就造成了精度的损失。

所以这一层就用铁皮罐头来装用。

当然这一层如果用铁皮罐头来装,这到了战场上,士兵哪有时间开这罐头,所以在上去的时候,一般都是由辎重兵把这层开了,将子弹运到战场上去的。

第三层

那么最后一层,这就是搁最外边的包装,这就是咱最为常见的木条箱子。

咱就说了,您要是直接使用中间那成的铁皮罐头运输,也凑活。但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铁皮罐头他不防撞,军队里边的东西那个物件不是重量级别的大家伙,这要是发生碰撞,这铁皮罐头就容易发生变形。

而且这铁皮罐头表面也光滑,指不定这东西往那一搁。你这打着打着没子弹了,这么一摸,子弹盒子早划出去百八十米远的距离,这可不成。

而他这特点在运输过程中你也不好固定,毕竟容易打滑不是,所以这就得需要在这铁皮罐头外边,再套一层。

哎!木头就是一种很友好的材料。首先这玩意表面足够的粗糙,摩擦力够了,而且相对于金属,他还轻便。

最重要的是价格还便宜,只要有伐木场,加上几枚铁钉,弄俩木匠,这活就能干。当然现在也有用工程塑料来制作这最外一层的,但您也得点开这科技树进行解锁,有了啥炼油厂,塑料厂之类的东东才能干。

而且要命的是,塑料这东西,这时间一长,他容易发脆。这子弹要是压底下时间一长,你就不能抬,一抬全散了。

而木头压根就不需要这么费事不是,您就算搁仓库里边放上半个世纪,他也不会出现上面那毛病,所以木条箱子这就成为了子弹包装的首选材料。

而且木头质地软,您磕一磕木头是一坑,不影响里边的形状。

咋说呢?战场一切以实用为准绳。日军到了二战后期,他是直接将这第二层去掉了。

要俺说,这第一是为了实用,这第二主要还是因为他打光打穷了,这第二层多少他也是铁不是。

那么再往后,日军干脆这木头盒子里边直接装那五发弹夹了,连硬纸板都不愿意放了。

所以日军的失败是必然的,他撑不起那么大的场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我国56式自动步枪弹,也不是单纯用木箱包装。

大家看过电影《军火贩》就知道,外面是个木箱子,里面则是薄铁盒,薄铁盒内装着子弹。

而AK自动步枪子弹就有所不同。

有的子弹,则是直接采用木箱子的散装。

大家看过《战争之王》就知道,苏联子弹生产完全流水化,只是最后装入木箱需要工人钉钉子而已。

为什么采用木箱装子弹,原因大体这几个:

第一,重量相对比较轻。

木头的质量当然比金属要轻得多。

战争中,子弹消耗量巨大,前线哪怕是火线补充,都是以十万甚至百万为单位进行补充。

一个箱子大约装几百到1000多发子弹,大家算算这一次要多少箱子。

如果采用金属箱子,太薄会导致意外碰撞损坏子弹,太厚则造成重量太大。

所以,采用木质箱子是必然的,在塑料弹药箱出现之前木头就是最轻的。

第二,木质弹药箱比较结实。

上面也说了,薄铁皮箱子并不可靠,遇到积压或者碰撞,就很容易变形。

而既然是打仗,不要说积压碰撞,恐怕弹药运输车辆和军舰被打翻了都可能。

有些时候紧急空投子弹补充,子弹从高空坠落也非常容易变形。

如果想要解释,铁盒子就比如做的比较厚,但重量就太大。

所以看来看去,就是木头最合适。

木头厚一些可以有些避免这些问题,重量增加却比较小。

第三,价格便宜。

今天家具价格高昂,很多人认为木头很贵。

其实,木头在以前价格是很低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值钱。

以苏联为例,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森林,木头在森林里确实是一文不值。

开采木头唯一就是伐木工的工资以及运输木头的费用,但也不会很高。

一个伐木队一年的成果就非常惊人了,而伐木场一般都有小货车,运输成本也不高。

相反,铁盒造价就高的多了,毕竟需要采矿、冶炼、制造。

对于世界大战来说,弹药箱在当年采用木头几乎是必然。



其实,时至今日各国军队都开始采用塑料弹药箱,逐步会淘汰木头。现代工程塑料比木头要好得多,成本更低廉。


萨沙


弹药箱 一般来说分为内箱和外箱,在塑料工业不发达前外箱基本都是木材包装,而弹箱的内箱一直没有变化都采用“冷轧钢板”制成,二战期间则使用厚一些的“马口铁”(罐头盒),它理论上也是一种冷轧钢板。

