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原著,把唱戲的各個官分給不同的人,如芳官給寶玉,藕官給黛玉有什麼深意嗎?

我就是竹韻


單從字面的意義上看,藕字,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作者讓藕官分給黛玉,應該有深義的。


書中雖沒有黛玉和十二個女孩子的交集,在她們平時的活動中,應該相互認識。物以類聚,氣場相投,藕官應該是林黛玉比較喜歡的類型。

藕官在戲中,經常與扮旦角的菂官是夫妻,時間長了,兩個人就假戲真做,真有了夫妻情分。菂官死後,她哭的死去活來,一到鬼節,她還冒著危險,偷偷給菂官燒紙紀念。一次在大觀園又偷偷給菂官燒紙,讓夏婆子抓個正著。是賈寶玉找藉口救了她。

借芳官的口,賈寶玉知道了藕官和菂官的情誼以及朦朧的夫妻情分。藕官在菂官死後,與蕊官搭戲,後來又和蕊官好上了。

其中有段關於失去一方的情分的解釋,很有哲理,影響了好多人。從側面也解釋了為什麼林黛玉死後,賈寶玉和薛寶釵結婚,就是這個根由。

芳官在無人處時,告訴賈寶玉藕官燒紙祭的是菂官的原因。


芳官笑道,“那裡是友誼,他竟是瘋傻的念頭說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她一般的溫柔體貼,我也曾問過他得新棄舊,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到後來大觀園遣散女孩子,藕官不甘心讓乾孃再度被賣,和蕊官跟著地藏庵的圓信一起出家了。

藕官的重情重義,符合林黛玉的性格脾氣,所以說作者把藕官給林黛玉,是有深意的。

一串七珠讀雜書


寶玉整日在胭脂叢裡,滿園春色,而且黛玉雖然在大觀園,確實目下無塵,潔然不染,如蓮藕一般,高潔傲世,可偏偏寄人籬下,生在汙泥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