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華為麒麟芯片將首度下單中芯國際

有業內人士指出,近期華為海思擴大分散芯片製造來源,不斷增加對中芯國際的14nm和N+1製程技術的新流片New Tape-out(NTO)數量,包含華為手機中的核心麒麟Kirin芯片,也首度在中芯國際進行NTP。

至於轉投中芯國際的原因,媒體表示是因為擔心美國擴大禁令後,會面臨業務連續性的風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臺積電“斷供”風險。


媒體稱華為麒麟芯片將首度下單中芯國際

此前外媒曾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改動美國法規,阻止全球最大的合約芯片製造商臺積電等公司向華為技術公司供應芯片。

目前有可能轉交中芯國際生產的手機端麒麟芯片是麒麟710處理器,不過中間也面臨著12nm工藝向14nm工藝過渡的問題。

中芯國際對於14nm工藝也十分上心,在疫情期間,中芯國際還在2月20日面向海外發行了6億美元的債券,超額認購11倍,獲得了大約42億元的融資,這些錢將用於擴充公司產能等,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採取四班二輪的輪崗制度繼續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