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總沒法堅持,弄清原因,試試“遊戲化”方法助娃有始有終

常言道,做事要有始有終,然而生活中大多數人做事容易半途而廢,能真正做到有始有終的人少之又少。大人都是如此,孩子們更不用說了。就以我朋友亞亞的女兒小美來說。

剛上四年級的小美一直都很活潑,很小的時候聽到音樂就會不由自主的律動,大一點還會模仿電視裡的人跳舞。亞亞看她對音樂挺有感覺又那麼喜歡跳舞,就在小美上幼兒園後給她報了個舞蹈班。小傢伙很開心,可是過了一年多,孩子死活不肯去學了,亞亞怎麼勸都沒用,只好作罷。

上小學後,小美喜歡上了畫畫,亞亞又給她報了個美術班,也是剛開始興致沖沖,後來就不想去了。

前段時間,小美又跟亞亞說想去學樂器,亞亞不知道該不該給她報了,她希望小美可以把一件事兒做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三分鐘的熱度,什麼都是一時興起。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和亞亞一樣的困擾:為什麼孩子們不能持之以恆呢?

孩子做事總沒法堅持,弄清原因,試試“遊戲化”方法助娃有始有終


小孩子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他們很容易對某樣東西或者某個方面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注意力來得快去的也快。此外,即使對於有些事情是真心喜歡,可喜歡並不等於掌握,縱然果實很美麗,很誘人,練習的過程卻是艱苦的、枯燥的,所以孩子很難堅持下去。就像案例中的小美,跳舞也好,畫畫也罷,也許她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著的,可每天辛苦的基本功訓練,枯燥的排線,消磨著她的熱情。

這種情況也不能單純的責怪孩子,畢竟我們大人也時常這樣。當我們日復一日面對同樣的工作,也難免會有疲憊的時候,甚至有時候會抱怨:我當初怎麼就選了這一行?我當初要是做××該多好啊?所以,孩子做事難以持之以恆也是情有可原的。

雖然情況可以理解,可是為了孩子們的發展考慮,我們還是要儘可能的去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做事態度。前面已經分析了過程往往都是枯燥的,時間久了會厭倦,所以硬來肯定是行不通了,得智取。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那麼不妨利用這一特性去培養孩子們的耐力。

遊戲對孩子有莫大的吸引力,不論是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遊戲,還是線上的網絡遊戲,都令孩子們著迷,孩子們總能從遊戲中獲得諸多樂趣和滿足。那麼家長如果能夠將遊戲融入到某件希望孩子堅持的事情中,即:將事情遊戲化,相信他們的積極性一定能夠更加持久。

孩子做事總沒法堅持,弄清原因,試試“遊戲化”方法助娃有始有終


也許有的家長就被難住了,遊戲確實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是怎麼把那些枯燥的事情變得像遊戲一樣有趣呢?

如何實現遊戲化呢?這裡有以下幾點建議:

1、製造多變環境

一成不變的生活總是容易讓人覺得枯燥,環境也是一樣。長時間呆在同樣的地方,做著同樣的事情,孩子當然會厭倦。那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第一,讓他們手下的事情變得有趣,時時刻刻都能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跳舞就得練基本功,再苦也得堅持,為了一場完美的演出,一個動作得練無數遍,這是必須得付出的。那麼就只能走第二條路了,製造多變的環境,讓孩子時刻保持新鮮感。

就拿畫畫來說吧,每天待在房間裡畫這畫那,就算孩子再喜歡,就算筆下的世界再豐富,總有疲倦的時候,久而久之畫畫也變得索然無趣了。因此,家長可以帶孩子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讓他們在不同的環境裡去練習,即使內容枯燥,但在豐富的環境作稱,也別有一番味道。

孩子做事總沒法堅持,弄清原因,試試“遊戲化”方法助娃有始有終


2、打破條條框框

生活中,老師和家長總是會基於自己的經驗給孩子們做出一些要求。比如:試卷的排版一般是有易到難,所以做試卷要從前往後做;故事的內容是有連續性的,所以看書要從前往後看;單詞是英文的基石,做英語習題要先背本課單詞……

遊戲化目的是為了增強事情對孩子的吸引力,所以我們為了不讓孩子們對某件事情失去興趣,有時候需要打破以上這些條條框框。縱使上述種都很合理,也具有科學性,可都應該只是作為參考,不能當做是硬性的要求。學習的方法只有自己摸索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就拿學英語來說,我在學生時代,老師授課總時先講單詞,後講課文,最後做習題。所以我學習的時候必定是先背單詞,這也的確有好處,單詞背會之後,習題做起來會非常順手。可後來單詞量越來越大,難度也越來越高,如果一定要背完單詞再做習題學習量相當大。於是我只好先做題,的確會被很多不認識的單詞卡住,我只好一個一個去查,等做完之後我意外的發現,那些我動手去查的單詞印象非常深刻,背單詞的時候很容易記住。

你告訴孩子某個地方在哪裡,怎麼走,他記不了多久就會忘,可如果他親自在一個地方走一趟,那路線他一定會記得很牢。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把孩子定在籠子裡。

孩子做事總沒法堅持,弄清原因,試試“遊戲化”方法助娃有始有終


3、多鼓勵,共分享

遊戲能吸引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能給玩家及時的反饋。每日登陸都有獎勵,對戰勝利也有獎勵,而遊戲中的排名和積分這能讓玩家擁有成就感。在遊戲中,玩家的每一個行動都會有所收穫,這吸引著玩家沉迷其中。

家長可以借鑑遊戲的這種獎勵機制,給孩子的每一個行動都給予反饋,當然獎勵也不一定是物質的,有時候精神的獎勵對孩子來說也是一件很棒的禮物,對孩子表現的讚揚,對孩子行為的欣賞,對孩子成績的肯定……都會讓他們對自己更有信心,更願意積極的行動。

其次,遊戲中多人同臺競技,成功與失敗都有人共睹,組隊排位更有隊友實時陪伴,實時分享。

孩子們獲得的成就感和喜悅是喜歡和人分享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與自己分享他們的作品等等,請不要吝惜自己的誇獎。甚至可以主動的把孩子們的成果向他人展示,把他人評價反饋給孩子,讓孩子更加努力。

孩子做事總沒法堅持,弄清原因,試試“遊戲化”方法助娃有始有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家長們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讓孩子時刻對事物保持新鮮感,激發孩子持久的積極性,能夠更好的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