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有高風險,必須要經過學習和訓練!”8句話,句句戳心


01


會“聽話”的父母,才能教出聽話的孩子


在人與人的溝通之間,被誤解是常態,被理解是很難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是一樣。


其實,我們每個人說的話都是密碼,需要一個解碼的過程,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學會說話很重要。比如孩子放學後和你說:“媽媽,今天上課發生了一件特別好玩的事,全班同學都鬨堂大笑......”結果你回答說:“上課好好聽課了嗎?是不是就看熱鬧了?”


你的一句話,就像給孩子潑了一桶冰水。他本來只是想與您分享快樂,沒想到換來了責備。由此,我想孩子也就什麼都不想說了,心灰意冷,備受打擊,不再願與你分享更多了。


會聽話的父母不要選擇性、批判性的傾聽,而是接納性地聽孩子說完,才能獲得是孩子的信任,讓孩子與你有話可說。無論是快樂的、枯燥的、乏味的事,你聽了,未來他才有可能與你分享不開心、痛苦的、苦難的事。


法國教育學家帕梅拉•德魯克曼說:

“即使孩子有不對的地方,父母也有責任傾聽並且領會他們的動機。

孩子有不同尋常反應時,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

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並向他們解釋這個世界。”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


所以比起讓孩子聽話,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02

夫妻關係高於親子關係,夫妻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一個家庭想要幸福美滿,首先要懂得夫妻關係一定是高於親子關係的。


可現實往往不是這樣。我們看到有些夫妻,兩人因各自成長環境不同而產生矛盾或衝突,彼此又因這些矛盾,內心充滿了失落與糾結。但夫妻雙方因為各自內在能量不足,不去正面解決問題,只是糾纏在相互抱怨、指責的負面情緒中痛苦不堪。


此時,孩子來了,於是對婚姻失望、彼此埋怨的夫妻倆,就拿孩子來補償自己內在情感的失落與空缺。無形中,家庭的親子關係高於夫妻關係。其實,在這樣不平衡的關係中,孩子最難受。


例如有些懂事的孩子,可能會自主承擔起拯救者的角色,他們會想“是不是我不夠好才導致父母這樣?”“我要為父母之間的問題做些事”,從而變得自責、缺乏安全感,甚至試圖會全力“討好”父母;


還有些孩子會想“我感覺自己無足輕重”、“父母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我毫無價值”覺得自己要對父母的情緒負責,慢慢地就變成了低自尊者。


總之,在家庭的三角關係中,孩子往往是不良夫妻關係的“最後買單者”。所以富養窮養不如用愛去養,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一定是把夫妻關係放在親子關係之上。


正如林肯所說過的,“一個男人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愛他們的媽媽。”

只有夫妻感情好了,才能一同用愛去教育孩子。


一個和睦的家,是孩子的盔甲,是奮鬥源泉和堅強後盾。


03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愛孩子不可愛之處,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現如今,但凡一個樂於學習,對自己有要求的家長,都信奉“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但在實施過程,我看見父母會一忍再忍之後火山爆發,之後又後悔內疚;


還有很多父母誤讀了無條件的愛,給無條件的愛加了很多的附加條件和觀念,讓它變得難以操作並且充滿傷害。

誤認為“無條件的愛”是父母不能有情緒、不能對孩子的行為生氣;要接納孩子的一切,包括不良行為;只要愛孩子就可以了,不用其他手段的幫助。


但其實,真正的“無條件的愛”強調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接納度。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但並不代表無原則縱容;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允許孩子有情緒、表達情緒,但並不代表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最好的教育環境是包容性的,孩子發展好的時候,接納會讓你認可他,孩子受挫的時候,支持他;遇到問題時,學會接納,愛他們的不可愛之處,也會讓你更從容,不焦慮。


做家長有高風險,必須要經過學習和訓練!”8句話,句句戳心


04

模仿是人類的天性,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家長首先要成為更好的人。

董卿曾在訪談中說過:“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所謂大道至繁至簡,世間看似最複雜的問題,往往有著最直接最簡單的答案。


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捨得花錢,不惜砸鍋賣鐵,卻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與角色。更有甚者,一些權貴和富有人群,用金錢換責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花巨資讓孩子一個人出國留學,表面上為孩子做出貢獻,實則是不負責任。


一旦孩子出現問題,我們經常是指責學校、社會,而不是反思自己。當我們控訴應試教育的時候,我們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是否逼迫孩子報了很多的輔導班?當我們指責社會無序時,我們是否給孩子做出了表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想:


