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赐死杨贵妃,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

果冻爱组合


以下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唐明皇的前半生爱江山,后半生爱美人胜过江山。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唐明皇的前半生成就。

公元712年,此时的唐玄宗二十九岁,他发动宫廷政变,而正是这一次,他夺得了真正的皇权,君临天下。

1.唐玄宗对兵制进行了改革,于是有了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募兵制度改变了府兵制需要轮番戍边做法,解除了士兵的戍边之苦,不仅提高了士兵战斗力,还减少了经济开支。而对于少数民族,不仅仅只能靠武力镇压,需要恩威并施。

2.唐玄宗仿汉朝设置节度使,以此文治武功来巩固边防与统治北方少数民族.

3.在朝堂内部,进行精简机构,裁撤无用官员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节省国库开支,并对相应官员确立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

4.知人善任,唐玄宗对大势与时机的把握可谓是精准干练,而识人用人之道更可谓炉火纯青。在他在位的二十多任宰相中,每一任宰相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比如姚崇灵活善治,但贪财;张说有革军大计,为人却不够正直;韩休敢于直谏,忠言却也逆耳。唐玄宗根据每个阶段的发展需要,任命不同类型的宰相,可以说,玄宗创造的“开元盛世”,是靠审时度势、看准人、用准人来做到的。

而之后唐朝的衰败也是因为一个人,杨玉环。

有句话说的好,高处不胜寒,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此时已经61岁的唐玄宗文治武功均取得少有的好成绩,或许是这江山已经让他觉得无趣,又或许是盛唐的荣光让他感到骄傲,于是他的重心开始转移。他开始慢慢荒废了朝政,日日与贵妃为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便是真实的写照。

唐玄宗真的爱美人吗,我认为不是,他爱的仅仅是知己,据史书记载,杨玉环不仅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又明事贴心,热爱艺术,热爱音乐,还精通舞蹈。试想,这个天生丽质的女子,配合玄宗弹奏的乐曲,跳起曼妙的舞姿时,他们会有说不尽的话,唱不尽的歌,也有剪不断的情。或许,这恰恰是这个厌倦家权谋之道的玄宗所追求的幸福,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不择手段的冷血帝王,而是一个沉浸在艺术与爱情中的小老头。而一个放弃了权利整日沉浸在甜蜜生活的人结局是已经注定的。直到安史之乱,仓皇出逃,唐玄宗的结局早已经注定,终究成了暮年的凄惶老人,也只有在夜半无人之时用玉箫吹一曲《霓裳羽衣曲》想想早已香消玉殒的杨玉环了此残生。

而真正的他究竟爱的是江山还是美人,真实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吧。


herloo


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和结局,很多人说是千古绝恋!这主要是从当初的三千宠爱于一身,到后来的赐死,确实是令人唏嘘不已!那么,在龙虎将军陈玄礼的逼宫之下,唐明皇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实在那个时候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了:既无权爱江山也无权爱美人了!

为什么这样说?



一,自从杨贵妃入宫,无论是唐明皇本人,还是朝廷都变了!

在杨贵妃没入宫前的唐明皇和他的朝廷,跟杨贵妃入宫后真的是天地之别!

专宠杨贵妃的兄弟姐妹们,大兴土木,耗尽朝廷库银……

花天酒地无心朝政……

到后来,还引狼入室——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

习惯了天下太平的大唐子民,一下子卷入颠沛流离的战乱,上上下下的愤怒,怨恨……全部是杨贵妃引起的!

于是,在马嵬坡兵变,就是士兵们众怒难犯的的后果:杨贵妃必死!否则,唐明皇能不能往前走下去都是未知数!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唐明皇没有其他的选择了!更别说顾及江山或者是美人了!



二,在那个时候,所有的一切,大唐的子民觉得是杨贵妃造成的!应该是杨贵妃埋单!

其实,杨贵妃入宫后,唐玄宗发生那样的变化,又岂能是杨贵妃可以左右的呢?

但是,愤怒的大唐子民觉得是杨贵妃这个“红颜祸水”造成的!

于是,在马嵬坡杨贵妃成为了替死鬼!

所以,之前唐明皇曾经跟杨贵妃说的海誓山盟,在长生殿说什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都是哄人的!

于是,结果是美人杨贵妃香消玉埙!成为千古绝唱!



