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当时死之前为什么不把司马懿杀了?

爱剪辑nice


这其实是要讲“政治规矩”的,曹操也曾对司马懿动过杀心,只是司马懿太会表演,最终瞒天过海,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中活了下来。而除此之外,司马懿的身份也为他提供了一层保护色。

“影帝”司马懿

司马懿的本性是坚忍阴毒的,和一般儒士的迂腐不同,司马懿却能随机应变,最终骗过了曹操、曹丕等人。即使在《晋书》中,对司马懿的评价都不是很高。

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明帝时(东晋明帝司马绍),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迹其猜忍,盖有符于狼顾也。(《晋书》)

这段记载,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司马懿善于伪装且有机变。曹操怀疑司马懿以后会图谋不轨,因此对曹丕说明情况,多疑的曹操已经对司马懿起了杀心。但司马懿早和曹丕打好了关系,因此曹丕帮他说好话。

此外,司马懿勤于本职工作,甚至废寝忘食,以此打消了曹操的疑虑。司马懿的演技,放在现在绝对是影帝级的,不然多疑的曹操不会放过他。而且,后来司马懿装病,成功骗过曹爽,都证明其善于伪装且有机变,能够成功蒙骗世人。

第二,司马懿有着坚韧的意志。司马懿除了善于伪装之外,还有着坚韧的意志。司马懿历侍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并在曹芳时期灭掉曹爽,从而把持了曹魏政权。司马懿能够隐忍这么长时间,其心理素质必定是超强,不然早就疯掉了。

眼见曹丕、曹叡还强大的时候,司马懿能够隐忍且奉献自己的忠心。一旦曹氏子孙变得孱弱,司马懿便发动致命一击,从而攫取了权力。没有坚韧的意志,是万难做到这一点的。

第三,司马懿有着阴毒的本性。司马懿在成功把持政权后,把曹爽和他的同党都夷三族,即使是出嫁的女子也被杀掉。等到东晋明帝时,想要知道晋是怎样建立的,王导便把司马懿的事迹讲给他听。

即使是司马懿的后代,听完他的事迹后都感到羞愧,以致怀疑晋朝能否长久保持下去,由此可见司马懿阴毒的本性、狠辣的手腕。

司马懿能为曹魏政权做贡献

曹操之所以没有杀掉司马懿,还跟当时天下大势有关。三国鼎立,各方都在极力招揽人才,曹操自然不愿意担上“杀士”的名声。

方今收天下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这也是曹操当初不杀刘备的一个原因。假如此时曹操已经一统天下,自然不介意顺手除掉司马懿。但天下尚未统一,各个政权除了比拼硬实力外,还需要比拼人才这种软实力。司马懿确实有才,因此曹操只是提醒曹丕而没有痛下杀手,要的就是留下司马懿给曹丕做贡献,曹操也相信曹丕足以驾驭司马懿。

天子(曹丕)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曹丕对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极为认可,曹丕在东线作战的时候,就让司马懿负责西线;曹丕在西线的时候,就让司马懿负责东线。司马懿自受到曹丕重用后,一直掌握军权达27年,屡立战功,为他在军队中积累下大量人脉。尤其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和诸葛亮多次交手的司马懿更是声誉日隆。

曹丕、曹叡尚能驾驭司马懿,但可惜两人都是早死,小皇帝即位后孱弱。再加上辅政大臣曹爽等人完全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最终使得垂死之年的司马懿,奋力一击夺取了曹爽的权力。最终经过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后,司马氏终于攫取了曹魏政权。但在这背后,其实还有着两个不同阶级的斗争。

司马懿身份也是一层保护色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豪族逐渐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主要力量。到了东汉末年,儒家豪族的势力更是成长起来。汝南袁氏(袁绍、袁术等)、汝南荀氏(荀彧)、弘农杨氏(杨修等)、河内司马氏(司马懿等),都是儒家豪门的典型代表,也是形成割据势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服膺儒教。(《晋书》)

而曹操的出身却是寒族,因为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这样的出身,自然被儒家豪族看不起。而曹操本人也走的不是儒家的路数,是更加注重刑名的法家。

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

在儒家的观念中,宦官是不应该占有政治地位的,所以曹操只能从寒族人物那里获得支持。当然,曹操后续也得到了部分儒家豪门的支持,比如荀彧(原先投奔袁绍,后归附曹操)等。

等到官渡之战后,曹操的胜利代表着寒门战胜了儒家豪门(袁绍)。儒家豪门的力量遭到挫败,不得不暂时选择隐忍。杨修、荀彧之死,也代表着曹操对儒家豪门的打压。但这种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儒家豪门的力量依旧强大。

所以,曹操即使杀掉司马懿,依旧无法改变儒家豪门拥有强大力量的现实。因此,面对“顺从”的司马懿,曹操只是提醒了儿子曹丕,而没有直接动手。等到曹丕为了登上皇位,选择了和世家大族妥协,以“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的方式,换取世家大族对他登基的支持。但儒家豪门暗中支持司马懿夺权,这也是后来西晋能建立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曹操之所以没杀掉司马懿,是遵循了基本的“政治规矩”。即在没有拿到司马懿确实的谋反证据之前,碍于当时尚未统一的局面、司马懿代表着儒家豪门势力以及司马懿确实有大才,能为子孙后代做贡献,才对司马懿网开一面。

这也跟司马懿“影帝级”的演技密切相关,如果不是他很好地掩饰起自己的野心,曹操说什么也不会放过他的。即使到了曹爽,也是先后多次试探司马懿,但都被司马懿成功识破并躲过。如此坚忍阴毒且有才的司马懿,最终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颠覆了曹魏的政权,这是当时的曹操所料想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