如果你是勤奮刻苦的,孩子面對學習便可能是努力的;

如果你是精明幹練的,孩子面對目標便可能是清晰的;

如果你是積極向上的,孩子面對困難便可能是樂觀的;


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當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努力、清晰和樂觀,那麼,在人生這條路上,他們才能更加如魚得水的奮鬥和前進。


05

孩子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源於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將決定他和這個世界人的關係、事的關係。


發展心理學已經證實,在兒童5歲左右,人格就已經完成了基礎構建,之後整個人生的發展只不過是在這個人格模式上的重複和調整。


正如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所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延續一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決定了孩子的童年,進而決定了孩子的命運。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就是他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例如那些對這個世界充滿戒意的人,會覺得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專門動心思糊弄大人,要時刻提防他耍花招,孩子也會變得厭惡社會,謹小慎微;


而那些對這個世界心懷善意的人,也會用積極正面的眼光看孩子,並引導和教育孩子遇到問題是難免的,一起慢慢解決就好。


所以,想要讓孩子健康的成長,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是足夠好的,給孩子進行正向的三觀教育,讓孩子心懷感恩地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


做家長有高風險,必須要經過學習和訓練!”8句話,句句戳心


06

沒有任何技巧,能夠對惡劣的親子關係起到立竿見影的改善。


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而那些惡劣的親子關係,根本無法溝通,又何談教育呢?


所以,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要先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在必要的時候輕輕地教育孩子,才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親子溝通狀況是反映家庭功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對孩子的學業表現、身心發展和社會適應等均有較大的作用。2018年的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絕大部分家長從不或幾乎不與自己進行溝通。

做家長有高風險,必須要經過學習和訓練!”8句話,句句戳心

圖片來源: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


這些發現提示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需求,採用更好的溝通方式,讓孩子願意說、願意聽,提升親子溝通質量。

親子溝通要從與孩子討論身邊的事開始,要花時間與孩子一起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活動,還需要用目光接觸、點頭讚許、撫摸擁抱等積極的情感投入。


家庭是講愛,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家長要先接受孩子的情緒,才能更好的處理與孩子的關係。


只有親子關係變好了,我們的教育才有效!


07

孩子是我們此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教育、陪伴孩子,是比工作更重要的工作。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無論你多有成就,真正的成功,就是陪伴家人。”


很多人總說:“寶貝兒對不起,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養不起你。”


但其實,有時候只要做出一點點努力,或許這種工作和陪伴極度不平衡的狀況就能被打破。


陪伴對孩子是耐心,是傾聽,是愛,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點滴。一餐飯,一個故事,一個遊戲,一場出遊,一次球賽等等等等,只要用心,孩子就會感受到陪伴的力量,我們也會感受到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養育一個孩子,絕不是讓其吃飽喝足,提升情商、智商,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


一個人的成就,也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

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


所有的情感都是需要陪伴的,這些陪伴成為一個個美好的回憶,這些都是整個家庭最寶貴,最重要的財富,這些遠遠超越物質的重要性。


如果你還不能更多地陪伴家人,其實可能是因為你還不夠成功。


做家長有高風險,必須要經過學習和訓練!”8句話,句句戳心


08

做家長有高風險,一個不經過學習和訓練的家長,大概率會把孩子教出問題。


家長是如何把問題搞大的?不學習不進步的家長,會把孩子的“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教育部長陳寶生曾在教育大會上強調:


“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視起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立德樹人的第一個環節。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無論何時,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把家長引導和培育成立德樹人的一支有生力量。”


德國哲學家曾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愛學習的家長是可愛的,在孩子眼裡,如果他看到爸爸媽媽在為自己學習,這不僅會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也會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孩子變得更努力、更上進。


如果你說現在學習是不是太晚了,我已經和孩子鬧僵了。沒關係,從現在開始改變,以孩子為動力繼續努力、繼續成長,從而鍛造出一個全新的、更美好的自己。


要知道,孩子是最容易原諒父母的,他比我們想象中更愛我們。


你的成長,不僅會讓自己欣喜,更會讓孩子尊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希望我們的生命,讓孩子值得驕傲。那樣,孩子的未來,也會成為我們的驕傲。

這像是一種輪迴,是世間最簡潔明瞭的道理,更是世間最溫情、最有愛、最有力量的傳遞。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