由此可见:面对将士的逼宫,唐明皇只顾自己的安危了,什么江山,什么美人在那一刻都是浮云了!

【古今多少事,都是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大家好,我是小编逆旅行人NL,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您的问答,唐明宗赐死杨贵妃,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根据我的了解,唐明宗是不得已赐死杨贵妃,也必须要赐死杨贵妃,无论如何,国家社稷孰轻孰重,唐明宗肯定明白这个道理。

【1】为什么唐明宗不得已赐死杨贵妃,难道安禄山之变真的是杨贵妃一人之错?

杨贵妃无论对唐明宗有多大的影响力,她都仅仅只是后宫之妇人,许多人把安禄山之变的原因都归咎于杨贵妃迷惑皇上,以至于皇帝不知危难将近,其实大可不必,也只是为了安抚当时混乱的大臣和将士,这也是唐明宗明明知道杨贵妃无错,却依然赐死杨贵妃,归根到底,私人之情与江山,只能取其一,唐明宗爱美人,但更爱江山。

【2】唐明宗为什么必须赐死杨贵妃?

唐明宗在赐死杨贵妃之前,叛军即将攻入长安,长安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国之心脏 ,长安丢失,唐明宗难辞其咎 ,难以向天下人交代,国将不国,社会混乱。唐明宗需要的就是有一个理由转移矛盾,使前线将士力挽狂澜,拯救大唐王朝,正好遇到唐明宗避难途中士兵哗变要求惩处杨贵妃,在这种情况下,唐明宗做出来任何古代继任者都会的选择,帝王无情,也许有,但也大不过江山社稷,皇室前途。

【3】赐死杨贵妃是唐明宗无情吗?

唐明宗与杨贵妃的典故许许多多,比如李太白醉酒,高力士脱靴,大家耳熟能详,后宫千万宠杨玉环一身,唐明宗爱情专一,后世也有许多美谈,然而最后唐明宗赐死杨贵妃,显得她有些无辜,两人悲剧结束。

面对历史抉择,唐明宗爱杨玉环,但他更爱江山,因为他是大唐皇帝。

好了,我的回答完了,希望我的回答能不知道各位小伙伴。


逆旅行人NL


最是无情帝王家,唐玄宗对于杨贵妃的宠爱从来都不是生死与共的爱情,更多的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君王对于美好事物的占有欲。当杨贵妃的存在影响到唐玄宗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杨贵妃也就死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特别是这种与君王相爱的女子,唐玄宗因为见到杨贵妃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不顾杨贵妃是自己儿子的妃子将其纳为妃子,对杨贵妃的宠爱也是集于她一身,这些估计都和杨贵妃的美丽容颜有关,传说中杨贵妃天生丽质难自弃,有着闭月羞花的容貌,很温柔,从不过问朝政,也不插手国家大事,但是她善于抓住唐玄宗的心,通过音乐舞蹈来使唐玄宗对自己痴迷,杨贵妃善于舞蹈,有人曾说杨贵妃在舞蹈的时候,姿态优美,身轻敏捷,翩翩起舞犹如彩蝶纷飞,这也就难怪唐玄宗如此痴迷于杨贵妃,而导致不顾问朝政了,美人在身边又岂能轻易放下呢。

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亡,经过马嵬坡的时候,六军都停止向前的步伐,众君称对杨氏专权不满,杀死了杨国忠父子之后,随即逼迫唐玄宗将杨贵妃处死,并说其与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与安禄山有着奸情,唐玄宗在高力士等人的劝说下,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唐玄宗下令处死杨贵妃。之后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杨贵妃的尸体展示给乱军观看,安抚住了乱军。之后陈玄礼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一路护送唐玄宗去

唐明皇逼不得已的赐死杨贵妃,过后也时常想念着杨贵妃,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到唐玄宗思念杨贵妃,而总是以物思人,有了佳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之间或许也有爱情,但是在江山面前唐明皇最终选择的还是江山。


廖天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自古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哪有真正爱情可言。但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却给我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攻陷洛阳,打破潼关,剑指长安。唐玄宗带着爱妃杨玉环,仓皇出逃。

不想刚到马嵬坡,禁军兵变,拒绝前行。禁军将领陈玄礼,杀死引发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杨国忠父子。并进一步请求处死杨贵妃,以绝后患。