早年间钢铁工业不发达,直到二战结束后的1950→1960年代初,除了美国之外,其它国家的钢铁相对于木材都是略显稀缺资源,具体到后勤保障这一块,弹药箱与武器、弹药,军粮,鞋帽…相比属于三类军需品,钢板制成的弹药箱的会少制造一些,而木材容易得到制作也很简单,特别是战争期间钢铁消耗量很大,有些缺乏钢材的国家,直接就用木材弹箱,也没有外箱、内箱之分…但是,作为弹药的外包装它要保证弹药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安全和比较快速的运输工具上装卸。

抗战时期,我军使用的“七九勃然”轻机枪子弹盒,“七九勃然”就是英国的“布伦轻机枪”的中国7.92毫米口径版,这枪是加拿大制造的,由于靠近美国不缺乏冷轧钢板,它的7.92子弹包装还是分内外箱的,这个“铁皮箱”就是内箱,外面是木材做的外箱,子弹的保存要求:防潮湿、阴凉通风、防静电,防磕碰…内箱使用冷轧板制成强度较高,防磕碰性能好,并且冷轧钢板经过防锈漆喷涂,在防潮性能也比木材好一些;而木材箱也是防磕碰的,是防止铁板制弹药箱之间的磕碰,并且木材不会产生静电,也就隔绝了大量的铁质包装箱堆积在一起磕碰产生静电(火花)的可能,特别是炮弹,它的引信种类当中有些是电池击发雷管的,高伏静电很容易将其引爆…,所以必须要有木材做弹药箱,但木材外弹药箱也属于易燃品,它也不是很安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的要求,木材外箱被淘汰了,目前大部分的弹药箱都采用“滚塑”弹药箱,这种弹药也采用一定厚度的冷轧钢板为“骨架”(内里支撑),外面在复以塑料层,这样即可以防腐又能提高弹药箱的强度,即便是把它扔在水里,子弹较长时间也不会受潮…“滚塑”弹药箱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弹药的外包装上。
图片上是美军M60和M73机枪的弹箱,里面可以装200发子弹,已经由“可散式弹链”连接好,需要射击时直接安装到机枪上就可以发射了…所以,这种机枪使用的弹盒(内包装)仍然是冷轧板制成,它暂时还没有被“滚塑”弹药盒替代,当然它的外箱也使用了“滚塑箱”。


皇家橡树1972


经常看战争片的小伙伴应该能发现一个常见现象:子弹都是装在木头箱子里面。不管战争发生在什么地方,也不管它发生在什么时期,这个现象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或许有小伙伴就要问了,子弹这么珍贵,不是应该放在铁箱中吗?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就为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作为军需物资的最大特点应该是量大轻便,而子弹这种战争期间需求量相当大的物资当然也不例外。这样一看铁箱的确比不过木箱。木材的资源非常丰富,应该称得上是地球表面最容易获得的材料了。木材的加工过程也相当方便,毕竟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百姓几乎都是在家里就能完成木柜,木凳等家具的制作,从这些也能看出木箱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了。并且木箱十分轻便,容易搬运。



其次,木质弹药箱对温度,气候的适应能力很强,不会轻易变形。它的导热能力相当差,在炎热的夏天不会像铁箱一样变得很烫手,而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像铁箱一样容易粘手。更重要的是木箱对子弹没有任何的影响,不容易产生摩擦,也不容易产生磁性干扰,因为木头的绝缘性很好,而在运输过程中,木箱还能很好的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子弹们因相互碰撞而产生火花。


最后,木材不仅资源丰富,作用也很大。众所周知,打仗的时候军人们必须要轻便出行,可是他们也要吃要睡,也会怕冷。战争一旦发生,谁也猜不到它到底什么时候结束。如果在战场上,生火做饭的木材不够,那这时候木箱就发挥了它剩下的价值。并且有的时候,木箱也能当做板凳来坐,让军人们能够稍微舒适一些。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木箱在战争期间也越来越受欢迎。不过我倒是希望这些装子弹的木箱能够少一点,弹药也少一点,战争也少一点,让世界各地都出现和平之光,人人脸上都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以史正衣冠


大家看战争片的时候就会发现装子弹现在还有炮弹,都是用木头箱子来装。也许大家会感觉到比较奇怪,为什么要用木头箱子而不用其他的铁箱子,这是有诸多原因的。



因为首先木头的质量比较轻,而且木材到处都是便于取材,而且还有木头的价格比较便宜,正是因为这些优点,所以大家都习惯于用木头箱子来运输子弹或者炮弹。铁箱子也有,但是铁箱子无形中会增加重量,并不方便装卸和运输。



