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日子——知青漫筆(1)


難忘的日子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七日。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是一個偉大的日子,這個日子與生日永刻在我的心中。

那是一個晴天。長途汽車把我與同學們載到了尋烏縣吉潭公社。

難忘的日子——知青漫筆(1)


吉潭公社處於贛南的東南角,南面與廣東梅縣交界,東面與福建省武平縣交界。我們這些贛州學生上山下鄉的地方就在吉潭公社的東北方向叫鹿衝湖。從吉潭公社到鹿衝湖有六十多里,全是山路不通車。

全是步行,好在初出茅廬不知天高地厚,一如遊山玩水一般。

清晨,我們上路了。

隊伍不是整齊的那種,三三兩兩,女同學還有相擁的。人踩人踏的黃泥土雖平雖硬但還是能沾了光滑的解放鞋,只是有了話聲笑聲還有歌聲才消融了這絲絲的不快,唯有我望過一山又一山總是想看到我們要去的山。

上山不是下鄉,你必須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再從另一座山再到另一座山,山山相連。

山的盡頭有的是河,有的是溪,這不,我們到了一個叫劍溪的小村莊,時間已近響午,稍事休息又上山了。

從劍溪這個大村莊上山才是真正的上山,路不是鄉間小路是山間小道,狹小的只能一人而過,橋雖不是獨木橋而是獨人橋——只有四根小圓木。膽小的女同學望而生畏幾經踟躇只有在驚嚇中晃晃而過。

草叢彎彎,密密林沖,鳥的吱叫聲,崎嶇而上的山路,直流而下的溪水聲,匯成了山區特有的美景,然而,除了驚奇,沒有人有心欣賞。

一個接一個的山間彎道,一片又一片的雜樹林,一個又一個默默前行的人。然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了十多里山路終於看見村莊,

村落、是人類邁入社會化的標誌,從而,人類社會不斷的前行,人類的意識也不斷的進化,於是,村落也就成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最重要的遺址。

但我們是剛出校門的學生,是上山下鄉讓我們來到這個叫漢地的村莊。然而,這還不是我們同班同學的目的地,是二班同學的上山地。我們的宿地還有十幾裡,也就是說——更山。

山路一樣的窄,不過有了少許的臺階讓你拾級而上,斑點累累的小石塊不難看出那些勤勞先輩們的點點滴滴。只是偶然一見的燒碳房還能見得這山裡的人氣,

十里,又一個十里,翻過了一座座山終於到了最後一座山腳下,

這座山沒有名,雖無名人來過但一樣的名副其實。

大山總是有博大的胸懷,在山的西北面相鄰的一座山雖不及其高但一樣的寬廣厚重。一顆顆挺直的杉樹直衝雲霄。最強大的是,雖是落葉之季橡樹從不甘凋零,那怕枯枝也要發芽,那怕寒天也要長出菌菇。

在山的南面相接的山早就匍匐在其山腳下,雖臣服卻不失其風彩。山腳下有三間土房供三家人居住,土房的一邊有一片竹叢雖失青卻還是能迎風招展,只等來年和了這春夏秋冬與土房主人代代相傳。

此山雖無名,卻有險峻當地人名的“三里坡”。

抬眼望去,山不見高處,只見傍山一道黃泥土小道直奔天庭,大有冷劍出削之險勢,可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真讓你不敢攀去,更讓你驚疑,此上仙之界豈有人間之地。

嗚呼!人定勝天。

臨近傍晚,11個同學終於到家了。

這是一座高山的平地,住著四戶人家,方圓不近一里。

從這裡,開始我與同學們人生第一階段的旅程。

是的,冷熱交鋒才能見風雨,艱難困苦才能出強大,

心智強大才能戰勝強大。

讓我們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