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是什么级别?

不才讲史


我军历史上,先后两次实施了军衔等级制,即1955年9月27日,全军首次正式开始授衔,十年之后取消了军衔制;1988年9月17日,再次恢复在军队中的军衔等级制。

根据军委发布的《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规定"以德才资衡量干部现职",参照编制军衔,以干部的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评定军衔,“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同时规定兵团司令员的基准职务军衔为上将,兵团副司令员的军衔亦可为上将。

同时规定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干部部长的军队级别“一般应在正、副、准兵团级范围内确定”;个别资深的(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待评为军委委员级,在1955年评衔时,符合上将军衔的评定标准。

1955年9月27日,授予了55名我军高级将领为上将军衔,从当时的军衔评估时的条件,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且必须是军委委员、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基本上都是我军战功卓绝的高级指挥官,解放战争时期,大多数人是我军正兵团级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当然,极个别上将是兵团副司令员,比如韩先楚是第4野战军第12兵团副司令员兼第40军军长。所授上将军衔中,只有一个人是特殊案例,只是军长级别,即第1野战军第1军军长贺炳炎,属于典型的低职高配。

1988年9月17日,有17位我军高级军官被授予首批恢复军衔的我军上将,级别为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国防大学校长和政治委员、大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海军政治委员、空军司令员等。


国平军史


哨兵小虎第792条回答。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上将作为军人军衔的最高级别,毫无疑问享受着军人的最高荣誉和最高待遇。

但世界各国由于其政体和军事制度的不同,“上将”和“上将”之间其实是有区别的。

在我国,上将依据其行政级别,其实是分为五个等别的。

1.第一等级:副国家级以上。

毋庸置疑,现役军委副主席是上将军衔的最高行政级别,可以说是负责军队常务工作的最高领导人。其级别为副国级。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现役军人的最高级别。



(上将军衔↑↑↑)

当然曾经作为上将的海军之父刘华清,却是唯一的正国级上将,因为他是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刘华清上将↑↑↑)

2.第二等级: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作为国务院的军事部门,国防部长通常由国务委员兼任,而国务委员是副国级,所以我们在听新闻联播介绍国防部长时,通常是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但其不是军委委员,排位也要低于军委副主席。

(军委委员和国防部长七排资历章↑↑↑)

3.第三等级:军委委员。

上将如果是军委委员的话,其级别要比一般的上将高一些,这在重视上下级关系的军队尤为重要! 比如作为军委委员的联参参谋长就要比战区司令高一些,所以在排座位时就要尤其注意!


4.第四等级:战区司令和政委。

此次军改后,战区作为主战机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从配备的战区司令都是上将就可以略知一二。 在排座次时,战区的司令就自然会排在军种司令前。


(乙晓光上将↑↑↑)

5.第五等级:军种司令和政委。

军种司令自然是上将的最低一级了,虽然其和军委委员、战区司令同属大区正级别,可以说是级别一样大,但在排座次时确实很明显的。 而且有的军种司令还可能是中将军衔。

二、美军。

美军上将分为五星上将和四星上将,类似于别的国家的一级上将和上将。



通常其四星上将军衔为军种参谋长级别;五星上将为战役方向指挥官或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但五星上将仅在战时授予,且必须担任过战区指挥官才有资格被授予。

比如现役的美国空军参谋长为马克·威尔什,其军衔为四星上将。


(美国空军参谋长马克威尔什四星上将↑↑↑)

三、俄罗斯。

俄罗斯目前的最高军衔为大将,上将仅为第二级别高的军衔。



(俄罗斯大将军衔↑↑↑)

但其大将军衔通常授予国防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以及内务部长等人。

其上将军衔则授予军种司令,比如陆军、空军司令等。当然其也有可能是大将军衔。比如俄罗斯陆军司令萨柳科夫。



(陆军司令员萨柳科夫上将↑↑↑)

其出任陆军司令时为上将军衔,但现以被授予大将军衔。


(萨柳克夫大将↑↑↑)

四、有元帅军衔的国家。

在某些国家在将军之上还设一级为元帅,元帅还分为大元帅、元帅、次帅等。

其下才是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等。其上将军衔则授予军种副司令、战区副职等,比如空军副司令等。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退役老兵,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 编辑


哨兵小虎


上将是什么级别,这个事是需要根据时间划分的。

首先,我国在建国以后,一开始并没有实行军衔制,因为一直讲究官兵平等,但是建国后难免会与他国进行外交活动,这时候军衔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1955年,我国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当时一共有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五个将官级别,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开国功臣,其中元帅和大将各十人,他们都是为新中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高级军官。



就像朱德元帅,他是新中国军队的创建者之一。还有粟裕大将,他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打出了我军的威风。


后来,中国决定实行新的军衔制,为了纪念那些开国功勋,也为了跟世界对接,我们中国取消了元帅和大将的军衔,现在最高的军衔为上将。

现在的上将军衔,级别都很高,一般是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都是副国级或准副国级待遇。