还有一点子弹和炮弹这种东西都是装有火药,并且是杀人的利息,所以平时一定要保证它的安全性,千万不能发生静电或者走火之类的,否则还没有杀到别人,首先把自己就给杀了。而木头是不导电的,所以从这点上来讲,它是装子弹或者炮弹的最好的器具,而铁则不然,铁是容易发生这种危险的。



还有在战场上,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子弹和炮弹这种东西要尽量避免高温,木头是不导热的,所以木头能够起到比较好的防热作用。铁不同,铁是非常导热的,在极端环境下,铁箱内的温度可能会弄得很高,最终导致意外的发生。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子弹使用的包装不是只有一层木箱子,它也是一层层的“精包装”,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作用,因为木箱的密封性不是很好,在战争中不能确保可以给子弹一个适合存储的条件,如果只用木箱的话,不及时使用,子弹很容易生锈,这样的话就报废了,所以它最外层是木箱,里头其实是用铁盒装的一包一包的子弹。



而每小一包子弹都是用牛皮纸包的,因为这种纸质量好,比较结实,不容易产生静电,避免发生意外,隔水性好也不容易腐蚀子弹,当然,这么包装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精确地计算子弹数量。



那么可不可以不用木箱,直接用铁盒装呢?如果直接用铁盒装的话,在运输过程中非常颠簸,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公路这么多,都是些凹凸不平的土路,如果是铁盒的话,很容易磕碰坏,而且不容易堆叠,但是如果加上一层木箱,就可以对铁盒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木箱外面还有两根木头是用来做防滑木条的,就是为了在堆砌时能够稳当,而且用木箱子比用铁盒在抗弹药的时候更容易。

▲美国工厂生产子弹

当然,在那个战争时代,铁的生产量有限,制造符合运输标准的铁箱子太浪费,为了避免锈蚀,还镀了一层锌,成本太高,而木箱显然要更容易获取,价格也比较低廉,不像现在树木这么珍贵,而且一个大木箱里头分盒包装,也有利于携带,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子弹想将会被更加轻便结实的塑料箱所取代。




琅琊利剑


小时候在父亲的单位(武装部)所看见的子弹箱,印象中全部是长方形的铁皮盒子,密封也是一次性的,打开很要费些力气,这就跟个马口铁“大罐头”一样,肯定比木头箱子更利于子弹的长时间储存。所以子弹在出厂的时候,标准的程序一定是纸盒、铁盒和木箱的三层包装,分别起到方便定量、储存和运输的作用,但提问既然是战争期间,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沿用的日军纸制包装盒)

先说第一层,以小日本在二战时期最常用的有坂6.5毫米口径子弹为例,它的基本包装是用胶水粘接的厚纸板,并且在上面粘上两块布条或硬纸条,以便容易打开包装。每个纸盒里装三个五发弹夹(后期九九式步枪的7.7毫米子弹也是如此)。纸盒上面写着汉字“弹药包”,清晰的注明了子弹数量和出厂时间,而弹药型号用彩色编码来识别:粉红色为普通子弹,绿色为曳光弹,黑色为穿甲弹。

鬼子这么做是有自己道理的,因为战争初期他们追求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轻机枪的弹药通用,步枪每次压进一个五发弹夹,歪把子可以填充六个五发弹夹,都是以五发弹夹为基准量,所以干脆在纸制子弹盒里以弹夹为单位,拆开之后无论是步枪手还是机枪手拿来就用,确实比较方便。而像德军或者国军都是纸封的散装子弹,每包30发。

包装子弹的数量未必与弹药基数完全挂勾,但一定有所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单兵携带时的重量。

(日军的小铳弹药铁盒)

第二层的作用是最大的,影响子弹储存最大的两个因素是温度和湿度,研究表明,超过华式126度(摄氏51度多点)时火药会有外泄气体的情况发生。同时,纸制的软包装在多次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对弹头造成损伤,哪怕是细微的磨损,也足以影响子弹发射时的精度,因此普遍采用金属大盒的第二层包装方式。

比如我军早期使用的“五四式”手枪弹,每个铁盒装有18个纸制小包装,每包70发子弹,整盒就是1260发,二战时期日军的“小铳弹药盒”也是混合铁皮制作,前几年经常有被挖出来的事发生。



(九二重机的弹板和纸盒)

铁盒的打开方式一般有两种,其一是在子弹盒上备有专门的钥匙,类似于我们今天食用的一些食品罐头,缠啊卷啊等等,其二是更简单的拉环方式,一拽即开。但是在二战期间工艺还比较落后,第一种方式较多,紧急情况下确实耽误时间,不是发生过意大利军队因为打不开子弹盒直接投降的战例吗?以意大利人的性格,我个人认为靠谱。

