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35岁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干嘛去了?

用户5547789917


你好,我是金碗哥我来回答。西方社会35岁没有工作或找不到工作。应该学习努力拼搏,准备下场的招聘。这是我的回答,谢谢。


金碗哥


美国不了解,说一下欧洲这边的情况吧。

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工作,方向供应链管理,今年28岁。无特殊技能,只有考出来CPIM的certificate,可惜的是在欧洲,只有美国公司看重这个证书,所有并没有什么鸟用。

好了,开始说说我在这里看到的情况吧。

现在所在的公司是美国一家服装公司,我在公司的欧洲总部。整个office一共有176人,其中超过35岁的占55%左右,可以说是公司的真中流砥柱。30岁以下的manager几乎没有,最年轻的manager今年31岁,去年升的职。公司的senior manager全部在35岁以上。director的全部超过40岁了,没有例外。可见在欧洲,即使是美国公司,也是看资历升值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公司的平均年纪也不到30岁。首先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有一堆,还有一堆刚20岁的实习生来拉低平均年龄。

在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占比多的公司里面,平均年龄低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这是非常消耗脑力的体力劳动啊。而在传统行业,比如电子,医疗这些需要沉淀和经验的行业里面,普遍年龄都在35岁往上。

随着员工的年龄增长,公司需要付出的运营成本也会相对提高。很多非重要业务,公司就会选择干脆外包出去来减少成本。像我们公司,今年就把全球的客服部门(亚洲的除外)外包到了保加利亚。所以前两个月,刚刚裁减了53个客户部的员工,只有2个成功转岗到别的部门。

总的来说,年龄越大,转换跑道越困难,找工作越不易。但是如果你不停的提高自己,累积经验,让自己变得难以取代,年龄就不会是你的短板!

共勉!




一朵小呆呆


美国不了解,说一下欧洲这边的情况吧。

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工作,方向供应链管理,今年28岁。无特殊技能,只有考出来CPIM的certificate,可惜的是在欧洲,只有美国公司看重这个证书,所有并没有什么鸟用。

好了,开始说说我在这里看到的情况吧。

现在所在的公司是美国一家服装公司,我在公司的欧洲总部。整个office一共有176人,其中超过35岁的占55%左右,可以说是公司的真中流砥柱。30岁以下的manager几乎没有,最年轻的manager今年31岁,去年升的职。公司的senior manager全部在35岁以上。director的全部超过40岁了,没有例外。可见在欧洲,即使是美国公司,也是看资历升值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公司的平均年纪也不到30岁。首先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有一堆,还有一堆刚20岁的实习生来拉低平均年龄。

在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占比多的公司里面,平均年龄低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这是非常消耗脑力的体力劳动啊。而在传统行业,比如电子,医疗这些需要沉淀和经验的行业里面,普遍年龄都在35岁往上。

随着员工的年龄增长,公司需要付出的运营成本也会相对提高。很多非重要业务,公司就会选择干脆外包出去来减少成本。像我们公司,今年就把全球的客服部门(亚洲的除外)外包到了保加利亚。所以前两个月,刚刚裁减了53个客户部的员工,只有2个成功转岗到别的部门。

总的来说,年龄越大,转换跑道越困难,找工作越不易。但是如果你不停的提高自己,累积经验,让自己变得难以取代,年龄就不会是你的短板!

共勉!


殷昊Tiger


西方社会“歧视”是红线,不能碰。面试中你不能问对方年龄,籍贯甚至性别,否则你问完再把人拒了,人家会告你歧视。所以除非你长的特别老,用人单位很难判断你的实际年龄是不是大于三十五。但我不是说没有年龄歧视,各种歧视是无处不在的,但用人单位不能做的那么明显,用人单位还要尽量招各种性别种族年龄的人来让自己的公司显得“多样”。

另一个原因是西方社会纯拼体力的工作已经不多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制造业已经萎缩了(我可没说制造业归到零,我只是说萎缩,低利润的被挤出),没啥产业工人,没有那么多工作让你去轮大锤,主要的就业机会都在服务业,在超市收银啥的,多大岁数都差不多,老的都快站不住的收银员我都见过。我认识五六十岁的卡车司机,由于这边不会超时超载,他们日子还挺滋润的,不算很辛苦的职业。程序员等这类技术性工作由于强度远远小于国内,年纪大点的程序员依仗经验反而有优势。

