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战“疫”」何大尧:一幢老楼的觉醒

一幢老楼的觉醒


「文艺战“疫”」何大尧:一幢老楼的觉醒

我热衷于乡村旅游,喜欢用朴实的文字,简单的图片记录乡村的发展变化,乡村是共和国的最末端,它的发展变化真实地反映着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影响。
疫情防控时期,宅居陋室,翻阅记忆。川北水乡水磨古镇又来眼前。
去年十月,应朋友之约,又去了一趟水磨,走访了几个自然村。群花村里成倾斜‘品’字形(准确的说应是三幢楼房组合的是‘唱’字)的三幢楼房所展示的特殊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文艺战“疫”」何大尧:一幢老楼的觉醒

左边的楼房是幢古楼,经历百年风霜,虽然有些破败,但依旧透露出当年的气派。正房三间,两边各有三间厢房对称,土木结构,上下两层,石板天井,九级阶梯直达正房大门,大门两扇对开,门顶成圆拱形,漆染成藏青色,又以白色线条勾刻成规矩的小方块,修饰为青砖所造,土墙厚度足有一米,厢房的墙面和正门上方的装饰相同,并筑有射击孔,象是用青砖砌成的碉楼。岁月流逝,墙面脱落斑驳露出漆面下的黄泥,象一块块烧伤的皮肤。墙上的枪弹擦痕隐约可寻。这就是九十多年前,旺苍最出名的巨匪陈庭辉、陈庭煌的老宅。

九十年前水磨陈家山的陈氏兄弟在旺苍乃至整个广元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他们盘据在水磨的陈家山,占山为王,掌控着水磨的财政,欺压当地百姓,盘剥过往客商,俨然是水磨的土皇帝。这座土楼就是他们的皇宫大院,风光无限,它是当时权力和富有的象征。但这座土楼却是当地贫苦山民,过往客商的禁地,他们只能在土楼子弹有效射程之外谨慎观望或猫身而行。日复一日,土楼就这样在陈家山群花村“骄傲”地挺立着,俯视着大山褶皱里低矮破旧的草房,“卑微”“弱小”的山民。春雷一声震天响,它的主人被人民政府剿灭,这座土楼就低下了它那高傲的头颅,成了它主人罪恶的展示物,成了饱受陈匪欺凌的山民对陈匪对旧社会声讨的代罪羊,沉寂在发展前进的步伐中。

「文艺战“疫”」何大尧:一幢老楼的觉醒

近几年来,山区的变化有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迅速,让土楼惊叹不已,先是轰隆的炮声把硬化了的水泥路像章鱼的触角伸进大山褶子里的千家万户,天堑变通途。尔后褶子里那些低矮破旧的草房被拨地而起的红瓦粉墙的小楼所代替,像一朵朵永不凋谢的花朵点缀在青翠的崇山峻岭之中。那些比过去省长、县长才能坐的,更为气派的小汽车也悄然无声地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更让土楼想象不到,也是土楼无法容忍的是村民陈明才竟在它旁边,仅一小沟相隔建起了一座与大都市不相上下的别墅楼。不说那别致的造型,大气的摆设,单是那面日迎艳阳,夜承明月的百多平米的装饰大墙,就能让土楼黯然失色,自惭形秽。

「文艺战“疫”」何大尧:一幢老楼的觉醒

土楼怎么也想不明白,当年那些受它主人欺诈压迫,视为草芥的泥腿子和泥腿子的后人咋变化得这么快?难道人人都成“土匪”了?可又没见他们动枪动炮,月黑杀人风高放火的。见面时总是说说笑笑,谁家有难,众人还倾力相帮。是什么人把这些“土匪”调教得如此和善友爱?土楼百思不得其解。
再后来,在陈明才别墅下面又出现了一幢横卧的‘7’字形二层小楼,楼前的空地上,添制了许多土楼以前没有见过的设施,村民们经常三三两两在这些设施上,甩一甩,转一转,靠一靠,满脸写满了享受。小楼里住着几个外地人,他们早出晚归,爬山穿林,又组织村民学习政策,商量出路。有争议,有民主,热闹如过年。久而久之,土楼终于明白,那些泥腿子迅速发展的靠山是一个英明政党,一个把人民装在心里的政党,一个不改初心,不忘使命的政党,一个大众拥护热爱的政党。

「文艺战“疫”」何大尧:一幢老楼的觉醒

老楼很惭愧,很悲哀它主人所在那个政党,从上到下欺哄抢骗,只为自己或某一个小团体的利益争得你死我活,最终土崩瓦解。它曾经目睹过共产党在剿陈匪时,那些贫苦百姓不计报酬,义无反顾给解放军送情报当向导,哪怕献出性命也在所不惜的壮烈,足见人心背向。
老楼心服口服了,在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哗啦的一声,射击孔的檐边塌了,露出了足有一米的土墙,诉说着过去和现在。第二天,住在‘7’字形小楼里的外地人召集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不仅修补好了老楼新伤,还医治了老楼的旧伤。那个外地中年人韵味深长地说:“陈匪的老土楼 、农民陈明才的别墅、群花村的村委会办公楼,这三幢建筑是历史的符号,是历史的记录,意义不凡呀,值得我们去追古惜今。”

「文艺战“疫”」何大尧:一幢老楼的觉醒

关上记忆的阀门,难平思绪的潮涌。炎黄至今五千余年,不乏圣贤明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雄才大略,但他们所建立的政权不能至始至终以民为本,还政于民,在历史的长河免不了昙花一现的结局。
中国共产党是华夏文明五千余年里最为优秀的政党,为民谋利是它的初心,予民造福是它的使命。非常时期所具备的担当、坦诚和勇气把民心凝聚成钢铁长城。非典、地震、新型冠状肺炎又奈我何!

「文艺战“疫”」何大尧:一幢老楼的觉醒

---------------END---------------

「文艺战“疫”」何大尧:一幢老楼的觉醒

何大尧,男,生于1966年7月,广元市旺苍县金溪镇江长村一组人。高中毕业,当过代课教师,从事运输职业二十余年。他爱好广泛,喜欢读书、书法、根雕,特别是对文学情有独钟。2014年进入川煤集团石洞沟煤业有限公司上班后,他阅读不止,笔耕不辍,现有数十篇散文、诗歌、小说、新闻发表在《阳光》《川煤文艺》《广旺能源报》等报刊杂志。他的许多作品获得石洞沟煤业公司、四川广旺集团公司等次奖,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2018年,其家庭荣获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