第三层木箱是我们最常见的,不仅是子弹,其他弹药比如炮弹、手榴弹也基本采用木制弹药箱包装,具有减震、易于搬扛、成本低廉、方便运输等优点,比如前述的“五四式”手枪弹就是每个木制弹药箱里两铁盒,计每箱子弹2520发。木箱外面用喷漆的方式,注明弹药类型、数量等等,一般为军绿色。

二战期间步兵子弹箱的盛装量一般在1500到2000发,总得考虑士兵和辎重兵负重能力,太多了搞不动。

(机枪子弹携行盒)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弹药“储存”方式,在战争期间尤其是在战场上,子弹还有一个“分装和携带”的使用方式,不拆封铁盒而直接送到前线或者战壕里是愚昧的,士兵在纷忙的战斗中还有时间去耗时耗力打开铁皮盒子?这么会敌人都冲到眼前了。所以战场上辎重单位和辎重兵必须事先拆封第二层铁皮包装,并且直接用木箱前送。

比如日军配备标准的步枪子弹木箱,规格是长50.5厘米,高21厘米,宽12.5厘米,同时日军还装备厚帆布的弹药袋,顶头装有携行绳,方便士兵在战场上尽量多的携带弹药。而九二式重机枪干脆是将30发的供弹板连同子弹一起用硬纸板包装分发。

(德军机枪子弹盒)

由此可见,二战日军在战场上除一些特定弹药(比如九七式反坦克枪弹)用铁盒包装携带之外,基本放弃了第二层的铁皮包装,直接用木制弹药箱放置纸板弹药盒,日军有时在战场上甚至直接将五发弹夹置于其中,战场上一切要讲究实用性,都准备使用了,还讲究储存个啥?从这一层说,本问题的描述是正确的。

对于耗弹量较大的机枪等速射武器,还有专门金属制造的子弹携行盒,但这不是一次性的。比如日军的歪把子就配有可以盛装24个弹夹120发子弹的弹药盒,弹药手拎着伴随机枪前进,德军的MG42机枪也有金属的子弹携行盒,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德军机枪小组有个弹药手拎着它,里面可以盛装250发的弹链。

而随着新型材料的研发,现在部队都使用合成的工程塑料来取代木制弹药箱,既轻便又降低成本。


度度狼gg


使用木头箱子装子弹巳很有历史了。从二战时至今依然在大量使用木头箱子。其特点就是不易变形,取材方使,成本低,还便于贮存运输。


其实这种木制子弹箱更准确的说是一种“铁木结合子弹箱″。因为这种箱子共分三层:最里层是用牛皮纸将子弹按一定数量包裹好的小子弹包,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子弹在运输过程中相互磨擦而产生火花,增加安全隐患,另外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一个士兵的子弹携带量;而在木箱的里面还有一层镀锌薄铁板,用于对箱子的密封,主要用于防潮;而最外层就由一定厚度木条构成。



那么有没有铁制子弹箱呢?在战争期间子弹的消耗是惊人的。据估算在二战中德国从1939一一1945年共消耗210亿发子弹。平均2334发子弹打死一人。而在战争期间钢铁都是战略物资。用铁制子弹箱不但要用大量钢铁,而且成本高,在运输中容易挤压变形,变形后不易修复,且质量大,耗费士兵体力。这也是大量使用木头箱子的原因。


另外木制子弹箱在贮存,搬运时更方便。相信大家都知道木箱子通常会在箱子的两边上下各钉二根木条。这两根木条不但起到加固箱子的作用,还能使箱子在贮存时相互卡位,这样在运输时更稳当。而木箱两侧也会因两根木条高于箱面,而两端留出缝隙,在战场上搬运时更方便下手。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士兵们不可能抱着弹药箱小心翼翼的轻拿轻放。而是在战壕里拖着弹药箱跌跌撞撞,甚至在不能到达时直接给战友甩过去,这样不免使弹药箱与地面相撞击,而木制箱子正好可起到缓冲作用。


在我们观看二战一些影片时会发现德国军队常用树木搭建的掩体工事。而不是钢铁架构,不要觉得这是在拍电影,实际上这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木头里含有水分,当子弹射中木头时,子弹无法穿透木头,而是镶嵌入木头里,从而可以保护士兵。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即节约材料又能就地取材的聪明作法。

在战场上各种物质都是宝贵的,那怕是一条绷带一个子弹箱都能救命。木头子弹箱不但可以取暖,做饭,还可以用来为伤员做夹板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