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好习惯决定他的一生?你是如何培养宝宝的好习惯的?

启明星138717721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好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幼儿期的孩子习惯需要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比如说吃饭、睡觉、上厕所等等,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从细小的事情要求,就可以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

1. 从小事做起

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从小事慢慢培养,比如宝宝吃饭坐不住,跑来跑去,吃一口玩几分钟,没吃几口饭都冷了,因此可以给宝宝买个宝宝餐椅,让宝宝学习大人的样子,吃饭的时候就在餐桌上吃饭,渐渐的宝宝一到吃饭时间就会主动要求坐到餐椅上。

2. 家长身体力行

一岁多的宝宝模仿能力已经很强,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品质和习惯的养成,比如吃东西之前要洗手,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洗手,慢慢的宝宝就养成了洗手的好习惯,因此做父母的要身体力行,父母喜欢看书就会培养一位爱阅读的小宝宝。

3.不要经常说“不”

这个危险,不能碰,经常会有家长在宝宝身边叮嘱,其实幼儿期的宝宝好奇心很强,越是不让他们碰的却总是想办法摸摸,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进行示范性引导,比如宝宝看见大人扫地,我们可以示范给宝宝看,让他跟着做;看见大人在洗衣服,他们也想动手洗,我们可以带着他们一起,慢慢的你的一举一动就在宝宝脑海中记忆下来,我们可以给与他们鼓励,渐渐的从模仿你的动作就会喜欢上这些,开始养成了做家务活的好习惯。

4.持之以恒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习惯的养成更是这样,刚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有的父母就担心宝宝吃的慢,弄得到处都是,于是就开始喂宝宝吃饭,这样宝宝就更不愿意自己吃饭了;平时可以给宝宝讲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 、《狼来了》等,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教育。

总之孩子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我们要在平时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建立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祝大家的宝宝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育儿之路小桔灯


很多家长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想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杜绝孩子的坏习惯。比如说不希望孩子玩电脑太久,不希望孩子因为玩电脑而不吃饭,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个比较残忍的方法就是惩罚,直接不让他吃饭,让他长记性,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另一个做法是,让孩子边吃边玩。大部分家长都会尽量选择第一种方法,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重要。

这样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形成一个概念,如果孩子沉溺于电脑,你就会吃不到饭。如果你让孩子边吃边玩,那就默认了孩子这种行为,就永远也不会记得按时吃饭。如果孩子能做到按时吃饭,放下手上的电脑游戏,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一种专心吃饭的好习惯了。

首\n先,孩子的成长不是因为父母的行为,而是和父母的情感关系有关。比如,如果想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不是说从小训练他独立,而是要积极回应他,满足他\n的需求。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需求积极回应,孩子就觉得他是有依靠的。是有自信的。如果你从小就训练孩子独立,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孩子就可能一辈子都会有一种\n无助感。就没有能力去自我实现了。

形成好习惯的另一个关键在于爱的流动。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好的习惯,父母也不例外。\n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坏习惯会被孩子学去。这样的例子很多,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在情感上接受父母。如果在意识上不被允许,潜意识就会补偿,而潜意识会支配我\n们的行为,所以变成了在行为上认同父亲。

所以,父母其实这样做:告诉孩子“坏习惯”并不影响彼此尊重和相爱。孩子长大后就会有广阔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行为缺陷,还是看法不同,这些都没关系,关键是,给孩子底气:无论如何,爱都存在。

最后,影响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其实不是父母的行为,而是和父母的情感关系。要想让孩子有个好习惯,关键是在于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有了充足的爱和流动,孩子的好习惯自然就会被养成。


育儿专家wendy


都说孩子从小能看大,看一个小孩现在的习惯大概能知道他以后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从小偷偷摸摸的人长大以后大部分不会是好人,所以孩子的习惯对她的命运真的有决定作用,那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1.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

比如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办到,给孩子树立一个守信用的好习惯,如果实在不能办到就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拒绝如果是答应了而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到,一定要给孩子道歉,别看这是小事,但是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影响。

2.不断灌输好习惯

父母要有意识地提高孩子对好习惯的认知。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对于好习惯、坏习惯是没有概念的,这就需要父母在有意识地引导过程中,不断地向孩子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缺乏对好习惯的认知,他就有可能在家长提醒的时候注意一下,家长不提醒,问题就又出现了。只有孩子深深地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孩子才会主动地强化这种良好的习惯,避免出现与此不相符合的坏习惯。




3.及时的批评和表扬

当孩子做错了事就要明确的指出她的错误,不要想着反正孩子还小,以后就会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而家长没有指出那么她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是对的,错误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当然孩子我好表现时一定不要吝啬赞美,让孩子继续坚持下去。


清樯


成功的教育是从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间。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1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1吨的气力。说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六个原则。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训要从小开始,从家庭开始,在促使孩子养成好的行为方面,家长可遵循以下六个基本原则:1、有利的环境。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创造宽松、民主、对话、交流、沟通的人文环境,喜爱探讨、钻研的学习情趣,和睦的亲子关系等。硬件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买、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等要体现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湾。2、耐心的引导。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3、及时的称赞。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4、良好的示范。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5、坚决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6、默契的合作。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