历史还有哪些事


以我军现在的军衔为例来看,上将是我军的最高军衔,按照军种不同,可以分为陆军上将、空军上将、海军上将和武警上将。

上将对应的是都是我军的高级军官,包括战区级正职和军委领导层,如5大战区的司令和政委,陆海空军、火箭军的司令和政委,武警总部的司令和政委,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等。

以上这些高级军官的军衔通常都是上将,对应到政府的话,相当于省部级正职和副国级领导人,如各省的书记和省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

新中国建立后,我军首次授衔时,上将并非我军的最高军衔,当时最高军衔是元帅,其次是大将,再次是上将,往下是中将和少将。这些开国将帅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元帅和大将,功劳特别大,如果把最高军衔定位上将,显然非常不合适。

改革开放后,我军取消了元帅和大将,只保留了上将作为最高军衔。不过当时我军的上将分为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的肩章是四颗星,二级上将的肩章是三颗星。90年代初期,我军军衔改制时,取消了一级上将,只保留了二级上将,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上将。

上将作为我军的最高军衔,晋升难度非常高。中将能晋升到上将的军官非常少,我军的大部分中将军官,都在任上退休或者离休了,只有少数中将能晋升到上将这一最高军衔。


袁卫宇


上将在我国武装部队的军官中属于军衔最高的将军,也是每个人民战士都心向往之的职务,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仅是因为上将拥有高阶位,更重要的是达到上将军衔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几乎一生都要扎根军营,贡献国防。

目前,我军的军官军衔分为三等十级,分别是:

  •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通常地我军最低级的军官,也就是少尉军衔只要军校毕业后分配到作战单位就可佩戴,也就约三五年时间,而进阶到上将可能需要40年左右的军龄。

当一个军官在部队有近半个世纪的磨炼,长期处于领导职位,那么他的资历和阅历都很深,几乎与政府部门的领导一样,都是经过考核选拔才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所以军队中的上将军衔通常与政府的行政级别都可以对应挂钩。


当前我国的党政军系统共有五大领导班子,分别是党委系统、人大系统、政府系统、政协系统、军队系统。这五大系统都有可以对应上将军衔级别。

而我军的上将军衔又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军委副主席级上将、军委委员级上将、战区级上将。这三种上将级别对应的党政军行政级别基本上都是省部级以上的官员。

最高级别的上将军衔当属军委副主席级上将,我军共有2位,基本上都是40年以上的军龄,他们都担任的党务职务是政治局委员,行政级别是副国级。在人大系统相当于副委员长级别、在政协系统相当于政协副主席级别、在政府系统相当于副总理级别。

第二等的上将军衔当属军委委员级上将,我军共有4位,基本上也有40年以上军龄,他们的级别也属于副国级领导干部,政府系统中相当于国务委员级别,在人大系统相当于副委员长级别、在政协系统相当于政协副主席级别。


第三等的上将军衔当属于战区级上将,这类上将就多了,五大战区一把手、国防院校校长政委等,他们的军龄基本上都在35年以上。这一类上将就不属于副国级领导干部,但是又比省部级领导干部级别又高。


所以,根据我军现役的三类上将级别来看,他们所对应的行政级别都是高于省部级的,而省部级所对应的将军军衔是中将军衔或正军级少将。


襄遇阿雨


1955年授衔的时候,其中有一位上将很是引人注目,这就是在湖南起义的国军将领陈明仁。作为黄埔一期的中央军嫡系将领,陈明仁堪称国军中的一员悍将,在四平之战中硬是死战不退,击退了他的黄埔四期师弟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所以,有个段子说,主席见到陈明仁后开玩笑的对这位湖南小老乡说,怎么样,跟着我干,比跟着蒋有前途吧?说的就是陈明仁资历、战功都不错,但是在国军中却一直不受重用,晋升兵团司令也晚。

其实这不只是陈明仁一个人碰到的情况,在迁台之前,国军将领中除了胡宗南早在1945年就已经是中将加上将衔之外,其他黄埔系将领到1949年解放时,都只是中将衔,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都是中将。而胡宗南正式晋升上将,实际上也是1955年9月,和陈明仁的时间相差不多。但也因为胡宗南在1945年就已经加了上将衔,并且代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所以胡宗南一般也被认为黄埔系将领中最早晋升上将的一位。

不过,也有人提出过异议,这就是在辽沈战役中增援锦州时东进兵团的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组长罗奇,人称罗千岁。1949年蒋通电下野之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为了拉拢中央军嫡系将领,李宗仁任命广西容县出身的罗奇为陆军副总司令。因此,有人据此认为,罗奇在此时就已经晋升上将。其实不然,陆军副总司令并不需要晋升上将,同样是黄埔一期的范汉杰在转赴锦州出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的时候,他就是专职的陆军副总司令,但也只是中将,并未晋升上将。罗奇真正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已经是1959年的事了。

真正正式晋升陆军上将比较早的黄埔系国军将领,实际上可能还是要数桂永清。桂永清早在抗战结束后就接替陈绍宽出任海军代总司令,这一代就是三年多,直到1948年7月才去掉了代字,成了真正的海军总司令。不过这时候国军大势已去,三大战役之后,解放军渡江南下,风卷残云一般席卷江南各地,国军海军纷纷起义,到1950年时,桂永清已经差不多成了光杆司令,只好转赴台湾。到1952年,桂永清被从海军赶出来,陈诚的运作之下,反而给他晋升了二级上将,这就比胡宗南还要早了。

