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分别是哪里人?地位呢?

解烦杂货铺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四人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是这个也是绝对,因为中兴四大名臣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胡林翼替代张之洞,其他三个不变。这里提一下胡林翼,湖南益阳人,出身富豪之家,早年放荡,后来一朝醒悟,便开始了开挂的人生,但可惜命不长久,49岁便去世,如在世可能中兴四大名臣就要改写了。

好了,来说说楼主的问题。

这四大名臣的地位我认为应该作如下排序:

一、曾国藩,湖南双峰人,湘军创始人,挽清朝于狂澜之中,平息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的内乱,后又平捻军,清朝得以苟延残喘。曾国藩被称为圣人,对自己在着极高的要求,时时注意修身养德,成为后世人的楷模。主办洋务,向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学习,成为晚清的一道强光。

二、左宗棠,湖南湘阴人,个人最喜欢和崇拜的晚清第一人,左宗棠早年生活不是很如意,数次落榜,但终因才气被世人所识,可谓是大器晚成。主要功绩有收复新疆、中法战争。

三、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李鸿章非常聪明,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早年追随曾国藩平乱太平天国,后成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洋务重臣,但其在晚清最后的屈辱历史中签署了一系列耻辱的条约,造成了李鸿章毁誉参半。

四、张之洞,祖籍河北,出生于贵州。是清流派的领军人物,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在他的主张下,成立了非常多的学堂,这些学堂后来都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学。主要功绩有抗击法军、镇南关大捷、兴办洋务、参与变法。


道与盗的交织


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

左宗棠。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1812年11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界头铺镇新光村左家段)。

李鸿章。道光三年农历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群治村。

张之洞。道光十七年八月三日(1837年9月2日)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四人被当代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晚清最有地位,最有身份,最有权势的汉族官员,是晚清朝堂上声名赫赫的朝中重臣、要员。

首先是曾国藩。他是晚清时期战斗力最强的地方军,即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湘军的威名,我想无需多说,作为晚清“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军,若不是湘军的异军突起,清朝恐怕会淹没在太平天国的起义浪潮下,正式结束其对于中国百余年的统治。因此,可以说湘军对于清朝而言,是有“再造之功”的军队,是挽救清朝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由此想想看,作为拥有如此大功的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在清廷地位之高,这绝对是可以想象的。



事实上,自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覆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也就走向了人臣的顶峰。此后,他官居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成为超品的存在,位居人臣之巅。最后,他去世后,又被清廷追谥“文正”,“文正”为文臣所能获得的最高的谥号,而从这点我们亦可看出曾国藩地位、身份之高。

其次是左宗棠。说到左宗棠,人们想到的无疑就是收复新疆这等壮举,当然左宗棠的壮举远不止这些。首先,左宗棠是晚清地方强军之一“楚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依靠着这支部队,左宗棠是屡立奇功,接连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取得大胜,而随着战功的增加,左宗棠的官运也是越发的亨通,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成为清朝超品的宰相。



想想看,作为清朝名副其实的宰相,他的地位能不高吗?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此外,在左宗棠死后,清廷还追赠他为太傅,追谥“文襄”,“文襄”是清代文臣所能获得的第三高的谥号,仅次于文正、文忠。由上亦可知左宗棠的地位,毕竟单单看他获得的谥号就知道,清朝获得过这个谥号的只有14个,其中就包括洪承畴、福康安、兆惠、于敏中等。

再是李鸿章。李鸿章在晚清的地位无需多说,一个被晚清统治者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的人物,他的地位能不高吗?李鸿章,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晚清时期最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二,淮军和北洋舰队的创始人和统帅,无论是在地位,还是在权力上,他都是晚清政坛最为顶尖的存在。



李鸿章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在这其中,文华殿大学士是清朝阁臣中地位第二高的阁臣,地位仅低于保和殿大学士,但是清时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多数时以文华殿大学士为百官之首,因此他是晚清四大中兴大臣中地位最高的。李鸿章死后被追谥为“文忠”,仅次“文正”,清代索尼、傅恒、林则徐等都曾获得过此谥号。

