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思念家乡的诗词?

___小二_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5.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三首》

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8.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李觏《乡思》

9.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10.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12.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袁凯《京师得家书》

13.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梅尧臣《苏幕遮·草》

14.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15.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何逊《边城思》

16.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李白《千里思》

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1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李白《江南春怀》

20.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韦庄《章台夜思》










诗河词海


思乡怀人的诗词很多,诗人、词人们或以锦书、月亮、秋风、鸿雁、梧桐等等物象来表达内心浓烈的思念之情与极致的相思之苦,以此慰藉排遣内心的情愁,或以思乡怀人的诗词来表达内心的寂寞。

在不胜枚举的思乡怀人诗词里,最有名的当属李白写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中秋月圆之时,漂泊在外的游子们都会吟诵起李白写的这首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父母对兄弟姐妹以及恋人的想念之情,去回味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当然,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当属边塞诗人高适写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在这首诗中,我读到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戚,读到的是他孤旅途中的愁绪与难过,他心中的思乡情绪无人诉说也不想去诉说,唯有写诗来排遣积郁心中汹涌的思乡情绪。

想来在外漂泊的游子最怕过节,因为别人家张灯结彩,唯独自己茕茕孑立落单一人,喜与悲的强烈对比让人难以咽下漂泊的孤独。

这首诗的背景是除夕节,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作者想到的不是庆祝新年的到来,而是他一人漂泊在外,没有亲戚朋友的陪伴,只有在凄清的旅馆中顾影自怜,在这种情景之下难免心中怅然,便以守岁的欢乐衬托内心的孤独,以旅馆、寒灯来彰显环境的清冷,以此表达内心的思乡情绪无比浓烈。

诗人王建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你看,在每一首思乡诗词中,诗人或词人们总会拿意象来衬托情绪,总会“口是心非”,看似写别人思念家乡,其实是自己,只是写作手法委婉蕴藉而已。


安小念说情感


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是著名的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好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的意思是:秋天到了,洛阳城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家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忙中没有把要说的话写完,捎信的人要走了,我又叫他停下,再次打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

第一句中的秋风的凉意引发作者思乡之情,第二句的“意万重“表现出诗人有千言万语要讲但不知从何讲起的复杂心理活动。终于写好了信封好给送信人,送信人就动步走时,又赶快叫他停下,第三句中的“复恐“和第四句中的“又开封“表现出作者的担忧内心和慎重行动。

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他想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意,而是巧妙运用准确词语写他写信前后的内心活动和言行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张籍,(约公元766一一830年),字文昌,安徽和县鸟江镇人,为韩愈的大弟子,善乐府诗。受韩愈推荐在京城任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官职。《秋思》是他为宦时所作。宋朝有手工刻印本《张文昌文集》,收录他的诗共317首。


存铭岁月1


写故乡的诗句太多了,今天我跟大家一盘佳肴:《避地复归故乡》出自宋代诗人葛立方。其诗云:二老堂边花作林,不愁酒竭贳貂金。宗人避世散还聚,才子哦诗绝复寻。莫话衣冠一酸鼻,回思戎虏几寒心。半墩仙隐吾庐在,人认桃源鸡犬音。


同时,我也呈一首我写的歌词,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老村庄我的故乡

作词:周忠应

一堵堵斑驳的墙

诉说岁月的沧桑

六百年历史风霜

让古村美丽开放

孕育希望的地方

成为幸福的方向

有个古老的村庄

张谷英幸福安详

繁衍生息的地方

是美丽的老村庄

溪边梳妆的姑娘

她向着青春张望

一条青石板长廊

连着六十条小巷

二百零六个天井

接纳雨水与阳光

一个善良的屋场

人人都有好心肠

幸福梦想在飞翔

老村庄我的故乡


周忠应


翻阅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画卷,思乡、乡愁、旅羁三大情怀无处不在,比比皆是。以景感怀,情景交融,又是文人墨客恒古不变的创作题材。

无论是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王健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贺知章的“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是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更有名的还有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现代随着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问世,使多少旅居海外的游子黯然伤神……这些千古传颂,耳闻能祥的锦绣文章,我们就不一一列举,后人只能高山仰止!