也有不少人会选择打打零工,帮人家花园浇个水除个草遛狗看孩子啥的。他们很多只要现金,不交税不说,由于极低收入还能吃点救济。算下来不比正经工作差。


小峰的生活会好的


35岁以后如果要重新投入找工作,要么你所寻找的是企业高管的岗位,这类型的会比较多,如果说重新开始投入一个新的陌生行业,那么你能够通过面试的机会比较少。相对于企业而言,更希望用应届生或者年轻的应聘者。

如果你是后者的话,建议还是不要轻易的去挑战新的行业,因为企业一般是不会收这个年龄段的新人,你的契机可能是自主创业,或者说开个小店维持基本生活保障。毕竟到了这个年龄段,如果你不是跳企业高层岗位,最好是不轻易的改变



雄霸55888


最近到处都在说失业,主流声音就是现在的大学生其实找到好工作太难、80后都已经过去,90后都已经谢幕,大咖们都说学不好这样会失业,没有那样也会失业,总之一句话,好像未来很难、不可预见。好迷茫好绝望。

是的,跟不上时代很难,思维转型不了很难,最难的是35岁年纪轻轻,正是做事业的时候,却不知道做什么了?

真正的问题是:当你不再年轻了,你还能做什么?

今年传闻华为裁掉了一大批34以上的老员工,引起职场族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白领们大恐慌。

在华为那种狼窝里能熬到34岁的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还没修炼成狼就已人到中年的人该怎么办?

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还是私企招聘,多数都会注明‌‌“35岁以下‌‌”,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要求30岁以下。

那么35岁以上的体制外人都去哪了?

我几年前开始就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当然也没想出个结果。

或许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说:如果你工作了十几年还没有掌握一些让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被淘汰就是活该。这话听起来正确得像真理一样,我只希望说这话的人自己到了35岁的时候真的能够成为无法被年轻人代替的人。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不可代替?

有肯定是有的,但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真不需要十年的经验积累。如果你做的事情年轻人能做到80%甚至只是60%,而他要的薪水只有你的一半不到,你觉得老板会怎么选择?

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开始退化了,你怎么跟那些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拼加班拼熬夜?就算你身体是铁打的,你要不要照顾家庭?要不要陪伴孩子?大家同在一个公司,人家加班你不加班,老板看了会怎么想?换了你是老板你会怎么想?你会仅仅因为同情或旧情而允许一个工作量比别人少拿钱还比别人多的人存在吗?

其实代入NBA的情况就明白了,奥尼尔、邓肯、加内特、司机、科比等超巨能打到40岁左右自己不想打了才退休,而绝大多数普通球员不到35岁就打不上球了。

三十二三岁以后即使还能拿到合同的一般都是低薪老将合同,像科比司机那样职业末年还能拿高薪的,那是人家之前为球队贡献了太多,这样的人在整个联盟能有几个?

那总说:男人得自己创业,才算是有自己的事业。

当时我们都不理解这话,后来人过三十以后,慢慢地发现,自己所在的公司里真的没有‌‌“老‌‌”员工了,自己的同学朋友也一个个不再打工了。

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总结起来,在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中,如今还在私企打工的,已经是少数派。当年我们大学毕业时,想的都是找个好工作,觉得上班挣钱做白领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今只过去十年,已经没几个所谓的白领了。他们都去哪了?

现在所倡导的‌‌“大众创业‌‌”一向是即被褒扬也被批判被嘲笑的,但事实上在中国,一直都是大众创业,不管你是开个小点还是摆个小摊,不需要谁来提倡,到35岁或者更早一些时候,你就会发现,真的没法再打工了,就算自己还想打工也没人要了。

自古写字楼如青楼,不许楼里见白头。

而那些年轻时打了鸡血以熬夜通宵为荣的白领们,恐怕到不了应当白头的年龄,就已经白发苍苍了吧?