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只得忍痛割爱,与她痛苦诀别,将杨贵妃缢死于佛堂。

唐明皇原本是要携杨贵妃逃往四川避难的,没想到半路发生这场变故。由此可见,唐明皇赐死杨贵妃,实是被逼无奈 ,并非本意。

当时,面对突发的严峻形势,如果不按 禁军的要求去做,唐明皇都自身难保,所以顾不得爱情,只得牺牲了杨贵妃。

杨玉环,作为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长久地被世人同情着。人们宁愿她当时并未死去,而是被唐明皇和高力士变着法儿地保护了下来。

连崇尚中国唐文化的日本,也不愿杨贵妃那样死去,在日本建了杨贵妃墓,扬言当年杨贵妃在高力士的掩护下,逃过了一劫,东渡扶桑,在日本安然度过了余生。

唐明皇赐死杨贵妃,也没保住江山。兵变之后,唐玄宗继续向南去了四川。太子李亨一路向北,收拾残兵,抵抗叛军。

没过多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皇帝位,成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至此,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江山易位。








故事一箩筐603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杨贵妃是被乱兵所杀,而非缢死。

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兵变”,不论新旧《唐书》官方记载,还是民间笔记小说、文集,甚至唐宋后人诗咏词赋,均持此说。但民国以来,学术界对杨贵妃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具体表现为:“马嵬驿兵变”为传统说法有异,杨贵妃之死存在疑问,更有人提出杨贵妃入寺为尼或出海远遁之石破天惊之论。

“马嵬驿兵变”中的主要受害者杨贵妃是怎样死的呢?正史所载是被缢死的。如《旧唐书·杨贵妃传》载,诛了杨国忠父子后,“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得已,与妃决,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上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死之。”《国史补》:“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陈鸿《长恨歌传》:“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就死尺素之下,”乐史《杨太真外传》:“上入行宫,抚妃子出于厅前,至马道北墙口而别之,使力士赐死。妃涕呜咽,语不胜情,乃曰:‘愿大家好往。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帝曰:‘愿妃子善地受生。’力士遂缢于佛堂前梨树下。”所载大致相似,都说杨贵妃死于马嵬驿佛堂。

但据唐诗人李益、杜甫、贾岛、温庭筠等写关于“马嵬驿兵变”之诗,则认为杨贵妃是被乱兵所杀,而非缢死。如李益《过马嵬驿》中的“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和《过马嵬驿二首》中的“太真血染马蹄尽”,杜甫《哀江头》的“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此诗明言杨贵妃并非缢死,他作此诗时距“马嵬驿兵变”仅六七个月。贾岛《马嵬》也云:“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杜牧《华清宫三十韵》则云:“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张枯《华清宫和杜舍人》云:“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云:“返魂无验青烟天,埋血空生碧草愁。”郑蜗《津阳门诗》诗云:“马嵬驿前驾不发,宰相射杀怨者谁?长眉鬓发作凝血,空有君王潜涕胰。”于愤在《马嵬驿》云:“尝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一自屠贵妃,生女愁倾国。”北宋张来《卖中兴碑》云:“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都说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当非缢死,如是缢死,则不可能流血。“君王掩面救不得,回头血泪相和流”,白居易描绘杨贵妃死时的情况,也很像是被乱军所杀。尤其从当时叛军入门乱砍乱杀杨国忠父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韦见素等情况看,乱兵是一路杀入玄宗所居之室,杨贵妃被杀势必不能免。正史上载杨贵妃被缢,可能是出于“为尊者讳。”

但有人则认为杨贵妃不是被缢,也非被杀,而是吞金而死。刘禹锡《马嵬行》云:“绿野抚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间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从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懊气死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说杨贵妃吞金而死。陈寅幡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云:“寅恰所见记载,凡皆言贵妃缢死马嵬,独梦得此诗谓其吞金自尽。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乃得自‘里中儿’故有此异说耳。”又云:“吾国昔时贵显者,致死之法多种兼用,吞金不过其一,杨贵妃缢死前,或曾吞金,是以‘里中儿’传得此说,亦未可知。”

