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類型有什麼?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用戶3188860815233


肝硬化是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瀰漫性肝病,臨床上,大多數為肝炎後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但嚴格來說,它是一種症狀而非獨立疾病,因此並無類型之分,只有分期。

一般來講,肝硬化只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肝硬化代償期,也就是早期的症狀,和肝病的症狀一樣,可以沒有任何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有點乏力。

後期為失代償期,則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並有多系統受累,晚期常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脾功能亢進、腹水、癌變等併發症。

症狀方面:

1、肝功能減退。全身乏力、消瘦、面色晦暗,食慾缺乏甚至厭食,不能耐受油脂食物,腹瀉或便秘,並有出血傾向。上胸部有小血管擴張而形成的蜘蛛痣,病情進一步惡化則可出現黃疸甚至肝昏迷等現象。

2、門靜脈高壓症。由於肝臟硬化,致使腹腔內靜脈迴流肝臟受阻,大量靜脈血瘀滯在門靜脈系統,常見的表現有脾大、腹水及食管靜脈曲張,後者可以破裂發生大量嘔血。化驗檢查肝功能不正常,主要為白蛋白減少。患肝硬化預後不好,但如加強防治也可以維持多年。

現有的治療方法尚不能逆轉已發生的肝硬化。對於代償期的肝硬化患者,一般以延緩肝功能失代償、預防肝細胞肝癌為治療宗旨;對於失代償期的肝硬化患者,一般以改善肝功能、治療併發症、延緩或減少對肝移植需求為治療目標。

因此,關鍵在於早期診斷,針對病因和加強一般治療。對失代償期患者主要是對症治療,延緩病情發展,改善肝功能和搶救併發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