相比之下,地方部队将领的军衔相对都要比较高一些。比如杨森指挥二十七集团军下属的20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表现优异,战后叙功,他就被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而同样出自四川的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则在1940年就已经是中将加上将衔,而到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退位预备役之前,又特意晋升为二级上将。也因此,他在1950年被俘后,成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唯一货真价实的上将,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一众中央军嫡系将领都得帮他每天刮胡子之类。

当然,这说的都是国军这边的情况,要说红军和解放军这边,情况就复杂多了。就黄埔一期的毕业生来说,如果类比国军这边的级别,战略区主官都授上将,那么许继慎、徐向前等人早在1930年前后就已经是战略区军事主官的级别了。到1955年授衔时,除了徐帅这位黄埔一期之外,黄埔四期也出了一位元帅,一期也出了陈赓大将,许光达是五期,罗瑞卿是武汉分校,上将除了开头提到的陈明仁,还有周士第、宋时轮、张宗逊、杨至成、郭天明、陈伯钧。


萧武


正大军区级排名可在非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前面,也可以在后面,具体看各地规定,但一般在省长之前,如四川省委书记排名高于成都军区司令员,而山东省委书记排名低于济南军区司令员。

建国初六大军区,对应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区 ,2016年已改为五大战区。

扩展资料解放军全军正大军区职的职务有: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火箭军)、各大军区的军政一把手(军政主官)。武警部队编制为上将警衔的,为两名军政一把手(军政主官)

陆军上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总装备部部长、总装备部政委、二炮司令员、二炮政委、大军区司令员、大军区政委、国防大学校长、国防大学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军事科学院政委等。

海军上将为海军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中海军最高军衔,一般只授予海军司令员、海军政治委员。

空军上将为空军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中空军最高军衔。空军上将军衔一般只授予空军司令员、空军政治委员。

武警上将为正大军区职警官的主要警衔,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中武警部队最高警衔。武警上将一般授予武警部队司令员、武警部队政治委员


遥望金门岛


上将 军委副主席 副国级

上将 军委委员 准副国级

上将 大区正 正部级

中将 大区副 副部级

少将 正(副)军 享受副部级部分待遇

大校 正师 正厅级

大校 副师 副厅级

上校 正团 正处级

中校 副团 副处级

少校 正营 正科级

少校 副营 副科级


杨紫好漂亮啊


我们比较熟悉将军一职,尤其是在打仗的时候,中国历史上涌现出大量的名将。上将是近现代史上不同国家的军衔。

中国将军的军衔一般包括: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

上将在将军军衔里属于是第二阶梯,当然了在和平年代,上将就是最高军衔了。毕竟大将只有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分别授予了十个开国将军。也就是说只有参与过新中国独立和解放战争的将军们,在达到一定的资格之后,才能够被选为大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授予大将的人,也只有他们十个: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和许光达。

所以说和平年代是没有大将的,上将就是将军里的最高军衔了。


我们国家授予上将的人,相对来说就比较多了。1955年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开国上将的人有55个,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等人。也只有最战功赫赫的人,才能被评选为上将。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比将军大一级别的军衔就是元帅了。

当然了元帅也只有十位,他们都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统帅们,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叶剑英、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陈毅。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我们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当家做主的好日子。


史学达人


有句俗话叫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这个职位是军队中登顶的职位,但是在将军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种层级,上将基本上是许多国家将军级别的军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等级。说起上将这个由来,最早设立上将军衔的是沙俄帝国的彼得一世大帝创立的。在当时的沙皇俄国,上将军衔等同于总司令级别,几乎与元帅对等,有权管辖军事会议。

在中国,上将军衔也是目前军队中的最高军衔。值得一提的是,在1955年到1965年的授勋中,一共出现了1614位开国将军,其中包括了十位元帅。对的,你没看过,在那个时期,我国的军衔级别出现过元帅。按照当时的军衔制度,依次往下排列的分别是,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将军衔在军队里排在第四的位置。

但是随着军队在不断完善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标准,大元帅、元帅、大将三个军衔被取消,上将军衔,成了军队中的最高职衔。上将一般分为文职和武职,文职上将来自于总后勤部、军事科学院、总装备部、国防大学、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武职上将则是军委委员、各大军区以及武警部队的军政一把手。

大军区上将的级别等同于正部级,排在政治局委员之下,排在省委书记之上。目前我国有五大军区,他们的军政一把手都是上将级别,除了所在省份的省委书记是政治局委员,否则排名在省委书记之上。除此之外,不同的上将享受级别有所不同,上面说到,正大军区级别的等同于省委书记,属于正部级。军事委员的上将属于副总理级别的,低于副总理。军委副主席的上将级别属于等同于副总理,属于副国级的。

截至2014年,全军共授衔上将军衔者共34位。

我是【小芊芊爱历史】,一个喜欢戏说历史的小妞,每天聊点趣味历史小知识,留下你对历史的见解,友情分享,欢迎留言评论,欢迎你关注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