别再想着失业不失业了,好好想想35岁以后你还能干嘛,还能去哪吧。


山东阿锋


第一,35岁在西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年轻精力旺盛的年龄。其实对于老年人的歧视可以比较直接的说是体力和脑力跟不上职场节奏,所以不予雇佣或者辞退。但是对于中年人的歧视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有家庭的人相对于单身来说,能够分配给工作的时间更少;比如婚后女性要生育和带孩子,精力和时间的平衡都非常困难;比如已经追求稳定的年龄段的人,与追求“锐意进取”的科技公司的公司文化理念都不够相符等等。这些因素,哪怕在“政治正确”非常严重的北美,也是会被雇主隐性考虑的重要因素。

然而,北美相对于整个东亚地区来说,由于整个婚恋家庭时间的推迟,以及西方人对个人探索和自由的强烈追求,25-35岁是年轻和探索的状态。所以雇主考虑到一个雇员或者潜在雇员会被家庭影响时间和精力的年龄段会相对东亚往后推移。在我的理解中,45-55岁的普通员工/中层管理,才会比较容易遇到“职场年龄歧视”。

第二,北美找工作是不需要进行“年龄披露”的。年龄属于个人隐私,简历上只需要标明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如果不是靠人脉推荐的话)。且由于美国本身的多种族性,跨种族判断大概年龄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除非到了比较容易判断中年+的45-55岁,雇主是无法判断个人状态的。

b. 政治正确的社会环境 & 法律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政治正确非常严重的国家。我的理解中,政治正确就是对所有“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该做什么样的事”(Stereotyping) 的反驳。例如:

”我是黑人不代表我就该是奴隶/罪犯/etc“

”我是亚裔不代表我就是nerd书呆子/体育差身体弱“

”我是女性不代表我就要柔弱/不够果断“

”我是女权不代表我就是职场女强人/不爱家庭/不能辞职回家带孩子“

..................................... etc

在这样的环境下,”到了什么年龄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以及要做什么样的事“这种观点是侮辱人且剥夺个体选择权的。个体的差别和自由度会更大以及更被认可,在舆论和法律双重环境下。

因为没有个体一定要做什么的社会舆论压力,所以更多个体会想要探索和知道自己的passion热爱的点是什么,这就带来了更长的探索期和更高的换工作频率。

1957-1964年出生的美国人,在18-50岁期间,平均每人更换了11.9份工作。

18-24岁期间,平均每人换5.5次工作

25-34岁期间,平均每人换4.5次工作

35-44岁期间,平均每人换2.9次工作

45-50岁期间,平均每人换1.7次工作

(这里解释一下,总和超过11.9是因为,跨年龄段的工作在每个年龄段都各被统计一次,但在18-50岁只被算一次,例如一份从42岁做到46岁的工作,会被同时算入35-44的区间以及45-50的区间。数据来源:美国2017年统计局报告 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pdf/nlsoy.pdf)

c. 人均国家经济资源更多可以养更多职场“吉祥物”

最后是我觉得北美相对东亚来说人均经济资源丰富,有更多的能力来养职场闲人。所以对个体的职场贡献度的要求没有特别大,特别是在一些进展比较稳定缓慢,体量比较大的传统行业。


风的使者F


西方国家,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他们那些国家的现状,他们人口确实不多,城市化不高,很多大企业也在很偏远的地方,工资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白领的工资比收银员服务员之类的工资最多也就多个一倍,不像在中国,多出很多,所以很多服务类的工作家庭也是很滋润的,有房有车很普及。

还有和中国很不一样的事,就是歧视线,根本不能碰,在面试的时候都不能问对方年龄,是否已婚,性取向等,问完之后你要不录取,人家就完全可以告你[捂脸]。一般的单位里面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员工。

接下来应该知道我要说啥了吧,所有,35岁找不上工作,在西方国家很少存在的,这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一种特有的现象,没办法,人口基数太大了。



八毛经典影视


西方的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待遇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即使没有工作,政府福利机构也有抚恤待遇,失业人员也能够领取到生活资助费用。同时,没有工作人士也有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同路,就自己的技能爱好发挥。


宠物奇坛


我想知道,因为马上就要面对这个问题,35岁之前算人生的前半场,那35岁之后的半场,该如何进行,是需要每个人去深思的,尤其对打工族来说更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选择艰难创业,为完整的人生而战,为自由而战,加油,努力前行的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