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藏在嚴厲之下的父愛,65歲經歷喪子之痛,無人知曉

回顧歷史,品味經典,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這一天的大明王朝上下都被哀傷所籠罩。因為這一天有一位花甲老人失去了他最疼愛的兒子。這位老人正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的是他的長子朱標,同樣也是大明朝的太子儲君,未來的大明皇帝。先前經歷了喪妻之傷的朱元璋,又被這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給予了沉重的一擊。

痛哭流涕都已無法表達其悲傷之情,沒有人能夠體會到這位花甲老人的喪子之痛與白髮人送黑髮人感覺。縱觀古今,可以說朱元璋與朱標父子二人,把傳統的父子之情闡釋的淋漓盡致。父愛如山,愛之深沉,望子成龍,愛之深,責之切。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對父子,品讀帝王之家的父子之情。

明太祖朱元璋藏在嚴厲之下的父愛,65歲經歷喪子之痛,無人知曉

朱元璋劇照


一帝王家的父與子

常聽人感嘆“自古紅顏多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可是誰又曾親身體會過帝王之家,只不過是身處於局外的旁觀者罷了。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帝王,也不過是多了一層高貴身份的普通人,死後終歸也會化為一捧黃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雖然說自古皇家,父子反目,手足相殘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我們不能就此否認,帝王之家的親情存在,帝王也是人,也有冷暖感覺,也有人倫親情。

關於明太祖朱元璋的評價,從古至今都是爭論不休,只不過是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才會產生不同的答案,就像語文中的問答題,都會在標準答案下,附有答案僅供參考。明太祖朱元璋功過是非拋開一旁,單從一位父親的角度來看。完全符合,傳統中的父親形象,我們常說父愛如山,寬大而威嚴。對朱元璋來說面對兒女,他不僅是一位帝王,他還是一位父親。在中國傳統的家庭中,其實父親都是一樣的,貧苦出身的朱元璋,深知知識文化的重要性。

明太祖朱元璋藏在嚴厲之下的父愛,65歲經歷喪子之痛,無人知曉

胡軍版朱元璋

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朱元璋非常嚴格,對於太子朱標的教育更是嚴上加嚴。朱標的老師宋濂曾經對朱元璋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兒頑皮,能訓乎”,意思就是能不能打罵教訓,朱元璋直接撂下四個字“非死即可”,這四個字雖然說的有點誇張,但是可以看得出朱元璋對兒子教育的嚴格。相信這句很多家長都對老師說過,孩子交給老師了,老師就嚴加管教吧。所以自古以來教師的身上,不僅擔任著傳授知識的責任,還承載著一個個家庭的希望。

二朱元璋嚴格下的父愛

太子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原配夫人馬皇后所生,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傳。其實我們如果深入瞭解朱元璋會發現,朱元璋雖然有很多兒子,但是認可的卻不多。朱標從一出生就承載了太多的事情,明太祖更是對其寄予了厚望。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正式將朱標立為皇太子,確立了朱標接班人的地位。

明太祖朱元璋藏在嚴厲之下的父愛,65歲經歷喪子之痛,無人知曉

朱標劇照

從小熟讀儒家經典的朱標,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也十分友愛,曾多次為犯錯的弟弟們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所以朱標在諸王中的威信還是挺高的。我們都知道,明朝開國以後,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曾經一起打天下的哥們弟兄,幾乎被朱元璋殺了個乾淨。但是這在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朱標眼中,父親朱元璋是一位殘暴不仁的帝王。

於是在這對父子之間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據野史記載,朱元璋曾被敵兵追擊,是馬皇后揹著他逃命,才躲過一劫。馬皇后死後,朱標便將這一事件繪成了一幅圖像,每日藏在懷中,以備不測。為了防止什麼不測呢?就是為了防止朱元璋大開殺戒,馬皇后作為朱元璋的妻子,不單是為他生兒育女,可以說也許沒有馬皇后,朱元璋能不能當上皇帝都懸。

明太祖朱元璋藏在嚴厲之下的父愛,65歲經歷喪子之痛,無人知曉

馬皇后與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成長路上,馬皇后在背後默默付出了很多,朱元璋是個好面子的人,得罪了人,又不好意思道歉。所以很多次都是馬皇后親自出面,而且馬皇后還多次挽救過朝中功臣的性命。如朱元璋的親外甥,明朝開國元勳李文忠就曾因為諫言,惹惱朱元璋,就差點被處死。還是在馬皇后的勸說下,留下了一條命。在皇宮之中唯一人,太祖聽勸,就是馬皇后。果然不出朱標所料一日朱元璋又要大開殺戒,朱標勸說: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

不過朱元璋沒有作聲。而且第二天還故意把一條棘杖放在地上,叫朱標拿起來,然而朱標並不解其意,而且面露難堪。朱元璋便說:“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這些刺都給你拔掉,再交給你,豈不是好?我殺的都是天下的壞人,只有所有的問題都清除後,你才能當好這個家啊!”朱標卻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說有什麼樣的皇帝,就有什麼樣的臣民。朱元璋聽後十分生氣,拿起椅子就打,朱標故意將事先準備好的馬皇后畫像掉出來。朱元璋看到後,感念馬皇后才消了怒氣。可謂是父愛無需多言,只管上手就行。

明太祖朱元璋藏在嚴厲之下的父愛,65歲經歷喪子之痛,無人知曉

影視劇照


三說不出來的愛

朱元璋看似嚴厲,卻充滿了父愛,對於太子朱標可以說是毫無保留。愛之深責之切,朱元璋與朱標的之間的爭論遠不止這些。明朝有位名叫王鏊的大臣就曾記載,朱標曾與一個名叫詹徽的酷吏審訊犯人時。因為處罰從輕從重的問題,二人產生了矛盾。

朱標去找朱元璋,卻遭到了朱元璋嚴厲批評。朱標也因此事而驚懼,之後竟自投了金水河中,被左右救起後,便一病不起。

臨死前對朱允炆說:“我之死,徽為之也,無忘我仇!”後來朱允炆當了皇太孫,果然殺了詹徽。這個故事流傳甚廣,但真實性待考,不過關於太子朱標的死,明朝的史料中確實並沒有太記載,什麼病也沒有具體說明,只有寥寥幾筆,就說是從陝西視察回來後,感染風寒,結果就把這個溫文儒雅、敦厚善良的皇太子淹沒在了歷史塵埃之中。

明太祖朱元璋藏在嚴厲之下的父愛,65歲經歷喪子之痛,無人知曉

胡軍劇照


在《奉天靖難記》中有這樣一段:懿文太子所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嘗督過之,退輒有怨言,常於宮中行呪詛。

《明太宗實錄》中評價說,懿文太子以柔弱牽制文義,不稱太祖意。對於這對父子,只能說一位創下不世之功的帝王虎爸卻碰上了一位柔弱似貓的兒子。結局可想而知,雖然有衝突,但是看得出來朱元璋還是挺愛這個兒子的,就因為愛得太深了,反而讓朱標變得有些反感。對於孩子,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要注意方法,切勿讓愛變成為了孩子身上的負擔!

以史為鑑,切勿重蹈,課外班不要太多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