正如一位先生说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要说: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思乡”情怀。现将自己平日习作呈现给诸位诗友,以飨读者!敬请文友们雅正!

【七言诗•归巢】

海北天南忆旧游,归巢燕子莫回头。

魂牵桑梓千秋怨,徒留月桂不乡愁。

【七言:悼乡愁·余光中先生】

天涯明月两地乡,桑榆情怀几度凉。

一帧邮戳鉴相思,两地新娘欲断肠。

梦景依稀吟吴语,诗意朦胧融秋光。

斯人已去乡愁在,绣口一开蕴诗香。

【八声甘州•乡愁】\u2028

望江涛上往逆轻舟,百舸竞争流。\u2028恋烟波浩渺,云高天远,柳浪寒幽。\u2028断藕香残花谢,芦苇荡清秋。\u2028落日汀枫渡,点点沙鸥。\u2028瑟瑟寒烟西卷,北雁南飞度,孤意难留。\u2028恐惊惆怅客,不可近明楼。\u2028忆故园,关山渺渺,路迢迢,依旧在心头。\u2028窗前月,故乡遥远,一缕离愁。

备注:钦定词谱,词林正韵,步柳永谱格











兵法天下


思念故乡的诗。历代诗人写的很多。我认为最好最典型的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五绝小诗。

诗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的夜晚,在屋里看月亮所引起的感受。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表达客居思念故乡之情。

你看,这首诗没有新颖奇特的想象,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方法,写出了远居外地的思乡之情。而且韵味含蓄无穷,耐人寻思,吸引读者。

如此简单,易懂的美诗,不是最典型的思乡之诗吗?




13505349607


古代诗人的作品取材很多,其中咏物,抒情,写景,思念,送别为最多。

思念里包括对爱人的思念,对故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古代写思想的诗词有很多,下面就给您例举几首。



李白《静夜思》

毫无疑问,这首五言小诗从古至今,无论男女老少,妇孺皆知,简单的四句二十个字,就把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描述得清清楚楚。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是少年天才,这首诗是他十七岁的时候写的。身在外地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尤其是每逢节日的时候。就像现在工作在外地的朋友,是不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最想家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张籍《秋思》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在外地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候,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岑参《逢入京使》

从古到今,最为思乡的人就是那些守卫在边疆的士兵,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异于常人,但肩负保卫国家的重任,他们只能将思念放在心底。每一次有家乡的人到来,即使无法写信带回,也要捎几句话,以报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高适《除夜作》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合家团聚的时刻,可总会有一些人回不到家乡与亲人团聚,春节时的思乡是刻骨铭心的。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思乡的诗词过于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如王安石《泊船瓜洲》,张九龄《望月怀远》,崔颢《黄鹤楼》,王之涣《凉州词》,刘长卿《新年作》,宋之问《渡汉江》等等。


余梦人


现在网络发达,可以视频,语音聊天,随时随地给家人报平安,高铁飞机又那么发达,生活节奏快。比起古人来的思想之情来,现在真是幸福多了。可见题主是个重感情的人,池鱼思故渊,羁鸟恋旧林。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云幕遮。

乡愁是生生不熄,从古自今涌动在我们血脉里的刻骨铭心的想念。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无法抛却的,如同落叶归根的情愫,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如水般的愁绪。

又是这样的一种愁绪,一个人牵着瘦弱的高头大马,伴着将要落下残阳,独自一人行走在古道上。看着枯萎的草木,藤蔓缠绕着老树,上面还有一只鸣叫的乌鸦。有这样一种愁绪,一个人迎着朔风,望着南归的大雁,听着从塞外传来的号角声。看长烟落日,孤零零的一座城池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显得越来越悠远。

有这样一种愁绪,你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寂寞的角落里。像个小小船在浩瀚没有边界的大海中心飘荡,喝着苦酒,借着凄凉的风和雨,思念家乡樱桃树长出红红的樱桃,芭蕉树又长出了新的绿悠悠的叶子。

你的衣衫上落满了多少漫天的尘土,你的衣襟上沾满了多少思乡的泪水。我不得而 知,漂泊在外那么多年,心境早已沉淀,唯一惦念的,就远方的亲人。你不用飞黄腾达,也不必达官显贵,你可以不要金银珠宝,只要家乡的一碗酒一抔土,你只要家乡给你最温柔的怀抱与安慰,就满足了。