最后是张之洞。张之洞虽说是晚清四大中兴大臣中存在感最低,地位、身份也都是最低的人物,但是相对于其他清朝官员,他的地位无疑也是拔尖的存在。张之洞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早年间,他就是晚清朝堂上清流派的首领,为朝中清流官员所尊崇。而后,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相继去世后,张之洞就成为了汉族官员实际领袖,无论是在身份,还是在地位、权势上,都是汉族官员之最,连袁世凯都比不上他。



总得说,晚清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的地位都是尊崇无比的,是清朝赖以生存的肱骨之臣,他们每一个人单独拿出来都是能镇的住一方的人物,都是被皇帝重视的臣子,都是被百官仰望的存在,总之是地位无比尊崇。


澳古说历史


晚清中兴四大明臣:

曾国潘,湖南人(1811—1872),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建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左宗棠,湖南人(1812—1885),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建设西北。

李鸿章,安徽人(1823—1901),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张之洞,贵州人(1837—1909),改革家,教育家,洋务派代表人物,创办学校兴建工厂,修建铁路。军事上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等等。


谈史论今10086


曾国藩,(1811——1872〉大学士,总督。字伯涵,号滌生。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谥文正。

左宗棠,(1812——1885)协办大学士、总督。字季高。湖南湘阴人。谥文襄。

李鸿章,(1823——1901)大学士,总督。本名章铜,字渐甫。安徽合肥磨店乡人(现属肥东县)。

张之洞,(1837——1909)总督。字孝达,香涛。直隶南皮人。(1907年9月,与袁世凯同时调京入值军机,张升任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学部。谥号文襄,晋赠太保)。


文藻巧翁


曾国藩(1811~1872)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官至直隶总督。主要成就创办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左宗棠(1812~1885)湖南省湘阴县人。兴办洋务,镇压太平天国,平定陕甘,收复新疆。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官至直隶总督,淮军创始人,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张之洞(1837~1909)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省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官至两江总督,任上积极发展军工,重工业,创办多大学,如武大,南大等。


河北西红市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中兴名臣"之一。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洋务运动时创造了中国"四十六个第一"。

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4日—1909年10月5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顺天府解元,十八岁中举人,廿六岁中进士。同治二年(1863年)探花,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期转化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李鸿章科举考试时,曾国藩是他的坐堂,后来成为曾国藩的门生。曾国藩比左宗棠大2岁,比李鸿章大十几岁。左宗棠与曾国藩算一辈的,同朝为臣,互相学习钦佩。而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幕僚,所以三人都是为大清效力的重臣。他们三人的能力都受到了慈禧的肯定,给予了很高的权利和信任。而张之洞是南洋的大臣,同属于洋务地方势力一派。但没与他们三个一起战斗过。基本上没交情只是同僚来往。





大鱼楼阁


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湖南人,李鸿章,是安徽人,张之洞是贵州人,论地位,属于李鸿章地位最高,功劳最大,另外一个就是张之洞,开创湖北工业革命,至于左宗棠最大的贡献就是收复新疆,包住了西北,至于最后一个,没有多少贡献,最大的成绩就是镇压太平天国


郑小磊5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湖南人,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张之洞是河北南皮人

如果从清朝三殿三阁制度来看,李鸿章地位最高,曾国藩其次,接着是左宗棠和张之洞

如果是从爵位来看,曾国藩最高,接下去是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是没有爵位的

总体来说,曾国藩和李鸿章相比较其余两位大臣地位是比较高的


郁琰无忌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因丧母回乡丁忧,恰逢太平天国横扫湖湘,他因势在家乡创办湘军,为清王朝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于北京。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LIN


曾,左是湖南人,李安微,张贵州,他们四人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曾国藩守旧,正,左宗裳狂才,李鸿章有才思想先进,若非李鸿章在曾国藩为清末打起义军大平天国与英,法联邦",购洋枪洋炮,太平军是不会十四年就灭亡,清朝潇州歧视我汉族,洪秀全当时对老百姓秋蒙不犯,可惜在声浩大的当初无左宗棠这样的人扶助,洪,楊又忌贤能,最终灭亡,都是曾左李三人的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