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燕国弱小,一直被“吊打”,为何差点把强大的齐国给灭了?

纵观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中,就属燕国和韩国最没“存在感”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两个国家一直都是七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之一,当然你们说的大致都对,今天我们来说一说燕国,其实燕国这个国家,曾有过一次“高光时刻”,震惊了战国时期的朋友圈。


战国时燕国弱小,一直被“吊打”,为何差点把强大的齐国给灭了?


燕昭王与乐毅,君臣之义

燕国曾经饱受欺辱,被邻国强国,齐国连番施压,当时的燕昭王也算是个明君,立志要复兴燕国,于是四处寻求能助燕国强大的人才。

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这是燕国从来没想过的事,但是它“真的做到了”,想来当时的燕国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燕国那么弱小,一直被“吊打”,为何差点把强大的齐国给灭亡了?

这就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用对了人才,小国也有“春天”。

未想齐国终究是周武王姬发分封给姜太公,姜子牙封为侯爵的齐国,底蕴深厚,齐国军民殊死抵抗,最后这最后几座城池久攻不下。

顽强抵抗的同时,也苦恼乐毅怎么“还不走”。

同时打听到:这位燕国新国君在即位前,就有点不满父亲燕昭王对乐毅这个别的国家的人的太器重了,有所不满。齐国人决定在这上面“做点文章”。

客卿往事

其实,这也是所有在别国的客卿,仕任他国官职普遍的尴尬地位。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

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因为秦王嬴政的“机智”,总算让秦王嬴政“回心转意”。

李斯差点被放逐,扫地回家,一篇《谏逐客书》总算保住位置了。名将吴起就没那么幸运了,吴起曾在楚国发起吴起变法,楚国国力一度强大如斯,但变法触及了贵族的利益,楚悼王去世后,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一代名将吴起含恨而终,这是后话。

燕惠王“大意失荆州”

这时,谗言就来了,齐国通过探子给燕国“报信”,说齐国就剩下一两座城池了,乐毅连下七十余座城池了,就几座小小的城池,迟迟没攻下来,看来乐毅有别的“想法”。

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

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燕国将领骑劫上场了,只是“上场”快,“下场”也快。、

田单“火牛”破敌,三部曲


战国时燕国弱小,一直被“吊打”,为何差点把强大的齐国给灭了?

齐国守将田单的“花式”演技来了,田单利用当时古代士兵普遍的迷信心理,先是命令百姓吃饭时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他们的祖先,飞鸟都吸引得在城内上空盘旋,并飞下来啄食物。燕人对此感到奇怪,田单因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教导我。”


战国时燕国弱小,一直被“吊打”,为何差点把强大的齐国给灭了?

又“不小心”放出话说:“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的行列来同齐军作战,即墨会因此而被攻了。”

田单还“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当会为此感到痛心。”

燕国人听说后,觉得“有道理”,齐国人肯定会吓坏了,按照田单散布的话做了。

城中的人看见齐国那些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愤怒,坚守城池的心更加坚定了,害怕被活捉。

燕军挖掘全部的坟墓,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痛哭流泪,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

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沉浸在即将“胜利”的幻想中,更加懈怠。

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于一个夜里,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五千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燕军只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


战国时燕国弱小,一直被“吊打”,为何差点把强大的齐国给灭了?

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七十余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牛阵”。

在这一战中,田单在国破城危的极端不利形势下,长期坚守孤城,积极创造反攻条件,巧妙运用“火牛阵”,实施夜间奇袭,成为出奇制胜的兵法典范。

公元前279年,田单在即墨城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骑劫也在此战中阵亡,燕国大国梦碎了一地。

后续

燕国大国梦碎后,燕惠王终于后悔了。一方面,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差点挤入强国的大好机会,另一方面,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

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此处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报燕惠王书》出于游士为夸张乐毅单独主谋合纵破齐而伪托 ),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

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一代名将乐毅,最后成了两头“丫鬟”。乐毅最后死于赵国。

而燕国这个小小的国家,本来能跻身强国了,最后一丝机会也失去了,以致战国后期经常遭到各国不时的“吊打”欺辱,继续回到了之前的“小时候”。

想来燕惠王后来肯定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可是历史没有重来的机会,燕国再也“回不到从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