当初的藤条在风中瑟瑟发抖,终归也会回归自然。落尽叶子的白桦树立在茫茫的风沙中,终究还是会扎根于大地。黄昏的乌鸦呀,最终消融与灰白的天迹里,它也许能有最温暖的家。唯独你那思乡的泪水,是悄然落下来。


乡愁用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来表达就是,王维的《9月9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也有乡愁《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水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行舟。

乡愁是一汪清水,悄悄的向前流淌。不管流向何方,心中总对她魂牵梦萦。刚出来打拼的时候,乡愁就是一张邮票。靠来往的信件表达对家乡的挂念,就算你展翅飞得再高,累了的时候你最思念的还是故乡。小时读书的时候老是把心绪放在外面的世界,想去看看,连绵起伏的山脉,去看看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去品读关山秋月、流连湖光山色。于是挣开了那双紧紧拥抱着我的故乡的双手,背上简单的行囊。离开家了就是一个人,在异地他乡流浪漂泊,思念的雨就牵住了我的心底。傍晚独自站在高楼上,思乡的惆怅涌上心头。故乡的一草一木、母亲的呵护,让我深深不能自已。怀念的时候吸一口空气,给思绪充氧,好让她又在家乡梦境里流连忘返。


行露书画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诗词中最普遍的情感。往往这类作品最能打动人心。古人想家乡了,想家人了,用诗表达一下思情,抚慰自己,寄托情感。不像现代人,想哪哪了,想谁谁了,几句轻语,秒秒就搞定了。

写思乡,李白真是一个圣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是最能惹起乡愁的东西了,《静夜思》里,李白的思乡情和惆怅意一起上来,在低头间,满心的愁绪上来了。

我一直觉得余光中的乡愁和李白一样浓厚,他虽没写月光,却把思乡情写得实在沉重。“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读这样的诗句,谁的心都软得跟深秋的柿子一样。

在唐代崔颢那里,仙人驾鹤远去,空留一座黄鹤楼,黄鹤也去了,只留下了芳草和树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轻风在吹,白云悠悠,心中涌满了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情此景谁能不愁不思?

写思念亲人,唐代王维绕不过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佳节,想到远方的亲人,心中不免有一阵阵凄凉。王维十七岁写出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正因为把人生的缺憾写实了,而被人们传唱了一千多年。

同样是写思念亲人之情,张九龄的《望月怀古》的确是绝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人跌入月夜之中,怀想亲人,披衣徘徊,慨叹“不堪盈手赠,”无奈之中,只有“还寝梦佳期。”

古人写思念的情真意重,感人至深。今人也写思念,却大多没了仪式感,显得心劲不如从前。



文踪旅迹


唐代诗人灿若繁星,能够留下名字的诗人就已经名传千古了。今天说的这位诗人只有极少数喜欢唐诗的人听说过,他的名字叫卢僎(zhuàn)。他的生平我们知道的太少,只知道他是河南临漳人,曾经当过吏部员外郎。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他十四首诗。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是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去国三巴远,登楼万里春。

伤心江上客,不是故乡人。

这首诗的名字叫《南楼望》,是作者客居他乡时候所作。


诗的第一句是说诗人作者客居三巴,离故乡千里之遥。三巴,在四川东部,东汉末年,时任益州牧的刘璋置巴郡、巴东、巴西三郡,三郡合称三巴。

诗的第二句是说,春天,诗人登上了高楼,一眼望去,万里都是思乡的愁绪。春天容易让人产生伤感,这句诗也是诗人内心思想的外在体现。

诗最后两句是说,自己身处异乡,正在为思乡的事情伤心。江上客是诗人的自称。最后两句和王璨的《登楼赋》中“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有相似之处。


后人对这首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唐诗正声》中评论:纯雅真切,是初唐第一义。而近代的俞陛云先生评价这首诗:人当客途,已切相思,及登楼四望,云山新异,更惊身在他乡,故作者为之咏叹。这首小诗,仅仅二十个字,却是情真意切,感慨万千,异常动人。如果您也路途在外,对这首诗的理解会更加的真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