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一些海内外学者竟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出杨贵妃本人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出逃去了。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早在本世纪20年代,在一篇《(长恨歌)及(长恨歌)的传疑》一文中,认为据白居易《长恨歌》内容,玄宗从四川回朝路过马嵬驿时,却找不到杨贵妃的尸骨,说明马嵬驿兵变中被杀的是另外一个人,而非贵妃本人。真正的杨贵妃可能金蝉脱壳,流落到当时的女道士院(娼妓院)。俞氏此说是据白居易《长恨歌》推测,而《长恨歌》为文学作品,浪漫夸张之处甚多,难以为凭。有的日本学者也认为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没死,以平息叛兵众怒。而杨贵妃则被护送至海外,逃到日本久谷叮久津。唐玄宗也知贵妃未死,返朝后便遣方士“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找。

“马嵬驿兵变”已过去十几个世纪,这场导致玄宗下台的事件究竟是某些上层人物有预谋还是非常偶然突发的呢?杨贵妃是被缢死还是被乱兵所杀?杨贵妃是逃生呢还是未逃?这一宫廷事变,大概除唐玄宗、陈玄礼、高力士等少数人外,外人无从知其真相,后人以此为据的史载和流传下来的传说,也同样是道听途说牙。凭事猜测,尤其是诗人所作,更是随情所欲,不着边际。探讨此事变之真相,必须从当时宫廷内部矛盾,从当时形势入手来分析,在没有真正解决此问题此谜案前,既不能轻易地根据一些“史料”而立论,也不能随便否认各种推断,因为任何都是可能的。有学者笑俞平伯或日本学者异想天开推论贵妃没死于马嵬驿,其实不然。试想,杨贵妃之被宠爱二十年来,是以比较深的感情作为基础的,尤其是对唐玄宗这个多情种子来说,他绝不会坐视自己的心上人死于自己面前,定会尽力挽救,完全有可能选一貌似贵妃的侍女去作替死,这是再简单不过之事。乱兵又不认识杨贵妃,尤其在“幸蜀”之际,更是如此。所以,贵妃逃生可能性并非没有。


佳哥tan5366


自古君王多薄情!

有句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惜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女人,一旦成了男人的附属品,是极其可悲的。更何况还是君王的女人,古来有多少亡国的锅,都是让女人来背了。杨玉环她有选择的权利吗?没有!所以帝王宠爱你时,可以为你做任何事。不爱你时你什么都不是。


话说唐明皇他对杨玉环是有真感情的。

当年他最爱的武惠妃去世了,他很悲痛,同时一边又不忘另寻新欢。他将目标锁定在自己儿子李瑁的老婆,也就是他儿媳妇杨玉环身上。唐明皇对她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惊为天人!于是把儿媳妇变成自己老婆的策划紧锣密鼓展开了。

李家祖上已经有先例:先去出家,再名正言顺接回来。


不得不说杨玉环专宠时,唐明皇甚至把国号都改成了“天宝”,“朕得贵妃,如得至宝也“。 唐明皇与杨贵妃之前是如何的恩爱啊!看看《长恨歌》“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了与她厮守的,这连江山都不爱了!杨贵妃能被专宠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

年轻貌美自是不用说了。她还多才多艺。《新唐书》记载:杨玉环“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 这与精通音律的唐玄宗是志趣相投,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杨贵妃就编了《霓裳羽衣舞》,两人一个跳舞,一人击鼓伴奏,配合十分默契。 两人琴瑟和谐,无比恩爱,好比连体婴,去哪儿都恨不得在一起。



唐玄宗在王皇后之后,一直没有再立皇后,然而杨贵妃礼遇同皇后,据史书记载: “太真肌态丰艳,晓音律,善歌舞,性聪颖,善承迎上意,不期岁,宠遇如惠妃,宫中号娘子,凡礼仪皆如皇后。”

一人得道,自然鸡犬升天。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杨贵妃得势后,她的娘家人也风光无限,她的三个姐姐被封为一品夫人,她的哥哥杨国忠更是升任宰相,被封为卫国公。 杨家人“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唐玄宗宠她到什么地步:千里送荔枝,赐浴华清池,两人无比恩爱。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生殿里,他们许下了美好的誓言,可是这些誓言与权势相比实在不堪一击,这样的爱情终究还是没有长久。

马嵬坡之变

公元755年,天宝14年,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发兵叛乱,潼关被破,兵锋直指长安城。 唐玄宗带着嫔妃大臣和皇子皇孙向西逃亡,准备去咸阳,可是在途径马嵬驿时,六军代表陈玄礼带领禁军士兵认为杨贵妃乃红颜祸水,一直要求处死她。 唐玄宗为了权势和江山,接受了群臣的劝言,赐死了38岁的杨贵妃。


杨玉环被赐死后,唐玄宗得到了拥护:“四军将士闻杨贵妃死讯,即欢呼,陈玄礼免甲胄而拜。” 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玄宗回长安继续做他的皇帝。

到这里唐明皇到底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已见分晓!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江山!

我是鼎鼎九公主

精彩内容持续奉上!

喜欢可以点关注


鼎鼎九公主


唐明皇是中国历史上多才多艺的多情的天子。

他曾开创大唐盛世,说他不爱江山是假的。

他又宠爱美人杨贵妃,以致从此“君王不早朝”,说他不爱美人也是假的。

江山与美人,在唐明皇内心的天平上到底孰轻孰重?

从他宠爱杨玉环的那些作派上看,江山的份量要轻一些。

当他与美人缠绵之时,当他与美人优悠之时,当他倾力满足美人欲望之时,江山为之一轻。

甚至美人要认那个大腹便便的杂胡——安禄山为义子之时,他还只是想到美人的满足,曾经气吞山河的真命天子居然没有窥破杂胡的狼子野心。

当年幽王为搏美人一笑,不惜点燃狼烟,看各路诸侯风尘仆仆赶来,又失落怨恨而去。

明皇也不逊色,杨氏家族或母以女贵,或姐以妹贵,或兄以妹贵,无尺寸之功,身居高位,杨国忠本是个街头混混 ,居然也出将入相;姐妹们封这夫人那夫人,鸡犬转眼间就高升到九天之上。

我们要知道,这可是不折不扣的损害江山根基的作为啊!

但明皇他都做了,孰轻孰重,还用问吗?

后人之所以要发出明皇到底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的疑问,根本在于美人之死。

是的,美人死了,死在西狩的路上,死在马嵬坡上,死在三尺白绫之下。

虽然“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但美人还是永远地去了。只在人间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于是人们怀疑明皇爱江山胜过爱美人。

其实,大错特错。

江山与美人相比,无疑他更爱美人。

但当美人与他个人的存活放到天平的两端,无疑他更爱用美人的死来换取个人的生。

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表述这层逻辑,那就是:活着>美人>江山;

倒过来,自然就是:江山

筱说历史666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弄清唐明皇是在什么情况下赐死的杨贵妃。安禄山兵变逼近长安,宰相杨国忠力劝唐明皇逃亡四川,所谓幸蜀。当时的四川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太子李亨素与杨国忠不和,担心逃亡四川,不能继承大统,这是最终马嵬坡事变的祸根。

然后,唐皇室人马逃到马嵬坡,太子一党鼓动御林军停止不前,将安禄山兵变之罪全算在杨国忠头上,将他乱箭射死。

到这个时候,杨国忠已死,李亨主导着军队,杨贵妃的生死已经完全不由唐明皇掌握了,之所以让他赐死实际上只是一种礼节了,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对唐明皇本人的一种惩罚。

所以说,事情发展到马嵬坡这个阶段,唐明皇本人爱江山还是爱美人都不重要了,因为江山和美人已经都不是他的了,他爱的是他本人的性命。


中原一条虫


唐明皇赐死杨贵妃,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唐明皇更爱江山。但是我这里的爱江山指的并不是他爱大唐的大好河山,或者说大唐的百姓。而是指他更爱自己的地位,更爱自己的皇权。原因如下。

①唐明皇在前期的时候也励精图治。唐明皇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在极大程度上发展了唐朝的政治和经济,使得唐朝在他在位初期的时候打造了一个顶峰。史称开元盛世。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明皇曾经也想做出一番事业,的确他也做出了一番事业,因此江山在他的心目中肯定占有很重的地位。

②杨贵妃其实只是一个替代品。在唐明皇没有娶杨贵妃之前,他有一个深爱着的女人叫做武惠妃。直到武惠飞妃死了以后,唐明皇心中没有人来填补这堵空白,这时他看到了杨贵妃,年轻漂亮,于是便通过一些手段来娶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

③从最后唐明皇赐死杨贵妃可以看出,在他的心目中,他现在所拥有的皇权是比杨贵妃重要的。他不能为了杨贵妃抛弃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只能选择去处死杨贵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